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里程超过3万公里,有从事营运车辆嫌疑”“年内理赔超过3次被系统剖断为高风险”,导致新能源车在续保时被拒……近期,“拒保”一词成为广西新能源汽车车友热议的话题。对此,南国早报全媒体进行了拜访。
案例:部分车型续保续不上
“买车到现在1年4个月,我的车零事件、零理赔,便是行驶里程打破了5万公里。”广西宾阳的郑师长西席有一辆合创品牌新能源车,保险立时到期,但在续保时,原有的车险品牌迟迟不给报价单,称“正在核算价格中”。郑师长西席讯问了从事车险品牌的朋友,对方表示可能是郑师长西席的车行驶里程太多,被系统认为是网约车,因而不能按非营运车辆投保。换句话来说,郑师长西席的投保需求被“婉拒”了。
不足为奇,南宁一名车友有一款30万元的新能源SUV,却接连被两家保险品牌“婉拒”,缘故原由是“该车新车定价大幅下调,系统须要重新剖断车损保险金额”。
部分新能源车的车主面临着保费高、续保难等问题。
在南宁兼职顺风车的网友“大脚痩文”,去年5月买了新能源汽车,每周有两三天来回老家马山县,一年跑了4万公里。相熟的保险专员曾担忧地见告他,“续保不愿定,可能被拒”。今年续保时,保费上涨约1500元,末了他另选一家保险品牌,但保费也较去年多了900元,还需捆绑增加了“驾乘险”“座位险”“外部电源故障险”。
不久前,有某中端品牌新能源车主称保费上涨,疑似被拒保。8月下旬,在某品牌广西车友微信群内,不少车主坦言从事网约车或顺风车,曾哀求增加险种,当时没太在意,结果不才一年度被保险公司剖断为“高风险”。还有一些涉及经营风波的品牌,例如爱驰汽车、威马汽车、高合汽车,以及一些入口的新能源车,也因保有量少、维修本钱高,续保时可能遭遇“冷脸”。
拜访:保费上涨后业务员不愿“出单”
为何新能源车频频被“婉拒”?南宁某车险品牌理赔科邱经理表示,多数是由于车主和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以某款售价15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购买非营运性子车辆保险(交强险+商业险)用度是4800元/年,按营运车辆投保保费翻倍。保费上涨后由于担心车友不接管,保险公司业务职员对付报价不足积极,因此被车友认为“续保被拒”。
车友期待新能源汽车在车险投保环节更完善更便捷。
对付“部分品牌车型从事网约车比例大,导致整体保费上涨,影响非营运车主”的传闻,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有精确的核算体系,按照商业车险一车一况的NCD系数剖断,该系数越低就代表驾驶习气好、理赔次数低,行驶区域风险低,因而“车主被误伤”的情形很少存在。
业内人士建议,在选择车险时,可以货比三家,并且把稳一些针对新能源车的条款细则,如果在续保时遭遇无端拒保或者捆绑发卖,可及时向保险公司客服或监管部门反响。
剖析:多措并举,能否破局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海内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约650亿元,估量到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目前海内共有约65家车险品牌,2023行业新能源车险增速超60%,但有9家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为负增长,缘故原由之一便是对新能源车理赔包袱较重。
有广西车险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情形是“低保费、高赔付”——20万元的新能源车保险约1万元,但“前脸轻轻碰一下就修几万元,里面都是传感器和雷达”,如果是电池受损,须要整体改换的概率很大,至少5万元起步。
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不仅扩大了保障范围、明确免责/折旧率,同时新增了专属附加险。今年1月,财产保险监管司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事情的关照》,明确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
此外,新能源车企开始加入车保市场竞争,特斯拉、小鹏、空想、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已经动手布局车险业务,比亚迪已得到车险经营资格牌照,成为海内首家全资控股财险公司的车企(已在海内多省份落地,目前广西投保渠道尚未开通)。业界认为,“车企系”保险公司节制车辆详细数据(包括利用韶光、里程、习气)和售后平台,在订制保险方案时有先天上风,这也能让车友多一个选择,但价格接管度和做事标准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容许,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肖海燕
校正:黄少华
责编:杨波
审核: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