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这样一部电影,名叫《血战钢锯岭》。这是一部二战时真事的改编。主角戴斯蒙德是基督教的信徒,信奉《圣经》的十诫。
不同的信仰造就不同的人,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了各种各样的人。剧目开场,戴斯和他的兄弟打架,并用砖头砸晕了他,之后,仿佛神谕一般,戴斯又看见了墙上的十条戒训之一:不的杀人。长达后,他的父亲由于酗酒,对他的母亲和自己施行了暴行,他对父亲举枪,却并未扣动扳机。也因此,戴斯感到了害怕,从此这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
戴斯和每一个人一样,都爱自己的祖国,所以他选择了服兵役。战争都是残酷的,在我看来,无论什么信仰,在战场上一切都是浮云。本着“我不杀你,你就会杀我”,为了保全大多数人的利益,在战场上终究会拿起枪与敌人厮杀。所以,在我看来,戴斯开始的犹豫,会随着情节的发展,发生改变,有战友一起奋勇杀敌,保卫祖国!
可若真是那样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戴斯军训的时候,他各方面表现得极其优秀,但就是不会端枪,也因此让战友对他的看法又和善到了歧视,甚至殴打他,戴斯还为此错过了与爱人的婚礼。作为医疗兵的戴斯,到最后也没展开杀戮,在那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拯救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甚至是敌人的生命!可他并未带任何武器!秉承着所谓的信仰向前冲,大部队都撤离了,他却毅然留在了冲绳岛,赤手空拳,就凭一人之力救下了75位战友。每次,他累得趴下了,他总是请求上帝:”让我再救一个。”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最后戴随着部队,第二次进攻“冲绳岛”时,据我多年的经验观察,主人公估计成了“炮灰”。回不来了。家中还有他的新婚妻子等他凯旋,刚刚入伍时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的相拥而吻……我觉得故事结尾定不是皆大欢喜,而它本身就是个悲剧!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戴斯受了伤,躺在担架里,从悬崖上用绳索一点点放下来,眼睛闭着,面带微笑,手捧《圣经》,放在胸前,他的战友为他致敬,伴随着音乐声,戴斯似乎升入了天堂,而他也用自己的信仰,把战场变为了天堂,第二次上的冲绳岛,是戴斯为大家祈祷后的战场,日本人投降了,戴斯也飞起了天堂,一个充满鲜花的世界!
然而,戴斯事实上活了下来,他是二战时期的幸存者。他救了很多人,甚至包括日本人,可他充不反对杀戮,他在救人时,为逃避日本鬼子的追杀,用布拖着伤员,让伤员拿枪对日本鬼子进行“反杀”。可见,戴斯其实并不反对杀戮。
这是信仰的力量,戴斯,一个别人眼中懦弱的,没用的傻瓜,最后竟依靠着那一份信仰,创造了不可能的奇迹!
