阿娇在《演员请就位》里演阮玲玉的时候,我被她的眼神和盛世美颜迷住了。

只是她一开口说对白,“港普”还是很别扭,搭上对手明道浓重的台湾腔,我完备出戏了。

港台腔从洋气到被嫌弃  第1张

为了纠正口音,阿娇也下了很多功夫,演出前几天都在坚持用普通话互换,但还是没能做到字正腔圆。

谁能想到,以往贵圈大家模拟的港台腔,不知不觉已经成为被人嫌弃的存在。

曾经,港台腔风靡万千主持人

2000年前后,是港台影视文化输出最为壮盛的期间,许多内地剧集不仅满满的台湾偶像剧元素,同款腔调也一起上线。

“欧皓辰!
我宣你!

2009年,张嘉倪主演的《微笑在我心》,虽然除了男主明道外其他演员都是内地演员,但后期却用了台湾省配音团队,雷人的台词和台湾腔显得扞格难入。

不雅观众以为别扭,张嘉倪却回应:这种港台腔在很多韩剧里都有……是大陆偶像剧在台词方面的主要考试测验。

不会说你就少说点

不仅是影视剧,千禧年前后,港台综艺超级红火,许多内地综艺都在借鉴和模拟港台综艺的模式。

比如《快乐大本营》就参考了《超级星期天》和喷鼻香港的《综艺60分》;婚礼节目《相约星期六》也和台湾省的《非常男女》很相似。

刚毕业的龙丹妮,也由于在阳江电视台事情,打仗到大量港台综艺节目,后来为湖南经视带来了很多新点子。

龙丹妮:她是选秀教母,但是不包售后

除了节目模式,一些内地主持人也会不自觉地模拟港台主持人的风格和腔调。

李湘当年主持《快乐大本营》,就有不雅观众认为她是在刻意模拟港台腔。

李湘是北京广播学院科班出身,普通话一级甲等。
她曾公开回应,自己没有港台腔,只是有一点点南方口音。

李湘的口音实在并不是特例,当时说话带港台腔切实其实是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标配,湖南台的舒高、天籁村落的李霞……尾音都带那么一点儿港台味。

当时,老一辈艺人对这种征象切齿腐心,王刚就曾公开鞭笞。

他以为,娱乐主持人放着好好的普通话不说,非得一口港台腔,这样的盲目崇拜是一件很没出息的事。

2005年9月,广电明文规定:禁止主持人模拟港台腔。

里面明确说到除分外须要外,一律利用普通话,不要在普通话中夹杂外文,不要模拟港台腔的表达办法和发音等等。

干系规定出来后,李湘坚持她的口音实在是带有湖南方言的尾音(确实是这样),只是“听起来像港台腔”。

当时她还顺便秀了一把与李厚霖的感情

不仅主持届,年轻小爱豆一开口便是标准港台腔,比如张含韵。

现在你回过分去听当年很多选秀艺人在舞台上的演唱,你也会创造,港台式发音非常普遍。

比如男爱豆唱“她”字,都会模拟张学友、林俊杰唱成“擦”。

和主持人、爱豆们的坚持形成光鲜比拟的是,2010年,台湾偶像剧女王大S操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来内地发展了。

