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赵海龙在值班室注目列车通过。

家门口修了新道路,困扰了手帕口附近居民多年的道口交通拥堵情形已经彻底消逝,道口东西两侧的居民们不再须要发愁在这里排队期待。

北京西城手帕口铁道口改造落成交通拥堵已解决 这件事成为历史  第1张

这个道口,也是间隔北京市中央最近的一个铁道口。
用居民们的话说,道口的消逝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改变,也是生活的改变——抱着孩子在家门口看火车,这种场景消逝了。

过路车:立交卸替了传统道口

手帕口铁道口与其他道口最大的差异是,一样平常的铁道口,火车与社会车辆的通畅方向形成一个十字路口,而在这里,道路本身便是一个十字路口,而铁路则是从路口中心呈“东南-西北”方向斜插通过。
由于靠近北京西站,这里格外繁忙,均匀每十多分钟就要有一列火车经由。

2007年火车第六次提速之后,这个道口高峰韶光禁止机动车通畅。
然而在道口许可机动车通畅时,这里就会成为巨大的堵点。
据居民们回顾,之前最常见的堵车韶光涌如今周末的中午和晚上,堵车会蔓延到500米外的白云桥下,路口西侧也常常堵出两三百米,如果碰着两三趟火车顺序经由道口,“20分钟纹丝不动”是常有的事情。

如今这一情形已荡然无存。
改造后道口已彻底取消,机动车、非机动车均可在道口北侧约200米处新修的隧道中穿过铁路,而道口南侧则建筑了地下通道。
为了掌握噪音,铁路两侧和机动车道上都建筑了隔音墙。

“以前怕堵我们都绕着道口走”,住在铁道口西边的车主王师长西席说,“现在这么高兴,每天来回至少节约20分钟。

“确实是不堵车了。
”住在路口西北角、天宁寺南里1号楼的张师长西席说,他认为楼里的居民,才算是这处道口的“最大受益者”,由于楼房间隔铁路仅十多米远,自家常年受到路口噪音的惊扰。
尤其是堵车的时候,按喇叭、交通开导的声音、火车通过的声音每隔一下子就交替一次。

老居民:逛超市略嫌不便

天宁寺北里的几位老人在小区里面乘凉谈天,在他们看来,新的地下通道比起过去的道口麻烦一些。

一位先生长西席见告:铁道东侧至天宁寺畔有一家菜市场,沿途有几家粮店和餐馆,但是铁道西侧才有一家规模较大的超市以及一个小商品市场。
本来不过几十步路程便可走过的铁道口,如今须要多绕行约百米;过地下通道,须要爬40级台阶。
年轻人不过是几分钟的事,但对付老人来说却是段“险路”。
“喘啊,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挺困难的。
”施工方考虑到了老人的出行,地下通道里预留了无障碍坡道,但坡道带有一个180度的转弯。
一位老人见告,有时沿着坡道走会劈面碰着窜出的电动自行车,吓人一跳。

在坡道上把稳到,只管拐角处直立了反光镜,但还是有很多骑电动自行车的人在坡道上快速骑过。
而且地下通道的步辇儿楼梯旁也设置了随楼梯的坡道,由于较陡,很少有自行车、电动车选择从此经由。
“实在这个坡道是给轮椅和拐杖留的,结果却方便了这些电动车。
”地下通道里的保安说。

铁道口西侧的一些店家说,道口改造后这短暂一周里,觉得少了一些“老面孔”。
由于道口东侧都是老小区,居住老年人偏多,而道口西侧大都是新小区,年轻人偏多。
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西边买东西,确实不像以前方便了。

带孩子:家门口看火车已成为历史

带儿子看火车,是黄爱弟大婶年轻时最常常的“娱乐项目”。
当时她就住在铁道口旁的小平房里,后来平房改造成楼房,她仍旧住在这里。
两年前小孙子出身了,“看火车”仍旧是家里哄孩子的“法宝”。

提及这个道口的历史,黄大婶可谓“资深”。
她住在这里近半个世纪,上世纪60年代,眼看着道口附近从屯子变成工厂,又从工厂变成了平房区,至今已是高楼大厦。
“那个时候,从这里经由的马车比火车多,火车比汽车多,路边都是坑坑洼洼的。

孙子出生后,偶尔一家三代人从铁道口经由,儿子小时候看火车离近点儿被吓哭的故事,就成了黄大婶给小孙子讲的笑话。
不知不觉中,道口附近的平房改造,商业举动步伐增多,黄大婶常常跨过铁路带孙子去超市买糖葫芦。

如今道口被隔音墙封闭,站在街边已看不到火车。
但黄大婶还是习气每天多走几步路,带着孙子去北边其余一处小花园,看看火车从面前经由。
“以前城里各处铁路边,都最脏最乱的地方。
现在管理了,看火车再也不用闻着垃圾的臭味儿。

道口工:离开的日子颇是惦记

现在地名里的“道口”,常常是因存在铁路与公路的交叉口而得名。
资料记载,北京北站向北遗留下的“四道口”、“五道口”都如是,之前还曾有一、二、三道口,但它们的名字已经随着城市改造而消逝。

“市中央没有道口了,我们的任务也圆满完成啦。
”42岁的赵海龙,是手帕口道口工四个班长之一。
道口封闭建筑的时候,站完了末了一班岗的工人们得到了去南方旅游的褒奖。

道口旁曾经矗立了半个世纪的小小值班室,仍旧是大家最惦记的地方。
“冬天还没暖和过来,夏天汗还没落下去,就得接下一趟车。
”微波炉、水杯、爱开玩笑的老同事……小小房间在影象中如同一个家。

而就在道口封闭之前几天,这里还曾碰着过道口堵车的情形,由于过往行人太多无法快速疏散,赵海龙不得不在无线电里叫停了正要通过的列车。
“干了这么多年,常常心惊肉跳。
虽然每次都能顺利处理,但这会影响后续车辆,它实在是与当代城市的节奏不搭调。

老道口工们退休、转岗,赵海龙则来到了位于南侧不远处三路居的道口,连续当班长。
这个道口地处拆迁区,行人相对较少,而且附近正在培植丽泽商务区,估量不远的将来,它也将被新的立友谊势取代。
届时,北京市中央区域将不再有“道口”,而赵海龙和道口工们,“我们就等着跟它一起告别这个岗位啦。

来源:北京 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