篇二:坚守信仰
一个人没了信仰,将失魂落魄,无所适从;一个集体失去了信仰,将迷失前行的动力;一个国家缺失了自己的民族信仰,将分崩瓦解。坚守信仰,不一定是对宗教的虔诚,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肯定,对初心的坚守,对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同化”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这种现象也从未消失过。其中,殖民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晚清,我国被列强瓜分,并大面积地被殖民。民族独立后,那些被长期殖民的地方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台湾虽然居住着炎黄子孙,但被日本思想“同化”五十多年后,与大陆的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一直不承认自己受共产党的管辖。在这五十余年里,那里的炎黄子孙逐渐忘却了自己祖先的习俗与信仰,开始学习日本民族信仰和习俗,日子一久,这些被“同化”的炎黄子孙虽然流着一腔中国人的血液,却已经成为一群名副其实的日本人了。可见,坚守民族信仰是一个国家民族团结、领土完整的根本。
坚守集体信仰,是保持集体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谭木匠”一直坚守“我善治木”的企业信仰。一次,一批梳子出了小问题,本可以低价抛售从而减少损失,但企业决定将其烧毁。这一举动,轰动了全国,进一步加强了该企业的影响力。如果它当时没有坚守企业信仰,如此知名的品牌面对的将不仅是一落千丈的销量,其信誉也将不复存在。
若在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失去了个人信仰,迟早会如一盘散沙,没有了凝聚力。集体和国家需要的是像勾践一样有着极强个人信仰的人。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血仇,卧薪尝胆数年,最终,凭着自己极强的信念,仅用三千士兵就击溃了数十万吴军。可见,坚守个人信仰,是一个人的成功之道。
坚守信仰,在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喧嚣的世界固然不易,但是无论对于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坚守信仰永远是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信条。
篇三:夜的信仰_750字
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默默的夜,是凝固的旋律,静止的音符。
有一种声音是用来感觉的,无须语言文字,有什么样的感觉就有什么样的振动质感。
黑得太寂寞的夜色,没有一颗两颗的星星作点缀,也没有静静流淌的月光作背景,只有一色的缄默弥漫天上。如果午夜使你什么都看不见,那就让黑夜给你当眼睛吧,用它认真看的话,你会觉得夜的黑是浮动着的,像流水,像行云,像和风……站在一天的最边缘处,我的心海不起一圈涟漪,如一面光滑的镜子,将所有的风景倒映,不存在对称轴,因为这让夜给染模糊了。
在拒绝喧闹的凌晨起来散步,惬意无法讲!在乡间小路上,走着的是我的魂灵,还是我的脚呢?我想,不必带着生活的琐屑来到这里,这里只需要轻松的心情,沉思的步伐就应当停止了。
午夜独歌者,这种行为是否就是无病呻吟呢?万家灯火已熄灭了,在这宁静时分放声歌唱,不因寂寞,只因心有澎湃的汹涌的浪花,我压不住激情。
夜如凉水,清新,但好像又变得凝重起来,不能流动。我闭上双眼,仿佛又遇上了另一个更加黑的夜,或者应说那是我的精神世界,一个无底洞,可以无限大的容纳一切好的坏的心情,但始终有一种东西丢不进去,那应该是自己吧!也就是因为这个,时常想自我超脱却时常陷入困惑迷惘。
人总得有信仰吧。那不是迷信,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我相信夜是最为纯洁的,灯火辉煌的不叫夜,那只是白天的熙熙攘攘的延续。所谓夜,就像一片悠然飘落的落叶,一朵悄然绽放的红花,只有心灵的宁静,才能感应这微弱的振动,即使不用耳朵也能聆听,整个身体也可以当作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夜就是要让不透明的黑布覆盖,虽深邃但可触摸。不同的心境会使人造成对夜有不同的感觉:冷清,孤单,肃穆,抑或是浪漫,清静,温馨。但这些都是一致的,就如夜总是黑的。
我的信仰就是夜纯粹的静寂与安宁。
静静的夜,就像一段没有歌词的旋律,但它的主题却使静止的音符飘飞了起来。
篇四:信仰_800字
阳光下的摩天轮闪闪的。
晴空下的摩天轮让我看的有点发晕。
摩天轮,很多女孩子的信仰,在我看来,那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摩天轮。
第一次看到摩天轮的时候,淡淡的甜,忍不住想要试一试.第一次感受拂面的风,狠狠的刺激.我不的不承认,那里的确是个忘记俗事的地方,但之后我也发现了,失意也只是一瞬间。