有一次大S和一位内地主持人同台,大S发音标准,内地主持人却是一口的“港台腔”。
现场的以为,大S切实其实是在用实力“羞辱”同台的内地主持。

然而,让内地主持人和演员“盲目崇拜”的不仅是港台发达的影视业,还有港台艺人的报酬。

他们崇拜的不是港台腔,是港台明星的报酬

很长一段韶光,内地演员的报酬都远远比不上港台明星。

上世纪80、90年代,港台演员哪怕是三线演员,只要来内地拍剧,都很随意马虎拿到主角或亮眼的角色。

比如汤镇宗,在港圈名气远远比不上汤镇业,参演的角色也多是配角,但到内地发展后,戏份就吃重了很多。

在《封神榜》里,他是多才多艺让妲己神魂颠倒的伯邑考,虽然结局惨烈,仍是白月光一样的存在。

在1991年的《外来妹》里,女主陈小艺一集的片酬是200块公民币,这还算是同行中比较高的了。

可是男主汤镇宗却拿到了剧组最高的两万片酬。

这还是他自降身价,以“茶水费”形式结算的,由于如果按当年请喷鼻香港演员的片酬标准,剧组完备付担不起。

汤镇宗也很大方,拿一万片酬为角色买了套西装

纵然是内地一线女星,片酬报酬也不怎么样。

多年后,刘晓庆曾公开吐槽1983年拍《垂帘听政》时内地演员和港台演员的报酬切实其实是寰宇之别。

拍摄期间,演慈禧的刘晓庆和演丽妃的周洁、演慈安的陈烨同住在摄制组房间的地上,而演丫鬟的港台艺人却可以睡床上。

她们虽然是主演,实在没有一分钱片酬,拿的都是去世人为。

由于没有足够的钱用饭,刘晓庆和陈烨只好去撕演咸丰天子的梁家辉的饭票。
身为喷鼻香港演员,梁家辉居然连饭票都比其他人多,常常吃不完就扔在马桶里冲掉。

摘自刘晓庆博客《自白录 6(1)》

可就算抢到饭票,他们的炊事报酬也不一样。

内地演员的炊事是两个馒头加一块黑咸菜,但港圈演员开饭时,每人一个餐车,鸡鸭鱼肉全都有。

由于报酬艰巨,又没有肉吃,年轻的刘晓庆委曲得哭了起来,闹着要罢演,并提出抗争:所有内地演员报酬要和港圈演员一样。

可闹到末了,也只有她一个提高了报酬,其他内地同事依然是馒头配咸菜。

后来内地影视业逐渐发展起来,演员的标准逐渐提高了,但在一些合拍片中,地位依然不算高。

从2006年排名前十的票房中看到,有6部电影是华语片,但论“卡司”,男主险些都被港台明星包办。

内地演员则多是反派,或者配角,个中刘烨可谓是最憋屈的金马影帝了。

2001年他就凭《蓝宇》得到金马影帝;2003年由于海岩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拥有群众根本;可当他涌如今合拍片里,不是《无极》中被丑化的反派“野狼”,便是《黄金甲》里和巩俐偷情的王子。

惊喜涌如今2006年的黑马电影《猖獗的石头》上,这部电影涌现的徐峥、黄渤、宁浩成为了日后电影翻盘的国度栋梁。

2007年,惊喜持续。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全内地演员班底打败了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

这件事彷佛提醒了冯小刚:谁演不主要,导演和故事本身同样有号召力。

港圈的崩塌发生在2008年。

轰动一时的“YZM”事宜毁了喷鼻香港全体新生代女演员群体。
阿娇在陈凯歌的《梅兰芳》里戏份全删,张柏芝重创往后只能接烂片。

港圈女演员开始涌现断层。

阿娇在《梅兰芳》剧照

而陈坤赵薇周迅甄子丹主演的《画皮》票房却排名第三,这也是喷鼻香港导演首次利用内地演员当主角。

大概是《画皮》让港台导演看到了内地一线明星的号召力,2009年的《花木兰》依旧是喷鼻香港导演马楚成加陈坤赵薇同样的配方,票房8518万。

同年的《风声》,导演是来自台湾省的陈国富,这也是第一部完备由内地演员班底为主的商业大片。

这一年,电影市场彷佛有洗牌的趋势,排名前十的六部话语电影,有四部都是全内地演员班底的。

周星驰被认为是港产片的文化icon,但在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中,他意外地选择了当时的流量小生文章当男主角。

事实证明,《西游降魔》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非常好。
更神奇的是,周星驰的“无厘头”特色,居然没有由于措辞问题影响发挥。

