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1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熊厚祥生于重庆万州,他于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从属于50军443团3营8连,后经整编转去了443团通信连。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50军447团在白云山地区阻击战中歼灭美军1200余人,由此“白云山团”成为威名赫赫的英雄部队

熊厚祥所在的443团当时与“白云山团”共同参加了白云山地区阻击战,为了阻击仇敌,443团和仇敌鏖战7昼夜,熊厚祥所在的8连原来有199名战士,战斗结束后只余13人。
我们当时只为完成任务,根本就不关心自己的去世活。
”熊厚祥激动地说。

山上激战7日夜 用身体做导体保通信 汽车知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 武威、张丹

熊厚祥是1949年11月当兵的,一开始的战斗可谓“兵不血刃”,当时他随着解放军从中江县往重庆打,还没打到重庆,重庆就解放了,“那时成都还没有解放,我就又随着部队往成都去,结果还没抵达成都,成都也解放了。
” 熊厚祥说。

滚过冰封的鸭绿江

“部队没有任务了,路上回到了我的家乡万州,部队的辅导员亲自带着我,把革命军人任命书送到家里去。
”熊厚祥先容,“尾月,我就随着部队回到湖北钟祥县休整,在钟祥县修大堤。
修到9月,大家就在钟祥县坐火车北上。
当时我们坐的是‘闷罐子’火车,一起到沈阳的苏家屯。
那天恰好是国庆节,我们吃了一顿面条,影象很深。
再之后,我们就到吉林磐石县。
到10月中旬,我们就接到命令入朝了,我们先到梅河口集结,再从临江县入朝。

熊厚祥回顾,部队当时还没有换装,由于当地景象寒冷,入朝后没两天部队又回到海内,转移到丹东入朝。
熊厚祥说:“从丹东入朝是1951年1月旁边,我们入朝时,部队一贯跟在39军、38军的后面。
我们没有坐火车过鸭绿江,由于景象冷,鸭绿江已经封冻了,但江中间有些地方没有完备封冻,我们在中间搭着木板子过江。
过江的时候,怕把冰踩碎了会掉进江里头,以是我们都是趴在冰上滚着过江的。

熊厚祥说,那时第二次战役已经靠近结束。
部队就跟在38军、39军后面,这两支部队一起对着仇敌穷追猛打;到了第三次战役,熊厚祥所在部队还没真正打仗,到战役结束后,他们终于接到命令,由于38军要退回来补充休整,就让50军往前面去,“我们打过了汉城(今首尔)以南90公里,但由于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于是我们又接到任务,在白云山附近打防守阻击战。

跳进弹坑找掩护

熊厚祥说,当时447团在白云山阻击,他所在的443团则守在白云山旁的帽落山阻击,两山之间是一条北上的公路,把守住这条交通要道,正是部队接到的任务。

“我们在帽落山上守了七天七夜。
我当时是个战斗小组的小组长,下面有3个兵,守帽落山上的一个小山头。
那时景象非常冷,土都冻住了,挖战壕、坑道都挖不下去。
守山头的前两天还没有什么危险。
后来仇敌就开始向帽落山冲锋了,我们的武器便是手榴弹和步枪,每天至少要打四五回战斗来击退仇敌;到第六天的时候,我们小组已经伤亡了两名战士,守到第7天,全体小组就剩我一个了,但还是要守住。

熊厚祥见告,那时敌机在山上炸出一个接一个的弹坑。
原来由于地皮太硬挖不出战壕的熊厚祥终于找到了掩体。
“我便是从一个弹坑跳进其余一个弹坑,在第7天我身上被弹片划伤,但便是大略包扎了连续打,末了接到命令才今后撤。

熊厚祥说:“我们是一个加强连,全连199人,末了只剩下13人,连长、辅导员、副连长、副辅导员,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用身体导电坚持通信

退到汉江北岸后,部队进行了整编,熊厚祥被调到通信连当班长,紧张卖力团部到3营的通信。
部队险些每天都会遭遇敌机轰炸,通信线路都被炸得乱七八糟,此时,熊厚祥就要赶紧去抢通线路。

“有一次,团部到3营的线路被炸断了。
通信线不足长,我带过来的备用线也用完了,那时我戴着的电话铃响了,团指挥所要立时跟3营通电话传达任务,为了担保线路畅通,我只好两只手各握电话线路的接头,用身体做导体让两边通话。

熊厚祥说,当时电话机不摇的时候还可以,二三十伏的电压他身体还勉强受得了,但电话机一摇,就觉得身体像伏法一样。
全体通讯时长有1个多小时,直到另一位通讯兵把线拿过来,熊厚祥才撤下来。

熊厚祥坦言,当时部队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所有的联系都是通过人工架设设备,作为通信兵就非常辛劳。
“很多营部间隔团部都很远,架设线路只能来回跑。
每次战役之前一定要先接好线。
一旦线断了,通信兵就要赶紧去抢修。

到1954年11月,熊厚祥才回到海内,学习文化后,他调到了50军的炮兵团。
如今,在丹东东港生活的熊厚祥生活幸福美满,平常也爱在家中唱军歌,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