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万寿路要数西安市东郊浐河以西东二环路以东除了幸福路(长鸣路)以外的第二条南北路,最南边通到西影路东头的等驾坡村落口,北头在华清东路上,全长5.6公里。

如果要细说万寿路,那就离不开东边的幸福路和幸福林带

西安的门路万寿路1 汽车知识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老大哥”——前苏联为了增援中国,派来了大批专家带着东三省的工程师开拓大西北。
在那个时候,一批又一批兵工厂拔地而起,也便是在那个时候,幸福林带的操持在1953年被前苏联的专家首次提了出来。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是在那时候的《西安城市总体方案》中作出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幸福林带作为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防护隔离带。

后来在西安市城市总体方案3次修编中,幸福林带一贯予以保留,成为西安市老的主城区内保留韶光最久、宽度最大的绿化走廊,直到现在也是西安城市绿化系统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当然在过去彷佛更多人乐意把这一片区域叫做幸福路地区,毕竟当初的幸福路东侧是一字排开的军工厂,隔着幸福林带,万寿路以西除了西光厂以外基本上都是各个厂的家属院(生活区)。
在当时,全体幸福路地区面积占到了西安主城区的二十分之一,人口占主城区的三十四分之一。
“一五”期间,西光、秦川等6家大型军工企业先后在此布局,幸福路地区很快就成了西安东郊名副实在的军工城。

上世纪五十年代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幸福路就成了我国国防计策支配的主要高地。
兵工厂从这里建立起来之后,作为配套举动步伐的福利区以序号命名的家属院(街坊)、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食堂、文化宫、俱乐部、浴池、灯光球场也随之培植起来。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幸福路地区那些军工厂的职工和家属们就享受着“商品粮”报酬,对付周边的屯子村落民来说,如果能进到随便哪一个单位混个“铁饭碗”,一辈子都知足了。

每当看到“家属院”里说着普通话的孩子,周边村落庄说此地话的村落民没有一个不肯望自家的子孙将来能进厂区的托儿所和子弟学校上学。
那时候几个军工单位的姑娘就彷佛是天鹅肉,谁家假如能取个“家属院”的媳妇在当时都算得上是光宗耀祖,天算夜的好事。

随着社会发展,第三次天下大战没有打响,军品出路越来越窄,几大厂都不得不开始“军转民”开始研发生产民用产品,但欲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在我的印象里除了黄河厂的彩电、冰箱和秦川机器厂引进的生产线造了几年奥拓和福莱尔汽车买了几年以外其他几个军工厂的军转民都很不堪利一(秦川的造车资质后来听说是卖给了原电池起身的比亚迪)。

后来随着工厂的不断负债,全体幸福路地区迎来了下岗大潮,对付很多下了岗的双职工家庭来说百口老小用饭都成了问题。

后来这一片区域群众生活水平险些就成了全西安市的最低水平,居民福利区和社区配套一下子变得明显掉队于周边地区。

随着周边屯子的城改,周边面临拆迁的屯子险些再也没有谁家的小伙子乐意到家属院找工具了。

2012年12月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总体方案》,方案方案再次被提上日程,重新明确了该地区功能布局,幸福林带确定为改造核心工程。

2013年下半年起,西安加速启动对新城区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操持用2至3年韶光,完成幸福林带培植。

2013年11月幸福林带综合改造征收安置事情全线启动,综合改造征收安置指挥部详细卖力履行幸福林带征收安置事情,对林带范围内的征收工具严格依照《幸福林带综合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和干系政策进行补偿安置。

2014年4月省委常委、西安市委布告魏民洲在调研新城区幸福林带时强调,要科学方案、突出重点,加快培植幸福林带,打造生态绿色长廊,培植宜居幸福城市。
此后,城东的幸福林带培植工程进入迁居阶段。

