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篇,周家儿女“上山下乡”

车站送别的动人场景

向爷爷奶奶致敬奉贤版人世间承载50年难忘记忆 汽车知识

勾起了一代人的知青影象

1969年起,一批奉贤知青奔赴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一批县内城镇青年赴各公社屯子插队落户,在农场、在野外、在雪地上、在林地中度过了别样的青春岁月。

高扬着大红花,与送行的亲朋作别

黑白老照片上,年轻的笑脸和大红花一样鲜艳夺目

探出车窗外,依依挥手作别

1969年11月16日,1968届奉贤中学的40多名应届毕业生赴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岗公社插队落户,这是奉贤县第一批赴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列车发动前,姑娘们留下宝贵的纪念

青涩的面庞,深情凝望

带着折痕的老照片,粉饰不了那时的青春洋溢

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屯子去,接管贫下中农再教诲,很有必要”的号召。
奉贤县从那时起大规模宣扬、动员1968年中学毕业生和前两届滞留的中学生到屯子去,实施全部学生上山下乡的政策,称“老三届一片红”。

给汽车水箱加点水

驾驶农用车

同心协力修水利工程

1969年起,奉贤县知青赴外地屯子、农场插队落户752人,个中到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的有525人,到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有227人。

农闲时,我们在野外上拉响手风琴

偶尔,我们也来一段二重奏

当然,学习是时候不能忘却的

奉贤县接管上海市区、部分外省市城镇知青,以及县内三届中学毕业生到奉贤县各公社屯子插队落户的有6992人。

信念武断,斗志昂扬

手握步枪,严守职责

立定岗位,英姿飒爽

个中县内城镇知青3028人;上海市区(紧张为徐汇区、闸北区)的知青3827人;外省城镇探亲而来的有26人;补办手续的知青111人(外省9人、市区63人、县内39人)。

一声令下,立时出发

脚踏白龙马,不逊男儿郎

白龙马,我已驾轻就熟啦

1976年开始,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知青陆续返城,至1981年冬,基本完成对知青的上调和安排事情。

来,整洁划一看这里

花式合影还得看我们的

留下战斗者的英姿

这些留在老照片里的青春,有的几经抚摸,早已泛黄模糊;有的经数字化,被细细整理、分类;有的则是歪歪斜斜的照片复印件,几经通报,珍藏在老知青们的手机里。

皑皑白雪间,实在有点冷

我们有履历,穿着很严实

难忘青春年光时间

共忆岁月情深

这些老照片中,有你熟习的身影吗?请在留言中见告我们。

特殊鸣谢:阮永雄、王菊萍、余静萍、周娟娟、臧林法等供应宝贵照片;

参考资料:《奉贤相册——70年70个瞬间》,区委党史研究室编。

编辑:何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