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从这代长轴版3系,收到“运动性明显倒退”的风评后,粉丝们纷纭寄望于标轴版的3系上。

  那么,标轴3系会让我们失落望吗?

舒适为先运动靠边 标轴宝马3系底盘解析 汽车知识

“操盘手”是什么?

  《见证》是太平洋汽车打造的技能栏目,旨在对车辆的底盘进行深度的解析。
通过设计、用料、实际驾乘体验等方面,让网友理解一辆车的实质所在,避免闹出“以配置单定输赢”的笑话。

底盘概览

  本次实拍的新一代标轴3系,底盘代号为G20,采取了宝马著名的CLAR后驱平台打造,共享了更高等别车型的大部分机器及电子架构,引入了更多信息化、智能化的特性。

双球节前悬挂解析

  在

双球节式悬架(仅示例,非3系)

  双球节悬挂比较麦弗逊悬挂,在抵御侧向G力的表现上没有实质的变革,无非是为了实现更大的转向角,减少车辆的转弯半径而设。

  一眼望去,这代3系的前悬挂利用了“海量”的铝合金部件,在用料上无可挑剔:各条掌握臂、轴承座(也称转向节)、刹车卡钳均采取了铝合金的材质,能大幅降落簧下质量,对悬挂相应速率 / 车头贴地性的提升吹糠见米。

  在副车架的设计上,这代3系采取了中规中矩的钢材质副车架,通过焊接构成全框式的架构,没有利用5系上的铝合金副车架有些遗憾;同时,较粗的防倾杆合营阻尼非常轻快的减震器,令车头的相应更为迅速,能给予驾驶员更多的“玩味”。

  在塔顶的设计上,标轴3系采取了多见于运动车型的加强式塔顶,“青筋暴起”的加强筋条令人面前一亮。
同时,前避震器的内倾角 / 后倾角均相称明显,具有提升直线行驶稳定性+增大机器回正力矩的效果,很好地传承了3系家族式的调教基因。

  但在刹车上,这代3系彷佛有些令人失落望:其前轴仅采取了天合(TRW)的单活塞浮动卡钳+尺寸一样平常的钢制透风盘,且刹车脚感不太线性,易在软糯的前悬挂的“鞭策”下涌现点头,比较同价位对手们又是电子刹车,又是四活塞卡钳之类的“骚操作”,诚意一样平常。

  不仅如此,宝马压缩本钱之厉害,还表示明晰前轮拱的护板材质上:一块玻璃纤维材质,被镶嵌在塑料材质的护板上,正对着前轮的砂石击打位置,实现精准的防护。

  但令

  细节设计上,这代3系在前悬挂的关键部位,均采取了液压衬套,以提升悬挂系统的隔振能力。
同时,宝马的工程师们也利用了不少橡胶衬套与之搭配,力求避免涌现F底盘3系那般“紧绷”的底盘质感,晃晃荡悠的行驶质感竟有些美式巡航车型的韵味,说好的德味紧绷感呢?

五连杆后悬架解析

  在后悬挂的设计上,这代3系采取了“教科书”般的五连杆悬挂:侧向的受力紧张由“上前掌握臂+上后掌握臂+下前掌握臂+下后掌握臂”这四根钢质杆件构成的“虚拟双叉臂”分担,而束角则由支配在末了的束角掌握臂卖力。

  但与前悬挂“琳琅满目”的铝合金掌握臂比较,这代3系的后悬挂的掌握臂全部采取了钢材,这也算是CLAR平台“众平生等”的特色,毕竟更高等的G底盘5系/7系也同样是同样的材质。

  同时,我们也能创造,3系这套悬挂在遭受冲击时,能跟随最粗壮的下后掌握臂的“指引”,有序地今后上方运动,让双阀式减震器直接而高效地吸振,达成舒适性的最大化。

  在副车架的设计上,这代3系同样采取了通俗俗通的钢制副车架,并通过4个橡胶衬套与车架相连,与5系的铝合金后副车架比较诠释出“一分钱一分货”的硬道理。

  在后避震器的布局上,3系采取了同级别车型常用的簧桶分体式设计,并具有后倾+大行程的特性,有利于接管路面的颠簸,驾乘舒适感直逼5系。

  既然这代3系能取得如此精良的NVH表现,其后轮拱内部的玻璃纤掩护板,可谓是贡献良多,但可惜其包裹的细致程度还是比期望中略差。

  在后刹车方面,这代G底盘3系采取了韩国万都(MANDO)供应的单活塞浮动卡钳+透风盘,并集成了电子手刹模块。
但值得指出的是,这辆3系试驾车经由前一天的赛道高负荷驾驶后,刹车片涌现了过热烧毁征象,并在刹车盘和卡钳上留下了显而易见的印记,这实在有点不应该。

