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剧院方案公示解释
汉中大剧院项目是市委市政府2012年确定的城市文化根本举动步伐重点培植项目。
2012年11月,汉中市公共文化重点项目筹建处发布公告,面向全国范围内征集汉中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截止2013年元月20日,共收到应征有效方案十四件。
2013年元月23日,在西安召开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张锦秋任评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方案评比会议,评比专家委员会由建筑大师郭明卓,清华大学戏院设计专家卢向东博士等七位有名专家组成。
经由评比委员会的负责剖析、谈论,通过三轮无记名投票保举,终极评比出三个入围方案,现予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见地:
邮箱:hzwgxj2012@163.com
h.zghk@163.com
汉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汉中市城乡培植方案局
二〇一三年仲春六日
汉中大剧院建筑方案设计解释(一号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区位解释:项目选址于滨江新区内滨江西路以北、汉韵路以南、荔枝路以西,地块拟占地面积5.6公顷。
2.紧张功能定位:市级大型综合型演出及相应配套的做事举动步伐,同时,“汉中大剧院”也是滨江核心景不雅观带中一组当代化的标志性文化举动步伐。
二、建筑规模及紧张技能指标:
1、项目占地规模约5.6公顷。
2、地上总建筑面积:39,000㎡
包含大戏院(1400座)
多功能小戏院(500座)
数字化影城7厅
商业配套做事
地下车库
其他(机房及交通空间等)
3、建筑层数: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4、建筑高度:建筑主体18m,不雅观众厅24m,台塔30m;
5、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6、绿地率:30%
三、设计理念
1、城市方案
汉中大剧院培植选址在汉中市滨江新区,地块位于老城区与汉江自然景不雅观带的交界处。城市空间在这一区域由居住性宜人尺度过渡到自然景不雅观的伟大尺度。同构相应,这一临界地带的公共建筑的尺度¬¬¬¬¬也适宜合理放大,以营造标志性的、充满活力的城市轮廓线。
故本次的方案设计中,我们并未局限于剧院用地本身,而是将大剧院周边的全体片区从城市设计的层面进行了统一的梳理。
尊重原有城市方案的基本理念,让朱鹮阁轴线的北端止于文化广场北侧的拟建纪念碑,化解了此轴线无法向北贯穿其他城市现状用地的尴尬情状,明确了朱鹮阁轴线在城市大格局上的起止走向与功能;
将整块用地打造成城市级的中心文化广场,在轴线两侧分别方案了大剧院以及其余一座城市级的公共建筑。将两座文化建筑统筹思考,一座是偏于感性艺术内涵的大剧院,另一座是趋于理性文化深意的聪慧殿堂。轴线两侧一圆一方,既明确了干系建筑的逻辑关系,又强化了主体轴线的至尊地位;既为我们引入了“天圆地方”的古代风水理念,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行圆思方”的人文精神。 高度浓缩、整合了城市的文化资源,使文化家当的综合代价得到了巨大提升。
2、建筑形态
建筑设计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汉代文化载体——汉简作为设计意象,对全体建筑的造型进行均质化围合,形成了富于律动且卓尔非凡的整体效果。立面采取金属板材及玻璃幕墙等当代建筑材料,以表示灵动优雅的建筑形态。
四、功能布局
汉中大剧院的主体功能包括三大板块:1400席大戏院、500座多功能小戏院、电影院线及文化品商店。
大戏院位于全体建筑主体正中位置,其西侧支配了多功能小戏院,东侧靠近荔枝路一侧支配了沿街的电影院线及文化品商店。
