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特在中保研正面25%偏置碰撞“分数垫底”的风波刚刚过去,两天前,在郑州又发生一起A柱变形乃至驾驶员当场身亡的交通事件——一辆林肯领航员试驾车,在试驾过程中迎头撞上一棵大树,致车内一去世四伤。
从现场图片中可以看到,这辆领航员直接撞到了树干上,车头完备损毁,气囊、侧气帘全部弹出,副驾侧A柱发生了严重变形。
在此,笔者并不想过多纠结于事件本身,毕竟目前官方通报还未出,以是终极统统都以官方说法为准。笔者只是想跟大家磋商一个问题,那便是汽车的安全性到底有哪些成分在决定?是不是越贵的车就越安全?
碰撞结果和车价没紧要,关键是怎么撞
之前在中保研,帕萨特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撞出负分,对此有人认为,25%偏置测试与海内实际情形不符,海内道路能用到25%偏置测试的场景太少。但这次事件发生后,网友们却表示“这次碰撞完美诠释了25%偏置碰撞的主要性”。
我们从事件现场图来看,这辆林肯领航员试驾车驾驶员彷佛有一个本能躲避动作,只是终极没能躲开大树,终极碰撞部位轻微倾向副驾驶一侧。
领航员车头严重损毁彷佛也解释,实在车身安全性和车贵不贵没有任何关系,毕竟这可是百万级的豪车,而且还是带大梁的全尺寸SUV——关键是看你怎么撞,以什么办法什么角度什么速率撞。
比如这次,领航员以车头一个点去撞面积很小的树干,情形当然会很惨。
以车头馈缩的状态来看,当时车速很有可能不低于80km/h(凭履历预测,终极以官方为准),领航员自重2825kg,车里坐5个成年人的情形下,车重已超过3.2吨。这么重的一个大家伙,以如此高的速率去撞一棵树,其受力点承受的力度已远超中保研的园地测试极限(中保研正面25%偏置碰撞速率为64km/h),以是,事件和中保研的测试结果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换句话说,你开着任何一辆车,以哪怕跟中保研碰撞测试哀求的64km/h速率去撞树,结果都不会好。但如果以同样的速率撞墙,或者正面撞一些体积较大的物体,由于受力面历年夜,车头受损程度都会大幅减小。
说到这里,笔者想到了多年前在重庆发生的两起事件。第一个是2012年11月,一辆保时捷Panamera Turbo S冲上了人行道,撞上了一旁的路灯柱。由于车速过快,在惯性浸染下,保时捷在连续撞断两根灯柱后,才停了下来。终极结果是,这辆保时捷Panamera直接被电杆劈成了两半。
其余一个发生在2016年,地点是包茂高速重庆草坪段,一辆奥迪A4L车体被路边防护栏刺穿,造成男性驾驶员和后排女搭客去世亡。
以是,无论多贵的车,发生碰撞事件时,关键还是得看碰撞角度、车速,以及车身的自重(越重的车惯性越大,被毁坏的程度也相应提高),这些成分和碰撞成绩或碰撞结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然,车身的安全程度还要取决于车辆本身的构造。
买车时,关注车身构造很主要
由于职业的关系,笔者常常会参加各种车型的试驾会,在试驾会前的workshop环节,试驾教练都会宣讲车辆的安全性能、安全配置等等,个中,车身利用超高强度钢的比例是常会提到的一个细节。
超高强度钢是什么?一样平常情形下,我国把屈从强度大于210Mpa小于550Mpa,抗拉强度大于270Mpa小于700Mpa的钢称为高强度钢;屈从强度大于550Mpa,抗拉强度大于700Mpa的钢称为超高强度钢。
但是,“超高强度钢”是相对付时期哀求的技能进步程度而在变革的。如今,一样平常把屈从强度在1370MPa以上,抗拉强度在1620MPa以上的合金钢称超高强度钢。
而在新车宣扬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便是强度超过1500Mpa乃至1800Mpa的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不仅能大幅增加抗变形能力,提高能量接管能力和扩大弹性应变区,而且还能知足轻量化哀求,因此成为车身构造件用材的主流选择。
譬如,捷豹XEL全车利用铝合金车架,不仅强度高,而且担保了车辆的轻量化。在车辆连接处刚性不敷的问题上,奇瑞捷豹路虎率先引入航空级别的铆接胶合技能,通过与车身构造黏合剂的组合利用,使车身连接强度增大了2至3倍。
其余,车身构造也是担保车辆安全的重中之重。
一样平常情形下,很少有人关注车身构造这种细节,但真正用到的时候你会创造,它真的能保命。以是,许多车企用了很永劫光研究车身安全性。譬如之前的承载式车身和非车载式车身,再到现在很盛行的笼式车身构造,这种车身构造具有非常强的吸能浸染,发生碰撞事件后,撞击力绝大部分会被缓冲区接管,而搭客舱不会受到明显毁坏,使得搭客安全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自主品牌车型中,长安CS75Plus车身构培养采取了笼式安全车身构造,整车采取的热成型钢和超高强度钢用材比例高达38.3%,钢材强度最高达1500Mpa,在提升车身轻量化的同时,高强度车身也保障了车内成员的安全性。此外,车架还配置了目字型铝合金前防撞梁、可溃缩方向机构,给车内成员供应最坚实的安全樊篱。
再比如福克斯,其也采取笼型车体加强构造设计,并大量利用高强度和超高强度热成型板材以提升车体刚性。前后撞击缓冲区和车门防撞钢梁均采取同样的加强构造设计,撞击缓冲区可将碰撞时的撞击力均匀分散到全车身,从而避免搭客区乘员遭受碰撞侵害。
以是,大家在买车时,不仅要关心表面上的造型、空间、配置等,更要关心车身构造和超高强度钢的利用比例,乃至还要看车身关键部位的工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担保车辆的安全性。
末了说说
不管从之前帕萨特的碰撞结果,还是从这次领航员的事件中,A柱都涌现了严重的变形,会直接危及到搭客的生命安全。结果解释,车辆是否昂贵,跟碰撞的结果,实在关系并不大。碰撞的结果,首先跟车身的构造设计、材料利用、工艺水平息息相关。此外,还有碰撞时的角度、速率、自重等成分也会极大影响碰撞结果。以是在我们能掌握的范围里,在选车时,不仅应关注有几个安全气囊,还该当对车辆关键构造(特殊是乘员舱构造)的设计、用料、工艺,向发卖顾问做充分的理解,不要想当然以为,越贵就一定越安全。
更主要的是,不论车辆本身多么安全,构造有多坚固,配备多少安全气囊和主动安全性配置,但仍旧有太多不可知的成分无法掌控(譬如前文说到的碰撞时的速率、角度等)。我们都必须时候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气,并根据道路交通情形提前做好预判该采纳若何的方法,将安全牢牢节制在自己手中。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