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网吧、网吧、新华书店、鹿城大厦、网吧、网吧,这是一条不宽不长还很破的街,但它却显得特别的喧嚣。

  似乎还在乡下读书时,就曾几度梦起自己走在这条街上,带着一种向往的冲动。

小城作文-关于小城的作文 知识百科

  街的两边是新旧不齐的房子,有华丽的,也有暗灰的,在这个不太平整的坝子里延伸成一片,构成W城。

  后来从乡下的初中考进了W城的一中,父母亲随即将故乡的家搬到了城郊。自己从此每天穿行在W城中,带着初中留下的那种颓废,而不再是向往。

  我喜欢书,乡下书很少,W城是唯一能买到书的地方,因此对W城的向往可以解释成一种对书的向往。进了W城,逛了很多天书店,这是才发觉书就在眼前,可自己没钱。云南省是全国最边远的一个省,楚雄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W县是全州、全省、乃至全国最穷的县之一。因此W城街道的破旧是情有可原,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不足一平方千米的城镇中,竟林立着二十多家网吧,其兴旺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中的厕所。仔细想想,两家的主顾都是同一主体。而当代学生的最大作用就是造粪和让网吧老板先富起来。

  买不起书,也就不再好意思天天呆在书店。这时发现了网吧,也就沉入了网吧。

  自己是不曾想起称W城为小城的。发现W城很小,是在听到一对情侣吵架之后。男的低着头一脸痛苦,女的嚷道:“这摸大点儿W城。”而网络是无限滴。走出网吧,似乎总是失落。

  一中是W城最有炒地皮潜力的单位,几乎占了小城四分之一的土地。有人却认为一中和炒地皮没有关系,它完全是集中营的再现,而纳粹士兵正站在每个一中学生的心头。当然,他这种可以由反对应试教育引申到反教育、反党、反国家、反反法西斯的思想最终还是没能大声宣扬出来。

  一中校歌的第一句就是“狮山东麓是W中……”,唱到快毕业了,我也不知道东麓是什么。一中的西边就是狮山,整个坝子唯一可以看见树的山头。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建文皇帝西行到了这里当了和尚,因此W县由穷县变成了响当当的穷县。政府将山头的寺院围了起来,门票卖到几十元,大门上写着让许多学生唏嘘不已的“西南第一山”。W县的招牌是“砂岩、壮鸡、白药”。砂岩主要是开发木纹石,国道边便是一家家石场,将带有漂亮花纹(我承认很漂亮)的沉积岩一块块切出来,可以作墙砖、地板砖;壮鸡是太监鸡;白药似乎和云南白药有联系。狮山因为建文皇帝的缘故,至今还有点树木,而周围的山头都成了石头山、养鸡场,一概秃头,很想一群和尚围着新来的皇上,但皇上毕竟还是削发了。

  W城的环城路呈一个挫角后的矩形,而我家和一中正在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从家里出发到一中,要经过一片田野,然后是大大小小巷道。最近的路只有一条,可我还是每天尝试走不同的路,可能是害怕于单一,害怕于一成不变的生活。

  最终,我却还是厌恶了不同又相同的垃圾,厌恶了不同又相同的车流,厌恶了不同却又一般可怜的面孔,厌恶了这小小而又单调的W城。

  追求的是什么?是浮华,不是平静。这才是答案。

  网吧、网吧、网吧……什么也没有。

  篇二:小城_1200字

  秋风总温柔地缭绕过去的回忆。如同寒冷的雪踏进18℃的水,在接触的那个瞬间,冻结的记忆也融进这杯水中,由雪白变成透明,仿佛就如此真实地感受着,经历着记忆里的生活。让人不想醒来,如容若,醒无聊,醉也无聊,何必冷眼看风萧萧,雨也萧萧?醒来无味。

  季节,轮回有你们的日子。

  俯首,手掌上紊乱的纹络,就像从风中流走的岁月,破碎,细密。你们爱开我玩笑,喜欢轻敲我的头后光着脚丫满地跑,笑声伴着脚步传遍这小小小城的大街小巷。你们爬上树对着我做鬼脸,我在树下拿着松子朝你们乱砸,你们惊慌又好笑的模样就那样住进心间。我们在草地上捉迷藏,携一身淡淡草香,我们在球场旁吃冰棒,用吃完的冰棒留下的木片编成扇子拍苍蝇。我们在田地里疯狂,大人们忙活,我们捣乱。冬季,我们洗过手后,静悄悄地把手往对方的衣领里放,只听到歇斯底里的尖叫……

