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如何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知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神往?辽宁省沈阳市探索一条以保留利用取代大拆大建,以文化赋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微更新、微改造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纯白的钢构造玻璃连廊,连接起两栋老式红砖建筑,室内植物绿意盎然,高大的书架错落有致……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的时期文仓城市书房,为市民供应了阅读休闲的公共空间,也成为地标性建筑和网红景点。
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近乎闲置的旧仓库。
这是沈阳市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微更新、微改造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修比建还贵为啥还要修辽宁沈阳给出谜底 汽车知识

保护修缮,留住城市独特影象

时期文仓城市书房在沈阳东站南侧,这里是原东北贸易部储运局第一仓库——东贸库,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代仓储园区,也是沈阳市现存培植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全的民用仓储建筑群。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和当代仓储物流园区的新建升级,占地17.5万平方米的东贸库渐趋没落。

“东贸库片区面临的问题是当时大东区城市状况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是厚重的工业根本,一方面是老旧的城区环境。
许多在大东区事情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选择在其他区居住。
”大东区城建局局长程辉说。

最大略的办法是一拆了之、平地新建,不少开拓商早早盯上了这片区域。

“建筑便是城市影象的载体,记录着岁月流淌的痕迹,也是城市独特的魅力。
”程辉说,“城市更新,能让人们在新老交替中感想熏染城市发展的脉络,才更故意义。

东贸库历史建筑群具有苏式工业建筑特点,兼具历史代价和美学代价,2019年被列入《沈阳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初选名单》。
2020年初,经专家论证,大东区政府决定保留个中7栋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和1条铁路线,产权归政府所有,别的用地用作地产开拓,并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再利用作为地皮出让条件。

我们请来专业设计团队,对片区历史建筑的改造利用和公共做事要素的引入进行设计,每栋历史建筑都有图则,经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后再按图施工。
”华润置地时期之城项目总经理周立阳先容。

手工打磨外立面砖墙,撤除表面粉色油漆,露出红砖本色;在保留原木桁架构造和承重梁的根本上,贴合原构造新建钢构造和承重梁进行加固;舍弃原仓库屋顶,更换为采光更好的玻璃顶和电动遮阳帘……

“历史建筑的修缮和改造比新建一栋楼更昂贵,但更有代价。
”周立阳说,“新建住宅楼的外立面与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区完美领悟,成为项目的点睛之笔。

文旅领悟,打造新的城市地标

周六下午,时期文仓城市书房内聚拢着不同年事段的读者:来上自习的学生,共同阅读绘本的家长和孩子,享受周末休闲光阴的年轻人……这个由东贸库2号库改造而成的5500平方米综合文化空间里,有10余万册馆藏图书供居民免费浏览、借阅,还会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讲座、展览等各种文化活动。

66岁的白巨大在附近居住了20年,他常常白天到书房坐坐,晚上到书房前的城市公园闲步。
“在家门口就能看书、闲步,生活更方便、更幸福了。
”白巨大说。

如何利用好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利用具有城市影象的文化符号,打造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尤有必要。
”大东区文旅和广电局局长佟彦慧说。

以文化赋能提升城市品质,沈阳市深入挖掘工业文化秘闻和群众对公共文化做事的现实需求,依托历史建筑群,领悟当代设计、本土文化和做事功能,打造城市书房、戏院等文化举动步伐。

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时期文仓城市公园位于书房南边,圆形的空中廊道复刻了即将迁居的沈海热电厂地标建筑冷凝塔的圆形基座,廊道的当代感与冷凝塔的年代感形成比拟。
旧铁轨穿过公园,尽头停放着老式蒸汽机车头。
佟彦慧感慨:“文化能串联起历史与当下,授予旧空间以新的生命力,不断滋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去年初,同样由历史建筑改造而成的时期戏院和英雄故事体验馆陆续开放,截至目前,英雄故事体验馆累计接待参不雅观游客3万余人,时期戏院举办各种演出上百场。

文化做事群众的同时,引流聚商浸染也逐步显现。
“我们将坚持文化赋能,造就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挥文商旅领悟发展的乘数效应,让老工业区展现出时尚活力新形象。
”佟彦慧说。

改造提升,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与时期文仓城市书房两街之隔的八家子西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去年也迎来了新变革:门口安装了车辆识别系统,住宅楼做了外墙保温,翻新了水电气暖管网,扩建了小区广场……居民刘宝久赞不绝口:“以前下水道总堵,邻居没少闹抵牾,改造后邻里关系和谐了;外墙重新做了保温,去年冬天屋内温度高了两三摄氏度,小孙女更乐意来了。

近年来,沈阳市借城市更新之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改造老旧小区,推进城市情貌整体跃升,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去年,八家子巷和八家子街履行了背街小巷改造工程。
刘宝久常常骑着电动车到附近市场买菜,“以前这里路面坑坑洼洼,路边乱停车,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刘宝久回顾。
如今,铺装一新的路面方案了路边停车位,机动车道、人行道整洁有序。
“我们还对地下排水管线进行重修,进一步完善照明举动步伐,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大东区城管局事情职员王雷先容。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居民见地,定制需求清单,在细节处下功夫,实现‘面子’‘里子’兼治。
”大东区房产局老旧小区改造部部长赵琛说。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沈阳市持续提高城市方案、培植、管理水平,推动居住改进、功能优化、家当升级,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
2021年以来,沈阳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工程1456个;完成509条背街小巷微更新,培植口袋公园3070个。

来源:公民日报

流程编辑:u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