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态度声明:本文所推举产品均无商家送测,都是我自用过或数码博主朋友用过的产品,力保独立客不雅观。
随着 2021 款 MacBook Pro 的到来,久违的 HDMI、读卡器和 MagSafe 都回到了机身上,再也不用担心没带扩展坞带来的尴尬场面。但仅有这些接口,对付日常利用来说仍旧不敷,尤其是有浩瀚外设连接需求的专业用户而言,一款得当的扩展坞依然是必须。
那么,2021 年的本日,有哪些好用的扩展坞是值得选择的呢?恰好附近双十一,我们整理了如今市情上几款好用的扩展坞,包括适用于桌面和随身携带、不同协议的产品,方便你在几天后买买买。
「便携式
选购前你须要知道的那些「坑」选购扩展坞第一步绝对不是直接打开网购 App 搜索浏览,而是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 自己的电脑最高支持的 USB-C 接口协议是什么?自己购买扩展坞需求是什么?包括有多少的外设须要连接,是放在桌面用还是随身携带,以及它们利用的都是什么接口和希望达到的速率是多少等等。
是不是有点懵?不用担心,你可以和我一样,通过列出一个表格,直不雅观清晰地找到自己对扩展坞的各项需求。
不过首先,我们先要知道电脑本身 USB-C 接口的协议。例如 Mac 的 USB-C 接口都是全功能的,最高能支持到雷电 4 协议,而一些品牌的电脑 USB-C 接口只能支持充电或数据连接,你用它来连接外接显示器肯定也是弗成的。
仅作为展示利用,并非特指某款产品或品牌
知道电脑的 USB-C 接口之后,选购的上限就该当设定在它的同等水平线上。好比我目前如果利用的是一台 M1 Max 芯片的 MacBook Pro,拥有三个雷电 4 / USB4 接口,那我就可以将扩展坞的最高规格定到雷电 4。
接下来,再根据设备连接的种类和速率需求,就可以列出这样的表格:
明确了自己的需求之后,就来到了挑选接口协议的步骤。要实现上面的效果,显然 USB 3.2 Gen2 仅 10Gbps 的速率是不足的,雷电协议高达 40Gbps 的速率才能同时支持如此大数据量的吞吐。而如果你平时只有键鼠、一块硬盘或非 4K 屏幕的连接需求,那么就可以考虑价格更加实惠的 USB 协议。
完成上面的需求剖析之后,才正式到了选购的环节。然而当你真的收到货时,很可能一欠妥心就踩中了「坑」。
比如,原来用着好好的蓝牙键鼠,持续上扩展坞就猖獗断连。再比如,当你满心欢畅拿到扩展坞之后,却创造外接屏只有 4K 30Hz,又或者兴冲冲地插上硬盘之后,创造速率竟然只有几十兆。
实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有多方面成分在作怪。前者是由于扩展坞的电磁屏蔽没有做好,USB 3.0 接口对蓝牙和 2.4GHz 的旗子暗记造成了滋扰;而后者则是协议和接口的不同搭配组合,导致很多接口无法跑满或纵然跑到了最高速率也不支持实现预期的效果。
一个普通的 USB-C 接口,可以兼容从 USB 2.0 到最新的雷电 4 / USB4 协议,带宽自然是大相径庭。而商家们为了让你在搜索的时候能看到他们家的产品,基本上都会在标题上把能堆的词都堆上去,令许多人被这些「丧心病狂」的标题所误导(包括我自己)。
仅作为展示利用,并非特指某款产品或厂家
要区分协议最大略的办法,首先是看价格。很显然,800 以下的价格险些不可能买到采取雷电 3 / 雷电 4 协议的扩展坞,毕竟一根两米的雷电 3 数据线售价都高达三四百。以是,如果你看到一款扩展坞的价格只有两三百,标题却写着雷电 3,那么完备不须要疑惑,它 99% 便是 USB 协议的产品,和雷电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次是看支持的视频输出协议。如果在商品详情页中没明确写扩展坞支持 4K 60Hz 的视频输出,则它大概率只有 4K 30Hz,肯定也不会是雷电 3 协议的产品,乃至很可能连 USB 3.2 Gen2 的 10Gbps 速率都达不到。
