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品牌一车主爆料称,自己6月2日提车,仅仅13天韶光,行驶里程776公里,就碰着了汽车主要功能无法利用的情形。将汽车送回检修后得知,该车中心打算集群涌现了故障,全套维修价格高达8.55万元,车企乐意承担维修用度。
提车不到半个月就碰着这种问题,针对该品牌给出的方案车主表示难以接管,他的诉求是要不全额退款,要不换车。若这些都无法达成,他希望车企能够补偿5万元。
对此车企则表示,该车并非芯片破坏,只是芯片附近的零部件故障,但须要改换全体模块,以是价格较高、维修韶光长,只有7日内主要零部件故障或同一零部件多次维修后仍涌现故障,才能达到免费退换标准。末了,车企乐意给出的补偿方法只有免费维修和7万积分。
只管车主仍旧不满意,但除了接管恐怕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由于消费者的诉求要么依赖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支持,要么就看车企是否乐意捐躯自身利益填补消费者。目前来看,法律法规方面,消费者彷佛不占上风。
三包政策:只有电动化,没有智能化
2021年公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改换退货任务规定》显示,汽车三包法退换车的紧张条件包括,第一,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开始,7日内因质量问题须要改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他紧张零部件的车辆,可以免费退换;
第二,三包有效期起算60日或行驶里程3000公里以内(先到为准),因质量问题涌现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失落效,或者车身开裂、漏油,抑或动力蓄电池动怒,可以免费退换;
第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修理达两次,但仍未打消该故障或涌现其他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时,可以免费退换。
大略来说,汽车产品三包政策紧张关注点在于车辆能否正常运行以及故障是否会影响到安全性。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最新《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改换退货任务规定》将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也纳入了三包政策内,但智能化干系配置却并未被列入三包政策。
问题在于,因芯片故障引发的车辆问题越来越多。
前段韶光,某车企一名刚离职的电机工程师透露,该车企一款产品所搭载的英飞凌碳化硅功率芯片失落效案例已达7例,粗略估算失落效率高达五千分之一,而一样平常芯片的不良率、失落效率等数据常日用PPM(百万分之几)或PPB(十亿分之几)表示,个中英飞凌的芯片失落效率便是PPB级。
该车企产品的芯片失落效率已经达到了官方标准的20万倍,产品销量铺开后,可能会有大量消费者遭遇因芯片故障导致的问题,影响到日常出行。
芯片故障所产生的后果,也有被忽略的迹象。汽车的智舱、智驾、智控等均已由芯片掌握,若智舱芯片破坏,就可能导致车机卡去世、导航无法正常事情等情形;智驾芯片破坏,可能令自动驾驶功能失落效,从而造成车祸;智控芯片破坏,则随意马虎导致驱动系统故障、刹车失落灵、电池热失落控等问题,每一项都可能危及汽车和车内搭客的安全。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功能由ECU(电子掌握器)掌握。现阶段海内智能汽车普遍配备数十个到上百个ECU,虽然英飞凌等供应商的芯片失落效率标准是PPM到PPB,但在弘大基数的加持下,未来因芯片故障导致汽车涌现问题的情形还会不断涌现。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海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至拐点,三包政策也到了须要改变的韶光。
三包政策也需与时俱进
6月18日的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能年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打算等技能在汽车领域的关键载体,将加强多部门联合事情,推动网联汽车高质量快速发展。
法律法规日渐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事情稳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日益提升,三包政策也是时候加入更多退换规则,让消费者碰着问题时能够有法可依了。
小通认为,当前最须要加入三包政策的便是芯片模块。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全车智能,都离不开芯片的掌握,一旦芯片涌现故障,各种问题也会纷至沓来,产生安全隐患。
其次,激光雷达等高本钱传感器也应该纳入三包范围。为知足智驾时期汽车的硬件需求,不少豪车会配备多颗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个中高本色激光雷达成本极高,而且涌现问题后可能导致智驾功能失落效,危及车内搭客的安全。
之以是须要将这些配置加入三包政策,紧张是为了照顾消费者的感情。实在芯片和传感器等零部件维修后,车企要经由多轮测试,一样平常不会再涌现问题,但提车不久就碰着这些问题,难免令消费者对付车企的产品质量和品控产生疑惑,哀求退换车很正常。而且维修用度高达数万元,哪怕由车企承担,也算作大修了,可能会影响到汽车的保值率。
面对弘大的车企,消费者势单力孤,唯有干系部门立法支持,才能有效保障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柄。
出台干系政策,将更多影响汽车安全性和消费者购车希望的成分纳入三包政策,是智能汽车时期保障消费者利益、严格哀求车企、推动行业康健发展的根本。
2023第十八届中国汽车家当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原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表示,2022年海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8.2%,提前三年完成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估量快则2025年慢则2026年,海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打破50%,原定完成该目标的韶光是2035年。
毫无疑问,海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远超环球均匀水平,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个问题,许多法律法规无法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自己逐步探索。
小通讯任,干系部门已在研究智能汽车时期三包政策须要改进的地方和覆盖范围,只是须要一定的韶光磋商和测试,芯片、传感器等本钱高昂、对付智舱、智驾影响较大的硬件,未来很有可能会被纳入三包政策,并且在三包政策变动的影响之下,海内车企也将实现自我优化。
三包压力之下,车企也能进步
一样平常不雅观点认为,如果厂商的售后做事无微不至、三包政策覆盖面更广会导致运营本钱增加,但在真实情形中可能会有另一种结论。小通认为,通过完善三包政策进而督匆匆厂商提升产品哀求,短期内的确可能会带来售后本钱的增高,但长远来说更严格的政策能够推动产品良率的提升,让零部件寿命延长,也未必不是帮助厂商降落本钱的办法。
最范例的例子可能是智好手机,在多个政策的推动下智好手机的保修范围不断扩大,也间接地提升了一些细微零件比如充电接口等的寿命延长,整机可用售后延长也意味着厂商可以“一劳永逸”,省去零星的售后本钱。
回到汽车行业,若三包政策得以改动,车企必须通过各种方案降落本钱。一样平常来说,头部芯片供应商给出的产品稳定性能达到PPB级别,很难涌现问题,上文中芯片失落效率达到了五千分之一的车企,紧张问题在于汽车品控不佳。
车企降落三包政策售后和运营本钱的第一个方案,便是建立严格的审核管理机制,以及通过技能研发提高品控和芯片稳定性,避免涌现芯片失落效。
其次,车企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压缩本钱,例如近几年迅速遍及的一体化压铸技能,就能大幅降落生产本钱。其余,长安、小米等车企的工厂自动化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同样能够起到减少人力、降落本钱的效果。
压力与动力相辅相成,将智能化干系配置纳入三包政策,提高车企售后和运营本钱的同时,也会迫使车企提高品控、压缩本钱,向消费者供应更完善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