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剧,爽字为王。

剧情慢了,弃,人设不立,弃。

又一部大年夜尺度爽片完全是英国版色戒嘛  第1张

追爽剧没啥,但Sir想让你们小心。

别由于爽,错过了更爽。

比如本日Sir说的这部。

刚开始,它慢、闷、乱,被不少人一集弃。

可一旦你能坚持下去,就会跟他们一样尖叫——

年度十佳剧集已经预定!
美!
美!
惊艳!
@染谷将大

看两集之前,我怀着无限期待,看完这两集,我知道了不要随便说无限@噗效愚

直到爆炸的序幕太赞了,视据说话真是精细。
@过水风

立时进入这位差点错过的——

《女鼓手》

The Little Drummer Girl

跨国剧,制作方,英国BBC&美国AMC。

主创够噱头。

有名导,朴赞郁。

复仇三部曲海内电影大奖拿遍(青龙奖、大钟奖、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导演);险些每次新片都能入围戛纳(人送外号朴戛纳)。

《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小姐》

继把英国著名历史悬疑小说《荆棘之城》改编成《小姐》后,他又把目光瞄准了约翰·勒·卡雷的《小鼓女》。

约翰曾供职于英国某特工机关,离开后他拿起了笔,成为特工小说家。

他已经出版的21部作品里,有一半都被翻拍过:《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特工》《夜班经理》……

但让他变成特工小说大家,还是这一部。

著名评论家兼作家威廉·F·巴克利曾在《纽约时报》上实名点赞。

《小鼓女》之于特工题材,就犹如《包法利夫人》之于通奸、《罪与罚》之于犯罪题材一样平常。

名导+小说家代表作,怎么就拍出了“一集弃”?

第一集。

刚开头是一场爆炸。

凶手,是一个绿衣男和她的女票。

他们引爆了德国某犹太外交官的家,致使他的孩子和父亲当场丧命。

接着,进片头。

一个陌生女人,在试镜。

字幕来源大家影视,下同

试镜到一半,镜头统统,德国。

毫无联系地转到了那场爆炸案的调查室。

一个卷发的老夫子,以帮忙调查的名义正在盘考幸存的犹太外交官。

白衬衫的便是那个可怜的犹太外交官

而这个帮忙调查的老夫子,在10多分钟后,又涌如今了以色列。

片头试镜结束后,那个女演员被剧团安排,来到了希腊。

时长已经由去了近1/4。

地点就已经变了3个,里面涉及绿衣男、金发女郎、犹太外交官、调查老夫子、女演员……

没有主次、没有旁白先容,只有一个又一个片段式的小故事。

云山雾罩,摸不着头脑。

乱。

是《女鼓手》缺少路人缘的缘故原由。

但它的乱不是导演不懂行、功力差,而是他任性。

任性地不平铺直叙,任性地不交代任何背景,任性地欠亨知不雅观众。

如果这样你就对剧不耐烦了,那解释你还不理解它真正的乱——

故事的背景,巴以冲突。

一场绵延了两千年的遗留问题:

公元2世纪(101年至200年)前,巴勒斯坦国的原住民是犹太人。

但在一场由罗马帝国发起,丧生150万国民的屠杀后,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

随后的1800多年里,犹太人经历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屠杀、歧视后,建立了犹太复国组织。

1917年,彼时托管巴勒斯坦的英国出台一份文件,公开支持犹太人复国。

1948年,英国托管权到期,联合国按照英国当时那份文件宣告规复其对巴勒斯坦的所有权,因此,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成立了以色列。

