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历史传承与文化自傲’公益讲座暨《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东城区图书馆举行,单霁翔的三本新书《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宫殿溜达》《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文物风华》《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故人匠心》也正式发布。

演讲之初,单霁谈道,本日对故宫是一个分外的日子,《明太宗实录》卷二三一记载:“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天子颁布诏书,昭告天下:……创建宫室……今以告成。
”单霁翔说:“永乐天子昭告天下的日子,换算成公历是1420年12月8日,以是本日是紫禁城建成600年的正日子。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看门人讲的故宫故事 汽车知识

发布会现场。

从故宫院长任上卸任的单霁翔多了一些轻松,演讲中他打开长达430页的ppt,图文并貌地用一向的诙谐风格娓娓讲述他在故宫多年间若何一点点动手改变这座弘大的皇家苑囿,小到清理琉璃瓦上的杂草,大到建筑新的文物库房,他频繁提及的“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如今的确已顺利地步入新的六百年的征程,而回望故宫过去十多年间一点点改变的进程还是很让人动容。

一个小时的讲座只能挂一漏万,而新推出的三本书则是对故宫的宫殿历史和形制、用途,对故宫馆藏文物的种类和格外主要者以及曾经为故宫付出很多心血的学者、老院长与匠人们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单霁翔谈及:“我总说自己是看门人,在尽职尽责的同时给大家讲讲故事,这该当符合人们对看门人的普遍认知。
我用本书的篇幅,给大家讲述关于故宫博物院的三大类故事。
一是关于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二是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珍藏文物;三是关于与故宫博物院有关的人。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种文物藏品里均能得到印证。

在新书中,单霁翔写道:“紫禁城有丰富的文物收藏,这些文物所表示的是中国艺术的最高水平。
例如建筑艺术表示中国传统砖木构造的光鲜特点,完备不同于西方的砖石构造建筑画艺术每每表现人们内心天下而具有民族特色,不同于西方的油画;书法艺术作为深奥的艺术形式,在全天下独一无二;瓷器、珐琅器等制造技能,玉雕、木雕、石雕等雕刻艺术,表示东方文化的审美特点的戏剧和音乐文物也都展现出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境界。
自古‘得人者兴’,故宫古建筑的维修保护、故宫文物藏品的保管展陈、故宫学的研究弘扬都离不开一代代故宫人的努力付出,离不开有识之士的大力合作。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宫殿溜达》侧重于讲述故宫中建筑的历史,全书分九篇,包括城池、外朝中路、外朝东西两翼、内廷中路、内廷内东路、内廷内西路、内廷外东路、内廷内西路、内廷外东路、内廷内西路、内廷外东路、内廷外西路、古建筑的门道等。
个中既有我们都熟习的诸如三大殿,也有后廷中由于一些影视剧热播而受到关注的诸如延禧宫、储秀宫、翊坤宫等等,个中最可看的还要数目前尚未对"大众开放的区域如建福宫花园、乾隆花园以及一些游客无法进入的宫殿内部的景不雅观及布局。

如《园林典范乾隆花园》一节中,单霁翔先容这座花园从设计、绘画到烫制小样,必须经由乾隆帝御览、钦定、还是准做等一系列手续。
在建筑的过程中,乾隆帝有时还亲自去工地查看施工进度。
可见,乾隆帝对这座花园的重视程度。
乾隆花园紧靠8米高的西墙,为一个南北长160多米、东西宽不敷40米,占地约600平方米的狭长地带。
这样的地形按理说很不适宜造园,但是这种狭长正好成为乾隆花园的特色,花园被奥妙分成4个既相通又独立的景区。

乾隆花园俯瞰

在综艺《上新了·故宫》中涌现的符望阁藻井镜头

和故宫中所有细节都暗藏“典故”一样,乾隆花园中的古华轩前有一株楸树,造园之初已经长在那里。
营建者没有把古树砍掉,反而是借古树为景,让它成为古华轩前一个绝美的景不雅观。
楸树的花朵大,颜色文雅,每当这棵古树着花,古华轩就成为赏花的好去处。