我不留恋在摩天轮上的时光,我也没兴致再一次去尝试那种刺激.虽然我很想逃避现实.但之后我又发现了,越是逃避越是逃不了,索性不要逃了。
看着摩天轮高高的矗立着,就总想着,我一定要到摩天轮的最高处,那样我就可以距外公更近一步了,但接踵而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一次次的到达最高处,又一次次地被狠狠摔下,再一次次的感受着那擦肩而过的痛。
摩天轮,常与我擦肩而过。
我可以很清楚记的,外公第一次带我玩的就是摩天轮.外公说,摩天轮,离那个地方很近.很多人说,摩天轮是一种信仰.但我却从不把信仰交给别人.我只是眨眨眼,含着棒棒糖,一眨眼就跳上了摩天轮上,不知道是怀揣着什么样的感觉去,只是单单的很刺激。
我也可以很清楚记的,朦胧的好象在昨天,外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喃喃地:“以后一定要懂事,外公要去那个地方了。”含着笑,手里的东西也从手中滑落.与地面的撞击声深深的烙在心上.是那个我一直很想要的摩天轮坠琏。
现在,我静静的仰望着摩天轮,摩天轮也静静的.总感觉,它没那么完美了,不再刺激了,更不是什么值得信仰的神.那些关于摩天轮的传说,究竟,传说还是传说.摩天轮在,人却早已消逝。
摩天轮,不是我的信仰。
看得清现实了,发现,来这的人,无非是为了消遣,无非是为了想忘记什么,又或者只是单纯的想挑战刺激.发现,摩天轮也不过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东西,只是有些人喜欢傻傻地一相情愿的认定它就是她的信仰。
我不逃避现实了,因为我已经确认了,我的信仰不是摩天轮,我的信仰只是我自己,不会将自己的愿望交给那个明明没有温度但却有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信仰交给它的摩天轮.外公,我终于明白您那时所说的话了。
篇五:信仰是梦想的摇篮_800字
泰戈尔说:“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契诃夫说:“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惠特曼说:“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信仰对于一个人甚至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信仰是梦想的摇篮!
信仰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深奥,对于不同的人,信仰也是不同的。
信仰是摇篮,它孕育了最幼嫩的婴孩;信仰是火炬,照亮了通往成功彼岸的路途;信仰是号角,吹响了梦想的集结号。
信仰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迷茫,可以让一个国家在信仰的支撑下日益强大!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了,可是内战还在继续,中国像是一个柔弱的婴儿一样睡在破旧的摇篮里,是无数的革命先驱用自己的信仰托起了这个“婴儿”的摇篮。
夏明翰是一个甘愿为国家和信仰献身的人,是信仰给了他不背叛、坚持扞卫真理的坚定信心!他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始终不开口出卖同志,他忍受着残酷的刑罚,是信仰支撑着他像个勇士一样走上刑场,壮烈地接受死亡也不向黑暗势力低头求饶。他写下壮烈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些诗句就像刺刀一样,直直的插进敌人的胸膛,扞卫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与“黑暗”战斗到底的热血形象。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有信仰的革命战士,新中国才在黑暗中迎来胜利的曙光!
没有信仰是可怕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如同是在黑暗中行走,没有灯光的照耀一样盲目!一个人有了信仰他的精神便会“永生”,丧失了信仰便会“灭亡”。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经济的不断繁荣,一些祖国的“蛀虫”便开始大发淫威,在各种名利的驱使下逐渐丧失了信仰。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刘某人,利用职权,不仅为其女儿经商大开绿灯,使其非法赢利,而且在其女儿因参与柳州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骗税案被司法机关调查期间,多次为其开脱,干扰司法机关办案。支持其隐瞒事实,暗示其对抗调查。没有信仰的他最终换来的也只能是遗臭万年!
信仰对于人而言是重要的,就像花朵需要水的灌溉,人需要食物,婴儿需要摇篮一样。只有在信仰的指引下,我们才能通往胜利的彼岸。让我们坚定信仰吧!
