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讯( 冯戎 演习生 李雪瑞)欢笑,欢笑,还是欢笑!
收到生活物资时的微微一笑,戴着耳麦式收音机收听节目时的眉开眼笑,理发后被夸赞发型好看时的笑逐颜开,志愿者看到自己的心意和做事被认可时的畅怀欢笑……5月28日,比初夏阳光更妖冶的,是静乐县下牛庄村落村落民和志愿者脸上洋溢的笑颜。

今年年初,山西联合阿里巴巴每天正能量发起“2022·春天的约定”主题公益活动,山西的详细落地形式为“一起送爱去远乡”,约请读者成为“正能量体验官”,一起前往静乐县下牛庄村落,为村落民送去关爱。

不负春天不误期定 一行人送爱到远乡 汽车知识

活动开启以来,我们不断收到热心单位和热心读者报名。
爱心汇聚成暖流,5月28日上午8时,山西、太原简到社区生活做事有限公司、华润山西康兴源医药有限公司党支部的志愿者和自发报名的爱心人士一行30人,带着爱心礼物以及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发卖有限公司准备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一起前往下牛庄村落。

从城市到山区,海拔逐渐升高,林立高楼被连绵不绝的山脉取代……11时40分许,一行人抵达下牛庄村落。
这是一个小山村落,海拔1600多米,群山环抱。
志愿者没来得及安歇,立马开始当天的活动,不才牛庄村落党委副布告李海岗带领下,先去村落里的一些老人家中拜访。

李海岗带领大家爬上小山坡,来到一处窑洞,志愿者走进屋,向盘腿坐在土炕上的闫二则老人打呼唤。
老人今年82岁,精神不错,但是腿脚不好,从6年前就不能下地走路,由三个儿媳轮流回村落照顾。
看到志愿者,老人激情亲切地呼唤大家:“好呀,好呀,快坐!
吃了饭没?家里吃点吧!

村落民李桃花76岁,去年突发脑梗后就很难说清楚话,5岁的小志愿者格格看到,从自己的小包中取出一串金色珠子串成的手链,给老人戴在手腕上。
格格听妈妈说要去看望爷爷奶奶,出发前特意做了一些手链作为礼物,希望让爷爷奶奶愉快。

志愿者的探望和慰问,让村落民倍感温暖,他们用激情亲切呼唤表达着自己的感激。
虽然村落民乡音很重,有的老人已经有些耳背,但双方脸上洋溢的笑颜让沟通不仅限于措辞。

下午,志愿者参不雅观了村落里的小杂粮加工厂,理解了藜麦、胡麻油等农副产品加工过程,随后在村落委会门口支起桌子摆起了“摊位”:理发的、量血压的、给老人发放随身听并传授教化的,还有拍照的。
“流水作业”让有须要的村落民挨个儿享受做事。

下午4时许,活动结束。
虽然劳碌了一天,但看着老人合不拢嘴的笑颜,听到村落民一次次重复“下次再来”的约请,大家都表示这一天过得“充足故意义,来得值了”。

花絮1

点滴爱心汇成了涓涓暖流

“我来搬,我来搬!
”28日11时40分许,一行人刚来到下牛庄村落村落委会外,准备从车上往下搬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几名男志愿者眼疾手快上前帮忙。

这次送到下牛庄村落的米面油,是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发卖有限公司供应的。
得知志愿者要到村落里后,该公司特地准备了心意,“米面油是最实惠的,是我们对老人实实在在的心意。
”该公司的卖力人说。
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发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小杂粮栽种、加工、发卖于一体的企业。

整理好物资,志愿者分组前往要探望的老人家中。
之前“没捞到活儿”的志愿者纷纭上前,三下五除二“瓜分”了物资和礼物,拎在手上。
进屋陪老人聊谈天,问问老人身体情形,叮嘱老人吃好睡好……老人拉住志愿者的手舍不得放,纷纭要留志愿者在家用饭。

活动中,下牛庄村落的小杂粮加工厂引起很多志愿者的兴趣。
加工厂回收、加工村落民栽种的农作物,产品有豆面、炒面、莜面、藜麦面、藜麦醋、胡麻油等,紧张供给超市、阛阓。
“都是自己种的,原生态产品,品质有保障。
”李海岗说。
志愿者边看边讯问,还试吃了一些,“这个炒面可以直接吃,还挺喷鼻香。
”一名志愿者说。
不少人购买了小杂粮特产。