2014年10月尾迁居事情全面结束,幸福林带正式进入培植阶段,幸福林带前期事情同时开始全面展开。

2016年11月2日(周三)上午,总投资达200亿、西安城东地区最大的林带培植项目——幸福林带培植工程正式开工仪式。

2021年7月1日,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配套工程,西安幸福林带培植落成并对外开放运营,万寿路也就变成了本日大家看到的样子。

在我的印象里,最早对万寿路没有任何观点,要说有印象也便是104、纬什街、韩森寨、十三门市部和北口。

军工厂过年放烟花

我们小的时候每年到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两天晚上不等入夜,几个大厂就开始“放花”。

陕钢厂、东方厂、秦川厂、西岳厂、西光厂、黄河厂、昆仑厂的烟花声就开始像比赛一样平常此起彼伏的开始了。
几个大厂都是军工厂以是他们放炮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普通老百姓家里过大年三十,一编五百响的大地红要扯成三截子,三十临黑放一截,半夜十二点放一截,还要给月朔早上起来留一截,掉到地上没有点着的炮,岁娃娃们还要一个一个的拾起来揣到口袋里边,自己点上半截喷鼻香背过大人自己点着放。
比起几个大厂过年放的炮和烟花,我们放的炮都不好意思往出拿。

那时候村落里就只有几家有电视机,几个大厂的烟花从入夜前一贯能放到月朔早上天亮。
毕竟是军工厂,人家放炮放烟花用的是正儿八经的“大炮”,放的高度也高,无论站在西安的哪一个地方都能看得见,随便哪一个放上天都能照亮大半边天。
前半夜几个厂只要看到其他哪个厂开始放,后边就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放。

那时候几个大厂放的炮(烟花)先是呲呲呲的点火往后靠着炸药燃烧带着哨子声直愣愣的拉着火线窜上天,到了最高的位置从中央向高下旁边四周炸着花,炸开的时候从中央向四周一圈一圈的形身分歧的焰色。
也是由于年年看,从个人们就能根据各个厂放到天上的烟花分辨出来是哪一个厂放的。

那时候几个大厂的效益好,我们每年大年三十,晚饭都是急急忙忙填进肚子就跑到院子里看烟花。
差不多可以说九七年喷鼻香港回归之后我们才开始在大年三十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即便是家里有了彩色电视机,看春晚的时候十一点多就开始往外跑,由于各个厂放烟花最激烈的“决赛”才正式开始,电视机的声音都已经听不见了!
我们一边看着各个厂的烟花,一边比高度、比亮度、比焰色、比配色、比时长、频年夜小、比频率,看哪个厂放的美。
几个大厂彷佛都早早的猜透了我们的心思,一个厂比一个厂放的卖力,烟花弹都是一卡车一卡车从厂里往外拉,放炮的架势和气势谁都不愿意落到人背面。

那时候每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们都是实在困得弗成了才进屋里睡觉,每一次都是在几个大厂的烟花声中磕睡的,月朔早上又在烟花声中醒来。

直到2012年春节(还是2013年我已经记不清了),是我末了一次看烟花,当时是我跟孩子妈妈刚认识的第一个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我带着她到万寿路看烟花。
晚上七八点钟,万寿中路上人隐士海,我挤到十四街坊路口就再也挤不到南边去了,以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过几个大厂放炮用的炮是啥样子。
那一次是我离放烟花的现场最近的一次,也是我最后悔的一次,由于秦川厂放烟花落下来的灰在公园北路十字口就把天都弄成了土黄色,我看烟花的结果也是全身满头满鼻窟窿都是灰。

再后来,西安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炮竹,我就再也没有看过那么精彩的烟花,过年的气氛彷佛也是从那一年一下子变得寡淡无味了。

万寿路为什叫万寿路?

