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举国欢庆新中国70华诞之际,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北,唱遍海内外洋。
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的《我和我的祖国》,已经传唱30多年。每当人们唱起她,总能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我和我的祖国》歌词情绪朴拙、朗朗上口。词作者张藜曾为此苦思冥想达半年之久。终极,是一幅祖国山河壮美的风景画卷,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笔下流淌而出那些饱含深情的话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和我的祖国》的曲调,是著名作曲家秦咏诚应张藜之邀,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海滨音诗》的主旋律改编的。意境美、旋律美,又适宜吟唱,张藜十分喜好。他誊写了这个曲调,揣在怀里,走到哪里都在琢磨,静思默想。
张藜在回顾文章中写道:“我记得在我从北京去福建的卧铺车上,为吟诵这个曲调着了迷,结果叼着烟卷儿入了梦,差一点儿惹了大祸,结果还是想不出我满意的句子。”
直到将近半年之后的湖南张家界之行。
1984年秋日,中国音协组织采风活动,张藜随同行们来到张家界。
清晨起床后,他打开窗户,神奇的天门山溘然呈现在他的面前,不远处是金黄的稻田,袅袅炊烟,溪流潺潺。
如此壮美的画面,让张藜震荡。他回顾道:“这时,顿生一种特异的觉得。一鼓作气,把在怀里揣了揉、揉了揣的秦咏诚的曲调填写出来。”
全体创作过程不到20分钟。
时任大庸文化馆副馆长的楚德新,参加了这次采风活动。至今,他清晰地记得张藜当时愉快的样子。他见告大家:“我一打开窗户,溘然来了灵感,自然而然地说: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中秋节晚上,参加采风活动的音乐工作者,在大庸县(现张家界永定区)招待所举行联谊活动,张藜当场朗诵了这首歌词。“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刚一开口,他的眼圈就红了。
“我用它写出了我对故乡、母亲、祖国、亲人的潜藏于心的思念。”后来,张藜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时年24岁、在张家界敦谊小学任音乐西席的黄新国,试唱了这首新歌。
1984年中秋节后的一天,他接到电话,让他和其他几位音乐老师一起,为几首新歌试唱。
“张老师让我先读读歌词。词很幽美,是诗一样平常的措辞,曲子也很幽美,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作品。”黄新国回顾说。
谱子和歌词写在一张老式的信笺上。试唱完毕,张藜拍拍黄新国的肩膀,夸奖他“唱得真好”。
后来,《我和我的祖国》被湖南籍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唱响全国。
楚德新感叹说:“这首歌,歌词没有华美的辞藻,但感情非常朴拙。大海、浪花、母亲、孩子的形象比喻,把人们对祖国的依赖表达得如此准确,唱起它,爱国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这首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爱国能量,它将全天下的华人牢牢连在了一起。”
试唱这首歌时,黄新国参加事情仅有一年多韶光,而今他已退休。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他演唱了35年。他说:“虽然张老师已经走了,但他留下的音乐经典,值得永久传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