而曾经一把火烧掉的建福宫花园在复建往后也有许多看点,如主体建筑延春阁,外不雅观虽为两层,内实为三层,为有夹层的楼阁式做法,个中底层隔间较多,而且真门、假门分置个中,一旦身临其境,即令人虚实莫辨,故有“迷楼”之称。
此阁为不雅观景之地,是赏雪、听雨、不雅观花的空想地点。

建福宫的重修

在游客可以进入的宫殿也有很多随意马虎被忽略的有趣的点,如翊坤宫的一道梁上有秋千环,而自明代宫中就有“秋千节”的节令习俗,每年的三月初四,宫眷、内臣均换穿罗衣。
清明这天为秋千节,均戴柳枝于鬓。
坤宁宫及东、西各宫中均安秋千一架。
凡各宫中的沟渠,都在这个时候进行清理疏通的事情。
大铜缸也会被洗擦一新。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文物风华》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书中以“细说文物”“详话展览”“萃赏国宝”三个部分为内容,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以及文物和展览背后故宫人为守护这些珍宝所做的事情和努力。

书中也是对故宫馆藏文物的一次详细盘点,单霁翔先容,故宫总计有二十五类文物,以生活用具类来看,紧张指的是家具藏品和其他生活类文物。
故官博物院收藏了6200余件明清家具。
这当中,明代家具有300余件,清代家具则搜集了床榻、椅凳、桌案、箱柜、屏联、台座等,一应俱全。
还有东洋家具、泰西家具近500件。
论质地,有铁梨、乌木、鸡翅木、酸枝木、榉木、楠木、桦木、榆木、黄杨等家具,特殊是还包含很多紫檀、黄花梨等材质的家具,极为宝贵。

在演讲中,单霁翔也先容了这些家具等文物曾经受到的“不公报酬”:“故宫的三层地下库房存了90万件文物,由于库房是八九十年代培植的,没有太多考虑到抗震问题,比如虎皮三彩碗是二级文物,但是都一摞摞叠在一起,如果碰着地震就会十分危险;兵马俑、唐三彩虽然有海绵保护,但也不利于抗震;地面库房的保护条件更不好,存在湿润等问题。
比如故宫的家具藏品有十三个库房,共有60200件,不是紫檀便是黄花梨,非常宝贵,但是我创造库房里家具的叠放,最高的一个摞到11层, 比如有的小桌子虽然不起眼,但是在紫檀中镶了一圈和田玉,蓬葆垢面没有肃静。
室外文物,一千四五百年前的雕塑,本日都很没有肃静,很多库房常年没有人进去过。

曾经随意堆放的家具

家居馆仓储式陈设

也是在单霁翔为代表的故宫人的努力之下,前两年在武英殿前开放的家具馆,将存放在故宫各个房间、角落的数千件家具网络、修复,设专馆展陈,既丰富了故宫的馆藏种别,又腾出了大量空间,同时也让破败的南大库恢复活机,成为独具特色的家具馆。

我们一想到故宫的文物就会想到宝贵的字画、瓷器,而实际上故宫博物院里还有13000件生活文物,包括宫灯、盆景、快意、药具、器材、茶叶、餐具、火镰等,基本都为清宫旧藏,也有少部分来自民间征集或个人捐赠。
“换句话说,生活文物紧张便是内廷帝后生活中利用过的东西。
比如个中有很多孩子的玩具,还有很多当时的食品,以及普洱茶、中药等,可以说是无奇不有。
由于种类繁多,用场互异,因此材质也迥然不同,木、绸缎、毛、牛角、珠宝等均可见到。
其工艺诸如染色、粘贴、刺绣、雕镂、镶嵌等也是异彩纷呈。
在这些用具中,比较难保管的便是盆景,它们体量较大,又不像瓷器、玉器等器形比较规整,可以装入囊匣。
这些盆景的枝干、花瓣一样平常是玉石制造,叶片则有一些是染牙材料。
”单霁翔先容。

