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我终于回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自小便依恋故乡。那年冬天,父母把我从故乡带到南京,我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界点哭了很久,直到真正远离了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没有什么特点,只因为这个小城是庄子的故乡,所以无论论什么东西都围绕庄子起名。故乡叫蒙城,城内分老城、新城与乡下虽然我住在新城,但最喜欢的却是乡下。
乡下的冬天处处可以瞧见麦秆堆,堆在一起,上面铺着一块塑料布,用几块方正的板砖压着,常常有母鸡在里面窜动。更美的还是那碧绿的田野,过冬刚停止生长的麦苗又短又细青翠欲滴,与天际连成一线。若是再缀上那遍地的牛羊,就真的像草原一般了。
还有就是那一砖一瓦垒成的土房,房顶像两个斜坡一样向下四散,堂屋仅留两扇窗透风最传统的民居应该是个小院子,里面有厢房、堂屋、锅屋、出恭房和书房。我最喜爱的便是锅屋,墙面上开了三个小窗用来疏散油烟,墙角垒放着许多麦秆、柴火。再往边上看去,便便
是炉灶。炉灶是用水泥堆砌成的,上面架着一口大锅,比日常的炒锅要大很多。炉灶里还有一个小口,用来往里烧柴火以炒菜。我自小便会烧锅,爷爷也就在炉灶前安放了一个板凳。每到冬天,我便会烧锅暖暖手。
家乡最喜爱的还是那些小路。老城里交织相横的小巷彼此贯通,路上自然少不了月光照照耀。乡镇里泥泞却充满自然清香。时常会有小狗绕着你的脚踝舔来舔、去。可是,我最怀念的还是,姥娘当年在小桥下摇着一把蒲扇,给我掏着耳朵,说着些、、夏夜的鬼故事。
还有的,自然是蒙城的煞汤。曾被乾隆题名御赐。漂浮的蛋花在用鸡骨羊骨熬制几天的高汤里肆意的滑翔,再洒上些许葱花、香菜和胡椒粉,若是再能配上千层油饼,那便是蒙城人最爱的早餐,就是这妙极的传统小食。蒙城乡下,祖坟堆在自家地上,祖先腐烂的尸体为麦苗带来肥料因此我们每年都要去拜祭祖先,但只因为我是女孩,所以一直不能去看看祭祖是什,呃、么场面。蒙城的这种家庭里的事通常会大办,过年的时候最频繁。这些大事也让蒙城平添一份热闹。还有那蒙城最普遍的方言言,几乎所有人都会。最亲切的语言,最直白的文字,像农民那
么朴实,永远以一种非物质的形式活在人们心中的蒙城文化,它开辟了一个小城,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方言,让我们彼此之间更加亲近。蒙城的一切一切给我的印象太深,以至于
我不见看不见蒙城就会很想它,那种痛苦就像父亲想抽烟却没有烟的那种痛苦。后来,我知道了这叫叫瘾,它是我这辈子戒不掉的乡瘾。
篇二:乡瘾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痴迷的事物,这,就称为“瘾”。
不知道别人的“瘾”是什么,但说到我自己,我想,那一定是“乡瘾”。
我的故乡是浙江台州的一个城市,离海很近,但却是一个几乎为农村的老地方。而我也在出生后没几个月便随父母来到了这个与故乡几乎截然不同的城市——南京。一年也只寒假会回老家,其他的时间几乎都呆在南京,于是我便成为了亲戚们口中的“外地人”。也许就是这样吧,这样的若隐若现,使我那“乡情”渐渐渐渐变成了“乡瘾”。
故乡的景总是那么自然。故乡与南京不同,那儿有许多山,于是人们的房屋也都依山而建、傍水而筑。这样真的很好,每天呼吸的空气都是不一样的,但却一样的清新!抬起头,望望天。哟!多蓝呐!那是一种纯净的、透明的蓝,你似乎可以透过它,看到浩渺的银河。除了蓝盈盈的天空做的背景,当然还有舞台上的主角——云。它们的颜色,不用说,一定是洁白的,可它们的形态那便不好形容了,是那种蓬松而又柔软的感觉,仿佛是一朵洁白得毫无杂质的棉花糖,使我不由得常常幻想:咬上一口会是什么味道呢?嗯,一定是甜丝丝、软绵绵的吧!故乡的天,并不多变,可它悄悄地,却又变化无穷,时而万里无云,时而乌云密布,但天,依旧是那么蓝!