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万寿 路的先容都只有这么几句: 南起西影路北至华清东路, 拓建于1955年,1966年改名工农二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实际上万寿路的名字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在万寿路西侧有一个万寿寺,但这条路并不因此“万寿寺”命名的,而因此“万寿寺藏经塔”命名的。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万寿寺塔

这个塔本身是万寿寺里边的塔,后来万寿寺被毁掉了,只剩下了一座塔,人们就叫它万寿寺塔。
只是后来“寺”没有了,只剩了一座“塔”还在,就依着塔的名字给路取了名字。

这还得从唐代提及:

万寿寺建于明朝,他的前身历史就更厉害了,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章敬寺。
据史料表明:在唐朝,长安城内各种寺庙浩瀚,规模大者不在少数,而建筑规模最大的还要属章敬寺。

宋朝期间的宋敏求在《长安志》里边这样写到:“章敬寺”在通化门外,本鱼朝恩庄也,后为章敬皇后立寺,故以为名。
殿宇总四千一百三十间,分四十八院,以曲江亭馆、华清宫不雅观风楼、百司行廨及将相没官宅舍给其用。

历史资料表明:章敬寺位于唐长安城通化门外,连城对郭,林沼台榭,为京城形胜之地。
原来是赏给大宦官鱼朝恩的东庄。
大历二年(767),鱼朝恩献庄改造成寺院献给唐代宗,为唐代宗的母亲章敬太后祈冥福,当时请示唐代宗往后取章敬为寺名,后来又进一步兴造,用史料里边的话说叫:“穷极壮丽”。
当时的建筑不像现在有多层,如果每间房舍10平方米来估算,单单是建筑面积就至少有4万多平方米,再加上院落等的面积,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章敬寺该有多大。

当时由于都城长安的材木不足用,鱼朝恩奏请朝廷拆了曲江亭馆、华清宫不雅观楼及百司行廨、将相没官宅拿来修章敬寺。
以至于到安史之乱爆发后,华清宫遭战乱毁坏,急剧衰落。
以至于后晋天福年间,著名的华清宫被赐予羽士,更名灵泉不雅观。

由于当初的章敬寺的规模非常大,改扩建的时候不仅花费巨大,而且建材极缺,还有人向皇上进谏阻拦。

据史料记载,大臣高郢两次上书。
《新唐书》里这样写到:高郢,宝应初,及进士第。
代宗为太后营章敬寺,高郢以白衣上书谏。
第一次是“书奏,未报。
”第二次是“不纳。
”虽然高郢的上书并没有起什么浸染,但是《全唐文》却收录了高郢《谏造章敬寺书》和《再上谏造章敬寺书》,解释两次上书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白居易还为此写了一首诗《高相宅》:“青苔故里怀恩地,白发新生抱病身。
涕泪虽多无哭处,永宁门馆属他人。

章敬寺改扩建落成绩受到唐皇室的高度重视。

大历三年(768)正月,代宗亲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

贞元二年(786)五月十九日,德宗命令云:章敬寺是先朝创造,从今往后,每至先朝忌日,常令设斋行喷鼻香,仍永为恒式。
贞元七年(791)七月,德宗与皇太子带着群臣劳驾章敬寺,并赋诗唱和,在寺墙上还题了诗赋。
(德宗《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

由于章敬寺在当时的通化门外,是东出长安的要地,加之规模和影响力都很大,因而在这里还发生了许多大事。

长庆元年(821)五月,唐宪宗的女儿,穆宗的亲妹太和公主被许婚给了回纥崇德可汗,回纥派了宰相、都督、公主、摩尼教徒等五百七十三人赶着上千驼马组成弘大的迎婚使团来到长安。
当年七月,天子派左金吾大将军胡证充送公主去回纥送亲,光禄卿李宪充当副使,太常卿李锐作为当时的婚礼使一起护送公主离开长安。
临走的时候,唐穆宗亲自到通化门送行,文武百官都到章敬寺门前送太和公主,附近的老百姓可以说是倾城出动来看热闹。

