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语乐坛里的“音乐墨客”,李健本身淡泊、空想,他的创作大多都基于自然生命和人文情绪,上可俯视人间不食烟火,下又能茶米油盐如你如我。同样,在翻唱别人的作品时,李健在曲目选择及重新演绎上,大多也与他自己的音乐风格保持着同等或相似。
歌手 李健
在《歌手》舞台上,李健翻唱过多首作品,除了国语歌和粤语歌以外,日文歌、乃至纯音乐都在他的翻唱范畴之内。但不管哪个语种,他总能够通过歌词和编曲上的改编,从而抹去原唱者的痕迹,依赖个人的理解诠释出新的感情和境界。那么,两期《歌手》中,李健翻唱过哪些歌曲是具有代表性,且让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呢?
国语歌翻唱:《父亲写的散文诗》
31岁的许飞写了《父亲写的散文诗》,并把它当作父亲节的献礼之作。2017年《歌手》舞台,43岁的李健用此歌追忆离世多年的老父亲。而立之年的许飞,唱出的是小女孩儿叛逆之后读懂父爱的后知后觉,而中年的李健却是以儿子的视角,诉说着父辈的血汗和心伤,也通报着由儿子发展为一个父亲之间角色转换的体谅和任务。
除了编曲上的改变以外,李健在歌词上也进行了改动,末端处还多加了一段。但这些改动并未影响整首歌的完全性,反而使得情绪更加饱满、深厚。而李健在演唱过程中,全程都在节制着自己的感情,他说,越是浓郁的歌,越要蕴藉的表达。以是,只管没有夸年夜的嘶吼和肆意的眼泪,李健自弹自唱的《父亲写的散文诗》,却让听者感想熏染到了内心最激烈的情绪宣泄。
粤语歌翻唱:《红豆曲+生平所爱》
除非隧道的粤语歌手出身,演唱粤语歌纵然情绪再饱满,也会由于发音生硬而使听者出戏。以是,在对音乐完成度哀求极高的李健身上,即便在《歌手》舞台之外,他翻唱的粤语歌实在也不多。这也阐明了在串烧《红豆曲+生平所爱》中,他为何会将《生平所爱》的歌词进行国语化。
但改写后的《生平所爱》歌词并没有给人“毁经典”之感,反而更加利于演唱者李健感情的直接流露,也使得两首歌的意境递进更为顺畅。《红豆曲》和《生平所爱》,两首歌分别对应着《红楼梦》和《大话西游》,两个各自独立的悲情故事被李健奥妙地捏合在一起,整首歌由低回婉转到悲壮磅礴,间奏过度顺畅且毫无拼贴之感。将后者作为前者的高潮部分,也淡化了《红豆曲》的悲戚,呈现出阅尽世事后的豁达。
日文歌翻唱:《车站》
发行于1986年的日文歌《车站》,本因此第一人称、讲述恋人分离后不经意重逢时的繁芜感情,个中又夹杂别离的伤感。而李健的版本,却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站在一段感情之外诉说察看犹豫者的所想所思。以是,整首歌在编曲、歌词,以及演唱过程中,李健的浅吟低唱只管感情朴拙,却哀而不伤,讲述一个故事也在诉说一段心境。
《车站》原版中,由于歌词情境的局限,它更多像是一首情歌。而李健重新填词后,却将歌曲高度由个人情绪升华到了人生得失落,“就像这列车也不能停歇,匆匆错过的又何止是窗外的天下”,极具画面感的书写蕴含哲理,也充分表示了“音乐墨客”绝佳的文笔。
纯音乐翻唱:《如果爱有天意》
严格来说,《如果爱有天意》算不得是翻唱,由于李健创作时的参考工具,是同咭片子里没有歌词、仅有人声哼唱的纯音乐插曲。但李健重新为其填词后,原曲的伤感意境非但没有减去半分,反而更添遗憾和无奈。以是,从歌曲意境营造及与电影的契合度来看,李健的重新创作完备可以视作原曲的翻唱中文版。
缥缈浪漫,低沉朦胧;垂垂道来,哀而不伤。整篇歌词就犹如昔日过往画面回放,让人沉溺于对曾经爱恋的回顾之中,不忍冲破。李健的歌唱感情保持着惯有的尺度,深情款款又置身事外,不急不躁又动人心弦。无论词曲编排,还是演唱发挥,这一首《如果爱有天意》都堪称完美。
综合来看,上述几首歌只管是翻唱作品,但李健的重新诠释,却无一不彰显著一个创作型歌手的实力和态度。《歌手》虽是比赛舞台,但名利之外更应对音乐心怀羞辱,以“原创”的心态去“翻唱”,这是李健的名贵之处,也是他差异于其他歌手的最大不同之处。
李健
当下的华语乐坛,越来越重视音乐作品的原创度,翻唱他人作品,纵然再完美,也终不会造诣自己的经典。以是,在翻唱他人歌曲时,已经很少有歌手会在歌词或者编曲上进行大幅的改动。而李健在《歌手》上的数首翻唱,都依照自己的感想熏染和审美进行了“洗面革心”似的改编,究其缘故原由,不为彰显能力,亦不为重塑经典,而只为心中对纯粹、完美音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