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汽车做事天下(ID:asworld168)

最近有几则新闻引起了《汽车做事天下》的关注。

米其林舍弗勒博世等汽车零部件巨擘们能否攻下自力售后 汽车知识

一则是包括大陆、采埃孚、爱信、舍弗勒等23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布了2020年二季度财报:由“全员盈利”变为“全员亏损”,亏损幅度最高达1446.1%;

另一则是零部件巨子启动新一轮裁员,且被曝收购及破产等。

8月,博格华纳公司收购德尔福科技公司股权获批;

9月,汽车制造部件公司Shiloh申请破产;大陆集团(环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宣告将在环球范围内裁员3万人;

福特、宝马等也在二季度过后宣告了工厂裁员操持;采埃孚早在5月就宣告了1.5万人的裁员操持。

第三则是9月9日,由舍弗勒领头投资的一体系(ETC)B2b专家型供应链平台正式发布。
据理解,不同于新康众的易损件方向,开思的全车件方向,一体系定位于技能件,不涉足外不雅观件。

这三则背后,实在隐蔽了汽车零部件企业遭遇困境之后的一系列思考及行动:遭遇盈利亏损-通过收购/裁员等举措降损-开辟全新业务渠道扩大收入模型。

这条行动轨迹中,与我们干系度最高的无疑是第三个环节:开辟全新渠道。
这两年,包括米其林(干系联的米其林驰加)、博世(干系联的博世车联)等在内,越来越多的环球零部件企业巨子开始了“海内独立售后布局”的复苏唤醒、转型升级、品牌持续传播等系列动作。

早在十几年前,汽车零部件巨子布局海内汽车后市场、尤其是独立售后的动作就已开始,但由于入局者不算太多、且干系动作没有主机厂的入局来的声势浩大,以是反而被行业忽略。

但这不代表未对行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以米其林为代表,其旗下的米其林驰加,已然是汽车后市场全国连锁的标杆代表之一。

《汽车做事天下》盘点了11家汽车零部件巨子在海内独立售后领域的布局情形:

制图:汽车做事天下

一、小有所成

案例:米其林

入局韶光:2003年

布局品牌:米其林驰加

布局领域:汽服连锁

布局成果:1600+门店

米其林无疑是目前汽车零部件布局海内汽车后市场发展最好的品牌,旗下的米其林驰加目前在海内已经拥有超1600+门店。

2002年,米其林集团在环球推出了“米其林驰加”汽车售后做事品牌;

2003年,米其林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驰加汽车做事中央,当时采纳的是快修店“授牌”模式;

2006年,驰加陆续在北京等地开了几家直营店,开始摸索门店经营管理、做事流程和技师培训等开店技能;

2009年,米其林驰加宣告正式启动特许经营连锁项目,正式走上扩展期,其制订的轮胎项目标准流程亦成为后来很多轮胎特色的连锁及单店参考的榜样。

截止目前,驰加在海内布局门店总数已超1500家。

纵不雅观驰加在海内的发展路径,不难创造驰加之以是可以在海内有突出的成绩,核心源于五点:

1、入局早,且从未停滞过摸索的脚步。
自从初期遭遇“授牌”后“翻牌”的窘境之后,驰加通过“直营店的运营管理”,摸索除了能够让驰加品牌后续在海内高速发展的硬通货:轮胎特色项目的一套标准化流程;

2、开辟了“直营+加盟”模式的先河。
自开放加盟起,驰加采取的便是就“收费加盟”,此外收取门店的管理用度(内部称其为“质量基金”)这笔用度后期会视驰加店的综合评分做相应的返还。
这可以在筛选门店的同时,督匆匆“驰加体系+加盟商”双方共同强化门店的标准化管理;

3、除了轮胎项目的标准化,驰加也是行业较早在“店面形象、做事流程及产品”等多维度打造标准化的连锁品牌;

4、米其林早早在核心发展自身轮胎供应链上风的根本上,联合博世、道达尔、嘉实多、壳牌等其他供应链品牌,办理了供应链单一的问题;

