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一,下午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细细讲了一遍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下课后,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去在水杯里加盐,放入一个鸡蛋,鸡蛋会沉吗?

  大家都兴奋极了,热烈地讨论着。有几个做过实验的同学,装出一副成熟老练的样子,对着几个好奇的同学讲解起来,吸引了一大群人观看。还有一些没做过的,正在积极地思考着,不时冒出一两句:“究竟是沉还是浮呢,应该是浮吧。”

我们爱科学初中作文 知识百科

  我怀着同样兴奋的心情回到了家。一做完作业,我就立刻拿出了一个小玻璃杯,里面装上满满的凉水,又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鸡蛋,放在一旁。食盐在哪儿呢?我开始仔细搜寻起来。哈,应该就是这个吧!我看着手中的小瓶子,小瓶子里放着一种白色的小颗粒。盐不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舀了一勺就放进玻璃杯里,又把鸡蛋一握,放入了水中。咦,怎么没有动静呀?

  我等了许久,水依然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变。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拿出勺子,轻轻搅拌了几下,依然没有任何反应。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我看了看刚才加进去的白色颗粒,又看了看装白颗粒的瓶子,咦?那是贴的纸什么?我凑过去一瞧,啊,这是味精!

  我尴尬地将玻璃杯里的鸡蛋捞出来,把水倒掉,重新接了一杯。那么盐在哪儿呢?我环顾四周,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妈妈的食品调味料架上。扫视了一遍,我终于发现了在左下角一个不起眼的小瓶子,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一个大字:盐。

  我小心谨慎地将盐舀出来,放入玻璃杯里。搅拌均匀后,我才把鸡蛋放进去,然后尽可能小心地又搅拌了几下,然后屏住了呼吸。透过一层薄薄的玻璃,我看见鸡蛋像是被一只手拖起来似的,腾地浮了起来,渐渐露出了水面。啊,原来在清水中放盐后再放鸡蛋,鸡蛋是会浮的啊!

  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同时也对科学那无穷无尽的知识感到叹为观止。是啊,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有趣而深奥的实验,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尽情畅游,不断探索着,汲取营养,让童年更加丰富多彩!

  篇二:我们爱科学

  科学,这两个字大家并不陌生。但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两个字而已。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

  科学是一种精神,它是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说到执着,我想爱迪生最有代表性了。大家都很熟悉他发明的电灯,他是实验了1600多次才成功的。可见这种精神对于成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也是一种求实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们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它敢于质疑传统、权威,坚持真理,敢于向其挑战。它更是一种实践精神,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结果。当然并不是有这种精神一定就能成功,但这些精神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胡主席主席也在发言中也说到:“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科学精神就是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无止境,改革没退路。只有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才能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拥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的繁荣富强。

  科学是一种艺术,它是一种没有国界,语言障碍的艺术。就如音乐,绘画一样。这便是一种艺术,艺术可以创造出美。也许它本身不是那么的华丽,但它却给予了人们以视觉的冲击,美的享受。它也是一个幻想的空间,它让我们向往在这美丽的蓝色星球之外的世界,那浩淼的星空,那皎洁的月亮,那似火的太阳……

  科学更是一种生活,它存在于生活。在生活中,无时无刻没有科学。我们更是在生活中享受着科学的成果,小到一个打火机,大到一个火箭,它们都蕴含着科学。可以说,如今的我们早已离不开科学了,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新的科学,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科学给予了我们太多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爱生活,但我们更爱科学。

  篇三:大扫除里的学问(我们爱科学征稿)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大扫除。这不,我和妈妈也行动起来了!

