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农时不等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令,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下常州各地的春耕生产正在有序展开。
“无人飞机”“无人农场”上线,“智能化”助力作物提质增产
春耕以来,位于新北区孟河镇的云国农机互助社,千亩农田一片活气。互助社卖力人陈峰手持遥控器,无人植保飞机在麦田上空匀速施肥。“去年在区里的统一组织下,我参加了培训考到了植保无人机系统低级操作手合格证,后来购置了两台无人植保飞机,眼下正是田间管理时节,施肥、除草,只要通过两台机器就能完成。”遥控器显示屏上,有不少黄色条纹,这是陈峰给无人植保飞机设定的施肥路径,“比较传统的植保机,无人植保飞机对麦田的损伤更小,雾化效果好且喷洒更均匀。”
而在位于西夏墅镇的新北区省级当代农业家当园内,农业则更加“聪慧”。全市首个“数字化无人农场”就在这里。
轻点操作系统发出指令,一台地面无人驾驶植保机从基地机库缓缓驶出大门,超越一片地皮后,进入操持植保地皮中。与此同时,空中作业同步进行。50分钟后,地面无人驾驶植保机和空中植保小飞机完胜利课驶回机库,效率比人工作业提速了10倍。
首个“数字化无人农场”占地约800亩,采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能,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栽种精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
西夏墅镇农业局局长李伟见告,无人聪慧农场席卷智能化耕整、播种、田间管理和收成等耕种管收全流程,由软件平台、智能传感器、智能农机等部分组成。“软件平台就像我们的大脑,紧张进行网络、剖析数据。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作物区域的气候、土壤、水环境、病虫害等,并供应详确的数据资料,为下一步精准灌溉、变量植保、变量施肥等供应作物‘处方图’。”李伟说,智能农机是无人农场的核心,包括拖沓机、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等,利用北斗导航差分定位技能,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以播种为例,小麦播种机直线行驶横向偏差小于2.5厘米,与人工驾驶作业比较,提高了播种行直线度,行距更均匀,透风透气采光好,有利于作物成长,可提高作物产物7%。小型气候站等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密度,综合减少肥料和农药用量,降落生产本钱;智能农机由于接行准确,可提高地皮利用率3%,节本增奏效益显著。
目前,农场栽种小麦400亩、油菜400亩,基地还将结合省级当代农业家当示范园创建,培植工厂化水稻集中育供秧基地、粮食仓储烘干基地,探索水稻生产全程无人机器化,打造省内粮食生产无人农场示范标杆。
“田管家”上岗,“金牌做事”确保农资供应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小麦拔节穗肥,一亩田用尿素15斤、专用复合肥35斤。”3月6日,周日,农药部经理张军一早将肥料送到种田大户张敖生田里。
“化肥、农药托管给农资公司,对种田大户来说,即是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我去年300亩水稻,去掉本钱……”张敖生是金城镇种粮大户,正当他和张军算着经济账时,金坛区直溪镇的耿和良打来了电话,“小麦这轮施药立时结束,创造还差一瓶农药。”
“你等我,我立时来。”张军跨上汽车,向直溪镇驶去。耿和良是溪滨村落种粮大户,今年小麦栽种面积600亩,农资公司卖力送货上门,配送小麦生产基肥、穗肥30多吨。张军明白,一瓶农药利润虽然不及汽车油钱,但他不得不去,由于庄稼一误便是一季,更何况这是公司的诚信、党员的党性。
“在施肥用药上,何时用、用多少、如何用,农资公司供应‘点对点’和‘全程保姆式’的做事,办理了我们大户的后顾之忧。”耿和良说得是实话,金坛区农资公司组建了“田管家”群,群里100多人,除了家庭农场、农机互助社和种粮大户卖力人,便是农技专家和农资公司职员,对全区农业生产用肥、植保实时监控,由资深农技专家“坐诊”,进行农技科普并深入田间地头“会诊”。
“金坛区农资公司根据栽种大户订单,组织事情职员分工互助,将农资第一韶光送到他们手上。”堂前忙发卖,仓库赶送货,史洪芳说,今年对江南制粉、指前标米协会等成员单位,按照干系规定予以政策倾斜,实施农药集中采购和配送,节约农资本钱50多万元。区农资公司环绕农资保供职能,通过强化做事意识、完善做事手段做事好庄家,同时提醒农人朋友要到正规的门店购买农资产品,并把稳产品留样和索要票据,以便更好掩护自己的合法权柄。
“有事找老王。”这是所有大户的心声。王士杰是金坛区农资公司党支部布告,享受省劳模报酬,虽然今年66岁,但干起活来一点不输年轻人。金坛区农资公司12人,个中党员5人。去年来,金坛区农资公司提出打造“金农”品牌,发挥“扁担精神”,成立由党员组成的“金农突击队”,利用周末、晚上和安歇韶光,深入大户和田间地头,理解用肥和植保情形。