如果你实在拿不准,直接咨询客服便是最快且最大略的办法,讯问他们扩展坞上各个接口所支持的最高协议是什么就行了。假如客服在问过技能之后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我会强烈建议你放弃这家店的产品。
不过要划重点的是,除非是电脑不支持,否则我会强烈建议大家将「能同时知足 4K 60Hz 视频输出、USB 3.0 数据传输速率且支持反向充电」的产品作为选购的最低门槛。能做到上述哀求的产品,它们的带宽一样平常都不会低于 10Gbps,可以覆盖大部分的利用需求,而且大都是大厂出品,质量也更有保障。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避免踩这些坑,可以参考下面这个靠近「万金油」的选购法则:
确定电脑 USB-C 接口支持的最高协议是什么,作为扩展坞产品协议的上限;确定自己连接外设的数量和速率需求,设定一个下限;搜索对应的关键词,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区域找到能够知足自己需求的产品,并通过各种路子确定干系参数;下单购买。哦对了,还须要提一嘴的是,如果你的电脑显卡是 10 代及以下的 Intel 核显(10nm 且搭载 Iris Plus 集成显卡的电脑,如 i7-1065G7 等除外),那么通过 USB-C 协议是无法同时做到 4K 60Hz 输出和 USB 3.0 传输速率的。这个问题的缘故原由在于 Intel,它阉割了集成显卡对 DisplayPort Alt-Mode 1.3(你可以理解称在这个模式下,USB-C 可以同时用于视频、数据和电力传输)及以上协议的支持,须要占用全体 USB-C 接口的 4 对高速通道才能传输 4K 60Hz 的旗子暗记,自然没有多余的通道来传输 USB 3.0 的数据了。
桌面级产品
对付桌面级的扩展坞来说,由于是长期放在事情台上利用,因此基本不须要考虑便携性,在选购时该当关注的成分是接口数量和接口协议,其次再考虑体积。
USB 协议由于目前 USB 协议的带宽最高仅为 10Gbps(纯粹利用 USB4 协议的扩展坞产品至今未上市),当外接设备数量较多的时候,稳定性和速率就会有很大的影响,以是利用 USB 协议的桌面级扩展坞实在不多。自然,市情上能选择的优质产品,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在这里,我推举的产品是 HyperDrive 18 合一扩展坞。它采取 USB 3.2 Gen2 协议,支持 4K 60Hz 输出,并且覆盖了日常利用中绝大部分的接口,如 USB-A、HDMI、网线接口和 DP 接口等。
此外,HyperDrive 还有一款 12 合一的 USB-C 扩展坞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虽然不是扩展坞本体和线缆分体式的设计,但鉴于它硕大的体积,这里还是归类为桌面级别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 USB 接口的扩展坞能够支持双屏 4K 60Hz 输出乃至 5K 60Hz 输出,同时还支持 USB 10Gbps 的速率,规格看起来十分夸年夜。实在,这些扩展坞采取的都是 DisplayLink 技能,实质上是软硬件结合「算」出来的,确实能够以很低的带宽占用实现更高规格的视频传输。
但是,这样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例如须要占用小部分系统资源,新系统更新后驱动失落效,部分用户反馈延迟较明显等等。以是出于稳定性考虑,我是不太建议选择 DisplayLink 协议的扩展坞。当然如果你本身并不急于尝鲜新系统,那么也可以选购。
