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中国舞蹈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革。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进步。
10年来,一批精彩的舞蹈家奋力拼搏,创作了一批随处颂扬的精良舞蹈作品,一次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办的大型文艺晚会等重托,向公民交出了一份份精心写就的答卷,取得了可喜的艺术造诣。

凝神聚气,塑造新时期的舞蹈新形象

新时代跳舞向公民交出了一份精心舞出的答卷  第1张

10年来,中国当代舞蹈舞台上最引人瞩目的景不雅观是呈现了一批令人面前一亮的新形象。
人们惊喜地创造,一些前所未见的舞蹈艺术形象首次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百花苑增长了光鲜的时期特色。
例如,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域,我们看到了建党百年历史上为革命作出巨大捐躯和贡献的革命先锋。
如第一部谍战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党的地下事情者抒写着爱与崇奉的永恒,第一部反响中国公民解放军第一支骑兵部队战斗生活的舞剧《骑兵》里英雄们高唱凯歌与战马同生共去世。
在现实题材创作领域,我们看到了第一部大工业题材的舞剧《红旗》中新中国一代工人阶级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第一部表现石油战线的舞剧《铁人》里王进喜的英雄故事被芭蕾艺术展现,第一部反响青藏铁路培植的舞剧《天路》铺叙着诗意的神圣和苍茫,第一部刻画中国文物保护事情者的芭蕾舞剧《敦煌》里激荡起悠久文明与时期的回响。
此外,我们还第一次看到了富有新时期特色的环保事情者,舞剧《鹤魂》里有人与大自然的心灵呼应,舞剧《朱鹮》里有时期的反思;我们还第一次瞥见了农人工的孩子们,少儿舞蹈《爸妈我想你》等动听至深;我们也第一次在群舞《春会来》里瞥见了抗疫战线的最美天使;第一次在群舞《村落里来了新布告》里看到了令人冲动的脱贫攻坚战里的村落官。
在历史题材创作领域,一批历史文化名人首次登上了当代中国的舞台,舞动着五千年东方文明不断的力量:孔子、李白、杜甫、苏东坡、关公、王昭君、仓央嘉措、秋瑾、朱自清等接续登场,令人目不暇接。
2022年,舞剧《只此青绿》中的王希孟,携手美妙的女子“青绿”,为舞蹈舞台的人物榜单再添刺目耀眼一笔。

如此浩瀚的第一次和浩瀚的新形象,呈现了一些光鲜的富有时期特色的艺术特点:

首先,这些舞蹈形象的精神层面更加丰满而深邃。
党的地下事情者在暗夜里高擎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年夜方赴去世的英雄们在枪林弹雨中高扬起崇高的头颅……高唱主旋律的舞蹈作品中不仅有敢于捐躯的大无畏者,更表现了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很多时候,那个在电波里敲打出“永别了,我爱你们”的李侠,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高尔基笔下高傲翱翔的海燕。

其次,这些舞蹈形象个性更加新颖独特,现实生活的底色更加光鲜。
新时期的新舞蹈里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普通劳动者,不雅观众们可以从中领略平凡中的崇高,从最不起眼的角色身上感想熏染人物蕴含的巨大力量。
藏族的青年男女在《打阿嘎》里欢畅地培植家乡,彝族的两兄弟在《红围巾》里相互推让难得的读书机会,彝族赤脚生活的姑娘们在《情深谊长》第一次体验穿上鞋子的新奇,蒙古族的老人们在《爷爷们》里愉快地用手机“打卡”合影留念,维吾尔族的小伙子们在《阳光下的麦盖提》里享受着无比动人的温暖与安然……这些舞蹈形象破除了假大空式的观点符号之束缚,使作品更有分量、更有质感,也更有味道。

再次,这些舞蹈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品类多样、不拘一格。
10年来舞蹈艺术创作的主旋律与多样化关系得到了更好的协同,舞蹈艺术形象的丰富底片上真正显影出了百花齐放,折射了伟大时期汪洋恣肆的发达活气。
如果看一看少儿舞蹈创作中的来自童话天下的《哈哈,龟兔赛跑》、取自儿童梦幻天下的《乐土》、源自纳西族儿童梦想的《白云红太阳》、发自幼儿园孩子内心发展欲望的《向前冲》、被成人间界牵动着梦想的儿童舞蹈《小小冠军梦》,就会更加感叹10年来中国舞蹈艺苑全新舞蹈形象联手舞出的新气候。

这些全新的舞蹈形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之呼唤的最好回应,是一个活气勃勃发展局势的艺术折射,展现了当代舞者在新时期的推动下所迸发出来的艺术激情和创造力量。

