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的自我介绍从湄江开始,湄江不是江,却是涟源最美的地方!

湄江位于涟源、新化、安化接界之地,湘中地区唯一的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景不雅观以岩溶地貌为主,集山、水、洞、石、峰、崖、涧、泉、湖、瀑、桥、峡谷、沙滩、绿洲于一体。

你好我叫涟源很高兴熟习你  第1张

以清澈灵动的湄水有名,是涟水支流之一。
涟水最早记载于晋朝罗含所著的《湘中记》。
《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零陵郡”条款:“零陵阳朔山,湘水出。

只要来湄江,便踏进了缤纷的梦幻天下,光与影,雾与花,尽在面前。

图 | 郭立亮 李湘杰 卢七星 曾少军

陈敏捷 严伯霖 曾祥平 彭福宗

文 | 陈莎 刘再丽 廖鹤松

湄江

雪后初晴,峡谷流云,美如瑶池。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作为海内诗画山水的代表,湄江景点山水之翠绿,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养眼的湄江绿给人以舒适,安心的觉得。

湄水四季清澈粼粼的,如丝绸般。
河透亮面上的小石头和水相交,发出潺潺的流水声,是大自然授予的活气.

湄峰湖,别号大江口景区,人工水库,水库大坝系双曲拱坝,高82米,坝顶孤长244米,宽8米,气势宏伟、壮不雅观,为全省之首。

湄峰湖总蓄水量6000万立方为米,湖面随山向内延伸三十余里,素有“小三峡”之称。

湄江四季绿水成碧,明洁无染,奇丽如画。

三道崖门作为湄江的标志,是游客来湄江合影留念最多的背景之一,它不仅是湄江对外宣扬的画作中央,更是让人们百看不厌的好景致,柔和秀美中不失落灵气,仿佛大自然把湄江的奇丽浓缩在了这里。

三道崖门,三座石山分立两岸,似三道岩门层层叠叠,依次矗立。

十里画廊峭壁位于黄罗湾,别号黄罗湾绝壁,被誉为”三湘一绝”。

绝壁巍峨挺立,断面近乎直立,仿佛一幅巨大彩屏。
绝壁上因风化浸染袒露在外,植被从山体顽强钻出,形成色彩绚丽的奇异画面。

十里画廊是岩溶地貌,在此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峭壁绝壁和壁画,十分罕见,已被列入国家级地质遗迹。

十里画廊,沿湄江西岸呈南北展布,长达3500米,峭壁断面近乎直立,仿佛一座巨大的长城樊篱。

神仙府缘故原由洞内瀑布下有灵龟状巨石名叫“灵龟洞”。
相传是九天玄女受玉帝指派来到人间普济群生并长年居住在此,故改名为神仙洞。

神仙洞神仙府位于湄江清泉山下,危崖特立,有着范例的喀斯特地貌。

神仙府洞穴空间巨大,富于变革又很有章法。

提及湄江,不得不提梅山文化。

湄江位于涟源北部,与梅山文化发祥地安化、新化毗邻,长期受梅山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一些民俗具有梅山文化的范例特色。

太极扇演出。

蓝田镇

铺着青石的老街变成了水泥地

小镇依旧默默矗立

新旧交替的民居

掩饰笼罩不了岁月的痕迹

惟有那向前流淌的涟水河

一贯承载着蓝田镇人如繁星般的影象

蓝溪桥,位于涟源蓝田镇,原名柳家桥。
宋代柳绍玺修,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更名蓝溪桥。

涟水河横穿蓝田镇。

蓝田镇,接送小朋友上学的家长,小孩目不斜视地盯着墙上的行人影子。

杨市镇

杨市镇俗称杨家滩。
唐武德年间,有杨姓大族在此定居,始称“杨家滩”。

“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古民谣道出了昔日的繁盛。
这里是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曾几何时,龙山一带的竹木、药材和来自汉口、长沙等外地的工业品,都在这里集散。

杨市镇有好水,也有好山。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威震天下的湘军,大部分主要将领是杨市镇人;这里有有名全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然氧吧龙山森林公园……

踏着古镇的青石路,缓缓走过梦中的胜梅桥,走近湘军故里的建筑群,徜徉在青山绿水间,闻着淡淡花喷鼻香,品味杨市独特的美。

古朴的杨市镇,还保留着许多过去的习气。

杨市镇居民区,老爷爷正齐心专心二用补衣服。

透过年代感的的建筑,依稀能够想象出杨市镇昔日的繁盛景象。

阳光溢满古城,照耀在这块酝酿着新兴的古老大地,活气活力与厚重历史得到了交融。

年代感的建筑和当代感的赤色摩托在杨市镇得以并存。

胜梅桥

穿过杨市幽深的小巷,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座厚重沧桑的石拱桥,这便是杨市胜梅桥。

建于康熙年间,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本日依然是古镇居民的主要出行通道。

石拱桥横跨孙水河,两侧桥体的石缝上,长出了一种叫木莲的灌木。

被足迹磨平的石拱桥台阶,是岁月痕迹的证明,也是居民对这座石拱桥的最佳褒奖。

站在桥上眺望,两岸风景尽收面前。
蜿蜒的流水穿过桥洞,穿过古镇,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杨市镇胜梅桥,原名杨滩桥,康熙年间由板桥姚春芷(时任州司马)捐修,三拱四墩,长39米,宽6.7米,高10米。