  那些疼痛与忧伤,抑或欢乐与刺激。都让你们用最平凡的方式修饰了我的人生,使我从不落寞。

  小家碧玉的海浪,7个人的狂欢。

  几年前,海滩上那块一枝独秀的巨石,稚嫩的我们曾把它作为征服的目标,总是竭尽全力想爬上去,却在中间像溜滑梯一样滑了下来。于是,被迫“咬”了口沙,愤愤地往上继续爬。直到7个人都爬到上面,天真地捏了把上面的细沙,用柔软的沙子书写着彼此的名字。谁知道,缘分真如那些沙子写成的名字,海风吹口气,便已烟消云散。所幸的是,彼此还能拥抱记忆,但是张小娴却伤人地说:活在记忆里的人是可悲的……像海浪与月球间的默契激荡,我们的故事也总轻盈地一遍一遍回放。

  如果狂欢真的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那么海浪不听话,不像大人口中说的那样波涛汹涌,也就可以原谅了。也许它知道,我们7个人的狂欢,注定了以后的倍感孤单。感谢这小家碧玉的海浪,至少不至于使快乐来得太凶,走得太快。聆听海浪声的温柔也让人温馨、幸福。

  多少年的老屋?能否承载重重的爱?

  不期望高楼别墅的舒适奢华,偏爱老屋的闲适淡雅。老屋伴着我走过童年,徒增了几分古老,沧桑感。也许沉溺于繁忙的学习生活,经历了些许喧嚣,记忆就像一双手,在背后推着我走回老屋,继续一如既往的宁静。

  雨天,下得诗意,下得失意。老屋的鱼嘴便诉说着它走过的故事,清冷的水滴答着它独特的韵味。让人朦胧地感觉到一种疼痛感。是否,多年以后,我也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我任性地问着天空,能不能把时间还给我?或者,用这些知识换回一点慰藉。

  那时,旧旧的老屋,屋顶上的草会否更放肆地抓住砖瓦,连带我类似于乞求才得以灌输在你身上的爱,多少年的老屋,能够承载这卑微的重量?

  本想淡淡叙说这些故事,可“淡”字旁边那三点水怎么能熄灭这两股炙热燃烧着思念的火。本想轻描淡写,奈何心里充斥的是满满的忧伤,你们都走了。留下我,渴望着一个童话,傻傻地等待着一个个不可能实现的,你们许下的诺言,守侯地老天荒。

  篇三:小城_1200字

  No.1冬至,未至,无边雨季

  斑驳的岁月映照在那些斑斑驳驳的墙上,剥落的墙面,坑坑洼洼的墙面。城的历史或许连很老很老的老人也说不清到底多悠久了吧。淅沥的小雨,小城在这场不及的雨中沐浴着。小城的四周都是群山,并不想象中的翠绿,一切似乎有些微黄,乍看,小城并不美,关于那些平凡的记忆,小城一直装着。其实小城是落后的,落后得只有唯一一种通往外界的交通工具——汽车,落后得整座城市只有一栋楼可以“奢侈”的拥有电梯,这种落后小城不语的一直一直背着,那条通往政府的马路,从泥路到石子路,从石子路到现在的水泥公路。一层一层的,将那些岁月走过的痕迹深深埋葬……

  No.2记忆,断续,思念不停

  儿时,我总是像个男孩一样在门前的黄角树下玩耍,透过那树叶的缝隙,我数落着天色,为什么就黑了?听爸爸说黄角树是这小城的产物,这小城以黄角树为傲,真的,到处可以看到黄角树。大大小小,每一片叶子都记载着小城的沧桑,见证了小城的历史。小时候,总是喜欢和妈妈去上街,也总是拽着妈妈的衣角,生怕自己在这小城丢失,死死的,不曾放开过。还记得第一次,妈妈鼓励我一个人上街买东西,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一遍一遍问妈妈:“我真的不会走丢?我还能回来吗?”妈妈笑着说:“别怕,相信自己啊,黄角树永远会站在门前。”真的那次,我为了寻找熟悉的黄角树影子,我回了家,第一次感到小城带给我的窃喜,那一次我捂着嘴偷偷的笑了好久……笑着,过着,现在的我已经不愿和妈妈上街了,和朋友上街时,偶尔会想起那些残损的……