雷电 3 协议
来到雷电 3 协议之后,可选择的产品范围明显多了起来,乃至可以说桌面扩展坞基本都是雷电的主场。而这都是得益于雷电极高的带宽和电力传输能力,只须要一根线,就能将电脑和外设全部连接起来,同时支持的外接设备数量和类型也赶过了不少,例如双 4K 60Hz 屏幕、eGPU、PCIe SSD 等等。
不过,雷电 3 协议的设备也有它的缺陷,最明显的便是价格瞬间被拉高。对付很多人而言,花 1000 以上买一个扩展坞很可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然而雷电 3 扩展坞的售价基本都在这个价格之上。
其次便是硕大的电源转换器。由于桌面级的雷电 3 扩展坞不仅要知足自身利用的电量,还须要给电脑端及其它外设供电,因此大部分的电源转换器体积都非常夸年夜,功率也达到了 150W 以上,乃至比全体扩展坞还大。
直不雅观来感想熏染一下扩展坞本体和电源的体积
但可以肯定的是,雷电 3 扩展坞的这些缺陷都可以说是瑕不掩瑜,如果是选购一款长期在桌面上利用的扩展坞,如果不差钱,那我还是推举一步到位上雷电 3。
在这里,我推举的四款产品分别是 CalDigit TS3 Plus、贝尔金 ThunderBolt 3 Dock、戴尔 WD19TB 和惠普 Elite Thunderbolt 3 Dock。
如果你是用的是 Mac,那么 CalDigit TS3 Plus 和贝尔金 ThunderBolt 3 Dock 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它们都是 Apple 钦点的雷电 3 扩展坞,对 Mac 的支持自然是最好的。同时,这两款扩展坞供应了海量的接口,尤其是 CalDigit 的 TS3 Plus,包括了 5 个 USB-A 口、一个 10Gbps USB-C 口,乃至还供应了一个光纤音频接口,同时前面板还有一个支持快充的 5Gbps USB-C 口和高速读卡器,可以说是目前大陆市场上能以官方路子买到的最好扩展坞之一了。
不少外网的科技博主们桌面必备的产品便是 CalDigit TS3 Plus
贝尔金的产品则更多是传统雷电扩展坞的形态,搭载的接口和 CalDigit 也险些同等。在挑选这两款产品时,紧张看你更喜好它们哪一款的外不雅观,或者是有没有光纤音频的连接需求。只要价格得当,直接下手即可。
不过要把稳一点,贝尔金的 Thunderbolt 3 扩展坞只能在 macOS 下利用,不支持 Windows 系统。如果你日常利用的设备是 Windows PC,则须要选购 Thunderbolt 3 扩展坞专业版。
对了,如果你有 Apple 的企业优惠,那我真的非常建议你直接去 Apple Store 买雷电扩展坞。例如 CalDigit TS3 Plus 这款产品,市情上非二手的价格都在 2100 高下,而在 Apple Store,通过企业折扣只须要 1900 多就能拿下。
CalDigitTS3Plus扩展坞-Apple(中国大陆)CalDigit TS3 Plus 扩展坞可通过 Mac 上的一个雷雳 3 端口,即时增加最多达 15 个扩展端口,并为你的 MacBook 充电。 立即前往 apple.com 在线购买。www.apple.com.cn去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实在 CalDigit TS3 Plus 此前在 Apple Store 的售价为 1928,若利用商务折扣,仅需 1735。近期由于芯片短缺,导致产品涨价。
对付 PC 产品,我更推举的是戴尔的 WD19TB。它所支持的接口比 CalDigit TS3 Plus 还要多,而且得益于 Windows 对 MST 协议的支持,可以最高连接三台显示器(包括一台 5K 和两台 4K 显示器)。与此同时,它还支持用 USB 协议来连接显示器,意味着 2020 款 iPad Pro 等只支持 USB-C 10Gbps 协议的设备,也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扩展(不同协议下外接设备的速率和支持的显示器分辨率、刷新率会有不同)。
