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轮到老郭同道当‘法官’啦!
本日还是来那么早啊?”有居民买完早点回来碰着郭老,赶忙打呼唤。郭老眯眼笑着,朝大家招招手。
郭总是建德市公民法院民事庭的退休老庭长,府东社区党群做事中央门口的这条路,他已经走了几十年,老街坊们习气喊他“老郭同道”或者“郭庭长”。
郭昌金(中)与张桂好(右)路遇另一位“老法官”,相视而笑
搬了新家之后,每隔一个月“逢十”的日子,郭老还是会和老街坊们碰面——那些日子,他又要做“法官”了。
社区里的“老娘舅”
一副老花镜、一本事情条记、一个蓝手袋、一件红马甲,再摆上一块“法律咨询做事”的牌子,郭老一天的事情开始了。
府东社区党群做事中央的“老法官事情室”里,郭老乐呵呵地坐着:“我现在不是法官咯,手上没有法槌,我是‘老娘舅’了。”
当天上午9点多,蔡芳和刘红梅(均系化名)走进事情室,郭老照例先给他们倒了茶水。“郭庭长,我们本日来是希望你再给我们调度调度。”蔡芳急着开口,“由于空调漏水的事情,我们两家几个月没好好说话了。”
蔡芳和刘红梅住高下楼,今年夏天,刘红梅创造自家寝室南面墙的墙角渗水,检讨后才知道是楼上蔡芳家的空调水管滴水造成的。“我哀求她家赔我5000元修理费,她不肯。”刘红梅语气里仍有烦懑。
蔡芳也不高兴了:“郭庭长,我去她家看过,渗水还不到1平方米,修理师傅都说修修不用那么多钱。”
空气中有点火药味了,但郭老依然不紧不慢。这不是两户人家第一次来咨询了,郭老翻出了一个月前两人的咨询记录。“屋子我们也去看过,渗水面积确实不大。现在空调管道也换了,大家几十年邻居,为这个事情闹翻,犯不着。”
郭老给两人添了茶水,连续说,“情理要讲,法理更要讲,空调水导致他人墙面渗水属于侵权,有任务赔偿,但赔偿数额要从实际出发。你们再喝口水,逐步谈。”
先说法,再讲理,末了谈一谈邻里感情,郭老调度了大约20分钟,蔡芳主动站起来,向刘红梅伸出了手:“刘大姐,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不对,我乐意赔偿,我们也不要再闹别扭了。”
刘红梅一把握住蔡芳的手:“郭庭长说了,凡事讲法律,那就按实际修理的金额赔偿吧。大家还是好邻居。”
这便是“老法官事情室”里很平常的一幕,险些每个做事日都会发生。
“老有所为”的约定
要讲“老法官事情室”的故事,就得从它的前身法律咨询做事站提及。
1996年,郭老正式从法院退休,作为资历深厚的老庭长,立即受到了当地浩瀚律所的青睐。“做了状师才创造,好多事情在法院是遇不到的。”郭老说,当时,当地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淡薄,常常有人拿着各种事情给他出难题,“社区普法活动也不多,很多人来咨询时对法律一无所知,开口就说官司必须要赢。”
2004年,郭老被府东社区保举为老年协会会长,他发起在社区设立一个法律咨询做事站。很快,1名退休老法官和2名退休老公安报了名。郭老辞去了薪酬不错的状师事情,开始主持法律咨询做事站的事情。4位均匀年事近70岁的老政法人约定,每月的10日、20日到社区值班,一次来两个人,专门为社区居民供应法律咨询、调度轇轕、代写文书等免费的法律做事。
从社区坐堂接访,到街头巷尾当面答疑,再到广播站讲解新法新政,做事站越来越有样子容貌,居民们也越老越乐意找做事站寻求专业帮助。韶光久了,有人还给做事站编了一句顺口溜:“接待很激情亲切,讲得很清楚,不收一分钱,还泡一杯茶。”
小小的做事站,一办便是10年。2014年,经上级批准,法律咨询做事站改名为“老法官事情室”。随着更多退休法官、退休状师的加入,事情室从最初的4人变成了13人,做事韶光也变成了每月10日、20日、30日,遇上周末便今后顺延一天。这个定时定点做事的“规矩”,一贯沿用到了本日。
“老法官”的乐趣