5、除了轮胎产品,驰加在机油、刹车片、变速箱油等产品上都打上了驰加专供;打造了中心采购平台,帮助门店筛选产品。
强化驰加品牌自身、助力门店简化繁芜的采购环节。

驰加做到了入局往后未曾放弃海内市场的持续开拓。
在战胜外来品牌水土不服、供应链体系布局独立售后的局限性根本上,走了条“深挖细磨、稳扎稳打”的布局道路,终极打造了自己的特色定位及行业示范标地代价。

二、及时转身,动作频频

案例:舍弗勒

入局韶光:2015年

布局品牌:一体系B2b专家型供应链平台

布局领域:供应链

布局成果:未曾展现

2020年9月9日,舍弗勒正式宣告:领头投资一体系(ETC)B2b专家型供应链平台。

据理解,一体系的业务模型有别于现有模式,并不直接对接终端修理厂,而是助力上游大B供应商和下贱小b零售商。

舍弗勒的切入口明显不同于其他汽车零部件企业。
无论是前文的驰加,亦或是后文将提到的博世、德尔福、海拉等,大家无一例外选择了自建或互助“做事连锁”,而舍弗勒选择的是供应链平台。

这实在与舍弗勒操持开启这个项目的时期背景有关。

按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售后奇迹部副总裁顾钧的先容:这个项目在2015年启动的,彼时行业的数字化渗透之势已经开始涌现,且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和变现代价开始被行业及成本所认可,“行业终极还是以供应链为主导”的声音也是从那往后开始逐步流出。

相较于驰加、博世等早早入局的零部件巨子,舍弗勒由于入局晚,该当看到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服做事连锁”这一模式中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而在2015年往后,后市场也办法给舍弗勒更长的韶光和空间去“复制或模拟”驰加的发展轨迹。

然后,即便是本日,舍弗勒入局海内独立售后的姿态也是谨慎的,首先符合新玩家入局新领域试水的态度,另一方面实在是目前海内零部件巨子顺利入局并小有造诣的只有驰加一个。

值得把稳的是:舍弗勒此番入局的模式,符合行业目前较为认可的结局模式之一:供应商主导的供应链平台,突出技能产品。

案例:博世

入局韶光:2004年

布局品牌:博世汽车专业维修、博世车联

布局领域:汽服连锁

布局成果:300+

博世入局很早,只比驰加晚一年,但成绩方面的差异实在是明显的。

2004年, 博世维修站做事网络正式进入中国,被称为博世汽车专业维修。

如今博世在后市场主推的售后连锁品牌博世车联,实在是到2011年才开始正式操持并推出的;2012、2013年,博世分别在北京、成都开设了直营店,进行门店运营摸索阶段。

2014年10月,博世拿到了特许加盟经营执照,正式启动了博世车联维修站的加盟连锁业务,在发展模式上,博世车联开放了两类加盟店,一类是一站式的综合维修厂,一类是快修店。
这两类在详细的店招和形象上都不一样。

此后一年多的韶光,博世车联一共发展了超150+家加盟店,以及个别直营店。
但是,从那往后,博世车联的发展节奏开始放缓,截止到目前,博世车联一共发展了300多家门店。

博世入局挺早,但发力很晚,错过了快速扩展的最佳韶光。
但自去年开始,博世车联大概是摸索除了适应自己体系的发展路径,开始试图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未来依然有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机会。

案例:中策

入局韶光:2015年

布局品牌:中策车空间

布局领域:汽服连锁

布局成果:500+门店

中策应该是所有入局独立售后领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动作最快的一个。

2015年8月,也便是在正式成立3个月之后,中策车空间就在杭州开了3家直营店,4个月后加盟门店总数到了125家;

2016年,中策车空间推出了自己的APP、PC端系统,推出中策轮胎保等动作,此后的几年轮胎保也处于持续推进、升级过程中;

2017年加盟店总数达到350家、2018年4月打破400家,2019年上线了小程序,以及推出更多上门充气、到店补胎等有利于门店发展的做事。

中策的入局韶光实在不算占上风,但好在动作敏捷、连贯性强。
相较于其他巨子入局后“永劫光沉寂”的状况,中策车空间在成立后的5年韶光里,一贯紧锣密鼓的布局,如今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认可。

三、表现平平,乃至悄然离场?