首层,三个功能板块的前区由中心共享大厅统一起来,不雅观众可以通过大厅进入大戏院池座的中走道及多功能小戏院;东侧连通文化品商店;在戏院的后台区域,设置了演员的候演区、大扮装间、服装间、道具间、卫生间、抢妆间、钢琴存放间及部分办公用房。
二层撤除北侧大戏院和西侧多功能小戏院的相应功能外,在东侧商业上层设置了电影院线,院线与首层商业定位为经营性功能板块,日常可不该用剧院共享大厅而独立运营。
三层为大戏院的楼座、多功能小戏院上空及电影院的设备夹层部分;
地下一层设置了汽车库、设备机房和各种赞助用房,包括:舞台台仓、乐队安歇室、指挥安歇室、卫生间、设备机房和库房等功能。
下面分别先容各主体功能技能参数:
大戏院
大戏院舞台采取品字形舞台设计,台口宽16米、高10米;主台宽30米、深24 米、净高25米;台上设置有4块升降台,每块长16米、宽3.2米;为使转台更靠近台口,在升降台的前部设置有一块长16米、宽1.6米的升降小块;在主台两侧设有侧台,宽18 米、深21米,其上设置的车台与主升降台尺寸相同;在主台的后部设置有后台,宽20 米、深18米,其上设置片式车载转台;乐池部分为带活动座椅的升降平台,可分别停在乐池、不雅观众席及舞台三个标高。
不雅观众厅空间形态采取经典的马蹄形多层挑台模式,为不雅观众供应了不雅观赏演出的多种空间视角。形成了聚拢围合、环抱向心的空间氛围,引发演员与不雅观众的互动感情,完成深层次的不雅观演互换。
不雅观众厅室内设计中,坚持基本色调统一的原则,并把流动的建筑造型理念引入室内,墙面与吊顶构成一体化的叠涩壳体造型,由台口逐渐向不雅观众厅的后部延展。墙顶一体的弧线造型,优化了不雅观众厅的室内声环境,知足多功能戏院的声学哀求。面光及追光通过顶棚造型所自然构成的三道缝隙射向舞台,室内空间的造型设计与各专业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多功能小戏院
多功能小戏院采纳矩形布局,南侧为不雅观众厅,内设置500座活动座椅及座椅库房,不雅观众厅外侧设置了声闸、洗手间、嘉宾安歇室及相应的设备用房,北侧设置了演员后台功能;不雅观众厅除知足演出功能外,还可将其分割为三个综合厅以知足市场运营的须要。
电影院线及文化品商店
电影院线及文化品商店设置于主体建筑的东侧,结合外部市民广场设置独立的人行出入口,以避免与不雅观演职员的交叉,商业模式以文化类产品为主,如书店、小型画廊、纪念品店、咖啡厅等,采取单动循环流线,由中部走道串联两侧独立店铺,货色由地下车库经货梯送入。二层的院线由2座小型影院、4座中型影院及一座大型IMAX影院组成,与室外的市民广场、首层的佳构店铺共同构成多层次的立体化商业综合体,有效地带动此区域内的城市活力。
汉中大剧院方案设计(二号方案)
设计解释
一、项目概况
中大剧院作为核心景不雅观带中当代化的标志性文化举动步伐,必定是滨江新区未来的文化中央,其形象对提升该区域乃至全体城市具有主要的意义
汉中大剧院项目用地位于汉中市滨江新区内,于滨江路、荔枝路和汉韵路所围合区 域,汉江流经其南侧。项目用地为5.6公顷。
二、方案理念
—惟天有汉,监亦有光,天生银河,飘落汉水。
汉江,这条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如诗画般地清澈、安宁、俏丽。汉江的沉静、 水流的舞动,在流淌的光阴中独具风格与魅力。当汉水流经此地,旋绕而成大小不一的 漩涡,将历史的影象卷入,相融与过去与未来,舞动与沉静、自然与人文。这便是本次 设计所要表达的汉水流萤这一意境的主体。
三、设计手腕
本次设计手腕的最基本准则不是去先构筑建筑而是先形成景不雅观,在地块中流淌出与 汉水方向同等的水体流动景不雅观构成完全的景不雅观系统,在多条蜿蜒起伏绿带上分布各要素
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味着财和永久,其手腕是用积水成潭、潭溢成溪、溪落成瀑,瀑汇成滩的文人画意境展开
植被——沿着景不雅观带栽种被按照不同的层次和组合形式以及季相构造形成一条条生动而丰富的自然生态链
置石——用汉江石构筑出大汉之韵
建筑——具有光鲜的视觉识别性,同时又与景不雅观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
四、方案布局
