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花喷鼻香两岸……”
每当这熟习的旋律响起
相信每个中国人
都会难掩心中激动
不由自主地随着唱起来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是如何出身的?
10月16日,央视新闻
“致敬国家丰碑——全国赤色故事讲解员大赛”
第四场比赛中
讲解员姜姿羽为我们讲述了个中缘由
↓↓↓
词作者的创作灵感
源于第一次见到长江的感想熏染
这首《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
当时,电影拍摄靠近尾声导演沙蒙以为还短缺一首歌曲
于是约请著名词作家乔羽
来到长春写歌词
由于没有灵感乔羽在长春待了半个月
一贯没有动笔
直到某天乔羽外出闲步
来到一个小河边遐想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长江时的景象
于是第一句歌词
“一条大河波浪宽”
就这样创作了出来
“一条大河”为什么
不直接点出是“长江”
当写完全首歌词后
乔羽将其拿给沙蒙导演看
沙蒙导演非常满意
但提出了一个问题
一条大河唱的是长江
这句歌词为什么不叫
“万里长江波浪宽”呢?
这不是显得气势更加伟大吗?
乔羽回答
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但见过长江的人必定是少数
而“一条大河”却不同
每个人家乡都有一条
属于我们自己的母亲河
因此当听到这首旋律
唱起这首歌曲时
就会唤醒我们每一个人
对童年的影象
对乡土、对祖国的影象
《我的祖国》就这样
用最大略、最生活化的措辞
打透了人们内心最优柔的部分
成为了我们永恒的旋律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大众年夜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