  No.3长大,变迁,憧憬未来

  清晨,我独自背着书包从城南的家到城东的学校的路上,大雾中我看不清楚我的目的地——那座全城最美的建筑,一切在大雾中朦胧,小城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还没睡醒,贪睡着。这样的天真的很想让人赖床。记得谁谁谁曾说过:冬天的床是年轻人的坟墓。或许是这样吧!天气渐渐转凉,来不及换装的人们,也为这样的天气所苦恼着,时不时也这样骂上几句:“这鬼天气!”望着雨水不停地从伞上落在地上,突然想到:妈妈早上出门叫我多加件衣,一遍一遍的叮嘱,可出门时走得匆忙,还是忘记了。起风了,我感到一阵钻心的凉,开始有些后悔,一路上我避着雨水,避着避着似乎没那么在乎,湿了就湿了,才发现,原来溅起的水花真的很美丽,只是从前不会注意这景色罢了。厚厚的云把天空压得很低很低,快要窒息了一样。已经很多天没见晴了,似乎有些想念,小城的天气真的很奇怪,像个有着坏脾气的骄傲的公主。好奇怪的小城,还记得前几个月的汶川地震,对小城的惊扰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也被惊扰着,可是我并不会觉得慌张,我相信这小城,也许正是这安全感,给了我不少成熟吧。

  后续:

  我和小城还是这样静静地,淡淡的过着,小城有时像个小孩,乐此不疲的玩着无聊至极的游戏,有是又像个深思的老者,思考着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就这样我奔波在这小城,渐渐的我开始懂了,但从不曾注意他已经渐渐沧桑,老去…有时也想,再过两年我也许就会离开这小城,到那时,小城会不会还有无边的雨季?和我无边的思绪?到时候一定会像个孩子依赖着肩膀,像眼泪依赖着脸庞,像诗人依赖着月亮……

  就这样,体会着属于小城的那份惆怅!

  篇四:小城浅忆_800字

  这是一座小城。

  黄昏将至,阳光温存。

  杂样老屋,青山澈水。

  一二街道,三两车辆。

  成群谈妇,多少时光。

  这是一座小城。

  刮过风,下过雨,却总是晴天要多些。太阳总不舍得淋湿小城的人们,却又怕自己太热情化了雪糕,时不时的找片云朵儿藏了脸儿,悄悄放些风出来,吹一吹行道树的灰,散一散大人们的热,刮一刮孩子们的脸儿,对于外地来的人们,这风更是在他们一出门就扑面而来,恨不能钻进衣裳,来个亲密拥抱呢。可太阳实在是喜欢小城,过了一会儿,就把云朵儿丢开了,一双眼睛好奇的望着小城的人们,脸上发烫的人们赶紧躲进屋里,太阳又往西跑去,悄悄拽了云朵半遮面,对上人们的目光,羞怯得脸上出现了红霞儿。这时人们都走了出来,散步,闲谈,嬉戏,太阳怕他们再跑回去,就深深的藏进了云里,悄悄看着小城的人们,直到月亮来上夜班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是一座小城。

  墙边的青苔是老屋独有的标记,青苔从墙根底下一直延伸到一片菜地。那菜,种的均匀,那地方,很像是一片小小梯田。是哪家人的杰作?种出的菜,又给谁吃呢?站在阳台上,可以俯瞰这个小小山丘,也可以眺望远方的河水,上面总是有悠闲的鱼儿一般的船儿,身后拖着荡漾水波,悠然前进。那水透亮,若说突然发起脾气来要卷走游泳的孩子,小城的人们准是不信的,何况水边的钓鱼翁,观景的游客,散步的邻居都爱来这里玩,都说这水,明净可爱,也就是它,滋养了这小山丘,也滋养了小城的人们。

  这是一座小城。

  街道不多,不算宽也不算窄,那些堵车的事件从不发生。小城的人们生活平和,争吵声也是有的,只是不多。毕竟,小城地处偏僻,平日的来往车辆不多,也不快。人们总乐意,清晨起床,在老街上奔跑,到附近一个学校的操场锻炼身体;也总乐意,下午在家里睡上一觉,然后出门,散散步,八卦的女人们总爱聚在一起谈天,孩子们也总爱到处追逐打闹;也总乐意,晚上到广场,看着跳着广场舞,一起大笑,一起乐。

