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时间的摩拭,生命只会留下最粗砥的内核。而在万古岁月的风沙中能传承不断,历久弥坚的,我想,绝非皮囊,必是脊梁

  ——题记

脊梁作文-以脊梁为题的作文 知识百科

  七百万年前,一支在茂林间生存的灵长类群落告别树上生活,开始在广袤的土地上奔行,并且挺直了脊梁,以直立行走的矫健来见证世界的变迁。至此,古猿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挺直脊梁,进化为人。

  没错,人之所以为人,正是由于我们站的正,行的直。生命的存在,正是用一支高傲的脊梁撑起一身浩然正气,锻就一身铿然硬骨。我们的存在,意义止在于此。

  但一身坚硬的骨头并不适合在这更坚硬的世间行走。以自身的硬与苦难的硬较量,粉身碎骨的总是我们。于是人开始变得圆滑、世故,背离做人的初衷,化去脊梁为自己铸了一副甲壳,以此来在灾厄的夹缝中苟延残喘。

  千年前的楚汉争霸,是一场生命的脊梁与甲壳的较量。项羽有着一身硬骨,而刘邦则罩上厚厚的甲胄。项羽英勇、无畏,但又鲁莽、大意;刘邦机敏、思辨,兼又狡诈、阴狠。尽管在垓下的楚歌四起中项羽在乌江畔倒下,刘邦得以在汉家宫中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但项羽是人,是有着尊严、长着铮铮铁骨的项王。纵然乌江兵败,但那支笔直的脊梁没有倒下;汉高祖虽然统摄九州,但项羽的脊梁才是天下君王最仰慕的权杖。

  两宋的风雨飘摇,也不能隐没华夏民族的脊梁。秦桧用华绮的甲壳保护自己,在金人与宋朝间苟且求全,享万钟之禄,出卖的却是祖宗之土。岳将军的抗金大业虽在十二道金牌下功败垂成,于风波亭愤然离世,但莫须有的罪名岂能让那支爱国的坚直脊梁蒙尘?“精忠报国”四方大字和那条脊梁支撑起的中华的民族精神和巍然气节历千年而仍熠熠生辉。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过刚易折。但那些在甲壳下苟且残存的生命已然失去人性。最高傲的倔强,就是以刚克刚。不弯的脊梁才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所在。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已为陈迹,万园之园也与清代的脊梁一同屈辱地碎作废墟。但尼罗河畔的高大锥体在几千年后却只见沧桑不见苍老,万里长城虽曾有中断但仍横亘万里、绵延远方,只因为他们是一根根国人的硬骨撑起的民族脊梁。

  遍观这些贯通古今、恒绝天地的万仞脊梁,我决定不去膜拜,而是挺起胸膛来面对世事沧桑。顿时,我清楚地感到灵魂深处有着寸寸脊梁正在拔节生长。

  篇二:人心相聚脊梁不屈

  听!在地球的东方,巨龙在咆哮。看!亚洲的板块上,勤劳的中国人民正在描绘壮丽的山河,黄色的皮肤,黑色的眼睛,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聚成一首优美的弦律。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珠穆朗玛峰高高在上,喜玛拉雅山脉连绵起伏,雄奇的泰山,秀丽的九寨……中国以世界的一个奇迹,挺起它的脊梁,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悠悠中华五千年,黄河之水哺育着华夏文明,滋养着龙之子女。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央央气节。中国,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挺起脊背,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我爱我的祖国,爱它的高山流水,爱它的意志坚定,更爱它的不断飞跃。也许有人会说中国是一个不幸的民族,我却要否认这个观点。因为每一次的危难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每一次的不幸都使我们更坚强,让每一个华夏儿女深深地懂得“风雨同舟,我们一同走过。”

  曾几何时,凶蛮的帝国主义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迈向深渊。可是,仁人志士不断地前赴后继,用鲜血抒写着辉煌的篇章。

  曾几何时,抗日战争爆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正是因为心与心的凝聚,中国挺起脊梁。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声响,中国人迎着胜利的曙光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岁月匆匆,我们走过2008!2008年,中国不平凡的一年。当江南的雪花片片滑落,当整个世界被冰封。雪花不再是文人笔下可爱的形象。当它吞噬了万物,当它为大地罩上了银装,当冰封阻碍了通信,祖国人民心心相聚,展开了一场爱心大融冰。我们没有哭泣,没有放弃,心心相聚筑成爱的城墙,和灾难抵抗。每一次的心心相聚,中国脊梁不屈。

