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光Mini EV的爆火,让我们见识到了几万元电动车市场胆怯的购买力。
虽然这类车注定是薄利多销的产品,但便是这不怎么大的一块蛋糕,仍旧吸引了一些传统自主车企的加入。
21年1月,长安拉低了家族微型车奔奔的售价,推出了不到3万的奔奔E-Star,摆明便是要跟宏光Mini EV争夺市场。
11月,吉利子品牌几何推出了尺寸更大,价格拉大5万多的小型SUV功夫牛。

长安:不给交车,还变相收费

从销量来看,奔奔E-Star始终对月销几万台的宏光Mini EV产生不了太大的威胁。
涌现这样的结果也是天经地义,不管是品牌和车型的营销,长安始终没能让奔奔E-Star足够的接地气,从而没能让更多消费者知道这个价格除了宏光Mini EV还有其他车型可以选择。

长安吉利先后交付难传统大年夜厂连几万元小车都造不出来 汽车知识

宣发上的不敷可以理解,毕竟长安现在的重心都集中在10万以上的市场。
然后还没等奔奔E-Star登上销量榜的前列,另一个投诉榜榜首它却疾足先得。

从投诉的内容来看,基本都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能给车主按时交车,其二交车的时候4S店方涌现变相收费。

以目前的车市大环境来看,奔奔E-Star无法按时交车多数都是由于缺芯影响,但是隔壁的五菱汽车一个月承担着数万台的销量,仍就可以按时交付,可见这类车型所须要的硬件并不存在供应链短缺的问题。
至于变相收费,可以看出这种薄利多销的车并不能知足长安旗下一众经销商的胃口,以是4S店只能打着交车难的名号,向消费者薅羊毛。

虽然在去年12月的时候,长安新能源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已收取奔奔E-Star车系订单沟通及交付事情的关照》,来见告消费者奔奔E-Star停滞接管预订单,但是时至今日大批消费者对付奔奔E-Star的维权,官方仍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吉利:订不到长安,也别想从我这里拿车

不足为奇,功夫牛仅仅上市不到3个月就涌现了大量交付难的投诉,一度攀升到了12月投诉榜第二的位置。
更为戏剧性是某位车主由于迟迟等不到奔奔E-Star的现车,转而在去年10月订购了功夫牛,但是仍就没能实现交车。

据几何汽车干系人士的阐明来看,功夫牛交付难是受供应链影响,不过到了12月尾将陆续交付新车。
同样的问题,几何汽车也把锅甩给了汽车行业缺芯的现况。
然而还是回归前面所提到的,五菱在现在分外的环境下仍旧可以按部就班,几作甚何就办不到呢?

总的来说

部分传统自主车企加入到中低端电动车市场固然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有五菱一家独大,很难让消费者通过比拟来选择称心快意的车。
不过几万元的车看似制造本钱低,但车企要面临的各类问题跟一台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车型没有什么差异。

奔奔E-Star和功夫牛都是背靠着有完全生产线的主流车企,仅凭借一句缺芯就来规避交车难的问题,这种情由难免不免有些过于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