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何星辉

在不久前举行的山东国际糖酒会上,遵义白酒“火出了新高度”。
如今,琼浆玉液般的白酒和红红火火的辣椒、绿色悠绵的茶海一道,正成为遵义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
在贵州遵义,如果有人问起科技创新的底色,那一定是“红白绿”——红辣椒、白酒和绿茶,正是科技创新的“强身健骨”,推动这些传统家当从转型升级到独领风骚。

红白绿 科技立异给你点颜色看看 汽车知识

高质量发展,不再是“诗和远方”。
相较于无中生有,有中变优可能是一条更加务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也是市委布告魏树旺为遵义勾勒的发展愿景和路径。
聚焦国民经济主沙场,科技创新精准供给,从而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红辣椒:“换种工程”带动爆发式发展

奇妙的纬度、适宜的高度、有利的温度、宝贵的湿度,论资源禀赋,确实得天独厚。
可是,“中国辣椒之都”在遵义的创建,也不是一挥而就的。

过去,市场上的辣椒品种多、品质杂,更由于庄家长期在用种上多采纳自选、自留、自用的老办法,导致辣椒种性严重退化,抗性和单产双双低落。
辣椒栽种在遵义,一度濒临失落控。

“辣椒家当的崛起,用事实证明了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代价所在。
”遵义市科技局党组布告、局长龙学精说。

龙学精所指的,是依托科研部门而履行的辣椒“换种工程”。

遵义市农科院辣椒研究所研究员余常水历经无数次的试验,成功研发出遵义1—10号辣椒系列品种,让遵义辣椒实现了迭代升级。
尤其是“遵辣9号”,将亩产从100公斤提高到了350公斤。

“首批试种的深度穷苦村落——遵义市龙丰村落,今年栽种1200亩,收入570万元,130多户穷苦户全部脱贫。
”余常水满脸自满。

截至2019年年底,“遵辣系列”累计栽种面积超480万亩,为农人增收46亿多元。
这背后,是遵义科技部门的长期持续投入。
在海内首次解码中国辣椒基因组序列、“换种工程”带动百口当爆发式发展……仅2019年,遵义辣椒的栽种、加工、交易综合产值就超过了200亿元。
如今的遵义,辣椒栽种规模居全国辣椒主产区第一位,天下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已初显规模。

白酒:科技攻关带来提质增效

赤色遵义,还有另一张名片——白酒。
俏丽的赤水河边,孕育了天下上最大的酱喷鼻香白酒生产基地,除了享誉中外的茅台,还有全市1400余家大大小小的白酒企业。

作为第一支柱家当,2018年,遵义市的白酒家当实现发卖收入924亿元,并以占全国3.1%的产量,创造了全国白酒14.5%的发卖收入和42.8%的利润,盈利能力多年蝉联全国白酒产区首位。
而在遵义白酒家当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一贯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

众所周知,白酒生产行业是耗水大户,个中以冷却水耗量最大,占生产总用水量的75%。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生产1吨白酒,耗水量为5—8吨。
长期以来,制酒企业都把参与酒蒸汽冷却后带有大量热量的冷却水,直接排放,从而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业界一贯没有高效的办理办法。

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下,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履行科技攻关,在不改变酱酒生产工艺的条件下,研发了生产用冷却双循环系统,把每年冷却水花费量从23.85万吨降到零排放,相较传统生产工艺,每年节省燃气、冷却水、污水处理等综合本钱2100万元。

“现在,一坛酒的储藏年份、岀厂韶光、湿度、温度等数据会在大数据系统上同步显示,一览无余。
”提及科技升级带来的新变革,国台酒业干系卖力人如数家珍。
国台酒业利用机器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对传统酿酒系统进行创新升级,不仅节约了一半用地,还提高了一倍产能。

绿茶:科技创新重塑核心竞争力

遵义茶叶栽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被著名茶学家陆羽以“其味极佳”记载于《茶经》。
历史的积淀是宝贵的财富,但茶叶的低附加值,一度使得老百姓“守着金饭碗还叫苦”。

“2005年前,湄潭全县茶叶栽种90%都是质料茶外销,高代价部分被外省企业得到。
”贵州湄潭兰馨茶业董事长金循说,这种情形在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后,很快得到改变。

老百姓靠茶致富,还是借力科技。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为首的221名科技职员,环绕茶树优秀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茶叶高产栽培等关键领域深入研究,得到30余项研发专利技能。
“湄潭翠芽”“遵义红”等一批有名品牌市场反响良好,以茶多酚、茶籽油加工为代表的技能创新步入海内领先行列。

遵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黛君表示,通过科技深度融入农业,刨穷根、走新路,带动农业生产办法调度,正是遵义科技部门多年的探索与方向。

2019年,遵义市湄潭县首批出园的“欧标茶”,不仅比普通茶园提早2—3天开采,且芽头肥壮饱满,茶青均匀价格较以往赶过10多元,亩产增加1000元以上。

如今,在遵义的湄潭、凤冈、余庆、正安等地,茶叶早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叶”。
今年1月至10月,全市200万亩茶园茶叶产量13.2万吨,产值125亿元。

数字背后,是老百姓满满的得到感。
高达55%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看重利用科技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上风,遵义为当代农业转型发展之路供应了可供借鉴的地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