篇六:信仰_900字
点燃的香烟雾缭绕,虔诚的爱击退罪恶。传唱的歌声绕过天堂,爱在麦田里舞蹈,暖暖的风接过爱的圣音:快乐要永远,悲伤不再来。
——题记
沉郁的烛光落下晶莹的泪,仿佛彼岸转世的红莲,灵魂在莲池里酣畅地洗涤。佛理在闭眼间参透,迷惑在碎念中顿悟。那是一个满眼绿茵的地方,一个青烟袅袅传承信仰的天堂,外面的人叫它:西藏。
没有流行的艺术舞剧,只有粗犷而善良的传统;没有曲风独特的乐章,只有古老而神秘的歌谣。在西藏阡陌的岔口,那些饱满沧桑的老人,深陷的眼窝里嵌着浑浊的双眸,他们用低沉的音韵对孩子讲述那远古的故事,布满青筋的双手抚摸着孩子泛黄的头发,神情飘渺而严肃。那不是在哄孩子,那是灵魂和灵魂的撞击,是信仰和信仰的传承。
一代人躺下,一代人崛起,那是生命的蜕变和轮回。那些面孔在变,那些声音在变,不变的是对灵魂的诠释和对信仰的寄托。信仰的起源不在西藏,结束也不在西藏,因为人们懂得传递。
或许从来就没有人见证过天堂。香灰掉落,被击碎的信仰洒落一地,前世今生,遗落的爱被混沌世间里匆匆而来的过客掬捧而起,于是天堂耸立。
不是因为耶稣的降临,亦不是因为耶稣的神圣,只是因为风尘仆仆的人心中有爱。肉体里装载着被信仰教化的灵魂,罪恶便像一只笨重的黑鸟仓皇逃离。因为爱,教堂里响起了赞美声,祈祷的人是指紧扣,教着嘴角粘满果酱咿呀学语的孩子念着圣经里的诗歌。
教父举起了胸前的十字架:“祈祷声很虔诚,你们的信仰浇铸成了爱,扩大的爱将会让更多人重生。传递,继承,只要灵魂尚在,爱就不会被暗所泯灭。”
拨弄爱的弦音,那些欢声笑语踏歌而来,风吹走了一些脚印,隐匿的光阴遮蔽了沿途的风景。爱神也许在想:如果在诺亚方舟出航的时候,洪流漫过爱的脚背,那该是怎样一个世界?
灵魂终究没有让夜得逞,旷古的爱唱绕着前世今生的发丝,光与暗的交汇击碎了蓦然的光影,逆光里倒映着圣洁的诗篇。不是没有流星的夜空就没有奇迹,同一片苍穹下的分界,爱成了人们守候的出口。灵魂的祭品是信仰,失去信仰,生命将失去一副不朽的灵魂,灵魂足够善良,心灵便充满了爱,有爱就足够让夜闪亮星辰。
风撩起了烟雾,梦在路口迷失,消散的芬芳不是为了成就浮华的梦,而是为了承载信仰和爱的传递……
传递,让人那样快乐。
篇七:活着的信仰
我对人生的定义为''活在这世上是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曾有一段时期,我有过轻生的念头……
八年级到九年级的转折,这也许是我最不愿发生的事情,我们班换了新的班主任,并且还转来了一位新同学。
新的班主任十分地信任我,他一直相信我可以进年级前十,或许有的人会在她的鼓励下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我却不是这样的,我的压力日益增大,她对待班级同学,学习的方法,都是我七,八年级沿用的方法,也许还有一段时间,我讨厌过她,讨厌过她为什么要让其他同学那么拼命的学习,令我十分地不自信。
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为了那些对我有帮助的人,更是为了我自己。但是她来了以后,我觉得一无所有。我的数学老师不再给我投入信任的眼光,而是把它投向了别人,我的数学老师也没再对我说过鼓励的话,而是全都对她说,就这样,我时时刻刻地盯着她学习,而浪费了我宝贵的时刻,甚至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是最差的,别人都比我厉害,我吃饭的时候在想这件事,睡觉的时候也在想这件事,以至于我十分自卑,成绩一度下降,上课人也不再那么认真听讲,课后也没那么刻苦学习,我每天惶恐不安,活在别人比我强的阴影里,最差的一次,我想过从窗户跳去,我不想承受这巨大的痛苦与压力。
所以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取得最好的成绩让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那样不会觉得十分累吗?为什么一定非要那么在意结果,而忽略过程呢?
