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王士瑞由山西省洪洞县搬家崔堡村落,为致谢村落民,首次组织排演车子灯。
道具制作风雅新奇。
用彩绸和秫秸扎制带顶棚的独轮车盘,车盘上轧制女人假腿脚,顶棚四柱上安装四盏彩色转灯。
演出时,将车盘绑于舞者的腰部,其动作模拟车轮迁徙改变。
有两辆车子灯 :一辆由一名丑老头推一位年轻仙颜的小媳妇,小媳妇手拿花手绢儿 ;另一辆由一名眉清目秀的诗人推一位面孔丑陋的老太婆,老太婆手拿破蒲扇。
舞时车上彩绸飘舞,车灯随风旋转。
舞者一样平常沿街跑,间或对话逗趣。
1946年,参加县公民政府在杏行村落(今属富源街道)举办的民间艺术调演,荣获演出一等奖。
这次演出添加不少细节,如上崖下坡动作、舞者的喜怒哀乐表情 ;增长拉车人,折衷转头拐弯的动作等,使其更富有生活气息。
车子灯最初只有纯挚的锣鼓伴奏,鼓点为“九龙翻身”,后增加唢呐伴奏,加入戏剧《双换亲》情节,场景更为生动。

沾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易近间歌舞车子灯 汽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