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光(左)和郭圣刚(右)到丹参基地参加劳动,责任清理杂草。
2020年7月7日,49岁的刘建光倒在了沂蒙老区脱贫攻坚战役末了胜利的前夕。
他是国企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的干部,放弃了舒适的事情环境,主动请缨,接过父辈脱贫攻坚的旗帜,4年多韶光连续到两个穷苦村落担当第一布告;他将所驻村落当成家、百姓当亲人,风风火火干事,让两个村落庄彻底改变了样子容貌;他为群众脱贫殚精竭虑,深夜依然忘我事情,因疾病突发,以身殉职……
1500多个昼夜的无悔付出,临沂市派驻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落第一布告刘建光用生命叙写了沂蒙干部脱贫攻坚的奉献之章,诠释着对党的忠实、对群众的深情和对脱贫攻坚奇迹的执着。
两代传承:
同心共筑“刘郭”梦
“我父亲30年前曾在村落里扶贫。我是一名党员,也想为乡亲们办点实实在在的事。”2016年初,临矿集团选派干部到村落任职第一布告,时任临矿集团安全技能培训中央副主任的刘建光积极报名。已经做好吃苦准备的刘建光没想到,这条路竟会走得如此坎坷波折。
2018年3月,刘建光和他的同事兼差错郭圣刚被安排到兰陵县鲁城镇刘家郭村落任职。“我们俩一个姓刘,一个姓郭,这里又是‘刘郭村落’,难得的缘分。”刘建光曾这样对郭圣刚说。但大家都没想到,他跟这个村落庄还有更深的渊源。
“30年前,临矿集团曾来村落里扶贫,帮村落里架起了电。我记得当时卖力人叫刘春祥。”刘家郭村落老支书刘成林说。刘春祥正是刘建光的父亲。时隔30年,父子俩竟先后走进同一个村落,做同一份脱贫奇迹。“这是真正的‘子承父业’。”刘建光在材料里写道,“这更加武断了我要做好这份奇迹的决心。”
刘家郭村落共215户、670人,是一个建在半山腰的库区移民村落。村落庄一穷二白,街巷全是土路,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更困难的是,村落“两委”班子常年涣散,多年没发展新党员,村落干部和村落民都习气了统统事向上级伸手,“等、靠、要”思想特殊严重。看到村落里这种情形,急脾气的刘建光常常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为如何带领村落民发展致富而绞尽脑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充分发挥村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浸染,刘建光一上任就制订了加强党支部培植和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的操持。他定期组织“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学习,提升党员的政治本色与综合能力,并积极培养了14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开展下步事情打好坚实的根本。
“人穷穷一时,心穷穷一世。”刘建光决定从修路入手,把全村落党员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村落里的土路狭窄脏乱、坑洼不平,别说机动车出入,就连村落民步辇儿都极为不便。可等刘建光好不容易申请来修路的项目和资金后,村落里人的反应让他傻了眼。有些村落民见地纷纭:“修路是好事,不过不能砍我的树、占我门前的地,村落里得赔钱补地!
”
愈挫愈勇的刘建光倔劲上来,武断要把路修下去。不愿意砍树的村落民,他三番四次去做事情;不想填埋地瓜窖的村落民,他带着笑脸上门奉劝;不让在门前动工的老人家,他提着礼物去探望……就这样,他们走遍了全村落所有户,开了无数大小会议,终于修睦了2000多米长的村落内路和生产路,建了2处健身小广场。
看着村落庄变了样子容貌,村落民脱贫致富的心也热起来。趁热打铁,刘建光他们又为村落里新打了8口农业灌溉水井,建起了社区做事中央,还建了60千瓦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投资70万元入股“扶贫车间”,帮助村落里成立柳琴戏剧团,建档立卡的26户穷苦户全部实现精准脱贫。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为留下一支不走的事情队,经由近两年的培养不雅观察,在2018年初的村落“两委”换届选举中,刘建光大力推举的两名党员刘磊、刘成武成功当选为新一届村落党支部布告和村落委会主任。“我们没有履历,很多事情也没给乡亲们做好,留了很多遗憾。”临走时,刘建光对新任村落党支部布告刘磊说。“当时,刘布告希望我们能干好往后的事情。”刘磊说,“我们全村落都恳请刘布告他们多留一年,带着大家伙儿连续往前奔。”
武断前行:
脱贫路上再请缨
“2018年4月,我们第三批第一布告两年任期结束。刘建光对我说,咱们都是党员,也有扶贫履历,身体也不错,该当将脱贫攻保持续干下去。”郭圣刚提起当时的环境,眼泪依然忍不住。“于是,我们就又申请担当市派第四批第一布告。”
这一次,刘建光与郭圣刚被分到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落驻村落扶贫。
洪沟村落的名字,来源于村落内那条横贯东西的大“横沟”,村落民住房沿沟而建。村落里沟深路窄,雨后泥泞不堪,连手扶拖沓机都开不进来,村落民晚上也不敢出门,由于很随意马虎摔进沟里。该村落是省定穷苦村落,各项事情在全镇排名都是倒数。
2018年4月23日上午10点,刘建光来到洪沟村落。“那天,刘布告刚来到村落里,就把行李一甩,说:‘走!