故宫馆藏的盆景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文物风华》也分门别类地先容了每一种文物的收藏情形,他先容:“清代宫廷收藏的青铜器,乾隆年间即已达数千件,一部分在1949年迁至中国台湾,一部分飘泊在外,但仍有一部分保留在故宫。
1949年往后,大量青铜器由于改府调拨、私人捐献和本院收购陆续入藏故宫博物院,现故官博物院藏历代青铜器15000件,个中先秦青铜器达万件旁边,数量之多在海内博物馆压倒一切。
是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故宫也专门培植了青铜器馆。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故人匠心》回到了“人”的部分,书中讲述的是一代代故宫人无私奉献,恪尽职守,保护故宫的故事。
单霁翔在书中以自身“故宫行走”的深切感触、细微体悟,为读者讲述马衡、唐兰、吴仲超、单士元、朱家溍、于倬云、傅连兴、张忠培、郑欣淼等学者专家守护文物、保护故宫的故事,讲述郑振铎、张伯驹、启功、宿白、饶宗颐等大家与故宫的密切往来。
全书分为“风雨故宫人”“深情系故宫”“传大匠精神”三个部分,呈现故宫人为守护故宫做出的不懈努力。

里面有很多单霁翔作为亲自经历者的一手回顾,写作朱家溍的部分时,书中写道,朱家溍师长西席在《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创造记》中讲述1915年,袁世凯篡权称帝,对金銮殿中的陈设做了很多改动,个中一项便是将原有的御座——雕龙髹金大椅挪走,改为一把特制的中西结合、不伦不类的西式高背大椅。
1947年,故官博物院考试测验规复太和殿陈设,在浩瀚藏品中探求御座,但均不满意。
一韶光,太和殿原来的龙椅究竟长什么样,原物还在不在,成了一个疑问。

“1956年,朱家溍师长西席接管了一项任务,便是方案各殿陈设,看能否展示乾隆时期的风貌。
1959年,他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旧日照片上看到了从前太和殿内的原状,根据这张照片进一步查找,终于在一处存放残破家具的库房中,创造一个残破的髹金雕龙大椅,并从髹漆的方法和雕龙的造型判断,这张龙椅很可能是明嘉靖时重修皇极殿的遗物。
1963年,故宫以宁寿宫的龙椅(乾隆年间完备仿照太和殿龙椅制作的,唯有龙头造型带有清代的风格)和康煕帝朝服像中龙椅图像为参考,对这把残破不堪的龙椅进行修复。
在整整一年之内,木活、雕活、铜活共用七百六十六个工日。
到夏天伏雨湿润的时令,由油工做油漆后,粘金叶。
一九六四年玄月,全部竣工,各工种共用九百三十四个工日。
这个明代的龙椅修配完全往后形体非常都雅,椅背两柱的蟠龙十分生动,特殊是组成背圈的三条龙,完备服从背圈的用场,而又不影响龙的蜿蜒凌空姿势。
椅背采取圈椅的基本做法,座面下不采取椅腿、椅撑,而采取须弥座形式,这样就兼顾了龙形的飞舞和座位坚实端庄的风格。
”单霁翔书中谈及,“朱家溍师长西席文章中精确的数字、精彩的描述令人惊叹!
就像这样,朱家溍师长西席凭借自身渊博的学识与广泛的阅读,多次办理院内外文物、历史方面的疑难问题。

金銮宝座

书中的末了部分,单霁翔也再一次重申他对付“大国工匠”这一命题的关注:“匠人之以是称之为匠,实在不仅仅是由于他们拥有了某种娴熟的技能,毕竟技能还可以通过韶光的累积熟能生巧,但是蕴藏在手艺之上的那种对古建筑本身的敬畏和热爱,却须要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
将壮美的紫禁城完全地交给未来,最需仰仗的便是这些无名的匠人。
故宫的修护是一项没有终点的接力,而他们便是最好的接力者。

任务编辑:梁佳

校正: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