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来,龙港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为我国特大镇有序设市,发展新生城市,不断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履历。与此同时,龙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对多”“职能重叠”“人少事多”等现实困境,仍须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写好“后半篇文章”。
为什么是龙港?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批特色光鲜的特大镇逐渐形成,它们虽然是“镇”,却常常拥有着“县级”的人口总量和“市级”的经济体量,形成了独特的“特大镇征象”。
这些特大镇综合实力突出,部分已经超过中等城市的发展水平,龙港镇便是个中之一。
1994年,建镇10年的龙港,从5个小渔村落发展成有13.5万户籍人口的特大镇,当时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亿元镇中排名第17位。但是,“小马拉大车”的系统编制机制问题也凸显出来。
在用地指标、信贷规模和项目审批等方面,龙港都受到“州里衣帽”的限定。镇政府的权责配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抵牾,束缚了龙港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1995年,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文,首次在全国履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以龙港为首的57个城镇被列入试点,龙港不仅在多个领域被授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还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镇级金库。
然而,面对不断聚拢的人口和扩展的城镇规模,通过授权和委托办法推进的“强镇扩权”改革,不断涌现权力“放了又被收回”的征象。
一些专家认为,这种以“授权”和“委托”办法实现县级权力下放,来摆脱系统编制羁绊的做法,与规范的立法授权比较,每每随意马虎陷入权力收放循环的怪圈。特大镇要得到更大自主权,仅靠县级政府放权并不能真正办理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变革将放权固化下来。
转机发生在2014年底。《国家新型城镇化方案(2014-2020年)》提出,要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度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2014年底,龙港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推进特大镇有序设市,探索路径、模式,破解我国特大镇“小马拉大车”困局。
此时,已拥有38万常住人口的龙港,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本钱、高效率”的改革哀求,开始探索不走升格、翻牌、大幅度增加管理职员之路的特大镇设市改革,再写创新史,取得本色性进展。2019年8月,龙港撤镇设县级市得到国务院批准,同年9月,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
“镇改市”在承压中前行
作为特大镇转型设市的“国家试验田”,龙港改革注定引人瞩目。
设市以来,龙港在机构体例数比全省县市区明显偏少的情形下,实现有效承接100%的县级权限事变,走出了一条“大部制、扁平化”运转的新路子。
“机构最精、层级最少、职能最优、本钱最低、效能最高、责权利雷同一”是龙港追求的改革目标。调查创造,龙港设市以来改革的紧张成效表示在机构最大限度精简,通过制度重塑、机制创新和数字赋能,实现党政机关行政体例不增加,县级部门力量直接下沉到村落居,形成了扁平化的管理架构。
在制度重塑上,龙港按照“党政机构合一、职能附近部门合并、冲破高下对口”的原则,从城市管理、企业发展、市民做事三方面探求改革打破点。原来12个镇内设机构、11个奇迹单位、18个县派驻机构共41个部门,被整合为15个党政大部门。同时,综合设置6个直属奇迹机构,不设州里、街道,推进“小政府大做事”体系构建。
设立的龙港市经济发展局,把发改委、经信、科技、金融、商务、统计等8个部门的97个处室的职能与任务,进行分解与归类,构建龙港的综合方案模块、重大投资模块、家当做事与人才发展模块、研发创新模块等11个科室模块。
事实上,这个局只有20名行政体例和32名奇迹体例,但通过“模块化”架构重塑、职责重塑,承担起具有“大经济”观点的事情职能。
为了构建“小政府大做事”事情格局,龙港通过创新机制、数字赋能,打造了全域性“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军队管司法”“一张清单转职能”的新型政务做事模式,促进了“市管社区”的扁平化改革。
龙港大部制新型组织架构和管理系统编制,只管在磨合后运转较为平顺,但在“条条对口”“旁边对齐”的现行政府管理系统编制下,还是碰到不少问题,例如机构设置与履职哀求还难以有效匹配,多元共治面临寻衅,权力与运行如何监督等问题。
龙港15个党政大部门虽然涵盖了城市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在“下改上未动”的情形下,一个大部门要对应上级多个部门的各种职能,承担的压力倍增,新旧系统编制衔接抵牾较为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龙港撤镇设市是个全新的事物,肩负着为全国改革探路重大义务。龙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仍需深化改革。
如何写好“后半篇文章”
把稳到,浙江省富阳市早些年探索的“专委会”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探路基层大部制改革。
2007年,富阳市(现为杭州市富阳区)“专委会”大部制试验引发关注。这项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党政事情创新典范”的管理模式,是在“上未动”的情形下,核阅县域发展的内在规律,把各部门中的相同附近职能整合归类,设立决策、实行、监督三类共13个“专委会”。各“专委会”由副市长担当主任,都有一个牵头任务部门,并明确职能干系的组成部门。
“专委会”模式着力破解县级机构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权力部门化等问题,冲破了传统的市长间的分工归属,起到了统揽折衷形成协力的浸染。
以富阳城乡统筹委员会为例,农业、林业、水利、培植、国土等20个涉农职能部门的惠农政策、重大项目统归“专委会”管理。一名分管农口的副市长担当“专委会”主任,实施统揽折衷“大三农”的系列问题。
当时在富阳洞桥镇小坞村落,72户村落民居住在山边一条小溪两旁,因小流域常有地质磨难,须要整村落迁居移民新村落。但是,由于地质磨难归国土局管,小流域管理归水利局管,下山移民归农办管,庄家移民住房补助又归培植局管。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一个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须要跨分管部门折衷和督匆匆,难度可想而知。
城乡统筹委员会成立后,分管副市长统揽此事,不仅牵头部门与其他干系部门折衷顺手,而且干系部门的政策资金也能整合利用,使得整村落迁居落实新村落培植很快得到办理。
调查创造,龙港与富阳两地大部制改革各有异同。龙港因此附近职能部门合并的办法实现大部制改革,如龙港市社会奇迹局,是由9个与民生干系部门组合而成,承接来自温州市9个干系部门的事情职能。富阳的大部制特点是“不动系统编制动机制,不变职能强功能”,按照职能有机统一的路径,把县域内各部门的相同附近职能梳理出来,整合归类,创设具有指挥折衷力量的各“专委会”。富阳“专委会”模式,对破解目前困扰龙港的“一对多”“职能重叠”“人少事多”等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代价。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央专家认为,龙港撤镇设市既是新型城镇化改革的主要探索,也是基层行政管理系统编制改革的一次大胆考试测验,对破解我国“特大镇征象”困局、构建“大部制、扁平化、低本钱、高效率”的新生城市管理体系,具有主要示范意义和参考代价。龙港设市以来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涌现了一些制度摩擦和转型阵痛,须要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制度来破解。比如,建议支持在龙港市先行探索省级综合授权改革,以及在上级政府对龙港的考察问题上,若何落实“非必要不考察”等,须要得到更好的重视和解决。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龙港,一起发展壮大,得益于从中心随处所各级党委政府一贯支持龙港大胆创新。目前,龙港“后半篇文章”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境,还须要连续支持鼓励龙港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为我国特大镇有序设市,发展新生城市,供应可复制可推广的履历。(谢云挺)
来源: 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