案例:大陆集团

布局品牌:百世德(集团旗下马牌高端轮胎和汽车做事连锁品牌)

入局韶光:2010年

布局领域:汽服连锁

布局成果:近200家

2010年,德国马牌正式将百世德旗舰店引入中国,定位一体式的汽车维修保养做事,供应轮胎干系、保养、快修等做事。
在当时,品牌的发展方案是:2015年该当达到150家。

一贯到2013年,百世德开始在海内密集布局门店,陆续在北京、上海、青岛、武汉、厦门等地开店,彼时的品牌曝光频率也相对集中。

但自2013年往后,百世德进入了“低调发展期”,未曾有关于该连锁品牌的更多发展动态流露,也没有迎来品牌高光时候。

截止到2019年6月,百世德在中国有4家直营店以及近192家加盟店。
这个成绩,相较于“大陆集团”的强大背景而言,并不亮眼。
至于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动作,暂未有苗头涌现。

此外,除了大陆集团的马牌,进入独立售后的轮胎品牌还有普利司通-车之翼、邓禄普-D驾族等,这两大品牌的发展目前也未形成稳定的市场效应。
个中普利司通-车之翼目前在全国有超500家门店,但由于极度分散,并未形成足够的市场影响力;而邓禄普-D驾族官网显示全国共有19家门店。

案例:德尔福

入局韶光:2015年

布局品牌:优配汽配连锁(联手)、德尔福国际汽车做事连锁(引入)、集群车宝(互助)

布局领域:汽服连锁

布局成果:未知,不佳

早些年,德尔福的入局韶光,虽然不算早,但绝对不算晚,曾经也在后市场掀起过一定程度的波澜。

2008年,德尔福已经开始联手优配汽配连锁,进入海内的售后市场。

但此后七年的韶光,德尔福的布局动作,险些忽略不计,至少《汽车做事天下》很难找到过程中的一些干系描述。

一贯到2015年,德尔福才开始有了发力的味道,与好快省公司展开互助,将德尔福国际汽车做事连锁品牌正式引入中国,共同运作德尔福汽车养护连锁品牌;那年8月,德尔福宣告5家德尔福汽车养护连锁正式落地济南。

可奇怪的是,德尔福国际汽车做事连锁这个品牌,在后市场的水花也就停在了2015年旁边,在官方微信"大众号上,好快省以“德尔福汽车养护连锁”名义对外发布店面活动都在2015年期间,末了一条与该连锁干系的是在2016年1月尾发出的。

此后,德尔福与好快省之间的互助彷佛更多勾留在了“产品”层面,并未有更多与做事连锁体系干系的资讯流出。

直到2018年10月,德尔福宣告与好快省基于新零售模式展开进一步的互助;但关于这一次的互助,又是未有更多后续流出。

2016年,德尔福宣告与集群车宝连锁拓展后市场快修连锁业务,但互助中过程中德尔福依旧只是供应产品及干系配套做事。
自那往后,德尔福在海内独立售后的少许干系动作,完备集中在了产品上。
在2018年,德尔福宣告与汽配猫互助推出“汽配猫专享德尔福润滑油”新品。

事实上,除德尔福以外,好快省代理运营的环球汽车零部件企业旗下连锁做事体系还故意大利【马瑞利集团】旗下的马瑞利捷驶星汽车做事连锁品牌、美国【辉门】辉门冠军养护连锁品牌。
这三个品牌都在2014、2015年进驻海内市场,但如今的发展均不算太好,也未曾引起一定的行业水花。

《汽车做事天下》通过舆图搜索统计:捷驶星汽车做事连锁目前在海内门店总数为50多家,辉门冠军养护连锁【门店名为冠军养护专家】门店在30家旁边。

无论是德尔福国际汽车做事连锁、捷驶星汽车做事连锁还是辉门冠军养护连锁,他们的发展大概率验证了百援精养赵明讲的两句话:

一个连锁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发卖一些产品,是没办法坚持多永劫光的;

在加盟体系里,你除了供应产品外,还要能给到加盟商一个完全的体系,这是至关主要的,你要能全方位地给他辅导,比如集客、团队培养、项目设置和营销等。

这些“汽服连锁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三个品牌均未做到。
例如德尔福,只经由短短“一年的试水”就放弃了,而这么短的韶光,“德尔福汽车养护连锁”显然无法找到海内汽服连锁道路的畅通模型,不过,这样的虎头蛇尾与德尔福自身的后续发展不佳也高度干系。

案例:海拉

布局品牌:海拉汽车做事中央

入局韶光:2012年

布局领域:汽服连锁

布局成果:未知,公司已注销

汽车零部件巨子海拉曾经也在海内打造过汽车做事连锁品牌,并且入局的办法相称果断。

2012年,海拉在海内直接开设首家汽车做事中央直营店,形成以轮胎、保养、制动三大业务为核心的快修快保做事中央,此后陆续开了10家直营店。

2015年6月,“海拉汽车做事中央”加盟连锁项目正式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特许加盟招商大会,门店主营业务为:轮胎、机油、制动、维修。
彼时,上海海拉汽车做事有限公司领导人表示:“海拉汽车做事中央加盟连锁项目不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海拉深入市场的长期计策。
我们会逐年增加投资并担保其持续发展”。

2016年10月,海拉与财神修车网互助发展汽修连锁加盟 ,强调可以为汽修店带来品牌背书,配件规范,管理规范,技能培训等效应。

有数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11月,海拉汽车做事中央加盟门店已共近百家。

如今果敢的开头以及过程中的豪情壮志,与海拉汽车做事中央后续的惨淡扫尾形成光鲜的比拟。

也是在2016年往后,行业里虽偶有“海拉汽车做事中央在某地落户”的声音传出,但干系的大动作及成果并未涌现。

曾经近百家的海拉汽车做事中央也逐步的泯然于众人,如今更是涌现了令人一头雾水的怪异征象。

大众点评显示:目前还有7家海拉汽车做事中央门店,上海有3家、无锡1家、成都1家、西安1家、长春1家。

但在各种加盟网站上,海拉汽车做事中央的加盟信息依旧处于展示状态,这些网站上关于“海拉汽车做事中央”的门店数据也相差巨大,有显示100家的,也有显示3700多家的,无法判断真假。

但是,《汽车做事天下》通过企查查获知:海拉汽车做事中央所属公司——上海海拉汽车做事有限公司已经在2019年11月11日变更为注销状态,注销缘故原由为:决议终结。

海拉汽车做事中央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俨然成谜。

四、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不难创造,这些汽车零部件巨子入局的韶光多集中于2015年旁边,个中有3家企业入局韶光远早于大多数主机厂的入局韶光。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未攻陷独立售后这座大山。

相较于车享家等主机厂旗下连锁的反复试水,除米其林之外的其他几家汽车零部件巨子布局独立售后的动作,总显得有些迟缓。

结果不理想的缘故原由也很明显:虽然各品牌自身在供应链领域号召力强大,但是零部件供应相对单一,互助品牌原厂采购需求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缺少海内门店管理履历、对海内市场的开拓缺少耐心等,这些都是问题所在。
起个大早赶了晚集,这大概是这些零部件巨子闯荡海内独立后市场领域的真实写照。

身家数千亿的汽车零部件巨子们,也无法轻松攻陷独立售后。

然而,处于阵痛期的浩瀚环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们,如“舍弗勒”、“博世”、“米其林”一样平常将目光重新聚焦海内独立售后、开展进驻或转型等动作,只是韶光早晚的问题。

只是不知,未来的更多入局者是否能从先行者身上,悟得“独立售后没有神话、只有不懈耕耘”这个道理。

附23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二季度盈利/亏损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