  这是一座小城。

  城里的美好,让人艳羡。多像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那么安然宁静。我走过时光斑驳的墙角,看见阳光和青苔遥望,看见老人和小孩玩闹,看见男人和女人说笑,看见细水长流的时光慢慢奔跑。

  只因,这是一座小城。

  篇五:小城_700字

  每一个人的心都有一个向往,也许是那充满浪漫气息的巴黎,也许是那绵延不断的长城,又也许是那梦幻而美丽的普罗旺斯。而我的向往很简单,一座小城便够了。

  这座城,不需要豪华的装饰,它是一座充满古朴气息的城。有密密麻麻的小巷,我可以学戴望舒《雨巷》里面的女子一样,撑着油纸扇,悠悠的走着。我也可以把鞋子脱了,拿在手中,用那脚丫子去接触石面的清凉,像个不会成大的姑娘,疯疯癫癫的。我还可以用手去摸的石壁,摸摸上面的青苔,给天空拍一两张照。小巷里的原居民不会对我流露出嫌弃的眼光,他们有的还会热情的招待,有的小孩子还会拿着正融化的冰棍追着喊:“姐姐,给你吃。”而有的害羞的姑娘则是躲在门后看着,时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这座城,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它是让人垂涎欲滴的城。有着很多路边摊,那边那个大婶刚做出一碗酸辣可口的酸辣粉,笑眯眯的递给小伙子,那边那个大叔捞出刚炸好的臭豆腐,笑到牙床都能看到,往臭豆腐里加好调料,一个戴眼镜的小姑娘在旁边等着这麻辣鲜香的臭豆腐,那边一个老伯伯在一个轰轰的机器上不停忙碌,不一会就做出了两个巨大的棉花糖,缓缓的放到两个小孩手中,两个小孩笑声都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这座城,不需要什么游乐场。它是有魅力的城。你可以去奶茶店点上一杯香甜的卡布奇诺,看着外面的小孩玩耍。小孩子的玩意说来可真多,什么跳房子、丢手绢、团团转、抓迷藏……随便挑几个都能玩上一整天。你也可以去到河边,看着人们钓鱼,当然,你也可以打打水漂,不过要远点,别吓到正要上钩的鱼。最舒服的事是骑着自行车去跑遍这座城,风儿会挽起你的发丝,你的一瞥一笑,时间会替你记录下来,你也会感到小城气息给你带来的舒适。

  我的向往是座小城,一座能让我感到安静祥和的小城。

  篇六:小城

  小城没有汽笛声汹涌的波浪,小城没有人们长长的叹息。小城的旋律是潺潺的,小城的空气是蓝蓝的,小城的颜色是绿色的。

  我,住在小城。

  夜阑人静,偶闻遥远的犬吠声。在这远离喧嚣的小城,月光澄明,树影婆娑,绿色随见。

  偶尔想起曾去过的城市,那里仿佛被乌烟笼罩,被嘈杂声充斥,走在那拥挤的人潮中,看不见一抹绿色,我不知是前行,还是却步。

  大城市,一个灰色的空间。细雨之中,不见莺飞草长,而那些貌似流动的河水里,也见不到鸟儿飞过的掠影。人们不断蚕食自然,不断浪费资源,街上乌拉乌拉的名车后面总拖着一条尾巴,一切的一切,都在啃噬着人们心灵中最神圣的那片绿色……

  于是,我回到了我的小城,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我想,我不爱科技发展飞速的大城市,我只爱给我有着清新草香的绿色生活的小城。

  回到小城的那一瞬间,我用力的吸了一口气,嗯,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味道。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踏上草坪,抚摸老树,感受绿色生活。

  我有一个小屋,小屋是木屋。小屋旁有一片绿野,但没有树。我有几位邻居,他们都是最朴实最本真的农民,他们的心中都有着一抹绿色。春日,我同他们共赏鸟语花香;夏日,我与他们一起采摘莲蓬;秋日,我伴他们收割麦子;冬日,我们坐在小院里,一起大笑,一起回味着我们的绿色风景。

  有一天,邻居家老奶奶的女儿回来了,她待在大城很久,她说:“大城市里乌烟瘴气,吵吵闹闹,唯一能见的绿色就是自己种的花草。眼睛好像被一层灰色蒙蔽了,还是这小城好。”