惠普 Thunderbolt G2 扩展坞则是另一款广受好评的雷电 3 扩展坞,所支持的接口与戴尔 WD19TB 类似,但体积却要小不少。如果你的桌面空间较为狭小,它一定会是个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惠普 Thunderbolt G2 扩展坞还支持 100W 的电力输出,能够知足高性能条记本永劫光运行的电力需求。
此外,它还可以加装额外的 B&O 音频模块,作为电脑的外置扬声器利用。可以说是一站式办理各种外设的难题了。
上面这四款产品的售价,普遍都在 1000 元以上。不过如果你说预算不足,但也一定要上雷电扩展坞,那么惠普 Elite Thunderbolt 3 Dock 早就在此恭候多时了。目前,某宝上的惠普 Elite Thunderbolt 3 Dock 售价全套(扩展坞本体 + 雷电 3 数据线 + 电源)基本都在 500 - 600 元旁边,但供应的接口和速率却保持了和其它雷电 3 扩展坞一贯的高水准,并没有由于价格低而掉队。
惠普 Elite Thunderbolt 3 Dock 供应了前后面板各两个 USB-A 3 接口、两个 DisplayPort 接口、一个 RJ-45 网线接口和 VGA 接口,支持双 4K 60Hz 或 5K 60Hz 视频输出,对电脑反向供电的功率也达到了 65W。对付日常利用而言,它已经妥妥足够了。
但是,这款扩展坞已经没有官方售卖的渠道,因此都是一些第三方商家在发卖,售后保障参差不齐。此外,它在 Mac 上还须要进行破解才能利用,一旦系统更新,很可能会涌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兼容性问题。
雷电 4 协议
相较于雷电 3 协议,雷电 4 协议虽然在总带宽和电力传输功率上没有变革,但用于数据传输的带宽达到了满血的 PCIe 3.0×4 水平,同时还支持了动态带宽调节,不再须要为视频输出预留不可占用的带宽资源,大大提高了外设连接的速率。
大略来理解便是,在雷电 3 协议 40Gbps 的带宽中,有 18Gbps 是固定划分给视频传输利用的,无论你是否外接了显示设备,接的是若何的显示设备,这 18Gbps 都必定会被占用,以是实际留给数据传输的通道只有 22Gbps。而且,如果外接了更高规格的显示器,视频传输还可以向下占用数据传输通道,但数据传输通道却不能向上去占用视频传输的通道。
这就好比你在读小学时碰着了一个霸道同桌,他划了一条 38 线,见告你线这边是我的地盘,无论我坐不坐在这里,你都不准越界。在我想要的时候,我还可以把这根线往你那边移,你只能让着我。
而在雷电 4 上,这个问题就被办理了。数据传输的速率先是被提高到了 32Gbps,其次也不用再预分配 18Gbps 给视频传输利用了。因此,在连接外置显卡、高速硬盘等外设时,雷电 4 就能得到更加靠近直插主板原生 PCIe 3.0×4 插槽的速率。而且就算是全部跑满了 PCIe 3.0×4 的速率,雷电 4 依然还有 8Gbps 的带宽盈余。
值得一提的是,雷电 4 还支持了一个全新的「Hubbing」功能,即一个上行的雷电 4 接口能分出三个全功能满速下行雷电 4 接口,可以随意热插拔多台雷电设备。而上一代的雷电 3 只能引出一个下行接口,连接多台设备时只能用菊花链的形式,想要移除菊花链中间的设备时,接在它后面的外设都要全部重新连接。
此外,雷电 4 在安全性上也进行了改进,且对付长线缆的支持也更加完善,2M 的线缆也可以达到 40Gbps 的速率,同时全面兼容过去的雷电和 USB 协议。
