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修车,便是在修车的路上,名爵车主童师长西席的购车经历可谓糟心。
近日,童师长西席向《消费者宣布》反响,称其在去年9月购买的名爵6 PRO汽车,多次涌现驾驶赞助功能故障等问题,多次维修后故障又复发,童师长西席照样以在黑猫投诉平台发帖投诉。
那么,童师长西席的车辆为何会多次涌现故障?上汽集团方面又有何办理方法?多次维修后车辆是否符合汽车三包政策中的退车或者换车条件?《消费者宣布》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名爵6 PRO(来源:名爵品牌官方网站)
新车多次涌现故障
“这车买回来才多久,修了多少次了,你让我如何接管?”童师长西席在接管《消费者宣布》采访时说道。
2021年9月尾,童师长西席在四川乐山的一家名爵官方4S店,购买了一辆2021款名爵6 Pro 1.5T自动Trophy智驾旗舰版汽车。不料,这辆汽车给童师长西席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当时大概是2021年国庆假期期间,新车才买了没几天,行驶总里程才几百公里,就涌现了驾驶赞助系统和车机系统故障的问题。”童师长西席说道。
随后,童师长西席将汽车送至购车所在的4S店检修。“4S店维修师傅帮车辆进行了升级系统、打消故障码等处理。”童师长西席表示。
车辆涌现驾驶赞助系统临时不可用的提示(受访者供图)
然而,这次检修之后不久,童师长西席的车辆再次涌现驾驶赞助系统故障的问题。无奈之下,童师长西席只能在去年11月再次将车辆送至4S店检修。童师长西席表示,这次4S店维修师傅还是对车辆进行升级系统、打消故障码等处理。
韶光来到2021年12月,上述故障又再次在童师长西席的汽车上涌现。童师长西席表示,这次维修4S店经由向厂家反馈后表示须要改换车辆网关。2022年1月初,4S店为童师长西席的车辆改换了网关。
车辆维修记录(受访者供图)
难以根治的故障
本以为改换了新的网管部件后,车辆此前涌现的各种故障会得到肃清,然而童师长西席的车辆再次涌现故障。
在2022年1月,童师长西席的汽车又两次因驾驶赞助功能故障被送至4S店进行维修。童师长西席表示,最近一次维修完成是在1月27日,不过在1月28日车辆再次涌现故障,包括驾驶赞助功能故障、自适应巡航系统故障、紧急制动系统故障等。
最近一次检测出的车辆故障码(受访者供图)
“4S店在1月29日跟我说车辆已经修睦可以开走了,我对此表示疑惑。”童师长西席表示,购车后多次维修已经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利用,而且维修方法未能根治故障,他质疑车辆存在质量毛病,希望上汽名爵和4S店给出合理有效的办理方案。
为此,《消费者宣布》与童师长西席购车所在的名爵4S店一位售后事情干系卖力人取得联系,对方表示童师长西席反响的问题确有其事,目前在上汽厂家技能职员的帮助下,已经完成车辆维修。
“这位客户的车辆我们店的确进行了几次维修,上汽厂家现在也认定车辆没问题,不过客户不认可维修结果,还提出了数额比较大的经济赔偿,根据汽车三包政策我们的确无法知足,现在也没有达到退车或者换车的条件,在工商部门参与调度后也未能协商成功,我们建议车主可以通过法律路子维权。”上述4S店售后卖力人表示。
关于车辆为何多次涌现故障的问题,上述4S店售后卖力人表示:“对付技能层面的问题我未便利作出过多回应,有可能只是车辆有时提示功能不可用,并非真的是故障,我们作为发卖方也不能担保车辆不出任何问题,只能在车辆涌现故障时在合理范围内只管即便帮车主办理问题。”
与此同时,就童师长西席反响的问题,《消费者宣布》向上汽集团方面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获回答。
状师:如因同一质量问题维修超4次可退车
有名法律博主@谈典意见、上海中联(成都)状师事务所状师郭小明指出,根据最新实施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改换、退货任务规定》第二十四条干系规定,因质量问题累计修理韶光超过 30 日,或者因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 4 次,消费者可以哀求退车或者换车。
“在本案中,首先要确定车辆被多次维修是否因同一质量问题引起,如果是同一质量问题引起,且目前累计维修次数已经超过4次,那么上汽方面和4S店该当给车主作出退车或者换车处理。如果不是同一质量问题,那么上汽方面和4S店该当供应免费维修、办理故障的方法。”郭小明表示。
郭小明建议,如果车主与4S店协商不成,可以要求消协参与调度,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直接向公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开资料显示,名爵品牌于1924年在英国出身,主打运动和年轻基因,曾经在汽车工业和竞技赛道上取得辉煌成绩。2007年,名爵品牌正式收归上汽集团,延续年轻、运动的品牌调性,相继推出名爵6、名爵GS、名爵ZS等车型,成为国产汽车中的主要一极。
名爵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名爵整年环球销量达47万辆,同比上涨69%,创下历史最高销量,排在海内规模品牌燃油车增长率第一名,连续3年景为中国单一品牌外洋销量冠军。不过,在中国市场,名爵的销量并不如外洋市场强大,在各大汽车品牌纷纭推出更加年轻、运动、高端和智能的汽车产品之时,名爵仅靠运动基因难以应对在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还须要切实提升汽车品控质量和做事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