咱们出去转转,看看村落里情形。’”村落党支部布告韩洪贵说,当时他连口水都没喝。村落里土路高低起伏,荒草污水各处。村落里的老人看着刘建光他们,直接当面说:“这又是下来镀金的干部吧”“村落里晃一圈就走喽”……
“在今年中秋节前,我要让洪沟村落的大路修起来,路灯亮起来。”在随后召开的村落民大会上,刘建光当众立下“军令状”。村落民们笑话他,俺村落30多年都没把路修起来,你来就能修睦?
村落民们没想到,刘建光他们进村落还不到俩月,村落里的道路培植就开工了。刘建光也没想到,村落里沿沟而建的东西主路仅有360多米长,竟会碰着填沟、砍树、拆屋、迁坟等一系列难题。
“这条土路才2米宽。要扩建的话,北边是大沟,南边是村落民的屋子,路正中间还有几座宅兆。”郭圣刚说,在屯子,拆活人的房,搬逝者的坟,都是实打实的“硬骨头”。刘建光他们就一个难题接一个难题地“磨”。开会宣扬发动,上门说服发言,什么样的办法都用上了。面对村落民一次次的“闭门羹”,刘建光绝不气馁,村落民上午把他推出家门,下午他接着去;村落民本日不开门,他就待在门口一等便是一整天。将近1个月的韶光里,数不清他到村落民家中去了多少次,说了多少话。
这户迁坟的人家姓刘,在村落里属于单门独户,连上门奉劝的亲戚都找不到。劝他迁坟,他只有一句话:“你们便是陵暴俺家人少。”后来,刘建光打听到他的叔叔住在日照市莒县马古屯村落,就带着村落“两委”干部赶到马古屯村落,请他的叔叔帮助做事情。后来,他的堂哥专程赶到洪沟村落劝他,终于说服了他迁坟。
2018年9月22日(农历8月13日)晚,还下着小雨,洪沟村落58盏路灯亮了,照在村落里6米宽的新修道路上。冒雨来看路灯的村落民们欢呼起来。他们拍了照片、视频,在微信群、朋友圈里四处炫耀,全体村落庄都沉浸在欢快中。可村落民们不知道,刘建光他们为了抢韶光,凌晨3点就起床干活,就为了实现中秋节前让路通起来、灯亮起来的承诺。这个亮灯的夜晚,刘建光悄悄地围着村落庄转了一圈。
任职洪沟村落2年多来,刘建光和郭圣刚多方折衷筹资,新建穿村落道路2000米、“户户通”1.1万余平方米,绿化4800平方米,新建党群做事中央办公楼815平方米,折衷安装旗子暗记塔基站1座、200千伏安变压器3台等,让洪沟村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
为了让村落民致富增收,刘建光跟罗欣药业互助,在村落里流转了80亩地皮栽种丹参。村落民不懂栽种技能,村落里就请来技能员,刘建光冲在前面带领村落民学习技能。
丹参开始出苗了,他就帮着戳开地膜,让小苗自由成长。“那段韶光,刘布告每天早上都去丹参地里干活,我瞥见他手指头上都是水泡。”洪沟村落妇联主任赵洪叶边说边抹眼泪。
临近三十里堡村落的社区做事中央设在丹参基地旁,市委统战部派驻该村落第一布告彭学农偶尔在微信群里发张丹参地的照片,不一会儿刘建光就带着人匆匆凌驾来,喊着大家赶紧给丹参地拔草。“他(刘建光)脾气急,看到活就得干完,带头拔草一干便是几个小时,胳膊都晒伤了。”彭学农说,刘建光干活太踏实。
便是在这样的事情激情亲切和强度下,洪沟村落的丹参得到了好收成。“每亩地比以往增收最少1000元,给村落集体带来收入7万多元。”韩洪贵说,有了第一布告,洪沟村落从掉队村落成了“红旗村落”,还被评为沂水县俏丽村落庄。
转战南北:
始终冲在最前面
“他转战沂蒙南(兰陵鲁城镇)北(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干了两届第一布告,一贯风风火火,总是有使不完的劲。”谈起刘建光,市文化中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市派沂水县第一布告事情大组长英昌伟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干劲,“这几年,他每项事情都是冲在最前面,也干得最好。”
无论是在国企岗位上,还是在脱贫攻坚的沙场上,刘建光都全力以赴。他曾经说过,“我是党员,事情就得带头,不能给党徽抹黑。”正是有这股精神的支撑,刘建光在脱贫事情中不服输、敢担当,不干则已、干则必成。为了折衷洪沟村落的村落级办公场所项目,他到干系部门跑了20多趟;为了争取有关企业给村落集体的资助,他到企业老总办公室等了整整一天……
“刘建光的原则一贯是凭党性干事,凭良心做人。”沂水县选派第一布告办公室主任虢新华说,从这些年驻村落事情来看,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义务,真正成为清明净白做人、坦开阔荡干事、全心全意为公民做事的党员模范。
