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起以前艰巨的驾驶室事情环境,过个坑都能颠到飞起来的酸爽,虽谈不上忆苦思甜,但也算是在这低迷运价的时期求得一丝安慰吧,运价虽令民气凉,可开车比以前舒畅多了呀。

主副驾驶均为硬连接的板凳

建国初期的卡车谈不上什么舒适性,只是办理了有无的问题。
那时候的座椅和驾驶室是硬连接的,座椅和驾驶室之间没有任何的减震装置,称其为硬板凳绝不为过,并且那时候驾驶室的悬挂也是相称大略直接粗暴。

从板凳到气囊座椅卡车座椅的进级之路  第1张

CA10的座椅直接和驾驶室硬连接

那会的卡车座椅便是个板凳,还没有头枕

黄河JN151的座椅同样是和驾驶室硬连接

年代久远,只能从网上找到一些零散图片,还望各位见谅

这些硬连接的板凳可能只有爷爷辈的卡友才对其有切身体会吧,硬板凳代表了建国初期那个艰巨的年代。

作为90后的我没有体验过这种硬板凳,只能说从我的主不雅观判断上来看这种座椅仅仅只有供应给驾驶员一个坐着的地方的浸染,舒适性不存在的。

机器减震主驾驶座椅+硬连接副驾驶座椅

虽然硬板凳我没遇上,不过驾驶室悬挂升级后的硬连接办法座椅的酸爽我还是体会比较深刻的。
“机器减震主驾驶座椅+硬连接副驾驶座椅”是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主流配置。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养的是一辆EQ141,整体挡风玻璃的那种。
在我的影象里那台车只有主驾驶座椅带有机器减震,不过主驾驶座椅已经配备了头枕,但是副驾驶仍旧是硬连接的板凳。

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倾慕坐在平头车驾驶室里的人,终于,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将EQ141换成了平头的EQ145。
那时候真的以为平头车很高等,自己终于可以踩着钢圈爬上高高的驾驶室了。
那会虽然主驾驶的座椅是机器减震并且都主副驾驶都配备了头枕,不过副驾驶和中间的小座椅依然是硬连接的(翻下来可以当一个小桌板,挺实用的)。

引进自日产柴的驾驶室还是挺耐看的

解放J3和东风EQ153撑起了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间运输市场的大片天

出于实用性考虑,那会的中重卡大部分都有中间这个小座椅

东风紫罗兰的座椅

对付硬连接的座椅,我本人是体会比较深刻的,家里从EQ145、EQ153到解放四大,再到现在的天龙,我坐的副驾驶座椅全是硬连接办法,只不过驾驶室的悬挂在逐渐升级。
我的童年是在EQ145和EQ153上度过的,到现在我都清晰地记得那时候坐在东风平头柴上面的感想熏染。

那会屯子正在修水泥路,很多州里上还是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态,就算有水泥路,也是被重车压得坑坑洼洼的,路况在本日来说算是挺恶劣了。
拉粮都是去州里上的粮库,以是不得不每天面对这样的路况,重车的时候轻微好点,颠得没有那么厉害,空车的时候过这种路真的能把人屁股颠疼,速率快点能把人颠飞。
我到现在都记得有次早上起晚了,父亲为了赶韶光去装货只能快马加鞭,在路上我都被颠得飞起来,脑袋一把撞到了窗户上边的拉手上面。
那么痛的领悟让我自那往后一到烂路就立马拉着那个拉手,到现在我一上车都不由自主地拉着门上边的拉手。

斯太尔的座椅在当时来说舒适度还是相称不错的

到理解放四大这辆老元勋的时候,主驾驶位的机器减震座椅的舒适度比EQ153要好得多。

四大上那个曾经让我误以为是气囊座椅的机器减震座椅

气囊座椅初登场

硬邦邦的弹簧总是会将振动和冲击太过于直白地通报给我们的屁股,以是气囊是一个相比拟较温顺的办法。

我第一次见到气囊座椅是在HOWO-7上,那时候重汽HOWO在年幼的我的心中便是高档车的代名词。

HOWO-7驾驶室和座椅的舒适性口碑还不错

那时候的我上去坐了一下,猛地一下坐上去还以为座椅要塌了,从硬邦邦的机器减震上过来一下子还适应不了,太软太温顺。

到了后来的HOWO-A7,气囊座椅便是标配了。

HOWO-A7座椅的舒适性口碑载道

HOWO-A7的副驾驶位是底部悬空的硬连接办法的座椅

不过由于HOWO-A7采取四点悬浮式的气囊悬挂驾驶室,已经将路面通报来的冲击和振动接管了很大一部分,采取硬连接的副驾驶座椅的舒适性也还可以接管。
出于本钱上的考虑,可以理解吧。

HOWO-A7的主副驾驶座椅都是带两个扶手的,物件虽小,可对付缓解驾驶员在长途驾驶时肩膀和手臂的疲倦的帮助是相称大的,这当然是建立在人机工程做得还凑合的条件下。

重汽老大哥引领潮流,众小弟当然都逐步跟上。

气囊座椅各处着花

2013款J6P主驾驶位也开始装置气囊座椅,并且采取了一体式安全带

J6P的副驾驶位同样采取了底部镂空的硬连接办法

天龙也开始在主驾驶位装置气囊座椅

副驾驶同样采取硬连接的办法

欧曼GTL的主驾驶位也采取一体式安全带的气囊座椅

GTL的副驾驶位也采取底部镂空的硬连接办法

陕汽德龙F3000的主驾驶座椅同样采取了气囊座椅并配备了一个扶手

“6项调节气囊主驾驶座椅+底部镂空硬连接式副驾驶座椅”是近五年来重卡行业的标准配置。
采取四点悬浮式气囊减震驾驶室,在知足基本的舒适度的条件下,出于对本钱的考虑而采取这种做法我个人来说可以理解吧。

当然在一些售价比较高的高端重卡上副驾驶的报酬也相对会好一些:

重汽C7H的副驾驶座椅也是气囊座椅,只不过相对付主驾驶位的座椅少了几项调节功能

对付气囊座椅,在和一些老师傅们谈天的时候聊到它。
有不少老师傅坐机器减震的座椅太久了,换到气囊座椅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开着心里没底,屁股底下太软了,觉得坐着没有以前踏实。
加上驾驶室是四点悬浮+气囊悬挂,高度阀的充放气设定逻辑还不算很完善,有时候走路况不太好的地方觉得像在开船似的,虽然冲击很小,但是全体驾驶室软绵绵的。

目前来说大部分座椅都是织物的,皮革座椅的趋势已经逐渐显现。
不可否认的是皮革座椅坐起来的舒适性和高等感确实比织物座椅要强不少,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方向于织物座椅,其实用性更强,经济性也很好。
如果选择皮革座椅,一定要有座椅透风,否则便是耍泼皮!

再有便是腰部支撑,这个对付卡友们来说真的太主要了,不管是长途还是短途,都须要对腰部进行很好的保护。

总结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深入,卡车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不管是自主也好,引进也罢,卡友们在舒适性上还是受益了,方向盘打着没有以前费劲了,座椅坐着比以前舒畅多了,卧铺比以前宽敞多了……

作为和卡友打仗最亲密的硬件,座椅对付行车舒适性有着至关主要的影响。
从硬板凳到机器减震再到现在的多向调节的气囊座椅,座椅一步步的升级之路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卡车座椅,不是能坐就行,坐得舒畅才能开得远,坐得适宜自己才能开得安全!

高高兴兴出车去,安全然安把钱赚,健康健康回家来!

本文特约作者:凌晨发车

​关注卡车之家,网聚卡车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