但周边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却谢绝承认,并组成同盟向其宣战。

5次中东战役,3次以色列发动,2次阿拉伯国家发动,但每次都因此色列胜利。

每一次胜利,以色列的领土就向外扩展,并将96万在前巴勒斯坦生活的阿拉伯人驱逐出境。

由于其他国家的参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至今不断。

《女鼓手》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

彼时,犹太人复国不到30年,却不断忍受战役。
而阿拉伯人飘泊欧洲,在各国制造,专门针对犹太人的胆怯打击。

杀尽欧洲境内的犹太人

我们也要惩罚他们散居在外的公民

把我们的苦痛昭告天下

理解故事背景后你才知道,《女鼓手》的乱,不可避免。

那场爆炸,让两队人浮出水面。

爆炸现场,赤色车里的绿衣男,是巴勒斯坦某胆怯打击家族组织中最小的弟弟,多次在欧洲作案,已经引起官方把稳。

调查的老夫子,是设法潜入德国的以色列某情报科头头库茨,他盯了那个家族组织良久。

他是推动剧情的关键人物。

库茨正在谋划一场好戏。

一出诱敌深入,把仇敌一锅真个特工戏。

如果你想猎一头狮子

用一只玩具羊是弗成的 诺亚

我们的羊必须是活生生的

必须闻起来、尝起来都对

哪怕那颗心现在站错了态度

你该当猜到了,领导狮子的那头活羊,便是开头试镜的女演员。

查理。

她这次要扮演一个寻衅性空前的角色——

绿衣胆怯分子的女友,然后打入他的家庭内部。

怎么打?

一头。

在德国,把绿衣男截胡,关了起来。

另一头。

在希腊,库茨部下加迪紧急培训女主。

他演绿衣男,带她复盘了和“男友”恋爱的全过程:

一见钟情,然后写信往来,接着在希腊约会,游石宫、送宝石手链、吃午餐、酒店缠绵……

在实景实地体验过后,女主的人物身份才算加载完毕,终于可以进入绿衣男的家族组织了。

好戏正式开始。

而之前的彩排,居然就花掉一半的篇幅。

接下来的故事正式进入《色,戒》——

演习多时的女特工上了沙场,却迷失落了态度。

她被战役撕成了碎片,征战的两个民族,却都标榜自己是正义的化身。

同因此色为刀,王佳芝因情入戏,末了不忍以刀尖对准恶敌(易师长西席)。

而查理,却握着刀,不知道哪一边是恶。

在每一方,她都能切身感想熏染到,那种武断的恨,和深奥深厚的痛。

以色列方,她在仿照恋爱中,爱上了“教练”加迪。

是他,让她有了爱的觉得,让那枚宝石手链有了灵魂和寄托。

可打入敌方内部,她创造他们是被驱逐的难民,拿起武器不过是为了重返家园。

演得像不像,关系到性命问题。

但她更深处在质疑的是——

究竟该扮演谁?

这么深的局。

第一集没踏进去,实属正常。

再往下看,才会越陷越深。

朴赞郁的镜头里还是强制症一样平常的精细。

颜色光鲜,浓绿、酒红、明黄、宝石蓝……只要有颜色,都是那个色系的最高饱和度,抢眼而不流俗。

构图奥妙,光芒、空间、音乐乃至颜色搭配,每一帧都在给剧情作注脚。

库茨跟助手、加迪在旅社因当晚的操持碰头。

对付加迪的“演习查理入戏的办法”,库茨和助手的态度在这张图里,就有喻指。

房间不大,被一壁斜切的墙分成两边。

在全体操持里,倾注自己感情作为操持一部分的加迪全身出镜,意味着他是坦诚的。

库茨是全体操持的策划者,但对付女主角查理的态度,却有点暧昧不明,因此他没有露脸。

而助手对这个操持是不信赖、且反对的,以是他的上半身险些被切掉。

讽刺加迪以爱行凶

序幕故事到达高潮时,你乃至还能从运动的每一个镜头,找到导演说故事的新意,以及他授予故事背后悲壮的美感。

就说第三集末了,绿衣男被打晕,绑上正冲往高速的赤色车,那是库茨确保他的女主角永久不会被创造的最保险办法。

与此同时,是查理正在家里读二人互陈苦处的“信”,信假,但里面的内容取自绿衣男在论坛的演讲。

他说,族人流落在外,天下无人关心。

只有一种办法才能被瞥见——

让恐袭,成为最夺目的亮相。

两个场景由于这同一句话被联系到一起。

绿衣男在的那辆车,失落控撞上了高速护栏。

查理看着信,对照着回顾里这个“最熟习的陌生人”的陈述,若有所思。

只见周身冒火花的车驶过信封,沿着那行“恐袭是华美的舞台”下滑行,驶向毁灭。

又是朴赞郁独占的惊艳形式感——

既有一语成谶的悲,也有善恶难断的灰。

海明威曾提出个冰山原则: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不雅观,是由于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女鼓手》恰好也是这样一座迷人的冰山。

有大把的爽剧,总喜好一览无余,喜好让不雅观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get到。

但最一流的爽剧一定不是这样。

它所见极小,所指极大。

于《女鼓手》Sir想说的是——

千万别被你的第一眼骗了。

对着海面上的一角说,切,这算什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