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忽悠学生报名,前些年某些公考培训机构推出所谓的“不过包退班”,可等到学生争取申请退费的时候,却千难万难。
据媒体宣布,最近某公考培训机构还想出了新办法,在旗下小程序上架二手电脑、白酒等物品,曾申请培训班退费但未收到的学员,可通过选购上述物品抵消退费。

过去为了快速吸引学员、争夺现金流,培训机构想出“不过包退”这样的噱头。
实在理智想想,当初这个模式就涉嫌公然敲诈,由于学生能不能真的考公“上岸”,取决于很多繁芜的成分,根本不是培训机构自己努力就能打包票的。
这便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有源源不断有人来缴费才能玩得下去,市场竞争一激烈、或者报名的人少了,游戏急速就会崩盘。
可以说这个模式的涌现,就注定了此后现金流迟早断裂的结局。

公考培训机构用白酒抵债如斯做法弗成纵容 休闲娱乐

在现金流断裂之后,该培训机构不是费尽心机张罗资金,兑现自己的承诺,而是将偷奸耍滑进行到底。
用这些二手电脑和白酒抵债,实际上便是对学生们的二次侵害。
由于这些东西本身未必是学生须要的,而且质量还难以担保,定价权又完备在机构手里,不是市场博弈的结果。
说白了,便是培训机构用很鸡贼的办法勉强给学生一个交代,好躲避自己的任务。
对有些讨要学费良久一无所获的学生,也只能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拿点东西脱身。

对公考培训机构的这种做法,监管部门须要及时关注和合理处理。
理论上这是培训机构对消费者权柄的再一次侵害,应及时加以制止,可是在现实中,监管部门可能也确实有一些无奈和顾虑。
这类培训机构,至少账面上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直接破产跑路的也大有人在,如果逼得太狠,这机构也破罐子破摔,消费者权柄还是得不到保障,有没有更好的对策,干系部门还要细致探索。

现在对付培训机构的预支费政策,很多地方的监管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比如,预支费不能超过一定的金额,这些预支费该当存入专用账户,在培训做事未完成、消费者不同意的情形下,培训机构不能将专用账户的资金挪作他用。
这些规定若真正落实到底,是能有效避免这些机构搞击鼓传花游戏的。

除了专用账户之外,对像“不过包退班”这种明显不合常情、有敲诈嫌疑的培训,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也该多加当心。
这明显是不择手段招徕客流量的恶性竞争,终极的恶果,可能还得是消费者买单。
总之,在某些培训机构耍赖姿势一展露的时候,监管就要及时回应,把不纵容商业行为投契钻营的态度一以贯之。
(守一)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