  这代3系的舒适性还表示在传动轴以及差速器的部分:宝马工程师在传动轴靠近差速器的尾段上,增设了一块厚厚的橡胶,以避免传动系统负载剧烈变革时的冲击被乘员感知。

  而在差速器一个小小的吊耳上,宝马工程师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用上了橡胶+液压双衬套的设计,令后排搭客根本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屁股下,藏着一颗躁动的差速器,舒适度跟先驱大轿车们有得一拼。

  而这代标轴版宝马3系,亦装备了被官方大力宣扬的双阀式避震器。
这种设计理论上碰着较大压缩或者拉伸时,阻尼更大的阀就会起到更大浸染,以实现更好的车身动态掌握效果,达成舒适与运动的兼得。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代3系国产化后竟然完备取消了后轴防倾杆!
无论实际驾控体验如何,

  说了一堆这代3系底盘的不是,实在这副底盘的设计还是展现出了宝马品牌的老到,无论是做工亦或是细节设计上的成绩,还是很有德国式的一丝不苟,这块其貌不扬的塑料空气动力学护板便是很好的例子。

底盘中部细节

  除开前后轴的悬挂部分,我们能创造这代G底盘的3系在平整度上无可挑剔,在配备了1根加强部件的条件下,并没有任何尖锐部分突出,这是值得肯定的。

  不仅如此,其发动机和变速箱壳体,均有着厚厚的金属护板保护,没有任何袒露在外的地方;同时,这代3系在出厂时便标配了细腻的底盘装甲涂层,并确保各种管路100%隐蔽于护板下,没有破坏之虞。

  在拆下第二块发动机护板后,我们能创造B48引擎的油底壳被厚实的玻璃纤维材质包裹,对噪声的抑制相称到位;而引擎的各个周边配件亦全是大厂出品,且布局十分科学,没有任何粗枝大叶的手腕,比较美系车“顺眼”得多。

铝合金变速箱支承

  但看久了总以为奇怪,宝马多年来一贯保留的两根梯形后轴加强件,竟被完备简配了,整车只剩下这根支配在树脂油箱前部的铝合金横梁(设计意图该当是在剧烈的侧面碰撞中保护好油箱,而不是增加后轴相应),令人觉得不是滋味。

  与大多数FR车型相同,这代3系的排气系统支配在了传动轴的下方,并经由2级消声后排出车外。
排气管路的周边都有完善的铝合金隔热护板保护,避免热量传进车内。

  规整的塑料饰板、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不错的打胶水平、完好的底盘装甲,这代3系的底盘欣赏起来确实称得上“赏心悦目”。

这副底盘的行驶质感如何

  

  新一代3系的底盘因采取了舒适取向的设定,在历代被人诟病最多的舒适性上,竟表现出奇地好。
在刚性较上代增强50%的车架加持下,整副底盘就像百煮不烂的牛筋般柔韧。

  它的避震器不再像历代车型那么梆硬,压过障碍物时不会再涌现“硬碰撞”的质感。
但我们依旧能感想熏染得出,整副底盘的几何设定十分高明,无论在直线还是在转弯时压上障碍物,均能很好地坚持当前方向,不会“自乱阵脚”而旁边扭捏。

  这种四平八稳、以柔克刚的舒适驾乘感,令3系活脱脱变成了“小5系”,有着同级别最舒适的驾乘体验。

  究其缘故原由,新一代3系无论在轴距还是车宽上的增幅均十分明显,整副底盘的抓地包线更为宽裕;同时,更软糯的弹簧、阻尼力更柔柔的避震筒、不再存在的后防倾杆,对大冲击的处理亦更显“太极宗师”的本色,基本能做到高下跳动一次接管,对后排搭客来说切实其实便是福音。

  而在转向手感的营造上,新一代3系的“电子味”属历代最重,而指向性也与凌厉二字不太干系,打方向须要先“蒙”一下。
同时,其方向盘无论在任何时速下的阻尼均过于柔柔,同时在迅速追加输入时有着明显的“粘滞”感,激烈驾驶时有些跟不上节奏。
而当你在转弯时遇上颠簸路面,你能明显地觉到这副底盘的衬套较软,彷佛工程师们在刻意营造方向盘与车轮的“韧性”连接感,此前“用手掰轮子”的沟通感不再。

