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贺双卿少年才高,命运多舛。
十二岁的时候开始学诗,二十二岁以前亡故了。
生平虽然只留下了十四首词,但是却笑傲清代词坛二百年。

贺双卿的才华,丝毫不输南宋的婉约词宗李清照。
然而,贺双卿生平的经历,却远比李清照来得更加悲惨,由于她们的家境实在太过悬殊了。

清代才女填一首写春之词同一个字重复29次胡适直接质疑是伪作 休闲娱乐

贺双卿虽然才貌极其出众,但是却是成长在田舍。
由于这些缘故原由,以是她终年夜后也只能嫁给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当地农人周某。

周某不仅比贺双卿年长了十岁,而且还嗜酒嗜赌。
他常常在家撒酒疯,输了钱往后就回家拿贺双卿撒气,打骂她一顿,然后还把她整晚都关在柴房里。

贺双卿的婆婆由于贺双卿煮粥的时候溢了出来,就把她的耳朵揪到出血。
然而,天性善良的贺双卿,却没有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痛恨他们。

邻家的妇人可怜贺双卿,就直言“汝薄命如此,何用生为”?贺双卿听了这番话往后,却依旧保持着内心的沉着,只是把所有的哀怨,都写进了自己的词中。

下面,我们要先容的这首《春从天上来·饷耕》,便是贺双卿“以乐写愁”的代表作。
这首词非常经典,一个“春”字在词中反复用了29次,如果算这个不有名的词牌的话,那便是30次。

《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春从天上来·饷耕》——清·贺双卿

紫陌春情。
慢额裹春纱,自饷春耕。
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
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
甚春魔,做一春春病,春误双卿。

口语翻译:

春天,田埂上的野花都开了。
田间的阡陌,笼罩在一片紫色的光芒里。
此情此景,怎么能不让民气旌摇荡呢?逐步地把一层春纱,裹在怕风的额头上,再提着篮子到田里去干农活。

在沿途上可以看到,树枝上已经结出了瘦小的青梅。
小径芳草嫩绿,光荣通亮喜人。
走在春天的野外上,每一步都带着“春”的活气。

记得那一年春光恰好,于是我对着一只燕子,吐露了心中的关于爱情与希望的“秘密”。
谁知今时今日,那些书写着渴望的笺纸和着苦涩的眼泪,一起都化成了春天里还未溶解的冰。

这让人伤感、怜惜的春天啊,人生又能有几个春天呢?宝贵的光阴,连同我那像春莺一样高高地飞行的心愿,都被可恶的“春烟”给锁住了,春天因此而失落去了颜色。

那么,叨教春天的神灵,这个春天究竟是你赠予我的,还是我赠予你的呢?大概你现在也分不清了吧。
我算到了春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又算到了春天在什么时候结束。

可是我算不出这一场“春梦”,会在何时醒来。
谁又能忍受“春天”这个“魔瘴”呢,它竟然弄得我病了全体春季。
“春天”啊,你可是害苦了我贺双卿啊!

贺双卿这首词大概创作于她婚后的第三年,标题里面的“饷耕”,是指到农田里面去送饭。
当时贺双卿传染了疟疾,身体情形非常不好,可是她的婆婆却逼着她下地去干活。

词的第二句,“慢裹春纱”便是指在额头上裹布条,由于贺双卿生病了,害怕额头受风。
只管身体已经抱恙,但是贺双卿刚开始的时候,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

贺双卿善于苦中作乐,以是她第一韶光就创造了,在这个春日里,田间的景致很美。
然后她在送饭去田间的路上,看到路边的小树上,已经结出了青梅。

这个青梅是“瘦小”的,贺双卿是在借此暗喻幼小而病弱的自己。
青梅在古代诗词里面象征着爱情,“瘦小”的梅子,同时也在暗示着她的婚姻不幸,这个后面还会提到。

接下来,贺双卿连续愉快地在田间溜达,眼中看到的风景很美,以是她说“步步春生”。
每走一步,就觉得春天就在她的脚底绽放,这一句写得非常有想象力。

面前的这些情景,也勾起了她对昔日的回顾。
那是在几年之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晴朗的春日里,她曾经和一只燕子吐露过自己的苦处。