杨市镇胜梅桥,桥的两岸商铺林立,胜梅桥见证了古镇的飞速发展。

湘军故居

从胜梅桥顺着孙水河向下,一座座高大宏伟的古建筑,散落在孙水河边的杨家滩上。

杨家滩被称为“湘军故里”是有依据的,从这里走出去的湘军将领,列入《清史稿》的有11人!列入《湘乡县志》的有25人!李藻华在《杨市镇史记》里提及,“湘军的崛起是近代杨家滩大盛的里程牌。

古松堂、云桂堂、锡三堂、师存堂……这些建筑皆是湘军将领建造的。
湘军将领们在这片地皮上到底建了多少堂屋,已很难准确统计。

据史志专家调查,目前能够找到的有名称的堂屋还有140余栋。

古松堂,坐落于一片绿水青山之间。

锡三堂的主人

是湘军创始人之一的悍将李续宾

堂号“锡三”

表示这家主人受过天子的三次封赏

李续宾三次受封

7年布衣变总督

传奇故事在这片地皮流传

锡三堂,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全体建筑群背山而建,座北朝南,视野开阔,只有一个极窄的入口。

古松堂别号余庆堂

主人叫刘任宾

他不是湘军将领,却是几个湘军将领的父亲

刘任宾原有五个儿子

到湘军裁撤时只剩下一个

他建起了这栋屋子

纪念四个阵亡的儿子

同治帝感其刘家满门忠烈

赐名“余庆堂”

古松堂,门口的赤色对联别有深意。

砖石木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故事。

湘军将领的古建筑群

遍布在镇上的各个地方

云桂堂是个中面积最广

保存最完全的一栋

云桂堂,建筑群集中且有序。
由一位姓彭的贩子建筑,清朝同治年间,转卖给了彭胜安的四兄弟,作为湘军后勤的保障地。

一对爷孙在门前留影。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中涟源市南部,当地多称为龙山。
历史上曾有药圣唐朝孙思邈和御医申泰芝曾在此采药炼丹,留有“药王殿”和“炼丹池”古迹的说法,故“百里龙山”又称“药山”。

公园群山漫舞,似蛟龙出海,林涛浩荡,如东海扬波。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霞光把天空装扮成一幅壮丽的图景。

森林茂密,以“绿色家园,天然氧吧”有名。

山体弘大憨实,山势嵬峨挺立,山形伸展如龙而得名。

龙山森林公园东麓是

龙山飞水涯景区

面积约200公顷

进入飞水涯景区范围

劈面一阵清凉扑鼻的气息而来

潺潺的溪水顺流而下

两岸是青翠树林

龙山飞水涯景区的漂流全长近4公里,约1.5~2小时的漂程,全体水道有上百米的落差,过九泷十八滩,惊心刺激。

峡谷漂流

山野的风在耳边呼啸

秋日的鸟鸣悦耳动听

浪遏飞舟带来的惊险刺激

把笑声、尖叫声留在了这\"大众哗\"大众一声水响

龙山飞水涯景区飞水漂流,前一秒还是平缓提高,后一秒突现一个高达90度的垂直落差河道,吓得人花容失落色。

沿着溪边溜达在山脚小路上

举头仰望蓝天白云下的玻璃桥

透着一股惊险与刺激

龙山玻璃桥景区,悬挂空中的玻璃桥。

世业堂

世业堂位于涟源市三甲镇铜盆村落的东南角,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堂边流过。
它始建于清嘉庆初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世业堂主建筑物系梁鼎缃所建,两边厢房则是由其儿子“达举人”(梁治达)所建。
而梁治达和他的儿子梁学钊父子两人都曾是湘军幕僚和将领。
世业堂所代表的正是湘军将领们秉承的方方正正、经世济用的湖湘文化。

整座建筑依山势而起,却又与山融为一体,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坐南朝北,整体为石基砖木构造。

站在天井阁下举头往上看天空

仿佛置身于井底

看到的是一方悠远而狭长的天空

门楼多用木料构建,采取镂空图案,古色古喷鼻香。

涟源一中

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立院于此

彼时战火纷飞,一大批文化学者辗转南下

终极在这里筑起了文化的围城

钱钟书师长西席的《围城》里三闾大学的故事

有些便发生在这里

一年又一年

一中守护着学天生长

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精良学子

一届又一届

学生们们怀揣着梦想

把最美的年华倾洒在这里

涟源一中,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等中学”。

涟源一中钱钟书雕塑,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创办,文学年夜师钱钟书曾在此任教,

月光岩

月光岩,位于涟源市安平镇杨柳田村落,因形似一弯半月的巨大岩石山体矗立而得名。

溯溪而上,峡谷间流水潺潺,山林耸立。
岩壁洞穴喷涌而出的地下河水顺着狭窄河道奔流而下,历经无数光阴,冲开了坚固巨大的岩石,造出了一个个的水潭。

安平镇月光岩,好山配好水,宛如空谷幽兰藏于山水之间。

安平镇月光岩溪流 ,这里的岩石天然似雕琢,流水也十分清澈。

大水岭森林公园

大水岭是山水涟源城郊一座俏丽的森林公园,海拔并不太高,但山体连绵起伏,深绿色的树木郁郁叠叠,绿染整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置身个中宛至“天然氧吧”。