  眼前浮现出一座小山坡,山坡上迎风招展的翠竹全然不会像烟囱那样不讲理,竹子们给世界带来的是充满绿色生机的韵律,远远地听到一阵笛声,跳跃舞动,收不住的喜悦洋溢其中。我的心突然被无限放大,好像要融进这片绿色里去。

  我想,即使有一天,我曾走过的小道变得荒芜,苔藓绿了我小屋的台阶,可是我心中的绿色不会凋谢,它会渲染着我或晴或雨的每一天生活。

  终于有一天,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黯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它对我微微笑着,却不同我说一句话。而我却还是觉得,为了它,我已经等待得够久了。

  于是,我安然入睡。

  在这,充满绿色的小城。

  篇七:小城

  (1)过去

  在我家院子里见到燕溪的时候是黄昏,夕阳像是要融化般的搁在天空边。彼时我五岁没满,她已满五岁——她穿着艳丽的,我眼馋很久但是因为矮一点而穿不上的袄子,梳着羊角辫,好像整个院子最乖巧动人的女孩子。不过我注意到,那不过是衣着的衬托——她坐在轮椅上,憨憨的朝我笑。

  我的故乡在一个非常小也非常普通的县城,在中国地图上就犹如一粒粉尘。这一粒微不足道的粉尘,却养育着不少人家,但是因为其本身的结果细密,每家每户之间都似有联系。日子是平缓如水的。我每天站在楼顶上,张望着远处灰色的房屋,湛蓝的天空,心中就像被满足了一样。但我现在想起,只觉得少时我的生活已模糊成那灰色的房屋,再也回不来了。

  虽说日子如水,但也偶有投石。在我两岁时,胡家小孩被汽车碾过,导致残疾一事就像一颗石子,打破了院子里平静的生活。

  那时候县城了没有几户有车,出行大多靠一元钱的人力三轮车,所以没有什么危险。小孩子们最喜欢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而那天市上领导下乡检查,开着一辆小轿车,像一条火龙冲了过去。

  当时燕溪两岁,没有死去已是万幸。

  她从小寡言,只是和我在一起时会多言一点,很快这事像石子沉了下去,院子又恢复了平静。但她的人生却再也无法平静。她每天坐在轮椅上,或是仰头望着天空中飞过的鸟,或是看着她面前的孩子在嬉戏。她心里的泪似乎要将她淹没,一片潮乎。

  五六岁的那些光景里,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们都不太喜好像其他小孩那样玩耍——我这么说对她是残忍的。坐在一起识字看书画画,或是絮絮叨叨的讲院子里最近发生的事,发表一些小孩子天真浪漫的见解。也算不亦乐乎。

  夏天,我们躺在冰凉的地板上,她在我旁边津津有味的讲一些趣事。我也乐于去听,偶尔也插嘴补充两句。我了解到,她的父母都是厂里的人——那个时候在我们县城里,谁说谁是厂子里的人,那可是一件风光事。而我的父亲不过是局里一小小干部,母亲是医院里的普通职工。我在听她讲起她家的事时,我心中有一种酸啾啾的感受——莫名其妙的产生了。

  那是我们的头发散乱着铺在地上,交杂在一起,想紧紧长在一起的藤蔓,枝条纵横在一起,仿佛怎么也分不开。

  六岁,上小学。父母一下对我的要求高了起来。拿着木棍逼迫我坐上了钢琴凳,我的脚那时还短得踩不着地,四处晃动。每天的生活开始变成除了一日三餐与睡觉。就是弹琴与读书。燕溪曾自己推着轮椅来找我,我们隔着玻璃窗,脸贴在一起,好的像还是终日在一起玩乐。

  刚开始我的成绩一直稳居年级第一,这是父母很高兴,他们仿佛扬眉吐气了。后来到了二年级快结束了,一向沉默的燕溪突然登上了第一的宝座,便没有下来过。而我总是徘徊在二三名。母亲气不过,对我又是打又是骂。“你啊你,怎么有这样,你瞧瞧燕溪,多乖多能干。”“你要好好弹琴,我们为了让你学钢琴是花了血本的,县里有钢琴的人家也就那么几乎,指头也数的过来。”

