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响,各个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湖北和汽车工业的患难情起源于这个小镇 汽车知识

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1月份全国汽车的销量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汽车生产量为178.3万辆,同比低落24.6%,环比低落33.5%。
而全国汽车的发卖量为194.1万辆,同比低落18.0%,环比低落27.0%。

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全体汽车工业乃至上游家当链的难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央的一项研究表明,汽车工业会以1:10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即汽车工业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
因此,很多城市的经济发展都仰仗着汽车工业。

那么,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对一座城市的经济有多大影响呢?本日,小巴给大家推举的书叫做《大国出行》,一起来理解汽车工业图谱里的中国城市战役。

这本书以新闻纪实的办法讲述了长春、柳州、重庆、十堰、杭州等10余个城市的汽车故事,勾勒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城的经济变迁。

下面,小巴就来跟大家讲讲个中三座城市的故事。

01

十堰:有一种爱叫放手

湖北省的汽车工业,在这次疫情中所受的冲击力是最大的。

据环球汽车家当信息平台的舆图显示,湖北省的武汉、十堰、襄阳、随州等7个城市均是主要的汽车企业基地,共有生产工厂、汽车公司29家。

而作为东风汽车的大本营,湖北省共有18家东风汽车旗下的汽车公司,涉及品牌包括东风日产、东风标致雪铁龙、东风英菲尼迪、东风小康等。

鲜为人知的是,东风和湖北的缘分,最初起源于一个叫做“十堰”的小镇。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越战爆发,国际形势严厉。
为了国防安全,中心提出根据“靠山、分散、暗藏”的方针,再谋一地布局第二汽车制造厂。

就这样,藏在秦巴山间、武当山下的偏远小镇——十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1967年,二汽在十堰举行开工仪式。
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十堰真奇怪,一条马路直通外;说它是城市,种瓜又种菜;说它是屯子,工厂山沟盖。

3年后,只靠榔头和台钳,二汽人硬是在芦席棚里造出了第一辆军用越野车。
又过了5年,改进之后的2.5吨越野车EQ250建成投产,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汗马功劳,被誉为“元勋车”。

二汽首款军用越野车EQ240

到了市场经济时期,二汽也没有后进,挂上了“东风牌”,顺利实现军转民。
1985年,二汽更是创造了辉煌——产销量和上缴税收均占全国车企的60%以上。

此时的十堰,也一跃与武汉、西安、郑州并驾齐驱,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22位,乃至在1994年升级为地级市。

然而,和谐的二重唱却逐渐喑哑。
十堰的发展空间有限,不适宜二汽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中部大城武汉也不断给二汽抛来了橄榄枝。

终极,在各方博弈之下,十堰赞许二汽把总部迁往武汉,武汉则赞许把东风增加的地方税收,通过湖北省的财政转移支付给十堰。
其余,东风还给十堰留下了商用车项目和零部件奇迹部。

东风外迁后,十堰也开始冲破以往的单一经济构造,建立当代化工业体系,发展生态旅游,确立起全新、多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02

长春:冲破“中国底特律”的魔咒

2013年7月18日,被誉为“汽车之城”的美国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很快,长春听到了这个噩耗,曾经誓做“中国底特律”的豪言犹在,偶像却没了。

汽车兴,城市兴;汽车还在兴,城市怎么就倒了呢?长春很迷茫。

1953年7月15日,作为“共和国宗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
三年后,一汽便制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又造出了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等轿车。

我国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CA71

在那个空想飞扬的年代,许多有志青年奔着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此来到长春。
很长一段韶光里,这个城市是充满朝气的。

但是和东北的许多城市一样,近年来,长春陷入了单一家当的谩骂。
2015年1-11月,长春工业总产值溘然低落了11.5%。
同一年,一汽集团的销量首次被长安汽车超越,沦为第四,成为中国四大国有汽车集团中的“垫底生”。

一韶光,“保卫一汽,保卫长春”成了这个城市最紧要的呼声。

终极,长春认清了与一汽的关系。
这个背靠一汽这颗大树乘了多年凉的城市决定,在立足“中国汽车城”的定位之下,推动汽车家当的集群发展,并积极布局光电家当等新兴家当,同时还要加快与吉林市的协同发展,协力打造经济圈。

而一汽也终于走出舒适圈。
2017年8月,一汽-大众奥迪将发卖奇迹部迁到北京;2018年,一汽-大众又在成都、佛山、青岛、天津等城市布局家当基地。

一汽的“出走”并非抛弃长春,一旦企业复兴,身为制造基地的长春自然能发挥更大上风。
而长春的“另谋出路”,也为一汽的开疆拓土供应了更安稳的后备保障。

03

杭州:千年西子的当代豪迈

与长春和十堰不同,在进入新世纪之前,汽车工业并不是杭州城的亮点。

上世纪70年代末,这座千年古城生病了。
杭州城内的工业发展风起云涌,污水污染了西湖,拆迁毁坏了文物古迹。
痛定思痛之后,杭州重新给自己定了位,城市培植要严格按“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的路子来。

于是,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第二家当成了杭州的弱项。

转机发生在2000年。
那一年,杭州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拓,跨江发展”的计策。

个中“东扩”政策冲破了杭州发展不过江的尴尬局势,浩浩荡荡的大江东培植就此开启。

2018年11月,吉利和杭州市签下整车项目的协议,操持投资30亿元,培植年产10万辆乘用车的整车项目。
与此同时,福特林肯的整车项目、广汽传祺整车物流项目等24个重大项目也落户大江东。

如今,大江东的汽车家当已经迈上了快车道。
截至2018年底,大江东已经聚拢了吉利、林肯、长安福特、东风裕隆、广汽传祺等5大整车项目和7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而西溪以西的阿里巴巴,也开始入局造车业,开拓基于AliOS系统的斑马系统。
2016年7月6日,搭载斑马系统的荣威RX5在杭州云栖小镇亮相,一展智能互联网汽车的风采。

凭借一东一西两翼的加持,未来,杭州的造业车是否会成为后起之秀?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你喜好《大国出行》这本书,现在可以在当当网购买。

此外,在本日的音频里,我们还分享了汽车工业“新四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谈了谈广汽如何布局“新四化”,比亚迪为何能在电动汽车行业里脱颖而出,小鹏汽车走的互联网造车路线有何不同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