贺双卿吐露的,有可能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的神往,也可能是她心中的文学梦想。
根据史震林的《西青散记》记载,贺双卿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

那么,究竟是谁启示了贺双卿的文学梦想呢?答案可能是:贺双卿在十岁那一年,碰着了大才子史震林,受到了后者的启示,以是她对写诗填词有了兴趣。

于是在十二岁时候,贺双卿就用女红作品去抵学费,拜了自己当学堂师长西席的舅舅为师,学习填词。
但是很可惜,后来她嫁给了粗鲁且不识字的周,。
于是说“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那些相思的信笺和着苦涩的眼泪,把象征着梦想的美好“春天”,都冻成了冰块。
词的上半阕写到这里,贺双卿的感情就已经由愉快开始转向痛楚了。

词的下半阕开头的几句,是在感叹年华的易逝。
接下来,她又把自己对爱情和未来神往,比喻成“春莺”。
但是这只春莺,末了却被她现实中的婚姻给“锁”住了。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女子都是没有办法去自己选择自己的归宿的,只能屈服家长或者家族的安排,嫁给一个自己可能并不喜好,乃至没见过面的人。

“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这三句,是在问春天的神灵,这个“春天”到底是神给自己的,还是自己给神的。
这里的“春天”,指的是美好的日子和美好的心情。

这个时候,贺双卿实在已经意识到了,如果自己的心情美好的话,那么她就会创造春天也是很美好的。
反之,她则无法感想熏染到春天的美好。

后面“春梦春醒”中的“春”,指的是贺双卿对自己的爱情和出息的抱负。
春天什么时候开始和什么时候结束,黄历上实在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

就算是有偏差,该当也差不了几天。
可是那些像“春梦”一样的爱情和民气抱负,到底什么时候会断掉呢,贺双卿的内心却是不知道的。

史振林的《西青散记》里面记载:贺双卿时常受到自己的丈夫和婆婆的虐待,邻居的妇人看了感到不忍心,就对她说:像你这样活着,生不如去世。

面对邻家妇人的话语,贺双卿却说:这便是宿命吧,下一辈子肯定就不会这样了。
接着,邻居妇人又说:你为什么要把自己作的诗词传出去呢?

由于诗歌传出去往后,贺双卿遭到了自己婆婆和丈夫的打骂。
贺双卿的才华和边幅,本来已经足够让她的丈夫周某自卑了,结果现在还由于写诗认识了史震林等文坛名人。

如此一来,贺双卿的丈夫就更加愤怒了,也就更狐疑她会做出什么不忠于婚姻的事情了,以是对她的态度也就变得更加地恶劣了。

贺双卿平时在家里填词的时候,实在是没有纸跟笔的,她只能用一个叫“素粉”的东西,把所填之词写在树叶子上。
这个“素粉”有可能便是她婆婆用的铅粉,或者面粉之类的东西。

邻居的妇人的意思便是,贺双卿不应该把自己写的那些诗词透露出去,这样她也就不会因此而挨打了。
可是贺双卿却伤心地说:“荷性虽胎,荷丝难杀。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我天生便是莲藕那样的脾气,虽然藕还没有终年夜,但是藕丝就已经在身体里面了。
贺双卿说,自己想写诗词给天下的薄命人,让他们读到往后好自我安慰。

同时,贺双卿自己把诗词传出去,也是为了自证白璧,为自己的家人留存脸面。
可惜,她这个心愿像“春天带来的魔障”一样,折磨得她大病了一场。

结语

贺双卿这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在词中连续利用了29个“春”字。
一样平常来说,重复太多都会有些累赘,可是贺双卿这首词读起来却并没有这种觉得。

整首词的叙事,哀而不伤,如话家常。
仔细去领会词中的含义,竟然以为有一些冰心散文的风格。
贺双卿十二岁学诗词,十八岁就嫁人了,平时只能用“素粉”在叶子上填词。

一位只读了几年书的田舍女子,竟然能写成这样的佳作,切实其实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以是也就难怪胡适会质疑世上本无贺双卿,全都是大才子史震林自己的精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