  人们总是太在意别人的好,这样自己的不足就被无限放大——也许自己不比别人差太多,心里也觉得是天壤之别。母亲是这样的——无论是对我与燕溪,还是他们与燕溪的父母。

  我一直默默的承受着母亲的责备直到九岁那年,我终于看透了母亲的心。他们比不过燕溪的父母,便一直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多么可悲又无奈。

  我向母亲吼了回去,像一座喷发的火山,这么多年来的静默压在我心头:“你没资格说我,你自己不也一样,比不过别人。我还在努力,可你呢?除了骂我还会什么?”说完我转身就走,不理会身后发愣的母亲。

  当时我的心里只有一句话:我要出去。我要离开这座小县城,我无法忍受这里平静的没有人生的破涛的生活。这种平凡的为一点小事而计较的生活。

  走那天,大家在院里送我。走的时候是黄昏,夕阳染红了大半的天空,院子里的人几乎都到齐了,那么多的人,我却能一眼就找到快被人群淹没的燕溪。她身上散发这一种光亮,明显已经掩盖了她的残疾,就像我第一次在院子里见到她,却始终将她的优秀归为衣着。

  四周耸立的厂子想围墙一样包围着小县城。看起来又安全有可靠。不过后来很久,我才明白,这些厂子将小城包围起来想一口井。才明白世界的折远,都不是人们可以想象的。

  曾以为进厂就是风光,考上学校的第一就是世界之王。想想两只井底的青蛙,如果知道外面无边无际的世界,还会为眼前一只小小的蚊子而斗得你死我活吗?

  不过这也不好说,毕竟青蛙就是青蛙。

  (2)现在

  有人说,人们过得不好,总是因为,过去太美好,现在太糟糕,而未来有太飘渺。我并不能说在小城的那段日子太美好,大抵就像鲁迅先生怀念故乡瓜果的心情,都是一段令人哽咽的思念。

  然而我也不能说现在太糟糕。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厂子拆掉的时候我已离开小城一年。母亲说这条消息的时候语气里带着骄傲。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城开始不小了,更高更新更漂亮的房屋建筑,更宽更笔直更舒坦的柏油路,像一些大城市一样,人与车辆都开始多起来,不再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丝联系,而是大街上全是陌生人。人人冷暖自知。

  我惊异于这样的变化竟是一年完成。而我们家的变化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父亲升为了局长,而母亲则当上了医院的院长,我们家一下从不起眼的小家庭变为很有钱有势的人家。而燕溪家却好景不长,厂子一倒闭,她的父母失了业,燕溪连学费都成问题。我在心里想,时代变了。

  时代的更替一直是缓慢的,但它一旦背弃起你来,快得让人用一辈子的时光也反应不过来。

  我在省城里上起了最好的中学的直属小学,学费贵的吓人。我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大大的书包赶公交车上学,有时有父母的接送。但我的成绩直线下降,连年级二三名都不再是了,是班上倒数一二名。我终于明白了井底之蛙除了井时的感受。

  不过没有了父母,他们都忙于工作,或是觉得我已没有希望。

  人们总是因为自身很好,却有人比自身更好而嫉妒的发疯,非要比那人更好。而一旦自身很坏便有种天然的放弃。这就是为什么好的总容易更好,而坏的却容易更坏。

  好的人各有各的优秀,而不好的人却大都相同。

  我开始过复制一般的生活。早自习的时候,我望着窗外的雾气,以及在雾色中的乔木微微摇动的不定姿态。慢慢怀念起在故乡平滑如姑娘灵巧的双手织成的蚕丝巾。那里的林荫小路下,我与燕溪一起伸手捧起跃动的光斑,那些光斑像我现在的生活,被时光的剪刀剪碎,洒在地上。

  怀念归怀念,我却从未泊岸,从未回去。故乡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何况我曾经如此厌倦那里的生活。回去与不回去,有什么区别?

  我突然想与燕溪一起躺在地板上,讲我这些年来的经历。我们的头发就交错在一起,像两颗依偎在一起生长的藤蔓,无法分开。

  这些年来的山山水水,变成一幅画,就这么无改涂地的,置于我眼前。

  (3)将来

  说实话我无法预料我的将来。仅仅五年,我的人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果真是让人用一辈子的时光也反应不过来。我只能沿着人生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然后给我所有的过去立起一道道墓碑,像一座陵园那样,偶尔去看看它们,然后又上路,不能停留。

以上就是小城作文-关于小城的作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