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温州市区下着小雨,在双屿工业区昆仑路的一家工厂内,李国辉正在用塑料布将亭子内一辆微型汽车盖好,与此形成光鲜比拟的是,一辆保时捷轿车和一辆宝马车被停放在雨中。
这辆微型车便是菲亚特126P型,它是李国辉在1990年花了21400元,从当时的温州市汽车贸易中央买来的,准备做自备车。
而现在,这也成为温州私人保存的唯一一辆菲亚特汽车。

他买来9辆菲亚特,成立出租车公司

这车温州街头曾有4000多辆 出门喊声喂菲亚特 汽车知识

提起菲亚特,便是温州第一代出租车代名词。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街头还没有出租车,很多人进城办事又须要乘坐交通工具。
当时,温州城市规模较小,道路狭窄,最宽处也只能够两辆轿车并排而行。

一天,温州人张朝荣在市区县前头看到菲亚特,就被它的小巧精细所吸引。
这种车是意大利的品牌,在波兰进行组装,他觉得这款车虽然看上去小巧,但很适宜当时温州相对狭窄的道路,作为出租车也随意马虎被市民接管。

于是,说干就干,张朝荣借来一辆菲亚特车,雇来一名司机开着车带着他转遍温州的大街小巷,结果创造市区除了两条小弄堂进不去外,其他地方都可以穿行,非常适宜在信河街的小巷里进出。

张朝荣捉住商机,发动亲戚朋友一起,去上海购买了9辆菲亚特汽车,成立了一家出租车公司。
车辆一开上街,很受市民欢迎。
此后,张朝荣逐渐把汽车规模增加到60辆。
从那往后,温州的大街小巷开始涌现菲亚特出租车的影子。

菲亚特汽车车窗玻璃上贴着当时的收费标准。
王雄涛/摄

他们来温州,都想坐一把“5块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很多出租车公司相继创办,有人开始故意购买此类车型,而海内其他城市的菲亚特车辆也转卖到温州,温州一时成为全国拥有菲亚特汽车最多的城市。
当时,全国6000多辆菲亚特汽车,有4000多辆在温州。
因此,温州人把乘坐出租车叫做“坐菲亚特”。

刚开始时,乘坐菲亚特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计费比较混乱,2元、3元、5元……还可以和司机讨价还价,因此也随意马虎引起轇轕。
逐步地,在市场规律的浸染下,出租车司机和搭客达成了默契,在市区乘坐出租车,不管远近一律收费5元。
后来,政府部门为菲亚特定价,为四公里内6元。

5元钱的收费办法,被人们戏称为“5块头”,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就连全国各地来温州采购的商户,来到温州后也要坚持坐坐温州特色的“5块头”。

菲亚特汽车不但给温州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温州本地作家的把稳。
时任温州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张思聪就以菲亚特为主线,出版了《喂,菲亚特》书本,拍摄了电视剧《喂,菲亚特》及《网情》等,俗称“菲亚特三部曲”。
个中,电视剧《喂,菲亚特》还得到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

在张思聪看来,他创作关于菲亚特的故事,以及参与干系影视作品的编剧,便是想通过“菲亚特”来反响温州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头脑灵巧,勇于创新,勇于创业的故事和精神。

“是菲亚特载着温州提高的!
”张思聪说。

他花21400元买来菲亚特做自备车

李国辉拿着一张老旧的发票说,这是他当时买这辆车的发票,那时大家基本上还没有自备车的观点,都以为他不开工厂转业做出租车司机,还私下向他家人打听出租车买卖好不好做。

轿车买来了,1.83米高的李国辉坐在里面,丝毫没有感到拥挤,心里还美滋滋的。
他不但开着这辆小车接送朋友和客户,有时候还用来送货,虽然有时候也会被人误认为是出租车而拦下。

后来,他又买了新式轿车,这辆菲亚特就成为该厂技能师傅的交通工具。
一辆车可以坐4人,于是就成了技能师傅的班车。
可以说,这辆小汽车,为他工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国辉收藏的菲亚特汽车。
黄攀/摄

他花重金保养的菲亚特,如今成黄标车

1994年10月,温州市政府发文件,哀求在1996年12月份前,对市区的菲亚特126P型轿车分期分批次淘汰。
虽然政府发文了,但李国辉舍不得。
他先后花了4万多元,对这辆菲亚特进行修理和翻新,零件没有了,让亲友从国外带或自己设计生产。

为了停放这辆车,他特意向有关部门申请,花了4万元在自家厂区内建筑了一座“菲亚特展示亭”的小亭子。
把车开进这个亭子后,他找来6名工人把菲亚特抬起来,然后把铁架放到车下,防止轮胎受压变坏。

为了让车能上路,他补交了干系用度和手续,但在车辆年审时,因车龄超标还是被贴上了黄标车标识。
为此,他只好将其连续停放在亭子里展示,实在手痒,就开着这辆菲亚特在厂区内转两圈。

李国辉收藏的这辆菲亚特126P型轿车,引起南京菲亚特公司和广州菲亚特公司的把稳。
他们多次派人来商量收购这辆菲亚特,但都没有成功。
乃至还有人为了找到车主,直接拨打114联系,说这辆菲亚特堵道。
等李国辉一头雾水地下楼查看时,创造对方的真实意图是想收购他的这辆菲亚特。

他们用绳子拉着当刹车的菲亚特,被送进了博物馆

在温州博物馆新升级的历史馆展厅内,一辆菲亚特轿车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这辆车是白色车身,车门上印着“温州市长途汽运总公司·出租”字样,轿车前窗玻璃上方,还有一个铁制的小顶棚。

在车后玻璃上贴着“乘坐出租车,满意在温州”的字样,车窗玻璃上贴着收费标准,“市区(四公里)内一车次六元,每超壹公里加收壹元”。
整辆轿车保存无缺,车门还可以正常关闭,车内还是20多年前的装饰风格。

关于这辆菲亚特汽车的来历,温州博物馆副布告伍显军说,这辆车是他们从温州市汽车废旧回收公司借来展出的,2003年温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后面向全市征集展品,伍显军和三四名同行专家一起卖力此事。
时任温州市文物管理处主任朱秀南发起,菲亚特汽车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代表温州的一段历史和情怀。

因此,他们向温州市汽车废旧回收公司咨询借车一事,而该公司干系卖力人也认为菲亚特是一种情怀和影象,特意保存下来一辆白色的菲亚特汽车。

随后,伍显军和同事吴祖凯等人一起去提车,而这辆菲亚特被保存在回收公司的三楼停车场,虽然还可以发动驾驶,但刹车片已经坏了。
大家经由切磋后,由会驾车的吴祖凯开车下楼,别的十几个人在车后用绳子拉着当刹车,结果当车开到一半路程时,大家都没有力气了,绳子也就松手了。

吴祖凯见状,哭笑不得,只好在车内凭着自己过硬的驾车技能,一起将车开到楼下。
而楼下刚好有片空地做缓冲,末了他和这辆菲亚特汽车无缺无损地自然滑停。

就这样,这辆保存无缺的菲亚特汽车,被借来摆放在博物馆供大家参不雅观。

随着温州城市经济和城市交通的发展,1994年10月,温州市公民政府发布《关于市区菲亚特126P型轿车期限更新的关照》,哀求在1996年12月份前,凡车籍在鹿城、龙湾、瓯海的菲亚特126P型轿车,将会被分期分批次淘汰,并采购富康等新型车做出租车。
从那时候开始,菲亚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原标题《这车温州街头曾有4000多辆 出门喊声:喂,菲亚特》,作者:王雄涛 龚长春,编辑:汪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