或许,在你享受了每一刻认真学习,把时间花在有用的地方,而不是挥霍时间任由它从你的指尖流逝,那一刻,我会觉得无比轻松,我不会在意结果,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也并不是证明我们比其他人差,我们也对学习充满热情,在过程中,我们又比哪个人差呢?我从不相信,不学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那是不可能的。没有刻苦学习,那怎么可能比其他人厉害呢?只是他们认真努力的时候,我们没有看见罢了。
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总会与我的父母倾诉,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向前的理由。其实我害怕失败,那么失败又如何?学习本来就是一件''不要脸''的事情,知道失败的地方再去改正不就行了吗?何必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呢?
进入高中后,我还会怀念我九年级的班主任和转来的那位新同学,是她们让我知道了学习的真谛。
此后我再也没有想过用轻生来解决问题,毕竟还有我们的亲人,他们如此的爱我们,离开是对他们的一种残忍。
活着是为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不可以放弃直至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篇八:有一种信仰_800字
有一种信仰,穿越时空。有一种信仰,历久弥坚。
是谁第一个用结绳记事,是谁在甲骨上刻下图腾?是谁丹心留汗青,是谁笔墨舞千秋?文学——这息息相关、不可分割而组成的人类文明,从远古的源头流淌到我们脚下,流淌到我们的笔尖,流淌到我们的心间。那是智慧的光芒,精神的火焰,更是信仰她的我们心头滚过的一阵阵热浪。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总有一种信仰,如神在泥人背里插上的脊梁,坚韧挺拔,那就是我们共同的信仰——文学,它是“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熏陶,它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谓叹,它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一梦。
当敲击键盘替代了笔在纸上的舞蹈,当装订的书变成一页页点击的网页,远古的编钟声响化做一张张闪亮的光盘,我们相信,文学的长城坚不可摧,它蜿蜒着,从亘古延伸向远方,那是因为一直有一群忠实的执着的建筑者在添砖加瓦。
因为心怀着这样的信仰,才让我们在行色匆匆中不至于丢失了自我;因为文人的豪放,才让我们在物欲横流时能坚守着追求。渗透在字里行间血与泪,让我们彼此心手相握,让我们彼此默契无语。
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梦想。当第一滴文学的甘露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一粒粒种子就深深埋在了那里,等待着春华秋实,迎接着岁月荣枯。
我希望这是一座桥梁,凌驾长空;我希望这是一个舞台,宽广无限;我希望这是一架灯塔,彻夜不灭——四川省宣汉中学从零文学社——也许它仅仅是江河上的一叶小舟、双脚下的一方泥泞、手提的一盏小桔灯,但是我们相信,即使是小舟也能载着我们从此岸到彼岸,即使是方寸之地也能展示我们动人的舞姿,即使是小桔灯也能引领我们从黑暗走向下一个黎明!笔架山峰霞作纸,画图漫卷霓裳。云中阆苑白花香,篱边开婉约,月下醉阳刚。
这是一处可以自由放歌的原野,而作为个体的新生伫立在我们中间,自然成为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共同的信仰,搭着这叶小舟,踩着这方寸土,提着这盏桔灯——从零开始!一起出发!