设计中把这种流动与旋绕的感官形式在建筑内外空间中表示,因而采取了水体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漩涡形式,使得全体平面紧扣主题,建筑功能组块按漩涡型流动方向蜿蜒排布,形成大剧院和影视娱乐两个功能建筑,由一条独具创意的自地面而起,沿2号建筑盘旋而上并越至1号戏院建筑再旋至顶部的不雅观景廊道相连。
园区紧张礼节性入口位于荔枝路与滨江路交汇处,车行出入口位于用地北侧汉韵路与西侧城市方案路上。在基地北侧位置结合景不雅观设置地面停车场,地下车库出入口处于园区两车行出入口处。
五、建筑设计
在南向礼节性入口处,首先设计半圆形的集散广场,再由平缓的大台阶向北引入建筑物的楼前平台,由一个弧形的玻璃环廊作为全体建筑群的南向形象入口。再由此空间分别进入两侧主体建筑。
1号大剧院建筑设计 由1500座的主戏院和500座的小戏院、音乐厅及附属举动步伐组成。
由环廊内部西侧进入。20米高的中心入口大厅是建筑空间的焦点中央,通过弧形楼梯引领不雅观众通向不同的演出大厅及公共空间。全体大戏院的内部功能划分以简洁有效为紧张目标,音乐厅、主戏院依次排列,将小戏院置于音乐厅上层,使全体空间更为有序 和紧凑。在各厅之间支配紧张交通以办理不雅观众厅和演员的疏散与做事。
舞台区域,在其两侧为员工、演员的进厅,相应支配换衣、扮装等做事用房。在中 央入口大厅南侧设置售票厅,沿其墙面可灵巧支配一些演出信息的展区,售票厅同时也 可以从建筑外部进入。
音乐厅的紧张入口层登基于首层,亦可由外部单独的入口直策应用,相应灵巧与独 立。紧张不雅观众可由室外广场进入中心大厅,也可从建筑北侧的入口平台直接进入位于二 层的不雅观众席入口层。
嘉宾入口设在建筑南北两侧,通过嘉宾厅即可方便地进入各戏院,也可通过电梯到 达上层的包厢。
戏院安歇区内设置适量的商业做事空间以知足不雅观众需求,并设计在非演出韶光内举 办各种文化沙龙、展廊、宴会等灵巧空间。 2号建筑设计 由数字化影院、多功能厅及商业配套做事用房组成。
层为商业娱乐及做事用房。在面向园区水系景不雅观一侧设计餐厅、酒廊,与室外水 景平台和景不雅观领悟成为休闲区域。
内东侧直接进入建筑二层,二、三层为数字化影院用房,共7个放映厅。四层为 可容纳300人利用的多功能厅以知足不同功能需求。
六、建筑风格
汉水流萤,其涵义便是汉水随光阴的影舞,故而建筑主体立面是由水流舞动作为构 型主体,同时随建筑本身功能的不同水面宽窄而有所变革,使全体建筑更具文雅、别样 的艺术气息。
在剧院建筑主体立面中取一条曲面,布满具有变革的汉代纹样“菱纹绮”,成为标 志性的建筑肌理,而另一小型建筑立面在流动变革中完备采取此表皮肌理展示,与主建 筑交汇相容。也形成了一种动与静的比拟,使得全体建筑生动有趣。
汉中大剧院设计解释(方案三)
中大剧院培植基地正处于汉中市中央城区滨江新区地域内,具有良好的山、水自然生态环境上风。通过文化特色的演绎使“汉中大剧院”将成为汉中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汉中城市形象的品牌之一,提升汉中城市的影响力,带动汉中文化家当发展与振兴。
核心设计理念:“品汉”
”品——字从三口,既代表一种多元并存、存而不同的状态,又为“品位”,与一些音符、韵律、美学的事物干系联——比如一个优雅舞者的裙摆、品字布局、品弦乐柱……
“汉”——惟汉三年,大并天下,汉是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原谅的态度,建筑不像某个详细的事物,而是各种文化意象的抽象衍生:
【汉山汉水】一些和汉中干系联的地理,旱山、汉水、饮马池、古汉台、拜将台…
【汉章汉韵】一些和西汉初年干系联的历史,刘邦、汉初三杰、博望侯、汉的改德…
【汉台古道】一些和汉代生产工艺干系联的形象,建筑形象、器物、古道、古堰…
【汉调汉风】一些和汉代遗风的有声遗产,汉调桄桄、汉调二簧、端公戏、汉中曲子戏、洋县碗碗腔、八岔戏、民间杂耍等
方案设计特点:
1.建筑适应城市
1)品字形布局,沿滨河路为形象展示面,戏院和音乐厅布局在这里。影视城部分布局在东北侧,此处人流集中,方便市民享用。
2)建筑多变形的造型特点与周边多边形的总图布局相呼应。
2.功能决定形式
1)充分利用主舞台上空部分的功能特点,形成中间高的造型幕帐感想熏染。
3.形式符合文化
1)汉文化的发源地在汉中,对付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本方案的最大特点。