  当然了,这种削弱路感的设定,对付绝大部分的驾驶员来说不是件坏事,毕竟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作甚路感,只会喜好一根手指就能打动的方向盘。
因此,E90 3系“健身器材”般的驾驶感在新一代3系上消逝殆尽:挪车挪出肱二头肌+一身臭汗、开上一两百公里高速便手腕酸痛的“硬核运动感”已是过去时。

  但舒适设定的底盘,在高速劈弯时疲态尽显:标轴3系的车身在弯中有着轻微的推头方向,但4个车轮依旧能稳当地接地,共同分担抓地力矩,前/后轴的整体感尚算不错,并在四条普利司通T005轮胎的加持下,底盘极限没有想象中弱。
此时,宝马一向坚持50:50的前后配重展现出了应有的代价。

  值得指出的是,只管新一代3系的体重较上代减轻55kg,但因短缺了后桥防倾杆,导致车尾动态有些过于生动,受控程度不如上代车型。
这代3系给人的觉得是只管前后轮胎尚未超过极限,但侧向支撑力不敷所引发的较大侧倾(双阀式避震器没有想象中强大),给人觉得是在驾驶着更大、笨重的6系GT车型,令驾驶者不由得放慢速率,缺少了历代3系“快刀切豆腐”的凌厉感。

  在刹车脚感的营造上,新一代3系属于实力不错,但须要驾驶者适应的类型:其刹车踏板有着几毫米的空行程,且在空行程与做动行程的过渡上做得一样平常,随意马虎涌现轻踩不减速,轻微重踩便刹车力道陡增,拉扯感较为明显,须要驾驶员加以适应。

  总而言之,在日常驾驶时,新一代3系已“泯然众人”,在宝马品牌主打的运动性上令人失落望,已经找不回当年E90世代时的雷厉风行。
哪怕是标轴般,开起来也颇像G38 5系长轴版般“油腻”。

极限绕桩体验

  在关闭ESC系统绕桩时,新一代3系标轴这种偏舒适的悬挂设定,显著削弱了对车身的约束感,令车身的动态显得累赘,跟不上激烈的节奏,与E90世代为所欲为的觉得不可同日而语。

  因新一代3系取消了后桥防倾杆,导致车尾在旁边较差运动时幅度过大,在急打方向后随意马虎涌现剧烈的侧向重心转移,以及两侧悬挂“吃尽行程”般的剧烈拉伸,有种“很努力在拐弯”的觉得,但好在每条轮胎均能稳稳地捉住地面。

  得益于圈数适当的方向盘,标轴3系的车头指向依旧属于“快”的那拨,能迅速地改变车头指向,完成穿插的动作。
但其路感的保留一样平常,以及车身的“小动作”之多,还是令人难以满意,通报给驾驶员的信心不算太强。
同时,前排座椅的侧向支撑性中规中矩,在激烈驾驶时还是缺少包裹感。

  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代3系在日常行驶时有轻微推头的方向,哀求驾驶员在绕桩时更细腻地对待油门、掌握走线,从而做出更快的绕桩成绩。
但如果驾驶员对油门的掌握不甚博识,它也会以调皮的尾部横移来回应,须要驾驶员迅速回正方向盘+松开油门以救车。
在绕桩环节上,3系“驾驶者验金石”的属性还是相称明显的。

  当然了,取消防倾杆也不一定是坏处:新一代标轴3系在大幅转向时溘然松开油门,竟没有后驱车尾易打滑失落控的弊病,只因这软糯的后悬挂拥有极大的悬挂行程,搭配50:50配重比,基本不会涌现因重心前移而导致后轮溘然失落去抓地力的情形。

  终极,标轴3系无法在65km/h以上时速连续通过桩桶阵,成绩与长轴3系险些一样。
作为参考的是:X2 25i四驱版为60km/h,AMG GT53四门版为68km/h,奥迪中期改款的顶配A4L为72km/h,AMG A35L为72km/h,Evora GT410 Sport为72km/h)

全文总结

  这代3系发布之前,宝马还拍胸脯地说“这代3系的运动性会愈甚以往”。
但面对着面前这辆标轴版3系,

  历代只为驾驶者做事的3系,在G底盘这代车型上,已经磨平了险些所有的棱角,以拥抱市场需求的态度,将后排搭客安顿得服帖服帖,唯独将车系的运动精髓抛之脑后。

  舒适为先,运动靠边。
这便是对这代3系的最佳总结,无论它是标轴还是长轴。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秦子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