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
林金文,乐车邦创始人,80后、一线经销商集团CEO。历经长安福特、北京奔驰、一汽奥迪、广汇集团的熬炼,30岁时,便出任长久汽车集团CEO兼物流董事。截至今日,林金文仍旧是戴姆勒东北亚地区唯一25岁就任的总监级员工,也是全国汽车流利前100强企业中唯一的80后经销商集团CEO。
背景
乐车邦做事上线于2015年6月16日,定位于4S店售后做事电商交易平台,通过整合4S店闲置工位和做事能力,为用户供应3-7折的4S店保养做事。做事内容紧张包括:4S保养、事件车、在线技师咨询等模块。目前业务覆盖线下24个城市,2000家70大品牌4S店,线上与百度、腾讯、天猫等海内多家互联网公司达成深度互助。
乐车邦也是中国App增长同盟(AGA China)成员。AGA China是由魔窗发起的专为App创业者办理资源破局和快速增长问题的创始人同盟。
简介
虽然在推崇快速试错、精益创业的本日,人们对“选择了缺点的创业方向”这件事儿已经变得宽容多了。但是故意思的是,每当我们总结反思一个失落败案例时,总能看到“从一开始,方向就选错了”这样的字眼。
那么,如何选择精确的创业方向?
在本期RC中,乐车邦的创始人林金文与我们分享了两年前创业的想法刚刚萌生时,他是如何用打消法来选定项目方向的。经由多重逻辑的筛选,林金文终极决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定位为4S店售后做事电商交易平台。
两年来,凭借轻模式+卓越的线下会谈能力和线上渠道拓展能力,乐车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纯撮合交易平台,如何能够给用户和4s店供应源源不断的代价,拓展每一条核心业务线能带来什么,仍旧是每一位走在创业路上的创始人们须要不断思考和试错的。林金文在视频等分享了乐车邦的一些考试测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
附全文
乐车邦的选型逻辑
在选项目的时候,我有几个核心逻辑,现在回过分去看是非常对的。第一个是纯互联网就能玩的这种领域,我只管即便不碰。由于汽车是个超级大的赛道,所有大型公司都想进入汽车这个领域。 例如像汽车金融和汽车保险,我们知道它未来的增长率是非常之快的。
但是无论是汽车金融还是汽车保险,这两个领域都是纯粹的,只是在线就能办理。他根本不须要任何线下的对资质的审核。包括保险,无论是做互助保险、UBI保险或者做传统类型的保险,他全部通过在线就能办理。
以是这种情形下,纵然我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切进去,往后BAT美团京东这些大的金融集团进来之后,他们有互联网的基因、有非常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背景,他们有很弘大的用户群体, 我自己认为未来也是属于这些大型集团他们的天下。他们要复制你,一瞬间就复制完了,这种情形我认为非常难以建立起未来独立发展的大型公司。以是第一个我就打消掉纯互联网就能玩的创业项目。
第二个我打消掉了高下游没有毛利的领域。比如说新车电商, 厂家不愿意给电商直供车源,这种情形之下,电商货源基本上都来自于4s店。而现在所有的4s店里的价格都是倒挂了,本身卖车都是赔钱的,你作为一个电商平台,你夹在4s店和用户中间,就更没有利润空间。
价格都倒挂了,本身卖车就赔钱,你给他创造的代价便是,我给你带来更多的客人,卖更多的车。可是4s店卖越多的车,他赔得越多,他没有动力给你货源,以是货源不稳定 。
而且在没有利润空间的条件下,你要给上游的供应商4s店和下贱零售用户创造代价,那你就只能烧钱了。我以为一个纯粹靠烧钱的互联网项目,是非常难以做大的。这是第二种类型,便是高下游没有毛利的这种领域,我选择放弃。
第三个是有行业领先者的领域我只管即便不做。二手车虽然现在有C2C、C2B、B2C、B2B 等等模式,这些创业公司他们都在一直地摸索,到底哪一种商业模式更靠谱,更贴切于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他们还在摸索,也没有哪一个证明是对的,但是现在由于他们的融资金额都非常高,有的都融了好几亿美金,少则好几千万美金,他已经领先我们至少两年以上了。以是我以为我们作为一个后来者进入,你可能要花3倍到5倍资源的代价,才有机会可以遇上他们的规模和水平。在这个领域作战,我以为我们的创业风险是极大的,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非刚需的我只管即便少碰。由于它会随着政策风险,随着消费者的偏好度等发生变革,导致我们全体创业风险加大。
后面为什么选择售后做事?是由于售后做事具备了所有最棒的特点。
第一个是它是一个超级大赛道,现在已经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每年还新增车子保有量20%旁边。再加上车型老化,每年全国发卖收入增长20%,那一贯到2020年,基本上全体汽车后市场这块超过2万亿问题不是很大。
在这种超级大赛道里面,出身的公司但凡能生存并且能够做到行业领先的,基本都不会有小公司。这是我选择售后的第一个核心逻辑点。
第二个是售后做事在当下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一个相对暴利的行业。那它的毛利该当超过40%。我作为中间商,但凡能够给上游和下贱创造代价,我去摄取个中一部分的利润,这个东西是天经地义的,而且高下游也都接管。以是它有足够大的毛利空间,可以去发挥。
第三个是它是刚性需求。用户买了这台车,无论怎么样就一定要修、要保养、要掩护,以是这个是刚性需求。
第四个是在这个里面群雄混战,但这块基本上没有什么领先者。所有人都想把4s店搞垮,但是中国有27000家4s店,每个4s店大概投了3000到4000万旁边的现金进去,也便是说投这2万多家店里面,中国投资人一共花了一万亿的现金,投资了这么弘大的一片4s店。但是很多人都想着,创业便是拿一点融资,然后就把4s店颠覆瓦解了。我自己认为时候还没到。
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大好机遇,在巨大赛道、暴利、用户刚需的这种状态之下,全体市场在这块基本上没有什么领先者,谁都刚开始,都是从零起步。以是当时是基于以上的这些思考,我们选择了从售后这个领域来切。
汽车这个领域是高度专业化的。假设我问你,你的车一万公里换什么东西?三万公里换什么东西?六万公里换什么东西?如果去到4s店了,他见告你这个东西要换了那个东西要换了,你有没有判断能力?