黄晓明也不再是港圈导演酷爱的反派了,陈可辛让他和邓超、佟大为组队,拍出了《中国合资人》。

2015年的《捉妖记》,原定主演是白百合和台湾小鲜肉柯震东,拍摄都完成了,柯震东却由于xidu案被迅速换掉。

男主换成内地小生井柏然,末了电影创下24亿票房……而柯震东的恶劣形象,也顺势砸了其他湾湾小生的饭碗。

现在90后除了王大陆险些没有叫得上名字的台湾小生了。

到了2018年排名前十的电影中,5部华语电影,主角险些全部都是内地演员。

票房屡创新高,现在内地明星的片酬动辄千万,已经是很常见的事了,再提当年刘晓庆的酸楚经历,很多人都以为不可思议,“港台腔崇拜”自然也不复存在。

港台腔,从洋气到被嫌弃

2008年也是个神奇的年份,金融风暴令港台影视圈的衰落更为严重。

舒淇首先发声,乐意减3成片酬拍戏。
杨千嬅也积极相应:影视界太困难,片商有困难的话她乐意合营。
何超仪则叫苦,操持成立的电影公司还没开拍就要减产。

电影演员自降身价,“血汗工场”TVB则是靠压榨演员坚持运转。

演过张无忌和三次程至美的吴启华,已经是TVB的一线小生了,但到离开TVB的时候,基本人为还是6000块一个月,标准社畜。

北上发展,成为许多港星的共同选择。

几年前网上流传一张TVB艺人北上拍戏片酬比拟,大部分直接翻倍,最夸年夜的是林峯的6000元片酬,在内地直接翻到20万。

只管从角色来说,他们多数只能演二三线配角,乃至为流量新人作配,但优厚的报酬仍旧让许多演员心动。

三届视帝黎耀祥在《凤弈》里只是一个小配角,但演技交足课

台湾地区的演艺人才流失落也很严重。

2012年据央视《直通台湾》宣布,台湾影视界赢利前三者均生动在内地。

第一名便是由于出演《步步惊心》再度走红的吴奇隆,二三名是在内地发展的林心如和苏有朋。

并收成一枚老婆

由于人才流失落严重,偶像剧之母柴智屏直接终结了旗下两个专拍偶像剧的公司,专心来内地发展。

来自《新京报》

2014年林心如曾回到台湾拍摄《十六个夏天》,直接感叹:台湾真的好窘迫,好没钱哦。

来自:新浪娱乐

演员和导演转场,台剧选择越来越少,台湾不雅观众也选择网购电视盒子看大陆剧。

来内地发展成为潮流,曾经风靡内地的台湾腔,却变成了台湾演员的去世穴。

2014年,陈意涵曾暗讽郭采洁学普通话造作,提到:我又没有卷舌。

结果一年后,她由于来内地拍电影被嫌弃台湾腔,谦逊承认已经只管即便说得标准了,但卷舌音说得没那么好。

许多台湾演员来到内地发展,为了不让不雅观众出戏,更好地融入角色,都会很努力练习发音。

杨祐宁也在努力练习自己的口条,这才有了《都挺好》里隐蔽在苏州饭铺里的型男主厨石天冬。

至于依然操着一口港台腔的演员,不是被责怪不敬业、令人出戏,便是像娘娘蔡少芬那样自带喜感,成为大家调侃的工具。

已经不再有艺人由于“港台腔”而被人高看一眼,相反,如果非港台地区的艺人操着一口标准的港台腔,TA的路人缘一定不会很好。

E姐结语

明道在节目上哭诉,自己已经良久没戏拍了。

如今,港台导演北上,演员断层。
这背后是经济实力的变迁,港台影视短缺投资,市场狭小,各方面捉襟见肘,导演施展不开拳脚,演员机会也非常少。

就算有演员和导演由于情怀留在旧地,拍出的作品也难以出圈。

港台艺人报酬和地位“高人一等”的征象已经不存在了,但在新的游戏规则面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很高的职业水准。

小S和蔡康永,不再局限于《康熙来了》的“整人套路”,努力开拓新题材,《花花万物》和《奇葩说》算成功转型的作品。

纵然只是为新人作配,黎耀祥和佘诗曼仍旧会用最严格的标准自我哀求,打酱油的角色,也一定交足戏。

以是,就算他们浓重的“港普”一时改不掉,仍旧秒杀用“1234”说台词的数字小姐,和用替人拍吻戏的流量小生。

有演技、有实力、敬业的艺人依然会受不雅观众尊重,无论经济实力如何变迁,

在这个大时期里站稳自己的位置就已经足够了。

本日的话题是:

你以为如今哪位内地艺人有港台腔??

来评论区说出你的小故事吧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好请分享哦!
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
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邑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容许,回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