如果说郭总是“老法官事情室”的“创始人”,那么,张桂好便是事情室的现任“掌门人”。“一个75岁的老太太,带着一支均匀年事69.64岁的团队。”张姨妈笑着说。
张姨妈也是一名退休法官,在建德法院事情了24个年头。2002年,脱下法袍的张姨妈本打算回家管管孙子,却听到了郭老法律咨询做事站的名声,闲不住的她就申请加入了。
进入法院事情前,张姨妈是一名州里妇女干部,她形容自己的人生便是“从群众事情中来,又回到群众事情中去”。在“老法官事情室”,她调度最多的便是老人赡养、子女抚养、夫妻扶养的抵牾,都是家长里短,她却乐在个中。“一壁帮大家办理烦恼,一壁还能学到最新的法律知识。”张姨妈说,“别看我75岁了,我很与时俱进的。”
虽然把调度事情视为晚年的乐趣之一,可要碰上棘手事,张姨妈还是会头疼。府东社区附近有一块未开拓的空地,后来,某开拓商通过招投标拿下了地块开拓权。等到打桩机开始作业,离工地不远的一处居民楼便涌现了异样,楼体似有震撼,个别住户家中墙面涌现缝隙。居民找到开拓商榷说法,开拓商却表示自己按图施工,符合流程。协商不成,居民找到社区,“老法官事情室”接下了这起轇轕。
“居民哀求赔偿,可以理解,但要先明确楼房涌现缝隙的缘故原由和任务主体。”为了搞清楚这两点,张姨妈和老伙计们先后3次实地查看,又3次组织开拓商、住建局、街道调度协商,“房屋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不好随便说说的。”在“老法官事情室”的建议下,由住建局和街道出面对居民楼进行了鉴定,终极根据鉴定结果,对整幢楼的居民进行了妥善安置。
“这件事太难了,末了能办理,全凭大家的信赖。他们拉着我说,还是相信老法官,以为我们是公道的。”说到这里,张姨妈豁达地笑了,“我们看着是一支‘老’团队,却能够办理个别人乃至一群人的抵牾,我们是社会安定的调和人。”
社区捧回了“国字号”招牌
自“老法官事情室”挂牌以来,前来咨询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就连梅城镇、大同镇、更楼街道等周边镇街的群众也纷纭跑来“寻医问药”。府东社区党委布告吴敏给“老法官事情室”算了一笔账:自成立以来,事情室从未间断过做事,至今统共接待法律咨询1143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61份,调度大略单纯案件192件,给党员和群众上法律知识课25次,成为帮忙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
“有求必应,激情亲切接待,耐心听讲,依法解答”,这是挂在事情室墙上的做事宗旨,“一样平常工具定点定时做事”“分外群体送做事上门”“大型活动设摊做事”等是事情室的做事模式。如今,不仅在府东社区,在全体建德市,“有问题找老法官”都成了许多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去年开始,建德法院离退休党支部将“老法官事情室”列为一项重点事情,越来越多的老法官主动加入,挑起了基层调度、诉源管理的担子。此外,“府东微法庭”“新安婆婆”等基层调度组织也相继设立,基层抵牾调度有了更多的形式。今年1月,府东社区还捧回了一块“国字号”招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落(社区)。
“做事站刚做起来那会儿,大家以为调度便是口头上讲讲的,甘心打官司。”郭老说着说着笑了,“现在来咨询的年轻人会说,打不打官司,能不能打官司,就听我们一句话。”
来日诰日便是重阳节了,也是老人们的节日。对付府东社区的居民来说,“老法官事情室”里那群可爱又可敬的老人,不仅是德高望重的父老,更是一道为他们排忧解难、亲近又牢固的樊篱。
通讯员 建法 王艳颖拍照/视频 邱泽楷 廉笑尘
来源: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