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亲朋、挚爱、奇迹……彷佛没有一样能一定节制在手中。
那人活60年?还有什么是可以重拾的?
抖音里,一位60岁的老人,给了我们他的答案。
@钢琴生产队 的第一条抖音视频,出身在2017年11月,彼时间隔演奏者杨诉的58岁生日,还有3个月。
如今这条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4000万。15秒钟里,杨诉弹奏着《莫斯科郊野的晚上》,速率快得看不清手指动作。
这个出生在“生产队年代”的老人,学琴、练琴18年,从一名职业钢琴演奏家,成为模特队的经理,再下海做生意……直至晚年,才在抖音上,与钢琴续起前缘。琴声共鸣着他的心绪,融贯老年之后的生活。
他头发花白,体态佝偻,却以为“我的人生像钢琴协奏曲中的Cadenza(华彩乐段),淋漓又自由。”
入门1971年8月3日,杨诉牢牢地记住这天:他第一次坐到钢琴前的日子。
那时已经11岁的杨诉,过不了几年就要上山下乡。军转干部的父亲和师范大学毕业的母亲希望他在人生里多一点选择余地,带着年事实属偏大的杨诉学起了钢琴。
“第一台钢琴”是父亲在样板戏宣扬画背面用羊毫画出来的。直到半年后,家里才攒钱给他买了台二手钢琴。
“那台钢琴露天废弃了良久,连修的代价都没了,低音敲起来就像打鼓一样。”
学琴20个月后,杨诉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当时中心五七艺术大学于哈尔滨的招生考试。
钢琴这个家伙,霸占了杨诉全部生活。以前每年最为期待的可以大吃一餐的父母结婚纪念日,也被塞进了做不完的钢琴练习。和钢琴干系的影象彷佛都是艰巨的。小学5年级,杨诉转入了一所有闲置钢琴的小学。每天中午放学后,父亲把饭菜送到学校来,他吃完便开始在礼堂练琴,直到晚上父亲再来接他回家,或者是带来晚饭,吃完接着练。冬天礼堂没有暖气,小杨诉每回都要在礼堂里跑上二十分钟热身。
有一次,他乃至从同学家里借来了一把斧头,准备顶着一顿暴揍也要把家里的钢琴劈了。不过,末了他还是没仗起胆子来,悄悄把斧头又还了回去。
离开14岁那年,杨诉从家里的钢琴座椅上离开,来到北京随着专业钢琴老师学习。
住在父亲战友家,杨诉专注在钢琴学习上,直到艺术院校规复高考的1978年,他考上了“殿堂级”的上海音乐学院。
杨诉的钢琴座椅从哈尔滨到北京,再到上海,又因毕业分配在哈尔滨歌剧院而回到了家乡。在一次为同学毕业演唱会的伴奏中,深圳交响乐团的卖力人也在现场聆听,几年之后约请了他和其他几名音乐家一起去喷鼻香港演出。
在80年代的深圳,杨诉体验到了很不一样的社会氛围。后来他调到了深圳交响乐团,那时候深圳连个正儿八经的戏院都没有,乐团都在戏院演出。有时音乐演奏声渐弱,杨诉在台上溘然听见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很是奇怪。演出结束后,他专门跑到不雅观众席上一看:嚯,满地的花生瓜子皮。
杨诉和很多人一样,投身进当代化浪潮里。他转业了,先是组建起了模特队,承办国家级名模大赛,打造过全国头部职业模特队,还蝉联过期装模特比赛伯乐奖;打了保龄球锦标赛;写了受业内认可的电影剧本……
是的,这不是一个持续热爱数十年的故事,其间因个人选择有过中断与放弃,就像很多普通人的人生一样。
重拾杨诉的故事还是有了一折回转。
虽然不再以专业钢琴演奏为业,可他没丢下这份热爱:偶尔给旅美返国的歌唱家同学伴奏,平常自娱一下,亦或在亲朋聚会时碰一碰钢琴。
抖音爆红的那条15秒视频,便是随机演奏下的意外产物。杨诉的一位忘年交为了给别人点赞,注册了抖音账号,想着反正新账号的主页空空,不如发条视频。他手机里刚好录了一段杨诉即兴演奏的《莫斯科郊野的晚上》——这首在过去数十年里,他弹了无数遍、烂熟于心的曲子。
下午三四点发布的视频,晚上九点电话来了:“视频在抖音上播放量超过100万了!
”
杨诉纳闷儿:“抖音是什么东西?”
他很意外钢琴演奏居然在抖音会受到那么多人喜好,“我以前学习的古典音乐,彷佛总要一点知识背景才能欣赏。但实在艺术欣赏是共通的。其余,大家喜好的盛行音乐、普通音乐,我也很乐意用我在钢琴上的积累,诠释给大家听。”
一条条地,网友们童年影象里的经典曲目或者是大街小巷热播的抖音神曲,都经由杨诉弹琴的手,涌如今了“钢琴生产队”的账号里。以前演出也就只能容纳千儿八百不雅观众,现在网上有4000万人看过他的演奏,“想都不敢想,彷佛打开了新天下的大门一样。”
他珍惜这次重拾的机会。短视频被严格保持在均匀2天一更,他每个周五晚做2小时直播,鲜有间断。除了演奏《肖邦》、《卡门》、《梦中的婚礼》等经典钢琴曲,杨诉还会找《凉凉》、《少年》这些曲谱,看两眼,就能弹。周杰伦发布了新歌,他也用钢琴弹奏出来供大家欣赏。他还学会了网络用语,说自己“粉丝黏性”很强。
如果没有钢琴和抖音,杨诉很难想象朽迈带来的颓然。
2020年60岁生日那天,洗完澡后的杨诉看着镜子里“皮松肉弛的爷爷形象”,忽地一抹镜子上的水蒸气,“形象顿时变成了后当代的风格。”
好在还有@钢琴生产队,在这里,他可以做个青春不再却内心年轻的老头。
#DOU艺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