其余,《新唐书》里边也写到:784年,朱泚叛乱时,“骆元光(李元谅)屯章敬寺”。
当时骆元光带领将士打败叛军,进驻在章敬寺。
后来,骆元光和李晟相互合营,朱泚的叛军接连几次作战大败,京都长安才得以平定。

唐代著名僧人悟空也曾住章敬寺译经。
天宝十载(751)悟空以左卫别将身份随大使出使罽宾(古西域国,在今阿富汗东北),在犍陀罗(公元前6世纪存在的南亚次大陆国家,核心区域包括今巴基斯坦东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出家为僧,漫游天竺各地,遍求佛法。
贞元五年(789)回到中国往后就住在章敬寺,翻译了《十力》《十地》《回向轮》一共11卷。

随着唐王朝的灭亡,中国经济政治中央东移,逐渐的章敬寺也几近消亡。

到了明朝期间,秦王朱樉第八个儿子的后裔定王朱秉欆给他的母亲在章敬寺范围内建了一座家庙,取名叫万寿寺,还在寺内建了六层的万寿塔。

再后来,万寿寺又在同治年间毁于回民叛逆,光绪年间再次重修。

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七·祠祀考里边这样写到:章敬寺,在韩森社。
唐元和初建。
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
同治回乱,寺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又重修,郃阳教谕邵传有《碑记》:“先是,唐宪宗诏僧怀恽建造伽蓝胜所,敕题曰‘章敬寺’。
规模壮丽,岁久凋落。
乾隆时,村落夫迎印可禅师于雁塔寺,始营建钟、鼓二楼,山门三间,改名万寿寺。
至是,遂又重修。

万寿寺虽经多次重修,但经不住岁月的洗礼。
到了20世纪40年代,万寿寺就只剩下了现在的这一座砖塔。
1945年,原西安市第28中学(2009年已并入西光中学)建校往后这座砖塔就被围到了学校的操场里边。

1983年这座塔被列入第一批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4 年 6 月,陕西省公民政府公布“西安万寿寺塔”为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塔身向西北方向严重倾斜。

后来,经由专家、建筑部门的稽核论证,制订了纠偏保护工程方案,2013年9月保护工程启动,12月尾成功恢复原位。

万寿寺塔确切的说该当叫藏经塔,是一个通高22.26米,底座边长3.05米的六棱六层楼阁式砖塔。
塔身第一层塔檐下部有砖雕斗拱,第三层有一个门洞,门洞上边有一个砖雕的门楣,写着“藏经塔”三个字。

或许是由于史籍上记录的万寿寺和附近老人们的口口相传,这座塔一贯被人们叫做万寿寺塔。

终极在修路的时候路西边有一座万寿寺藏经塔,附近很多人都把它省略的叫做万寿塔,以是路名才取了万寿路。

万寿宫酒店

万寿宫酒店现在在西安名气不大了,但放到二三十年前了,那可不得了!
由于它的位置就在万寿路最北头跟华清东路丁字路口的西南角,过去华清路可是临潼、渭南、河北、山西等地区往来西安的必经之路,那时候从其他地方到西安,过了十里铺看到第一座最高的建筑便是万寿宫酒店。
后来,万寿宫酒店西侧还办了一个电脑培训学校。

万寿路汽车站

(陕交运汽车站)

从东边来的人顺华清东路到万寿北路北口,往南一拐,过万了寿宫酒店便是汽车站,很多到西安东郊的人不愿意坐车到火车站就在那个汽车站下车了。

药材市场

幸福林带没有拆迁改造以前,万寿路最北头和幸福路之间有个药材市场,从华清东路拐过最北边的加油站就能瞥见,至于药材公司是哪一年建起来的我没有一点印象,反正是我有影象的时候万寿路北头就有了那个药材市场,直到幸福林带拆迁的时候才搬到了长乐东路的老809库。