大水岭森林公园附近居民区,附近居民常来此呼吸新鲜空气,磨炼身体。

大水岭森林公园,霞光映照下的公园格外俏丽。

白马湖

涟源市南部的白马镇,有一个山灵水秀、清新怡人的风水宝地——白马湖地区。

烟波浩淼的白马水库亦名白马湖,它宛若一颗晶莹闪亮的绿玛瑙,镶嵌在涟源市与新邵县交界的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之间,而一座座孤山小岛嵌在明镜似的湖面上。

林木茂密,湖面潋滟,全体湖区犹如一幅水绕山转、波拍山尖、碧波荡漾的山水画长卷。

水面无风,水库呈现出安谧之美,天光云影共徘徊。

原来,这里是没有湖的。
一座座山峰耸立,东边的山峰与西边的山峰之间形成一个狭长的洼地,连绵百余里。

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公民群众用炸药、砂土,用锄头、扁担,筑起了一个高达28米的大坝,把两座山峰连到了一起。

金光闪耀,普照水面。

水库内树木丛生,突出的孤山小岛依偎着这湖碧水,清凉宜人。

流水通过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渠道,流入临近两市、一县18.3万亩的农田,化作谷浆,壮实一穗穗谷穗。

一泓秀水,清澈透亮,纯净俏丽。
水声悠悠,缠缠绵绵,清清脆脆,余味无穷。
白马水库润绿了两岸的山,也养育了周围的人们。

山峦如黛水波清,天蓝似洗人情美。

高峡出平湖,平湖给千百亩农田送去了丰收。

当代农业

涟源市不仅自然景不雅观俏丽动人、人文秘闻厚重,凝望涟源市的广袤沃野田畴,当代农业气息处处呈现。

涟源大力推进“一镇一特”、“一村落一品”、“一社一企”,以特色栽种、生态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休闲不雅观光农业和村落庄旅游作为主导方向,创新发展农业。

桥头河镇以蔬菜基地为根本,以园区为依托,打造三产联动的当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成为该镇最具影响力的富民主导家当。

当代农业园区发展迅速,有蔬菜家当名镇桥头河镇。

因时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家乡的“臭柑子”、“臭苷”(又称玳玳酸橙)经开拓利用,全身都是宝。

果园里农人肩扛果子,喜迎丰收。

一县一品示范基地古塘乡牛山园金秋戏班区,豁达的笑充满传染力。

七星街镇玳玳酸橙基地的中草药产品,玳玳酸橙是上了国家药典的一种药材、也是环球最好的喷鼻香料剂。

在湘中的荷塘镇有个叫富田桥的小村落落,提及这里的一村落一品,则不得不提起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游浆豆腐干。

从清乾隆初叶,曾氏先祖尚奇公创始富田桥曾氏游浆豆腐,距今已有二百八十余年历史。

富田桥豆腐制作精良、口味纯洁,享誉三湘,它以其沁人心脾的醇喷鼻香征服着人们的味蕾,跻身全国豆腐名产之列。

富田桥游浆豆制品公司位于荷塘镇富田桥村落,与当地文化彼此匆匆就。

优秀的豆子是豆腐制作中的关键。

员工将浆水倒入桶中沉淀备用。

都说湖南人爱吃辣,不仅饭菜口味辣,就连零食也是辣到让人直呼过瘾。
在爱吃辣的桥头河镇,有一个专业生产湘味麻辣熟食的企业——“邬辣妈”。

邬辣妈农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在湖南,长在湖南,产品也和湖南特色息息相关:豆制品、鱼制品、肉制品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和规格……

撕开包装,熟习又热烈的湖湘味道劈面扑来,勾起多少人童年的回顾!

桥头河镇邬辣妈公司,工人正忙于生产。

三一集团“出生地”

家当兴,则城市兴;家当强,则城市强。

三一集团“出生”于涟源,1994年在长沙更名为三一重工。
走进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涟源分公司,机器轰鸣,工人劳碌,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三一涟源路机灯塔工厂生产车间,各式设备摆放有序整洁。

工人在检修设备。

秀美县城

涟源市环绕

“水乡、山城、古镇、小都邑”

打造“秀美县城”

俯瞰涟水河边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一条条大道如彩练当空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通村落达户的屯子公路

正铺就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日出时分,金光洒向大地。

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贯穿城市。

树木茂盛绿化好,城市风光美。

龙塘镇高速交叉处全景接片。

涟源,是钱钟书笔下的俏丽山水围城

是拥有浩瀚自然景点的旅游城市

是历史秘闻深厚的古老小城

……

这颗北纬27度黄金纬线上的珍珠

始终闪耀着别样的光芒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