绝大部分的小白车主们,对汽车这种非常专业化的东西,他们是没有任何判断能力的,他只能选择接管,实际上过度消费在这个领域里面非常多。以是用户以前为什么不跟4s店打交道,很多人在逐渐离开4s店,第一是由于以为价格很贵,第二是由于4s店总是列一大堆清单,你让无所适从,处于“接管也不是,不接管也不是”的这种状态。
以是实在我们作为一个第三方,我是可以从一个极度公道的角度供应专业判断的。由于我们是一个"大众平台,那这个"大众年夜众平台就可以受社会、专家、厂家、4s店、媒体等等监督,我给他推举的绝对是非常标准化,并且适宜于这台车的车况的。用户是须要有一个站在他角度思考问题的第三方,来帮他节省用度和掌握品质的,帮他把价格去谈到最优。
第二是我们产品里面有很多是C2B的,比如像我们事件车做事。用户拍了几张照片过后,我的系统就会推送给这个城市这个品牌所有的4s店。这个时候4s店各家给你报的方案不太一样、维修韶光不一样、维修价格不一样。
以是做这种C2B ,实在他就不会出了事件了还老去常常去的那家店。由于在出事件的时候,他常常去的那家店,不一定它的车间是空闲的。大概他便是一个保险杠坏了,就要修两天。但实际情形是一个保险杠坏了只须要4个小时就能修复,那这个时候有其他店可能便是空的。通过这种C2B的产品,用户实在就不再须要专注于某一家店了。
第三个是由于他大量在我们这里加油,在我们这里维修事件车,在我们这里保养,在我们这里查违章,很多消费都利用乐车邦的App,他会积攒到大量积分,那我们这些积分的利用不局限于一个4s店。积分可以在你家门口,我们互助的那些洗车店直接兑换洗车。
由于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比如说我是北京的我开到天津去了,抛锚在天津了,这个时候你总不会打你常常去的那个4s店的电话,他办理不了你的问题。而我们天津也有互助店,那这家 4s店就会做事于你这个车主。
本身车子是有大的移动性的,作为一个平台,它所供应的 SKU品类和做事,一定是大于单一的4s店的。以是纵然在价格和本钱差距不是很大的情形之下,用户利用大平台的便利性远超过一家4s店。
对未来模式与机会的判断
四种公司我认为能存活。这个排名没有先后,只是不同阶段适用于不同领域。第一种就像我们在干的这个,是一个纯交易平台,这个平台他整合了大量的线下线上的资源。
第二种我还是很大程度上看好做零部件的交易商。像我们的友商们现在去做的,网上卖零部件卖到网下的互助店里面去做安装,店里面拿一点安装费,我以为这个不太可持续。由于那些做事店本来最大的买卖便是换轮胎做保养,你现在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切进去的,那他的买卖都被你全部切完了,他只剩下拿几十块钱的工时费,他根本养活不了这个店。
但是也看到很多友商转型,在做自己的直营加盟店来管理,变成B to B 再to C了。一定程度上我还是很看好B2B2C这条路,但是我不是很看好B2C直接这么干。由于中国DIY的能力太弱,然后直接到B2C了,你须要有B来做事,这个你抢了其余一个小B的买卖,我以为这条路走不太通。以是第二种模式,我看好B2B2C的路径发展。
第三个是对付像华盛这样的快修店,只要集团有足够的资源能够可持续地投资,我认为中国未来是非常须要这种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综合维修厂,和高便捷性高性价比的快修店的。
但是目前来看,大家都在一直地建,产能本身有一点点过剩,我以为在未来很长一段韶光里会逐渐淘汰。但是强者所建起来的综合性做事网络,我以为未来会有很大的上风。但是这个须要花很多钱才能够走到那一步,这种项目适宜于大型创业公司去做。
第四种是4s店的转型。4s店你现在恪守在自己的那一个小地盘里面,它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用户数量也有限。我认为以4s店为依托,本店全部自营的是厂家供货,加上部分利用同质件的外围社区店,但是把索赔的线都能走到4s店里面去。然后小修小养就在社区店里面,大事件等大修就在4s店,能够高低结合,外围在价格上能够有高性价比,4s店能够有高品质。
这四个模式我以为在未来可能会占比较主流的方向,但有一个原则是我一贯坚持的。现在全体市场上有1.5亿的车,每年的保养需求是4.5亿台次。27000个4s店加上57万个维修厂,每天的供给最低也要600到700万台次。但4.5亿的需求除365每天天只有130万旁边的需求,以是目前工位利用率已经非常低,也便是社会上的资产已经严重过剩了。以是我以为未来(2017始)这三年里面最大的买卖一定是整合,便是我把过剩的资产好好利用,然后我把用户的数量积累到足够弘大。如果我没有培植资产,我用同样的资源就能够撬动更大的用户数量,那到了一定程度,如果须要的情形之下,我们再来考虑怎么跟重的资产逐步去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