汽车站南边一贯到兴工路口是陕汽厂的家属院(现在叫陕汽万寿小区),

过去的兴工路向东只到万寿路,现在万寿路向东通过幸福林带的这一段是幸福林带改造完成往后新修的路,名字也是按兴工路的东延伸线命名的。

以前的万寿北路从华清路口向南一贯到长缨路之间路东边没有通到幸福路的路。

兴工路口再向南曾经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杨森制药厂。

杨森制药厂南边是西安供电局城东分局,我们以前叫城东供电所,城东供电所的业务厅向南开在南边的长缨东路上,我印象供电所和杨森制药厂之间有一条路通到里边的村落庄。

长缨东路分出了万寿中路和万寿北路,在十字路口东边,幸福林带拆迁改造以前路南路北都是王家坟村落(也有人说是东小寨村落)的民房,路南过去有一家蘸水面,是我在西安见过的第一家专卖蘸水面的饭铺,也是最早按根算账的蘸水面馆,印象有一段韶光还是吃饱为止,加面不加价,量大还特殊实惠,我在他家吃过几年,每次去都是要三根面外加一瓶果啤,吃完再到隔着绿化带的马路斜对面买一个肉夹馍。

十字口西南角过去是创伤医院 (现在叫昆仑医院)。

昆仑医院(原创伤医院)南边紧挨着的是过去卖天津夏利的地方,后边院子里边是修理厂。
现在很多人对夏利基本没有什么印象,但在九十年代,能开夏利的也算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天津夏利

在2000年(那时候叫千禧年)以前,很长一段韶光西安西安满大街跑的出租车清一色全都是夏利。

再向南是过去万寿北路路西唯一的加气站和加油站。

再往南一贯到长乐路十字都是西光厂的东墙。
我最早的印象沿路过去还有绿颜色的几个大铁门,墙上边有铁丝网,人行道上从南向北靠墙一贯到加气站跟前全是一段一段的大花坛,花坛的宽度能占到人行道的三分之二旁边,花坛与花坛之间都打的是水泥路面,一贯从马路上连到墙根底下。

西光花卉市场

在我的影象里,西光花卉市场早在2015年11月就已经在长乐东路和万寿北路的十字西北角上了。
最早便是三个门,一个东门开在万寿北路,两个南门一东一西开在长乐东路上。

西光花卉市场

2009年3月31日,西安地铁第二条开通的地铁线路——西安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培植的时候占用了西光花卉市场的一部分用来建筑地铁出入口的商业综合体。

2013年09月15日随着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万寿路地铁站的商业综合体(路北)也投入了运营,最初的时候一楼开了很多店面,我能记得的有蛋糕房、饮品店、乐百惠专卖店,顶楼是电影院,其他楼层还有买衣服的,有做餐饮的,有儿童游乐园……只可惜好景不长,还没等到幸福林带改造完成,里边的商业就没了人气。

长乐东路和长缨路之间的万寿北路路东边过去只有一条水泥马路端直通到黄河厂大门口的幸福北路上,路两边高大茂盛的白杨树遮天蔽日,路北最西头拆迁改造以前有一个门朝西南开着的库房,路边两排白杨树下边每天都有好几个等着“拉活”的人骑着三轮车在人行道上“等活”。

道道南边过去有一个黄河厂职工的自行车棚。

向南一贯快到路口的大院子里边是公交二公司,沿路在大门两侧过去有一排安着伸缩防盗门的门面房。
公交二公司大门紧北边过去没有长安通之前可以办月票,我上高中的时候还在那里给自己办过乘公交车的月票。
后来西安的公交车上有了刷卡机往后,我还在那里充过公交IC卡,那些影象都是在2010年西安修通地铁之前的影象了,地铁开通往后就有了长安通,很快长安通就能在西安地铁和公交车上通用了。

除了半月票、充公交卡的地方以外,原来的公交二公司大门阁下还有一个专门换汽车玻璃的铺面,那时候大概是西安唯一的一个可以给所有的公交车、出租车和其他汽车换玻璃的地方。