回顾10年来的舞蹈进步,如果我们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历史维度中予以不雅观察,则可以清晰看出新时期的变革中最宝贵的历史动力。
纵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舞蹈舞台上的潮起涌动,如果以1979年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和1980年全国首届舞蹈比赛上男子独舞《希望》《海浪》的涌现,标志中国当代舞蹈历史变革的一个出发点,那么截至2012年的30多年间,中国舞蹈大体上经历了1980年代的经典舞蹈舞剧作品复排风潮、仿古乐舞大潮、风情舞蹈大潮、传统古典舞风格的探索定型与打破,1990年代之后舞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变轨与打破,21世纪之后中国当代舞超越模拟西方的觉醒与自我身份辨析、中国芭蕾学派的自我认知与量身定制等主要的历史变革。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样态的文艺思想不断涌入,呈现出叠加性的交互浸染,在历史迁移转变期间,文艺领域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少问题。
如在文艺创作的暴躁之风影响下,有的作品纯挚追求感官刺激,唯票房、追流量;有的作品纯挚搞笑、玩噱头,乃至不惜“娱乐至去世”;更有的作品扭曲历史、消解正义,在追名逐利中损失了文艺最宝贵的灵魂导引浸染。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对文艺事情作出的一系列主要论述中提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勾引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便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文艺是培根铸魂的事情,在造就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方面具有独特浸染等文艺思想,深刻地改变了全体文艺领域的风气,也为广大舞蹈事情者指明了提高方向。
新的时期条件下,舞蹈事情者们努力思考若何传承和弘扬中华精良传统文化、弘扬中富丽学精神,如何用舞蹈措辞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若何用中国人独特的肢体语汇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情绪和审美,如何奋力创作既有时期特点又有光鲜中国风格的精良作品,由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打破。

同心发力,构建新时期的舞蹈新格局

10年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傲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成为时期的最强音。
在文艺领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社会思想培植的主要勾引力量,对文艺创作形成了强大指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引发呈现代舞者无穷的创造力,以公民为中央的创作导向成为舞蹈艺术的指路明灯,文化强国培植的美好蓝图指引下展现出多方发力、共同构建新时期舞蹈图景的新格局。

10年来,从舞蹈艺术思潮的角度不雅观察,最引人瞩目的舞蹈创作动向便是现实题材作品的大量呈现及其所取得的非凡造诣。
长期以来,舞蹈界曾信奉舞蹈长于抒怀而拙于叙事的“规则”,因此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一度被视为巨大难题。
进入新时期,“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舞蹈创作指明了拓进方向。
例如,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天下瞩目的全面胜利,如何用舞蹈艺术深刻地反响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群舞《远山不远》通过舞蹈反响屯子失落学儿童渴望知识并终极得到了支教老师的温情关爱,向脱贫攻坚战中的教诲力量致以了崇高敬意。
2021年,在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舞协共同主理的“各族儿女心向党”歌舞晚会中,根据中国文联对口帮扶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真人真事而创作的群舞《第一布告》,用富于新意的手腕刻画了一位扶贫布告的形象,演出后大获好评。
在今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得到“群星奖”的群舞作品《村落里来了新布告》,把山东民间舞的元素与人物的生活形象结合起来,用富于民间地域特色的肢体措辞为不雅观众复现了一幅动听的村落庄振兴美好图景,展现了舞蹈艺术独占的浪漫。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通过载歌载舞的办法,合营影像、动漫等多种艺术措辞,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批精良共产党人面对寻衅勇往直前的动听形象,等等。
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只有摆脱刻板地“复写”生活原貌之束缚,在艺术不雅观念和手腕上进行创新,不雅观众才会买账。
如在第十二届荷花奖现当代舞评奖中获奖的作品《春会来》,完备超越了对抗疫事情一样平常化、公式化、模板化的外在动作模拟,而是用反复涌现的富于旋律性的舞蹈动作,塑造了抗疫中年夜胆无畏的白衣天使等美好形象,他们面对灾害时镇静自若的身姿和态度,乃至让人遐想到科学理性精神,舞蹈律动里透露出“中国必胜”的强大自傲。
诸如此类,全新的舞蹈创作呈现出积极的事情姿态与精神面貌,突出地表达了舞蹈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高度关注和艺术关怀。
这些作品直面人生现实、长于捕捉时期亮点,在艺术创新上狠下功夫的态度态度其实令人振奋。