“金坛区农资公司打造‘金农’品牌,这里的‘金’,既是金坛的‘金’,也是金牌做事的‘金’,让客户满意、农人放心、助农增收是初心,更是义务。”史洪芳表示,目前全区农资供应网点80多个,区农资公司做事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农机互助社200多个,农业做事面积8万多亩,公司将与种粮大户连续建立“点对点”的做事关系,从水稻育秧到收割供应全程农资供应及植保“一条龙”做事。
在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金武路的田田圈农业科技做事有限公司农资储备仓库,工人们正忙着将一袋袋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装车,准备运往辖区各农资经营部门店。“为了预备春耕,我们早在2021年底就将所需的肥料、农药入库,年后上班以来,公司每天的肥料发卖都在50吨以上,农药也有10吨旁边,最近一个月发卖额已打破1000万元。”田田圈农业科技做事有限公司总经理荆方林说。
荆方林先容,目前公司共储备各种化肥1136.5吨,储备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13.23%;储备各种农药508.38吨,储备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7.21%。
“我们依托区域内这些农资发卖大企业,精心组织货源,勾引企业抓好农资采购和储备,确保春耕农资备足备齐。”武进区供销互助联合社互助辅导科科长岳益超见告,田田圈作为武进最大的农资公司,肥料、农药储备已达上年春耕农资发卖量的90%,为保障春耕农资市场供应奠定了根本。在做好市场保供事情的同时,区供销互助联合社积极组织开展“绿色农资”行动,辅导农资企业加大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绿色高效环保农资供应,推动肥药减量增效。
为实时节制农资动态,区供销互助联合社还会同干系部门加强春耕农资市场监测,组织职员及时对接发卖企业、网点,理解农资供应、价格走势等情形,同时积极联系周边县市农资发卖企业,做好货源调度准备,避免涌现春耕期间紧张农资品种价格大幅颠簸的环境,掩护农资市场稳定。
税惠农机添动力 春耕备耕更科技
随着全国春耕备耕陆续展开,位于常州钟楼区的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内“热火朝天”,去年近30亿的发卖额让大家春风得意,准备趁着春耕的“大旺季”搏一个“开门红”,再上一个“新台阶”。
长期以来,我国拖沓机行业面临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供给不敷的困境,倒逼企业不断加码科技创新。企业财务总监赵鹏飞先容:“好政策犹如‘及时雨’,在税收优惠支持下,我司研发生产的DF1204-CVT、DF2404-H等型号拖沓机备受欢迎,个中DF1204-CVT具备无人作业、远程监控、故障早期识别等能力,可实现与多种智能机具互联;DF2404-H可适应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无缝对接耕、犁、耙等各种作业需求。”
据统计,2021年,东风农机享受税收优惠约4900万元,除此之外,还在三季度提前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1738万元。赵鹏飞说,“‘真金白银’让我们能引入新设备,升级新技能,持续推动产品环保化、智能化、舒适化,进一步擦亮东风农机品牌,向着‘迈向环球农机方阵’的目标一起前行。”
实际上,东风农机业务早已覆盖全国,产品还远销70多个外洋国家。但在走南闯北多年的赵鹏飞心里,还是常州税务部门的干部最知心,“业务能力强,解答速率快,还特殊有亲和力,小王就像我们的‘老朋友’。”
被称为“老朋友”的“小王”,是来自钟楼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三股的一名年轻干部。近期,她又帮东风农机办理了一件“麻烦事”。当时,一名河北的经销商向企业反应,售出拖沓机后查询不到合格证编号,无法开具机动车发卖发票。没有发票,庄家就上不了牌,无法利用,乃至可能错过春耕安排。小王理解情形后立即多方理解,摸排缘故原由,一边联系工信部门讯问合格证上传事宜,一边通过行驶证上载明的发证机关,向农业屯子局讯问其他办理办法,得知增值税普通发票(五联版)也能作为拖沓机注册登记时的证明材料,并以此为打破口帮助河北的庄家顺利上牌。
这正是钟楼税务部门供应“一对一”精准做事的缩影。在亲和“小王”的背后,还有履历丰富的“老沈”、熟读政策的“小邱”,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团队,为东风农机一户企业供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扰的便民做事。
(姚程玉)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