故乡的人总是那么享受。故乡与南京不同,那儿几乎都是一片田园。人们有自己的田地,有自己的果园,甚至有自己的的楼房、自己的大院子。故乡的楼房并不像城市中多见的那样,而是一栋栋独立的小平房,人们可以自己攒钱建新房,并且一栋房子从底楼到顶楼都是自己的,就像是不太精美的小别墅。人们会在自己的田里种上糯米,等它们成熟了,便能够做成他们喜爱的年糕、米线。人们还会在自己的果园里、院子里,种上喜爱的、美味的水果。等它们成熟了,就晒成果干或碾成果酱,储存起来,慢慢品味。到了夏季的晚上,人们还会在院子里乘凉,家家户户都敞着门,人们躺在摇椅上谈笑,那情景,好不惬意!哪怕时隔多年,如今想起来,也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着那抹和谐,恍如隔世。
故乡,是个神圣而又亲切的词语,好像是那么的遥远,但又仿佛触手可及。我热爱,故乡空灵的天空;我热爱,故乡绵柔的云彩;我热爱,故乡千变的天气;我热爱,故乡沁人的美景;我热爱,故乡淳朴的民风;我热爱,故乡惬意的生活。我热爱,那令我终生魂牵梦绕的故乡。
故乡,于我,是一种“瘾”,这是一种饱含了依恋、怀念的,无可替代的“乡瘾”。
篇三:乡瘾
清新的空气,泥泞的小路,茂盛的草叶,宁静的池塘,勾勒出一个静谧美丽的乡村,她召唤着我、诱惑着我,让我无时无刻不去想她的富饶美丽。这种“乡瘾”让我对故乡魂牵梦绕,好像是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呼唤。这样美丽的景色,让我无法自拔……
清明假期,回了趟童年快乐成长多年的姥姥家,勾起我诸多美好的记忆。
清晨,晨曦与露珠交相辉映,蔚蓝的天空只有丝丝缕缕的白云浮动,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亲朋好友拿着篮子一路欢歌笑语,向着田野进发。
一路上青草的香味夹杂着阳春三月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路旁的小野花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草野上。踩着斑驳的阳光,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我们驻足在一棵大槐树下,紫藤缠绕,平添几分趣味;盘虬卧龙,花串风情万种。在树下的土地庙拜了一会儿,又向着山脚下的墓地进发。
路过一处虫鸣声声的小池塘,空中落下的杨花,浮于水面,轻轻柔柔的飘荡。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翠竹,微风拂过,刚劲之中又显些柔娟,令人心旷神怡。到了墓地,我们虔诚的上香再打扫墓碑,但为了环保,我献上了一束亲手摘的野花对逝去的先人表达思念之情。
最后,踏着午后的阳光,铺上餐布在山脚下的废田中坐下,青草轻抚脚踝,快乐的滋味溢上心头。享受着原始的美丽景色与食物后,就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刻了——摘枸杞头。
在田埂上,我努力地寻找着星星点点的嫩绿,柔软光滑、呈水滴状的叶子便是枸杞头了。经过几分钟的搜寻后,一株藤蔓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好像就是枸杞头!我向着父母和姥姥、姥爷兴奋地大叫着:“快来看啊,这儿有枸杞头!”他们跑着赶过来看了,夸我眼力挺好;我听了心花怒放。我一边吃力的拿着篮子,一边用手探寻着枸杞头可以吃的嫩芽部分,找到后再用手轻轻一掐,一个枸杞头便被摘下了。
虽然摘起来很累,指甲也因此染绿了,却觉得很满足——一种绿透身心的满足。
披着夕阳的余辉,沿着迂回的小路,幸福的滋味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开来,让人心生无限的“乡瘾”,真的想永远踯躅在乡间田头。
回到姥姥家后,妈妈和姥爷洗着枸杞头,我在小溪边戏耍。暮色将启,粼粼的水波将泛着金丝的叶儿拂在一处,浅浅的小溪与延伸的青石小道浑然一体,渲染出一片安静和谐的乡村夜晚。
乡村的夜晚,没有霓虹灯的点缀,平静朴实,清新淡雅,坐在板凳上,欣赏这一轮月牙,柔和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星星在漆黑的天空中格外耀眼,像天灯一般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天街上。
乡村,宁静、安逸、慢条斯理,让久居省城的我无限神往;明年,我想还是要来的。
以上就是关于乡瘾作文的介绍,更多内容请关注美德网高二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