  当大地撕开一条裂痕,当美丽的汶川被无情的地震摧毁,当生命遭遇死亡,当人们流离失所。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感动不已?是爱,是祖国人民爱的力量将他们从痛苦的边缘拯救,也是爱填补了他们心中的缺口。汶川不哭泣,中国不哭泣!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祖国人民心心相聚,汇成的是爱的源泉。

  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岁月沧桑,留下一丝辛酸的回忆。中国在抱怨吗?不,中国高昂地挺起了他的脊梁。

  今天,我们回忆着过去。今天,中国依旧坚强。造物主赋予我们这个美丽的国度,我们就应该一生一世的守护她。中国人,团结的一家人,只要我们心灵相聚,再多困苦我们也不怕。让我们许下承诺:“永远相聚在心田,永远不分离。”我们坚信:中国脊梁永不屈!

  篇三:脊梁

  缓缓打开历史的长卷,看江山不朽,书写着5000年的锦绣;看黄河奔流,流淌着5000年的荣耀。过去的屈辱与荣耀,也早已成为了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的伤痛和骄傲。然而,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为了我中华崛起而抛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了华夏灿烂的文明,他们用热血和忠诚铸就了中华民族永远不屈的钢铁脊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凄凉的寒秋中是谁在迎风而立?是谁在叹息着壮志难酬的哀伤和痛苦?是他,弱冠之年怀着一腔报国的热血却在黑暗中彷徨;是他,在民族危难时刻放弃安逸的生活泣别父母妻儿,驰骋在金戈铁马的战场;是他,豪情万丈,怒发冲冠,仅率五十轻骑直入金军大营,生擒叛将;是他,吹响了驱除外虏收复国土的号角。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奔放。此时此刻,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在天地间回荡。在那个醉里挑灯看剑的夜晚,山河破碎,同时也震碎了他心中的梦。他抚剑长叹,悲慨万千,英雄梦,已成空。他手中的宝剑还未饮尽胡虏的鲜血,他的双鬓却已染霜,他的笑容里藏着一丝丝苍凉的绝望,但他没有放弃,他的目光仍然坚定地望着祖国的北方,且不顾生前功身后名,为君王经理天下事,依旧是他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因此,他永远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人说他是一尊肃穆的雕像,庄严而神圣;有人说,他是一本书,深奥而绵长。愤怒于当时国人的麻木,先生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以文字医治国人愚昧、落后和麻木的精神,唤醒国人沉睡的思想;化文字为匕首、为投枪,刺向敌人的心脏。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他发出了警醒的呐喊,在民众徘徊于十字路口的时候,他高举民主的大纛走在民众的中央;在民众彷徨无助的时候,他用他的文章,给千万热血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用他的笔,给中国带来了新思想、新希望;他用他的笔,让亿万中国人扬眉吐气;他用他的笔让中国人挺起了脊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篇四:坚强是生命的脊梁

  我站在窗前,仰望星空:“生命的脊梁何处寻求?”天空无语,月亮无语,苍穹无语。瞬间,头上划过一道美丽的曲线,啊,是一颗流星,它顿时点亮了我生命中的一盏灯——坚强。

  你看那“凌寒独自开”的梅,它耐住了多少寒冷与寂寞,多少风雨和黑暗,才有了今天的香远益清。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她的生命是一次绝美的舞蹈,虽然她失聪失语,但是她呈现出了人生的奇迹,展现出了生命的蓬勃,用手臂勾勒出了人性的高洁。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因为她在我们心中是最美。

  坚强,是信念的永不放弃,会让人生张扬出瑰丽的彩虹。它是退缩的克星,是放弃的宿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让我屈服。”只要有着坚定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出人生的不朽诗篇。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事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他失聪了,但他并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正视自己的现状,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扬长避短,微笑地面对人生。在坚强的带领下,许许多多的人克服了困难,走向人生的巅峰。

