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随笔集里,程璧本着“道法自然”的清新笔法,以流畅而诚挚的笔墨,讲述自己唱作的民谣作品背后的主要人与事以及其所倚靠的中外经典诗歌与天下文学滋养。
从谷川俊太郎、金子美铃、寺山修司到塔朗吉、狄金森,从李白、杜甫到海子、顾城、西川、北岛,从老狼、崔健到罗大佑,作为随笔集,《肆意成长》最大的特点便是一种向无数文学、音乐等文艺作品展开的丰富的文本间性。
无论是《晴日共剪窗》《诗遇上歌》《我想和你虚度光阴》等早期作品,还是《Sonnet and Song》《诗经》等近年专辑,程璧的音乐天下始终包含了大量对其他艺术形式(文学、绘画等)的借鉴和挪用,程璧也因此被称为“离诗歌最近的声音”。
与诗行一样,她的歌曲既可以被聆听,也可以被不雅观看,或容许以借用叙事学的“聆察”观点概括对程璧音乐的欣赏过程。
因此,《肆意成长》中各类开放的文本间性便是程璧自若游走在文学和音乐天下过程中的屐痕。
程璧坦诚地展示了自己音乐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过程,这个展示的过程又召唤出更多的“聆察”。

以程璧为代表的一批音乐人常常被称为“文艺青年”,用程璧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群骨子里热爱文艺热爱生活的人。
但是她们都把文艺发展成了自己的职业,可以以此为生,就不仅仅是热爱那么大略了。
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东西”。
《肆意成长》中,程璧记录了自己和福原希己江、汤川潮音、优河、羊毛和花、胡弦子、墨白、晴小超等“相机小伙伴”“旅途音乐人”“东京独立唱作人”等“文艺青年群体”的交往过程和深厚情意。
在作者笔下的“豆瓣”“相机生活”小组、佳能写真部和音乐咖啡馆里,读者能窥见“文艺青年”这一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粘连、丰富的。
书中的文艺青年群像模糊勾勒出21世纪受日系审美影响下的一代青年人的发展过程,时期的侧面也因此在程璧温顺的笔触间浮现。

当诗赶上歌之后肆意成长|书评随笔  第1张

《肆意成长》还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女性发展史。
《肆意成长》中,程璧写道:“三十岁开始,我彷佛才把稳到自己女性的身份。
”这是一种对自己性别身份的“再创造”与“再解读”。
在《夏丨将热望谱唱唱歌》部分,程璧特意写作了《我爱的那些女墨客们丨狄金森、索德格朗、辛波斯卡》以及《生命燃烧的余温丨张枣的女性三部曲》致敬了自己所爱的女性文学作品。
然而,更让人动容的是,整本书中程璧一贯用温和的女性主义目光注目着自己前半生中从女儿到母亲的各类女性身份,展示了一位女性通过广泛的阅读与文化深耕,以宁静与温暖为恒定之锚,在充满变数与不愿定性的风险社会中的那份笃定前行与无畏寻衅的勇气。
在这一过程中,祖母的形象一贯对程璧具有某种“原型”文化意义。
祖母兼具传统“大家闺秀”和有知识文化的当代女性的双重身份,一贯以温和典雅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无数苦难。
祖母形象所代表的审美履历成了程璧诗歌、音乐天下中不变的、根本的元素,并无数次在审美和文学活动中被唤醒和强化,帮助程璧回归本真。
程璧第一张专辑《晴日共剪窗》中的同名歌曲就记录了自己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影象: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曾经有个四合小院

那里住着我和奶奶还有一只小花猫

那时的小院种满了花台阶下面有青草

那时的我呀手里拿一本唐诗宋词三百首

那时的奶奶教我念白鹅曲项向天歌

等到太阳通亮的时候还会教我剪窗花

那是我最难忘的过去常常涌如今梦里

于是后来我学会了写字于是有了这首诗

庭前花木满 院外小径芳

四季常相往 晴日共剪窗

在《只想让生命,自然而然》中,程璧写道:“某种意义上,音乐彷佛并不是我要到达的地方,而是某种必经的办法。
一种很适宜我的、自然而愉快的表达办法。
”某种程度上,《肆意成长》这部随笔集都是这句话的注脚。
“肆意成长”首先是一种充满勇气、许可任何事发生、许可考试测验任何道路的生命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说贯穿了程璧前半生的所有重大选择之中。
比起欣赏美,程璧更想成为美学的践行者和表达者。
在本日,这样的生命态度无疑是难能名贵的。
程璧是我从初中开始喜好的歌手,至今我仍难以忘却《梅雨》的第一个和弦。
在将近十年的韶光里,我从初中天生长为了研究生,程璧也从小众的独立音乐人成了出版“10张专辑,音乐作品全网播放打破10亿次”的有名民谣唱作人。
因此,《肆意成长》给我带来的冲动,是远超一部“民谣音乐人”的生命随笔集的。

作者:汪芦川 编辑:徐征 校正: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