2)传统戏台是对园地内传统寺院的尊重与复兴。
4.演时平时结合
1)方案布局中影视厅部分可独立管理和经营。
2)剧院可开辟录音棚、排练厅、扮装间等功能用房为社会供应文化制作和演出做事,产生经济效益。
3)可引进当地的地方剧团住场演出。
5.室闺阁外结合
1)室外的活动园地是室内演出空间的延续
2)室外的活动园地是对地方传统曲艺、杂技等传统的回应。
3)水空间的利用沟通室内外,同时与音乐、历史能够紧密联系。
6.经济性
1)地下空间利用最小化,在建筑一层支配停车场
2)整体集中支配各功能,避免单独分散布局造成的空间摧残浪费蹂躏
总平面设计
1.总平布局
汉中大剧院总用地面积约5.3公顷,呈多边形,南临滨江路,东临荔枝路两条城市主干路,北侧汉韵路为次干路,西侧为城市岔路支路。剧院采取紧凑布局的办法,将大戏院、音乐厅、数字影院三个紧张功能体量呈品字形置于一个完全部量之下,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独立管理,空间呼应。
在南侧滨江面设置主入口广场,作为礼仪入口,呼应朱鹮阁的轴线关系;基地东侧设置步辇儿入口,做事于北侧的老城和新城方向的居民,结合建筑周围设置的多个"大众演绎广场,宜人水景,为当地富有特色的地域性民间曲艺供应场所,使剧院周边形成文化集聚效应,从而引发城市活力。
2.交通组织与停车
车行交通组织,由于东南两侧城市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将车行入口设置在北侧次干路及西侧城市岔路支路上,减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货运后勤入口也位于基地西北侧汉韵路上,使园地内部的后勤流线只管即便缩短,从而减小对全体建筑公共空间及步辇儿人流的滋扰。室外停车位位于西侧入口处,避免滋扰步辇儿。
3.景不雅观绿化
景不雅观绿化紧张设置于基地东南两侧,与人流紧张来向和市民活动相契合,形成景不雅观环境良好的城市文化区;通过在基地东侧环绕建筑设置浅池塘,与建筑形成山水相承的场景,表示汉中特色的地理文化意象,同时丰富室外活动空间,形身分歧的不雅观演场所。
建筑设计
1.工程概况
设计包括1500座大戏院、500座音乐厅及相配套的扮装排练空间,可独立运营的数字影院含1个球幕影厅和7个100座影厅,展厅,陈设厅,餐厅以及其他配套的管理、会议、商业、停车、厨房等空间。
2.功能布局
在一个完全部量内放置三个紧张功能体量,大剧院与音乐厅面向南侧主入口,剧院配套扮装排练空间位于后台北侧,音乐厅附属空间位于一层,三层西侧设置展厅,临水面设置餐厅;功能数字影院位于东南侧,与以上两厅亦分亦和,便于独立经营,同时与东侧室外演绎场所、步辇儿入口相结合,从而在基地东侧形成充满文化体验的"大众娱乐休闲场所。球幕影厅可通过多维手段用于汉中独特的历史地理格局的展示。
3.流线组织
从经济考虑,不建议过多开拓地下空间,故将大部分停车位设置于一层,从而抬高主入口,依托室内停车场设置嘉宾和无障碍入口,通过电梯可直达戏院楼座以及各层。滨江一侧可通过台阶可至二层主入口,通过设置两层吹拔空间明晰功能分区,同时联系配套商业空间,增强二层展厅与餐饮举动步伐的可达性。独立于戏院和音乐厅,数字影城在东侧拥有独立的出入口,与水面相接,通过配套的做事举动步伐可与剧院、音乐厅联系。货运与演员后勤入口位于建筑北侧,与不雅观演"大众年夜众流线相分离,互不滋扰。
4.外装材料
建筑材料选用整体按照汉代色彩搭配原则,以黑、黄、红三色为基调,以色彩暗示地域特色文化,坡屋面采取深灰色金属板,建筑外墙采取灰色石材和局部玻璃幕墙,局部配以黄色木板饰面和赤色涂料,持重又能表示活力。
汉中最棒的微信公众平台,它凑集汉中历史,文化,美食,街拍,旅游,户外等多种元素。欢迎大家关注与投稿,康健快乐的城市生活,在路上与您同行!
搜索微信『汉中在路上』
一位汉中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的奇特视界不雅观,和自我话疗史,欢迎汉中朋友们的关注订阅!
在路上微旗子暗记:hz2752286698
微信搜索搜索“汉中在路上”博主个人微信:37988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