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锅炒菜、跑步翻越、收叠衣物、弹琴泡茶……在北京刚刚落幕的2024年天下机器人大会上,各种人形机器人同现场不雅观众展开互动,许多人不禁发出一句“觉得来到下一个世纪”的感叹。

人形机器人——这种有着“身体”的人工智能(AI)是不少科幻电影中的主角,间隔走进家庭,进入日常生活还有多远呢?

新华网财经不雅观察|机械人走入家庭还有多远 休闲娱乐

8月21日在2024天下机器人大会现场拍摄的人形机器人。
新华社 任超 摄

运用处景日益扩大

如果说机器人家当是人们普遍认知中的“未来家当”,那么人形机器人更是新技能、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多项技能的“凑集体”。

打个比方:“身体”,机器人本体的硬件模块,包括四肢和干系功能组件;“小脑”,运动掌握系统,向上承接大脑给出的任务指令,向下掌握本体整机的运动;“大脑”,也便是AI大模型,卖力推理、方案、决策、环境感知和互换。

理解到,本次大会就有近30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亮相,创历届之最,在现实天下中也解锁了更多运用处景。

比如在家居生活中,乐聚机器人的台轮式人形机器人可适应多种室底细况,包括仿照未来的家庭场景,“解放双手”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商业零售场景中,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一款GALBOT G1通用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听到语音指令后,从货架上拣选商品,并精准递交到顾客手上。

目前,海内已有厂商将人形机器人产品投入线了局景,部分实现小规模量产。
“操持今年将GALBOT G1投入到无人药店、商超等商业化场景中,帮助人类‘干活’成为现实。
”银河通用事情职员见告。

8月21日在2024年天下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轮式双臂人形机器人。
新华网 闫雨昕 摄

表情与动作高度类人的清宝机器人,目前紧张运用于文旅场景和工业场景。
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磊见告,该公司今年已签下数千万元的人形机器人订单,并已实现微盈利,估量今年底发卖额可达5000万元。

人形机器人赛道不断有新的玩家入局。
仅在2023年,就有星尘智能、星动纪元、智元机器人等约2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成立;也有老牌玩家优必选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成功,通过成本化手段将人形机器人家当推上快车道……

据企查查数据,若把视角扩大至全体机器人家当,我国现存机器人干系企业从2014年的1.33万家增长到2023年的17.85万家,增长13倍。

“进家门”可能至少还需3到5年

虽然被看作是最前沿技能之一,但受访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走出实验室迈向家当化的阶段,大规模落地首先将聚拢于工业场景,至于“进家门”或许没那么快。

比如,优必选科技株式会社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化身汽车检测工程师,在汽车流水线上实行分拣、质检等任务。

据优必选事情职员先容,这种机器人可以搬运15千克的箱子,内置的多模态大模型“大脑”可实时记录数据,让其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令检测的准确度达到毫米级。
据悉,Walker S今年已入驻蔚来、极氪等多家车企聪慧工厂“打工”。

8月21日在2024年天下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人形通用机器人。
新华网 闫雨昕 摄

过去一年,宇树科技先后发布售价65万元的人形通用机器人H1,售价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G1量产版。
宇树事情职员见告,H1目前订单已经排到明年10月往后。

人形机器人率前辈入工业场景、科研机构,实际上是当前技能水平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结果。
不过,人们更加关心的是,何时才能实现人形机器人“入户”的“愿景”?

“粗略估量3至5年。
”王磊坦言。
“首先是本钱问题,目前人形机器人价格昂贵,多数在数十万到百万元之间,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其次是技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人形机器人须要在各种繁芜的环境中准确实行任务,不能涌现故障或缺点;第三,机器人的‘大脑’,也便是智能化方面仍有待提高。

8月21日在2024年天下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人形机器人。
新华网 闫雨昕 摄

把稳到,目前人形机器人依然存在“尴尬时候”。
以本次天下机器人大会展出的人形机器人为例,基本都须要用绳索悬挂在钢架上,由于机器人下肢难以站稳;一些机器人时常停下来“缓一缓”,续航和输出功率不敷导致它们略显“卡顿”;还有机器人则被关闭了交互系统,喧华环境会令它们因指令识别混乱而宕机……

可想而知,要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仍需技能的综合性打破,每一个环节都须要足够的投入与耐心。

有业内人士认为,全行业仍在探求一个可触发广泛需求的家庭场景,去激活弘大的市场潜力。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养老领域的机器人运用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王磊说。

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纵使存在诸多难关须要占领,机器人作为一项领悟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工程的新兴技能,被视作未来家当的发展方向。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辅导见地》,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前辈水平,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等发展目标。
地方层面,北京、上海等地也都发布了家当支持政策。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环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
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8月21日在2024年天下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人形机器人。
新华网 闫雨昕 摄

当前,海内传感器、精密减速器等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生产技能,以及AI大模型技能正加速迭代更新。

据理解,我国机器人家当已在部分领域达到较为领先水平。
例如,环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全身拥有多达43个可以依赖自身动力源主动掌握的运动

“枢纽关头”,“枢纽关头”模组一共搭载了10种31个枢纽关头,也意味着机器人能做出更靠近人类的动作。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8月13日举行的2024天下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中的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已形成丰富的产品谱系,技能水平和家当化能力大幅提升。

机器人行业“脑力”也在突飞年夜进。
向科大讯飞事情职员理解到,该公司一款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大脑”,可以实现多种措辞识别和多人多模态场景的交互。

“这组模块领悟视觉、声音等多种模态,可以从喧华环境中剥离出来是哪几个人在和机器人对话,并给予回应。
”上述事情职员先容。

事实上,除了“长得像人”的机器人之外,我国各种机器人家当都在走向成熟。
比如海内企业也纷纭抢占机动手、机器臂、四足机器狗等机器人赛道,并在消防应急、卫生医疗等多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商业代价和社会代价。

8月21日在2024年天下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宇树科技消费级四足机器人Go2。
新华网 闫雨昕 摄

以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狗为例,经由8年的技能迭代,灵巧跳跃、负重爬楼梯等任务均可完成。

业界普遍认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能领悟机器人的硬件技能,将产生更多“连带效应”,一条完全的家当链正在加速形成,机器人的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策划:万方

主笔:闫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