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鉴赏: 一 战国期间,诸侯盘据,群雄并起。
公元前318年,秦以外的东方六国约纵离横,相约,攻秦,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结果却因民气不一而导致“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公元前203年,楚汉争霸,楚霸王项羽被围垓下,闻八面受敌,“乃夜起,饮帐中’,悲歌年夜方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如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美人虞姬,倚歌而和之。
旁边皆泣下数行,莫能仰视。
汉末,君昏民困,豪杰并起。
建安十三年冬夜,惠风和畅,东山月起,皎洁如昼,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曹孟德坐大船之上,大宴百官,酒酣兴至,乃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公元280年,“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吴主孙皓降晋,三国自此归于一统。

三国演义主题曲中蕴含着什么内涵 休闲娱乐

二 唐时大墨客杜甫登高,不胜感慨,叹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重游赤壁,豪情满怀,亦生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
“的感慨。
之后的辛弃疾,身处腐宋之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也忍不住咏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明代大才子杨慎身处社会政治极其阴郁的明中后期,因直言敢谏而触犯龙颜,仕途坎坷。
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它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三 滚滚长江,彭湃东逝,不可拒,不可留。
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埋没不闻。
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奇迹,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
只有青山仍旧矗立面前,不动声色地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
在这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东风。
他们将这统统看得很惯,由于早已这些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心腹,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抚慰。
“浊酒”彷佛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情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纵然是那些名垂千古的劳苦功高又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高兴淋漓。
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东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
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长江裹挟着浪花奔驰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逝得不见踪影。
“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逐渐没了火气。
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
是对英雄伟业的讴歌还是否定?“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尘凡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繁芜了倒会变得大略,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

四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阐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蕴藉,高亢中有深奥深厚。
从全词看,基调年夜方悲壮,意味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
在让我们感想熏染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驰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代价,在成败得失落之间探求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表示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肚量胸襟。
我们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驰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谛听到一声历史的嗟叹,于是,在嗟叹中探求生命永恒的代价, 使人不得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这首词淡语深刻,浅语有味,看似无技巧可寻,却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已达到了出神入化,浑然天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