  坚强,是高驻崖头的松柏,矗立在民族最傲岸的林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蕴含了多少坚强,隐含多少不怕牺牲的精神。于谦用这首诗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坚强,是一只雄鹰,它超越自我,穿越冰冷云层;坚强,是一朵鲜花,它经历奋斗泪泉,洒遍牺牲血雨,开得炫人眼目;坚强,是一只猎豹,它飞驰在草原,用生命的激情寻找猎物。

  坚强,像一把利斧,带上它,便能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坚强像一杯沁人心脾的凉茶,饮下它,能将一切险恶看作鸿毛。

  坚强,生命的脊梁。有了它,就有了名人的不朽诗篇。有了它,就有了伟人的不世传奇。茫茫的夜空中,闪过了一颗流星……

  篇五:华夏“冷”脊梁

  五千余载来,中华民族从炎黄到共和国,从结绳记事到登月梦圆,随历经无数风霜雨雪、艰难坎坷,却仍在历史长河上以松之劲、石之顽、山之雄挺立着。华夏雄狮的胸膛得以挺起,只因那条脊梁千年来不曾摧眉折腰。

  当华夏作为世界几大古文明之一开始萌芽时,这条脊梁便悄无声息的同文明一同生长。当在稚嫩的人类面前,通过他们逐渐积累的社群,世界已经不完全是纯粹的荒凉、“冷”时,危机与挑战便出现了。有一群人开始上下求索,在撕破了周礼的定式后,百家争鸣便开始了。新的梦想与价值观在求索中诞生、演变、碰撞、交织、升华,就出现了这脊梁的雏形。在这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下,其他许多古老的文明在不变中消亡,而华夏却通过这碰撞的结晶在像庄周梦蝶、屈子怀沙一个个梦想中获得了不灭的精神,并开始了传承,从而成为华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脊梁。

  他们不畏惧世间的冷,宁可粉身碎骨也坚持自己的理想,被生存的寒冷包成了茧,他却以不灭之魂唤醒世人而化蝶。从比干以求死之心忠谏,到太白不给高力士褪靴,天祥丹心照汗青乃至戊戌六君子。这些不畏惧冷的脊梁筑成了民族的长城。为国捐躯的岳武穆、史可法,变法而被贬谪的王安石、刘禹锡,秉公而受罚的司马迁、章淳……世间的寒冷不侵其心、改其志只因信念的热度远敌过了冷。

  但当着世上的热达到了急功近利的浮躁,他们又是那么冷,冷的如此洒脱,又如此有代价,撑起了家国,葬送了富贵。冷者如海瑞、包拯、徐有功、陈希亮。两袖清风、一身豪迈,居庙堂之高而拥山野松竹之情,于世之浊热,何不清冷、高雅?

  而当治国平天下与形势不符时,也有人只是修身养性,为人间绘幅幅画、吟曲曲歌,为个半个僧道,隐于空谷幽兰之间;或放手而做一方事,造福一地布衣,忘却“再使风俗淳”的豪言,倾心于点滴。于是每个华夏儿女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了些许桃花源式的梦境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己任。他们还是那样“冷”,没有一点的以权谋私与歇斯底里,在出世、入世的大门前徘徊只因风骨与灵魂。“高处不胜寒”,抛弃了己任却能让“冷”的他们感受到无比痛苦的心冷,只有为人写下希望才能缓解些许破碎的悲伤。

  这样的精神的传承,成就了华夏,成就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与今日的我们。

  无论事态炎凉与否,拥有着精神的人永远像玉一般,温润清雅,冬暖夏凉,在那些见那岁月里,唱出人生或喜或悲的曲调,共同谱出民族的胜利与辉煌,在苦难时不惜血,在盛世时不忘己。子曰:“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斯性如玉者,岂不为君子哉?任他世态冷暖,吾心此温,亘古不变。而这温度,想必便是人性与梦的温度吧。毕竟这世上除了人性与时间,便无永恒了。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仰望着先辈们冷的身影,而不去接触人性的温暖,何以谓之传承?在这个因发展过速过于而急功近利的时代,你做好接力去撑起中华民族“冷”的脊梁的准备了吗?

以上就是脊梁作文-以脊梁为题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美德网高二作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