  “地上的头发可真多,真心不好扫呀!”我一手叉着腰,一手拿着扫把,一边扫着卧室的地一边抱怨着。床底下的一只旧**首当其中,暴露了自己。“就先从你下手吧!”我看了看散落在**旁边的小纸屑和头发,决定“柿子捡软的捏”。Action!我半趴在地上,把扫把使劲往里一伸,再往外一拖,**就被牢牢地拉了出来。“原来你已经面目全非了啊,那就只能被扔掉了哦。”我捡起**,发现上面破了几个小洞,已经没法再穿了,就想把它丢掉。正在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定睛一看,那只破**上竟然吸满了头发。再看看地上,刚才让我挠头的一地头发似乎被吸上来不少。嘿,对啊,妈妈不是说过,**上有静电,可以吸住一些小东西嘛,如果我把它套在扫把头上,岂不是……来不及多想,我赶紧用胳膊压着扫把杆,两只手把**撑大,套在了扫把头上,轻轻向地上,不光头发被吸住了,小纸屑也都被吸起来了。看着这“扫地神器”,我兴奋极了,用它快速把家里的犄角旮旯都清理了一遍,不一会,垃圾桶里就充满了我的“战利品”。

  打扫完地面,我还意犹未尽,开始到处搜索新的“猎物”。就在我把扫地神器送回洗手间时,抬头看到了洗澡的莲蓬头,一年下来,上面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水垢。记得有一次,妈妈用钢丝球清理了好久都没有成功,这次我来试试看,就不信拿不下你这个“硬骨头”!我先在牙刷上挤了牙膏使劲的刷,刷了好久水垢还是没有减少的意思。我不禁有些泄气,但很快就开始转动脑筋思考新的办法:记得我看过的百科全书中曾有介绍,水垢是水里的矿物质和杂质的沉淀,酸性的物质能将水垢分解。对了,就这么办!我脑中灵光一闪,急忙去找了一个结实的小塑料袋,把里面装上醋,再把莲蓬头装在小袋子里系好,然后把袋子挂了起来。10分钟,20分钟过去了,莲蓬头还是没有反应,我不由得紧皱双眉,开始怀疑起这个方法的效果。这时,看到刚才我一系列举动的妈妈走了过来,“宝贝,别太着急,等明天再来看看结果,我相信肯定会有惊喜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的从床上爬起来去看我的作品。真如妈妈所料——莲蓬头上真的一点水垢也没有了,跟新的一样。

  这下我算是明白了妈妈常说的一句话“生活处处皆学问”。看来,就算是再细碎的知识,只要我们善于积累、学以致用,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美好。

  

  篇四:瓶子也能吹气球(我们爱科学征稿)

  下午科学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塑料瓶吹气球。

  瓶子还能吹气球?一开始我也有和你一样的疑问。别急,先看完老师的实验再说。

  实验工具都是一些生活常用品,普通矿泉水瓶、气球、纸片、米醋和小苏打。

  实验还没开始,同学们就一窝蜂围住了老师,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老师拿起纸片,折成了漏斗状,把尖头放入了气球口里。万事俱备,实验正式开始了!

  老师将小苏打顺着“漏斗”抖入了气球中。我们都瞪圆了眼睛,认真观察着每个细节。接下来,老师请上了一位同学帮她将米醋倒进了瓶子里。眼看要倒醋了,坐在第一排的我下意识地把椅子往回挪了挪,圆睁的眼睛也眯了起来。“老师,你是要把气球放在瓶子上吗?”我不禁问道。“是的,来,你帮我把塑料瓶倾斜一下,扶稳了。”不知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的我竟然躺着也中枪啊,可是为了科学,当回小白鼠也是值了!

  说着,老师用力把装着小苏打的气球套到了装着一半醋的瓶子上,边数“三、二、一”边迅速地把瓶子从倾斜状态正了过来,我立刻将手抽回,静待实验结果,周围同学也不由自主地把头靠了过去…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加入了小苏打的醋变成了可乐的颜色,还起了厚厚的一层白色泡沫,醋和小苏打好似棋逢对手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咕嘟咕嘟,咕嘟咕嘟”,近在咫尺的我仿佛都能听见它们互不相让发出的声响。同学们都惊呆了,教室里静的似乎只能听见这“咕嘟”声。再看瓶子上端的气球,竟然瞬间膨胀了,从一层薄片摇身一变成了胖乎乎的圆气球!“看!气球被瓶子吹起来了!”坐在后排的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兴奋地叫到。

  实验真精彩,可是原理是什么呢?原来啊,醋和小苏打在瓶子里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正是它把气球吹起来的。嘿,你看,气球不光可以嘴吹,用瓶子也一样哟!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初一作文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