雷电 4 技能好是好,但是目前支持雷电 4 协议的设备较少,能选择的扩展坞产品也不算太多。这里推举的几款产品分别是 CalDigit Thunderbolt 4 Element Hub(目前还在断货状态)、Anker 雷电 4 mini dock 五合一扩展坞、雷蛇雷电 4 幻彩扩展坞、OWC Thunderbolt 4 Dock。
雷蛇雷电 4 幻彩扩展坞
Anker 雷电 4 mini dock 五合一扩展坞
这几款扩展坞均支持雷电 4 Hubbing,供应了一个雷电 4 上行接口和 3 个雷电 4 下行接口。我个人现在在利用的便是 CalDigit Thunderbolt 4 Element Hub,除了雷电 4 接口外还有 4 个 10Gbps 的 USB-A 接口。不过从接口的种类来说,雷蛇和 OWC 显然是更丰富的,还额外供应了网线接口、音频接口和读卡器等,详细可以看自己的连接需求来进行挑选。
CalDigit Thunderbolt 4 Element Dock
这些产品中,除了 OWC 均已在大陆市场上市,可以在对应的官方店铺购买到。而想要入手的 OWC Thunderbolt 4 Dock 的路子基本只有海淘,因此须要考虑运费和税费等额外支出。
由于雷电 4 能够向下兼容从 USB 2.0 到雷电 3 的所有协议,因此在选购雷电桌面扩展坞时,我建议优先考虑雷电 4,提前做好欢迎未来雷电 4 设备的准备。
通过雷电 4,可以支持两块全分辨率运行的 Pro Display XDR,条件是你有
而从目前的综合产品来看,能在海内买到最好的雷电 4 扩展坞,该当便是雷蛇的那款了。当然不要问我的 CalDigit 哪来的,通过好哥们辗转弄得手的
。
便携式产品
雷电虽好,但硕大的外置电源要放进包里,对谁来说都是一种包袱,因此它最大的浸染还是悄悄地躺在你的事情台上。以是与桌面级扩展坞被雷电协议霸场相反,便携式扩展坞险些便是 USB 协议的天下。
USB 协议由于市情上可供选择的品牌和产品实在太多,所支持的接口和协议都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还是以上面提到的「能同时知足 4K 60Hz 视频输出、USB 3.0 数据传输速率且支持反向充电」 作为门槛来进行挑选。在这个条件下,我所推举的一共有四款产品,分别是 CalDigit USB-C SOHO Dock、戴尔 DA300 / 310、AENZR 12 合一分离式扩展坞和 Apple USB-C 数字影音多端口转换器。
从做工和质感来看,CalDigit USB-C SOHO Dock 是这几款中当之无愧的颜值 C 位,无论是带在包里还是放在桌面上利用,都非常有高真个气息。同时,它在只比银行卡大一些的体积下,塞下了能够知足日常利用的多种接口。
其次,便是广受好评的戴尔 DA300 / 310 和最近热度较高的 AENZR 12 合一分离式扩展坞,则是在价格和接口的种类及数量上有更好的表现,支持的协议也不输其他产品。尤其是 AENZR,支持的接口数量不仅是这几款中最多的,而且价格也是最低的。如果你以为售价高达 900 元的 CalDigit 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那么这两款也是不错的选择。
Dell DA310
AENZR 12 合一分离式扩展坞
至于 Apple USB-C 数字影音多端口转换器,是我用过第一款能够达到「门槛」的 USB 协议便携扩展坞,而且也是三者中体积最小的。更值得表扬的是,作为 Apple 自产的扩展坞,它对 PC、iPad 和其它 USB-C 设备实在也有很好的兼容,在支持的芯片中都能以最高的协议速率进行连接。
Apple USB-C 数字影音多端口转换器
雷电 3 协议
便携式雷电 3 扩展坞在接口的数量上虽然可能不及 USB 扩展坞,但在接口规格上肯定还是远超前者的。它们基本上都做到双 4K 60Hz / 单 5K 60Hz 的视频输出,同时还能跑满 10Gbps 的 USB-A 接口。