“我们可以互助。
”太原简到社区生活做事有限公司卖力农副产品采供的志愿者说,“简到”有“百县百品”业务,一边探求优质农副产品,对接田间地头;一边入驻社区,对接老百姓餐桌,“下牛庄村落的小杂粮不错”。
说话间,两边卖力人相互先容了各自的情形,互留了联系办法,打算随后做进一步沟通。

2把公益做事做到村落民心田里

下牛庄村落地处偏远,去往县城开车得走一个多小时,村落里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出去一趟不随意马虎。
以是,这次志愿者是带着“绝活儿”来的。

志愿者的做事摊位吸引了很多人,76岁的老赵第一个来到理发摊前。
他的头发约两寸长,夏天酷热,他想理得短一些。
志愿者张师长西席拿着自带的理发工具,边谈天边干活,没多永劫光,老赵的发型就理好了,看着干练了很多。
这下,理发摊的“买卖”更火了。

志愿者张筱彬是2021年度太原年夜大好人,心细的他考虑到村落里人一样平常都是没啥大病不去看年夜夫,专门带了血压计,村落民排起队一个挨着一个量血压。
有一名老人胳膊细得血压计都绑不上去,张筱彬很心疼,连声提醒老人一定要好好用饭,补充营养。

摄影摊位前刚开始人不多,村落民有些不好意思上前,志愿者主动“招揽买卖”,这边扶着一名大娘说“给您拍张好看的照片”,那边跟一名大爷说“摄影留个念吧”。
人逐渐多了起来,还有村落民专门等理完发过来拍照,志愿者刘广贵端着相机“咔嚓咔嚓”按着快门,为村落民定格美好瞬间。

“好看不好看?”给一位老太太拍完照片,刘广贵让老人看显示屏。
看着相机里的自己,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好看!
好看!

3耳麦式收音机带给老人新潮体验

志愿者做事摊位前,最火爆的莫过于发放耳麦式收音机的摊位。
老人们领上耳麦后一人一个戴头上,排排坐着,看着十分新潮。

这些耳麦式收音机是志愿者刘秦带来的。
刘秦是太事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西席,去年毕业季她逛理工大的跳蚤市场时,创造很多学生在卖这种头戴耳麦式收音机,“都是学生考英语四六级前买来练习听力的,特殊好用。
”看到山西“一起送爱去远乡”活动宣布后,她想着村落里老人娱乐生活比较匮乏,智好手机对他们来说利用难度大还费电、费流量,耳麦式收音性能收听不少节目,还能戴着下地干活,就想着再从毕业生手里买一些送给老人。

今年受疫情影响,刘秦去不了学校,便辗转联系了理工大明向校区的一逻辑学生挨个儿敲毕业生的宿舍门去收收音机,然后又托同事从榆次的明向校区带给她。
拿到收音机后,刘秦一个个消毒,一个个装好电池后进行检讨调试,有28台可以利用,便都带到了下牛庄村落。

老人们对收音机很感兴趣,纷纭围上来看。
刘秦和其他几名志愿者见告老人每个按键是什么功能,然后帮老人戴在头上,让老人感想熏染效果。

“有声音了!
”一位老人愉快地喊起来,笑得合不拢口,听了一下子,转身朝身后还没有领上收音机的几名老人扬了扬下巴,有些得意,“来听听。

另一边,志愿者看到老人能听到收音机里的节目了,但还是不放心,让老人摘下耳麦,重复一下刚才教的内容。
老人指着按键说:“这个是开关,这个是调声音的,这个是调频道的。
记住啦记住啦。
”说完,又笑呵呵地戴上了。

志愿者还将耳麦式收音机送到几名腿脚不便的老人家里。

72岁的盲人田根半独自生活,虽然自己能摸索着整顿家,但由于看不见,一样平常不出门。
志愿者给他戴上耳麦式收音机,抓着他的手指去按一个个按键,见告他每个按键的功能。
听到耳机里传出来清晰的声音,他愉快地连声说:“好!
好!

山西 冯戎

(责编: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