10年来,舞蹈行业发展迅猛、节节向好,个中很突出的一个征象便是中国式当代舞创作思潮的呈现及其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中国芭蕾舞形成的共存共荣的大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舞蹈界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便是如何对待西方当代舞思潮的大量涌入。
曾几何时,西方当代艺术中的非理性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抽象主义等思潮对中国大地上的舞蹈创作实践造成了不小影响,产生了一些新作品的同时也有舞者盲目追随外来不雅观念,涌现了“个人呻吟”“杯水风波”“满地打滚”等舞蹈征象,食“洋”不化成为一个期间中国当代舞发展的困窘之态。
新世纪以来,特殊是近10年来,国家飞速发展、民族自傲心逐步增强和文化自傲的强势增长,对上述舞蹈创作征象及艺术方向形成了强力反拨,镇静而有思考力的当代中国舞者大声说出了自己的不雅观点:我们瞥见了“河岸”!
这里的“河”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作为比喻,我们呼唤着“彼岸”中国派头、中国风格的中国式当代舞作品的出身。
如《看不见的墙》《命运》《不眠夜》《生命演奏家》等,将艺术触觉深入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用充满意味的肢体动作勾勒呈现代青年人的生理状态,揭示了他们精神天下里的期待、懵懂、冲撞与突围。
《生息》以舞者极富表现力的身体呈现出生命的生生不息,讴歌了面对挫折与寻衅不屈服、不妥协的拼搏精神。
更难得的是,中国当代舞作品开始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艺术不雅观照。
如男子独舞《背面》,其创作动机就来自一张国际媒体上广泛传播的照片:一个叙利亚难民的孩子在偷渡时溺亡,背部向天趴在海滩上。
中国当代舞者用舞蹈演绎着生命悲歌,让天下看到了中国人的目光、泪水与诘问。
10年来,中国当代舞的开拓者之一高艳津子连续推出了当代舞戏院作品《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2012年)、《十月·春之祭》(2013年)、《十二生肖》(2016年)、《水·问》(2018年)等,这些作品中有二十四节气的理念与故事,有十二生肖的中国色彩,精良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被转写入当代艺术作品里,古老的农耕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化之美悄然融汇一堂。

10年来,舞蹈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引人瞩目的征象是在文化自傲的时期氛围里,以“新文艺群体”名义呈现的一批舞蹈艺术家以独特的新身份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形成了当代舞蹈奇迹发展的新格局。
以舞蹈家杨丽萍为例,1979年,她曾凭借原创民族舞剧《孔雀公主》一举成名,1986年又以《雀之灵》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演出第一名。
正当人们以为这位舞者将会在国家艺术院团里连续享受各种报酬时,她却轻轻一跃飞回云南大地,继2005年推出《云南印象》完成了舞者向编导的转变之后,于2012年又推出了舞剧《孔雀》,成为一名真正的舞剧创作家。
紧接着,她以独立舞者、独立编导、独立舞蹈制作人的身份连续推出了《十面埋伏》(2015年)、《春之祭》(2016年)、《孔雀之冬》(2018年)等一系列剧目,成为中国舞蹈界的传奇。
纵不雅观10年来杨丽萍的舞剧创作,极其开阔的文化视野、超然卓绝的舞台理念、独立新颖的肢体措辞等已成为其艺术青春不老的证明。

10年来,新文艺群体以其年轻面貌让人好奇,更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让人刮目相看,展现了新时期新格局下的青春活力。
2012年,赵梁的《幻茶谜经》在德国首演,其营造的扑朔迷离的舞台景不雅观引起多国媒体热议。
随后,各种新创作层出不穷。
史晶歆在2013年推出了《双城》,上海与北京的变迁被舞动肢体记录书写;王亚彬领衔制作的“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七季”在2015年推出了舞剧《青衣》,打响了独占品牌的有名度……10年来,在新文艺群体的加持和努力之下,“舞蹈戏院”的不雅观念与实践日益兴盛。
2016年,如今在网络上已火爆“出圈”的青年舞蹈家唐诗逸推出了其舞蹈戏院作品《唐诗逸舞》,她以诗入舞、以舞化人,受到了年轻不雅观众的喜好。
2017年,华宵一的舞蹈戏院作品《一刻》,以当代舞的办法传达出“霎时即永恒,一刻换生平”的理念。
同年,青年舞蹈家胡沈员在“杨丽萍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的支持下上演了个性十足的作品《流浪》,用传统中国音乐的旋律和既有民族特色又当代意味十足的舞蹈语汇,磋商波涛起伏的当代社会生活中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2021年,由黎星事情室推出的舞剧《红楼梦》,借助经典IP诉述了当代生活中人的所思所感所想。
在全新的舞蹈编排办法和演出探索中,我们还见到了青年舞者朱凤伟的《25㎡狂想曲》(2022年),个中年轻人奋斗的希望和梦想令人面前一亮。
当然,我们也必须提到两个个性十足的“新文艺群体”:由熏陶、段妮、王好创立于2008年的“陶身体戏院”,十几年来在系列作品中持续摸索着人类身体的变革路径;青年舞蹈家谢欣则借“谢欣舞蹈戏院”,多年来在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连续上演肢体交响乐章。

上述舞蹈发展新格局带来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带来了新的审美精神。
我们必须看到,舞蹈行业的新格局与新的行业推动机制密切干系。
正是在国家艺术基金和各地政府青年扶持基金的帮助以及各种投融资机构的资助、各种文化家当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新格局里出身了多种创作机制,如合资人制、独立制作人制、系统编制内外结合制等。
多种机制并存、多种力量共生,新时期的新舞蹈展现了新的勃勃活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当代中国舞者用出色的事情、全新的舞蹈形象为新时期鼓与呼,为公民踏响舞步,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旋转出了靓丽的身姿。
如今,党的二十大拉开了一个全新历史期间的大幕,当代中国舞蹈正整装待发,要向着新的艺术高峰奋力攀登。

(作者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来源: 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