在这一品类下,能够选择产品并不多。我推举的三款分别是 CalDigit Thunderbolt 3 迷你扩展坞、贝尔金 Thunderbolt 3 扩展基座核心板(官方用的便是「板」,只管我以为是他们打错了)以及阿卡西斯雷电 3 硬盘盒扩展坞。
CalDigit Thunderbolt 3 迷你扩展坞
贝尔金 Thunderbolt 3 扩展基座核心板
这两款实在已经不用再怎么先容了,毕竟 CalDigit 和贝尔金已经在这篇文章里频频刷脸。而阿卡西斯可能不少人是第一次听说,但作为目前海内口碑不错的雷电 3 外设品牌,它的产品质量还是过关的。而且它还奥妙地将硬盘和扩展坞结合在一起,除了一个 USB-A 和 DisplayPort 接口外,还供应了一个 M.2 SSD 的插槽,方便我们扩展外置的存储空间。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把稳一点,市情上有一些直接贴在 MacBook 上利用的扩展坞,会在宣扬页面写自己支持雷电 3(包括 HyperDrive 的一些产品也如此),但价格却只须要几百乃至几十元,这一类产品我建议大家不要购买 —— 它们用的根本不是雷电 3 协议。
如果你仔细不雅观察,会创造所有所谓「支持雷电 3」的这类扩展坞,都须要连接两个 USB-C 接口,而猫腻就出在这里:它们只不过是延长了一个雷电 3 接口出来,然后用另一个雷电 3 接口运行 USB 协议来做扩展,没有用到任何雷电 3 的功能。
从实质上来说,它便是一个 USB-C 扩展坞,而且绝大部分都只能支持到 4K 30Hz 的视频输出。其余,不少购买过这类产品的朋友都和我反馈过,它们由于永劫光插在电脑上,导致扩展坞的接口或是 Mac 的 USB-C 口涌现松动或不稳定的问题。
一个小问题到这里你可能会创造,不少的国产有名品牌扩展坞也能达到上面的门槛,但却没有涌如今推举名单里,这是为什么?
根据我曾经实际购买过的经历来看,一些国产品牌的扩展坞虽然价格诱人,也能知足连接利用需求,但各种小问题却接连不断,多多少少都影响了我对这些品牌的印象。例如我曾经以 300 元不到的价格给前公司的同事买过一款 USB-C 扩展坞,但利用仅仅 3 个月不到的韶光,有些接口和线缆连接处就已经涌现了松动,只能通过售后考试测验改换。
几百元的 USB 产品如此,上千的雷电扩展坞也不例外。比如我曾经购买过一款某海内有名品牌推出的「参数天花板」雷电扩展坞,然而当接上电源利用的时候,烦人的电感啸叫声急速随之而来。联系客服换了两次货之后依然如此,解释问题很大概率是出在电磁屏蔽(也有可能是电路设计)上,除了将产品推到重做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办理办法;
更离谱的是,我乃至还碰着了自家出的扩展坞和硬盘柜连不上的情形。要么根本没有连接的提示,要么连上了之后创造不能跑满速,读写时进度条跑到一半一定断连等等。然而这些问题在我换用了 CalDigit TS3 Plus 之后,就没有再涌现过。
而此前在一些数码论坛中,乃至还有人反响过扩展坞在连接外接电源利用时烧坏 Mac 主板,不得不花高价进行维修的「惨痛经历」。我不能担保这些问题不会再发生在你我身上,以是从数据安全和经济丢失的层面来考虑,有条件的只管即便还是加钱,一步到位选择国际大品牌的产品。
总结
一个小小的扩展坞,背后却也有着不少「套路」,光是接口和协议的搭配就足够让人含糊半天。如果买到了不得当自己的产品,频繁退换货摧残浪费蹂躏的不仅仅只是金钱,还著名贵的韶光。因此,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只管即便帮大家把能踩的坑都踩一遍,减少每一个人在购买扩展坞的试错本钱,只管即便能一次就买到自己心意的产品。
产品繁多,难免会有些疏漏,如果有一些缺点还请示正。或者如果你有什么自己用过好用的扩展坞产品,欢迎在评论里分享。
#值得买才是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