幸福林带拆迁改造开始往后公交二公司也搬走了,整条路东侧都砌上了围墙。

幸福林带拆迁改造时候的万寿北路

万寿路十字

东西走向的长乐东路把南北走向的万寿路分成了万寿中路和万寿北路,两条大路交叉形成了一个十字路口。
原来万寿路十字本来是指万寿路和长乐东路的十字路口,但同属于幸福林带的幸福路间隔万寿路只有百十米远,东边幸福路和长乐东路的十字离得很近,很多人都把全体幸福林带(万寿路连同幸福路与长乐东路)交汇的路口都叫做万寿路十字。

万寿路十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便是西安城东最繁华热闹的十字路口之一,在西安市培植二环路之前长乐路是曾经的108国道,从我国东部地区要到西北各省都要经由万寿路十字穿过西安城,从西北各省要到东部地区也都要从万寿路十字经由。

随着私家车的不断遍及,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万寿路十字逐渐变得拥堵。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幸福林带拆迁改造以前,万寿路十字南北方向还架过一座人行天桥。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五”期间开始,随着幸福林带几个军工在幸福路开工往后,随之配套的黄河俱乐部、十三门市部、灯光球场等作为工人福利保障配套在万寿路十字附近先后建成。

在幸福林带拆迁改造以前,长乐东路南侧、幸福路和万寿路之间最早是十三门市部,里边在操持经济时期就经营粮油、副食、糖果和布料、服装、鞋袜各种生活用品,保障周边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
门朝西的自行车配件商店在我的印象里也开了几十年,过去东郊菜农的三轮车和各厂职工的自行车买配件基本上都要去那个商店。

万寿路夜市

在我印象里上世纪九十年代万寿路就开始有夜市,最初是在十四街坊以北靠着十三门市部沿路的门面房把摊摆在门口,后来十四街坊路口对面有了正儿八经的“万寿路夜市”,便是那个“大棚夜市”。
要说大棚夜市,大概是韩森路公园南路(经二路)北口拆迁往后搬过去的。
幸福林带拆迁改造往后就成了东郊地区人们的影象了。

零几年到一几年的时候,周边地区能常常去吃夜市逛夜市的除了附近家属区的居民以外,最多的便是准备收车的出租车司机,能从其他地方赶过去的人经济水平都是很不错的。

那时候我手上常常有活钱,而且还特殊爱吃炒细面,以是时时时也会去要上一盘炒面再要老板给烤些羊肉串。
我们的同学过生日也常常会去万寿路大棚夜市。

曾经的万寿路大棚夜市红火的时候,里边每天爆满,出租车司机想在门口拉人还得给保安交钱才能排队拉。

或许也是由于方便,在大棚两侧过去还开了好几个修车铺,门口路沿上快到入夜都会摆上印着“钣金、喷漆、奥拓、夏利、福莱尔”的灯箱。

当年西安的奥拓出租车

后来,幸福林带改造的时候大棚拆掉了,没过多久十四街坊东口路西、路南又逐渐有了一些卖串串、卖炒面的,每天下午五点往后就开始摆摊,摊位从十四街坊东口到十五街坊之间的万寿路西侧能摆一大半。

十四街坊东口的万寿路夜市 2016年

(未完待续)

关于万寿路路你还有哪些影象呢?我已经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了,也希望大家把自己知道的也在评论区分享给我吧。
如果你有过去这些地方的照片也可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回顾。

我是黄昆,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黄昆说西安》说的都是我个人对西安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个在西安开过快十年出租车的西安人,我操持以《黄昆说西安》为主题,通过视频和图文两种形式先容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已经推出了一部分图文和视频,后面我还将连续把这件事做下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理解西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西安!

如果你想理解哪里、对西安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或者有疑问都可以私信或者留言给我。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打卡西安本地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