篇九:海上飘着不沉的信仰_1200字
多想送你一艘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如此便可不必害怕夜长海深。
——题记
是谁在海上漂泊永不瞑目?是谁斗志昂扬宁死不降?是谁在漫天火光中,还遥望着惨败的清王朝?是他们,是他们不衰的灵魂,我们不沉的信仰。
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然而,甲午战争既实现了他们的理想,为国效忠,却又破灭了他们全部的信念与希望,只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他们,就是曾辉煌一时,亦曾影响一世的北洋舰队。
记那被众人铭记的他——-邓世昌。在弹尽伤重之时,他毅然驾着烈火之舰决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传出他的吼声:“我等从军卫国,即使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敌舰队上百门快速炮的集中轰击下,“致远”号终于爆炸沉没!悲愤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同沉,但他的爱犬却死死叼住他的肩头不放,邓世昌仰头长啸,狠狠心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苍茫的大海上,沉没的仅仅只是一艘船,不沉的是一船不肯投降的爱国将士,他们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现在的中国已有了足够强大的实力,这样的中国难道还会受到他国的欺负么?1895年日本在明知钓鱼岛是属于中国领土的情况下,仍通过内阁会议将钓鱼岛改名为尖阁群岛,强行据为己有。我们自然无法成为北洋海军,我们也不能步他们后尘。暴戾敌视、争强好胜维护不了国家主权及尊严;张牙舞爪、恣意嚣张提升不了国际地位和形象。有多少人上街游行示威,有多少人进入商店打砸日货,有多少人做着这一切不理智的爱国行为。如此一来,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我们已不再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孩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刻苦读书、立志成才。可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爱国热情没有和具体的强国行动相结合时,爱国热情只会成为一种空洞的感情宣泄。保钓卫国,需从自己做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北洋惨剧。
为何我如此偏爱北洋海军,为何如此多为国献身的壮士,我偏偏深爱那海底的亡灵。因为刘步蟾曾说过:“方伯谦死了,丁汝昌死了,邓世昌死了,杨用霖死了,难道我会苟活于世,难道我会向日军投降,呵,兄弟们,我来了。”我不能不为之动容,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场战争,也是最顽强的一场战争,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虽然全军覆没,但他们的慷慨悲壮,足以光耀千秋万世。
那深蓝色的大海里悄然沉没的是他们的骸骨,那深蓝色的大海上永远漂浮的是我们的信仰。祖国啊,就让我送你一艘载满爱和希望,凝聚坚定和顽强的永不沉没的战舰吧,即使夜长海深,你也不必害怕,因为十亿人的信念足够托起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篇十:浮华易逝,信仰长存_750字
世间有很多事物都是短暂的,幸福是短暂的,浮华是短暂的——那么,什么才是长久的呢?
——题记
镜头慢慢拉远,整个画面如同一幅极其华美的锦缎,精巧秀美的图案点缀其间,像精绣
的女红。色彩有序地交错着,无一丝凌乱,好一个繁华盛世!我开始不舍得将目光移开……
这幅以两位僧人花费26天完成的杰作——沙画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但这还不是真正的伟大——两名僧人拿起刷子毫不犹豫地毁掉了这幅作品——一幅描绘大千盛世千姿百态的沙画!
如醍醐灌顶——浮华终成空!但请别忽略了这幅画的中心——佛祖。
即使大千世界荡然无存,佛祖依旧端坐心中;
即使滚滚红尘终成尘土,信仰依然长存心中!
是的,浮华让人留恋,但是,正如《鹊桥仙》中写到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朝暮相处固然美好,但是终究不能永远,唯有内心真正的爱与忠贞,才能抵得住空间和时间,才能铸就真正的长久!
恍惚中想起大观园中那个超凡脱俗,聪慧美丽的女子——妙玉,她懂得这世上的浮华终会褪去,于是她说,这世间最好的诗呵,莫过于那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啊,终须一个土馒头,她懂得,所以她超脱,于是她享有这世间永恒的财富——精神上的自由和内心深处的宁静。
其实,那个长着最丑陋面貌,却有着最美丽灵魂的敲钟人不是也一样么?外表的美丽或丑陋都是短暂的,而内心的良知却是永恒而长久的,他内心有着善良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美德就势不可挡地冲破了黑暗,迎着光明生长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信仰,它就是指导你行为的明灯,指引你路途的标志,这世间表面的浮华会蒙蔽你的双眼,但请别忘记心中的信仰,浮华易逝,唯有信仰长在,握着信仰,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吧!
浮华易逝,信仰长存!
以上就是小编给您带来的以信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指南,请继续关注美德网高一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