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女士通过网络直播购买了一个拍照套餐。
不过,在后续做事中,由于超过了套餐约定的照片数量,她又多付了钱,才拿到了剩余的底片
对此,李女士觉得被忽悠了。

那么,拍照后,消费者能否免费拿回所有底片?

宁波女子花3980买了摄影套餐拿全部底片还要加钱这违法吗 汽车知识

对此进行了采访。

多付了2000元

还未拿回所有底片

日前,李女士通过网络直播购买了一个儿童摄影机构1980元的套餐。
根据约定,套餐包含精修照片20张、20张数码底片,其余赠予5张精修、20张底片。
当拍摄完选片时,李女士以为其他照片也不错,之后她又多花了2000元,升级了套餐,末了,她一共花了3980元,被奉告可以拿到132张精修照片和数码底片。

不过,当时,拍照师一共拍了300多张照片,除了精修的132张之外,还剩下200来张数码底片。
“我就哀求将这些底片都带走,但商家表示须要其余收取用度,每张50元。

“我之前在其他摄影机构拍摄时底片都是全送的,这家店为什么要其余收钱?”李女士提出了疑问,“其余我在直播间购买套餐,不核销是可以退的。
但第二天,机构客服就打电话加微信敦促核销,之后给我发来一张合约,对合约内容未作阐明就与我约定了拍摄韶光,拍摄前也没有说过底片要加钱。

拍摄套餐单据。
受访者供图

对此,摄影机构给出的说法是,合约上规定了套餐里只有精修的20张照片可以送底片,后来升级套餐,也只能获取精修照片的底片,所有底片都拿走是不可能的,除非按照数量其余付钱。
我们拍摄是有本钱的,顾客也是现场选片,都有约定,不可能底片全送。

理解到,关于照片拍摄后底片是否全送的问题一贯存在争议。
也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多家摄影机构,得到的回应也不同——有的表示只能给予套餐规定的底片,而有的表示可以底片全送。

状师:底片其余收费缺少法律依据

浙江同舟状师事务所合资人韩志清状师认为,数码照片拍摄后,拍照业经营者按商定供应做事后,应该将全部照片、底片包括数码相机的数据资料交给消费者。
拍照业经营者不给底片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另行加收用度,缺少法律依据。

《中华公民共和国消费者权柄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约、关照、声明、店堂告示等办法作出对消费者不公正、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危害消费者合法权柄应该承担的民事任务。
格式条约、关照、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消费者如果碰着上述环境,可以向12315热线投诉,掩护自己的权柄。

韩状师强调,正常情形下,摄影机构事后也会删除多余底片,只要不对外散发或用作商业宣扬,一样平常消费者也不司帐较。
目前最大的争议实在不是底片的留请安题,而是其余收费引发的轇轕和抵牾。

专家:电商宣扬办法、提前远程核销也有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博士章程认为,上述案例涉及直播带货主播口头宣扬行为、电商O2O模式平台保护机制等几大问题。

首先,在直播带货活动中,主播浮夸宣扬、虚假宣扬的行为习认为常,且口头宣扬的形式相较于笔墨性的书面宣扬更具勾引性,也给消费者造成取证上的困难。
目前,主流电商直播平台均供应直播回放功能。
因此,消费者可事后自行查阅购买时的直播录像,并以录屏等办法固定证据。
如果认为权柄受损,可以依法深究主播的法律任务。

其次,在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的O2O模式中,常日是消费者线上购买兑换券后,线下消费时再到店核销。
上述案例中,经营者哀求消费者远程提前核销的行为不符合O2O模式的常规逻辑,消费者若碰着类似环境需格外把稳。

一方面,远程核销导致消费者无法到店感知,可能影响实际兑付,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提前核销将使平台对消费者的保护机制完备失落效,不利于交易安全。
消费者若碰着此类环境需提高当心,慎重考虑是否连续该笔交易。
同时,经营者此种行为的实质是分开平台交易。

宁波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时,要避免陷入发卖“套路”。
消费者应按需选择、理性消费。
同时,要把稳留存凭据,及时保存商家宣扬页面、与商家的沟通记录及书面合同等干系凭据。
如合法权柄受到侵害时,可通过网络平台、12345热线等进行投诉,掩护自身合法权柄。

毛雷君 通讯员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