不仅如此,刘建光还将这种精神融入到了他曾经任职过的村落庄。
在兰陵县刘家郭村落,这两年来,村落党支部布告刘磊带着村落“两委”班子加速完成了“户户通”工程、电改造工程、饮程度安、俏丽村落庄培植、300亩金银花基地培植等多项大工程,让刘家郭村落从全镇倒数的“三类村落”,变成各项事情走在前列的“一类村落”。
在沂水县洪沟村落,村落党支部布告韩洪贵正带着大家伙儿开展原办公场所的改造工程等。“屋顶要建光伏,下面改造成增收车间,这样每年至少为村落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这项工程刘建光布告已经全部做好了方案,我们立时履行,今年内就能见到效益。”
死活与共:
干群齐心专心“鱼水”情
7月7日刘建光去世确当天,他的妻子来到洪沟村落,满村落的父老乡亲都挤上前来,想拉着她的手说句知心的话,还来不及张口就哭成一片。“可疼去世我们了。他(刘建光)来到俺们村落,抛家舍业的,给村落里出了多大的力呀,平时连饭也吃不好,现在这么年轻就走了……”74岁的翟静秋老人和丈夫韩风林眼泪哗哗地流。
从2016年驻村落任职第一布告,刘建光他们就过上以村落为家的生活。在洪沟村落,他们住在田舍院,自己做饭吃。由于平时事情太忙韶光太紧,两位第一布告把一日三餐改成一天两顿,晚上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吃包方便面。艰巨的条件,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真正把村落庄当成家,把群众当亲人,全心全意为村落落谋发展、为村落民谋幸福。为此,他们早起晚睡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一旦村落里有工程培植,他们就全天候上阵,有时接连一个多月都不能回家。他们以一项项的实际行动和事情成绩,深深打动了村落里的每一位村落民,成为洪沟村落的“自家人”。
当村落里的路通了、灯亮了,淳厚朴实的乡亲难以抑制激动,他们想表达对两位第一布告的感激,于是送上了一壁面锦旗。村落民韩风利带着老母亲,将写着“公民好干部为民办实事”的锦旗送到第一布告办公室,老母亲还带了半袋子挑选出来的饱满花生冒死塞给刘建光,“家里没别的东西,你们别嫌弃。”
看着满墙挂不下的锦旗,两位布告赶紧劝大家伙不要再送了,“一壁锦旗几十元钱,大家挣钱不随意马虎,可不要再摧残浪费蹂躏了。我们心领了,旗不收了。”常年在家的村落民不送了,2019年春节在外打工的洪沟村落村落民回家看到村落里的变革,又激动地送来了锦旗。“以前村落庄便是泥窝窝,现在回家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别提多好了。”翟静秋在烟台打工的儿子韩洪来回家,高兴地绕村落走了好多圈。
对付刘建光,村落民们除了戴德,便是感伤。“7月6日下午,刘建光布告他们忙了一整天回村落,晚上还要开会。我就端了碗炖豆腐、咸菜和煎饼过去,让他们先填饱肚子。谁知道那是刘布告吃的末了一顿饭啊。”村落民赵子正眼泪止不住。“我做笤帚和马扎,赶集卖都是12块钱一把。刘布告以前拿了1把笤帚、1个马扎,给了我30块钱。我怎么能收他的钱呢!
”84岁的韩振发老人一贯在懊悔……
当刘建光去世的传到刘家郭村落,很多村落民也在默默堕泪。83岁的刘泽亮老人指着自家最贵重的电器——32寸液晶彩电,“这还是刘建光布告他们送我的。我以前吃地瓜干的时候哪想到还有本日的好日子,都是由于有了刘布告他们这样的好干部、好党员,俺们村落民的日子才能超越越好。”
7月8日,在两位第一布告建筑的村落内小广场上,他们当年支持建立的刘家郭村落农人柳琴剧团唱出的“拉魂腔”声彻云霄。这是一场吊唁的演出。剧团团长张如乾,一个50多岁的沂蒙男人哭得眼睛都红了。“我们剧团得到了刘布告他们的全力支持才建起来。当年买戏服太贵,刘布告说超出部分他俩人私人出钱补上。”洪亮悠长的音调中,夏天的急雨溘然而降,仿佛是为刘建光的拜别落泪。
……
刘建光殉职当天,他作为“临沂市最美第一布告”人选刚刚公示。他没来得及看到这一,但他的业绩深深冲动着千万沂蒙儿女,他的精神已融入八百里蒙山沂水间。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沂蒙山的英灵,魂归来兮。(临报融媒 王珊珊 化强 通讯员 刘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