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拼版照片是210名广西山区西席手书的“为人师表”。

如果说老师是烛炬,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梦想与希望。
那么山区老师便是最闪亮的那一种烛炬。
他们坚守寂寥的莽莽大山,照亮孩子们踏出山门通往绚丽梦想的征途。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10年200多张肖像5万多张照片我见证山区教师的死守与改变 汽车知识

2012年起,出于对山区西席的崇敬,我足迹遍布广西多地山区,用5万多张照片陆续记录了260多名山区西席的事情与生活、奉献与收成、坚守与变革。

他们事情的学校,曾阅历久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然而,自从把教书育人的信念种子埋进大山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深深地爱上那片虽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地皮。

一片大山,一所学校,三名残障学生……第一次来到位于十万大山北麓的广西上思县那琴乡中央小学逢通村落传授教化点时,我就被59岁的壮族老师梁志雄深深打动。

上图:在广西上思县那琴乡中央小学逢通村落传授教化点,梁志雄在给他的3名残障学生上课(2019年11月19日摄)。
下图:在广西上思县那琴乡中央小学逢通村落传授教化点,梁志雄老师在给他的5名残障学生上课(2021年6月16日摄)。

2005年,梁志雄被调到这个传授教化点时,学校有8名老师,137逻辑学生。
此后,学校师生逐年减少,末了只剩下3名残障学生。
看着同事和学生一个个离开,看着学校3名无法到表面就读的残障学生,他选择留了下来。

由于智力和身体情形分外,他的3逻辑学生教起来非常吃力,乃至正常的措辞互换都很困难。
“有一个学生,单单教他写‘1’字,请教了整整两年。
”梁志雄老师说,“以前,他写‘1’字,无论如何都无法把那一竖写直,总是画成一个圈一个圈。

学校阔别村落落,这位老师每天的事情和生活只能在“咿咿呀呀”的“措辞环境”里度过。
但是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一遍又一各处教他们认字、写字、画画和打球。
一逻辑学生家离学校有7公里的山路,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梁志雄就住在学校照顾他,周末才回县城和爱人团圆。

2020年8月,梁志雄光荣退休。
但这3名残障学生无法升学到其他学校就读,梁志雄主动请缨连续留下坚守。
2021年2月,逢通村落传授教化点又来了两名残障学生。
梁志雄连续陪伴着他们。

在广西上思县那琴乡中央小学逢通村落传授教化点,梁志雄老师和学生课后走在校园里(2021年6月16日摄)。

一条康健的腿、一根竹拐杖、三尺育人讲台……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单腿老师”秦兴国,挺着残疾的身躯,在莽莽大山几所偏僻传授教化点之间辗转,只为帮助孩子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9岁那年,一场小儿麻痹症让秦兴国右脚变成残疾。
然而,残疾并没有影响他教书育人的初心与梦想。
1994年,他到离家15公里的海洋乡小平乐东落传授教化点教书。
“我因腿脚不便,走一趟要4个多小时,只有周末才能回一次家。

上图:在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中央岐传授教化点,秦兴国老师在给学生上课(2013年3月27日摄)。
下图:在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安乐传授教化点,秦兴国老师在给学生上课(2021年10月28日摄)。

这10年间,我采访过类似的老师还有很多:大山“轮椅西席”阮文凭,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严重萎缩,在广西凌云县下甲镇河洲村落念恩小学坚守了20多年;苗山深处“扁担西席”周宏军,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落达佑传授教化点的西席,退休后因没有西席接替,站了数十年讲台的他,又回到他热爱的岗位;“一诺35年”的瑶族西席陶凤英,是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传授教化点的老师,为了自己35年前一句“把娃给我,我会把他们教好”的诺言,始终坚守大瑶山;广西昭平县五将镇良风村落小学冲尾传授教化点老师龚寿新,从1981年走上讲台至今,在这个大山传授教化点已坚守了41年……

在广西凌云县下甲镇河洲村落念恩小学,阮文凭老师坐在轮椅上给学生上课(2019年3月26日摄)。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落达佑传授教化点,学校唯一的老师周宏军抱着一名够不着黑板的学生做教室作业(2019年5月28日摄)。

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传授教化点,陶凤英老师带领学生做操(2019年6月4日摄)。

在广西昭平县五将镇良风村落小学冲尾传授教化点,龚寿新老师在教室上表扬一逻辑学生(2020年5月25日摄)。
龚寿新从事教诲事情后,一贯在这所传授教化点事情,至今已连续坚守这里41年。

令人欣慰的是,我镜头下这些老师的动听业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背篓老师”余启贵被评为“全国模范西席”,“单腿西席”秦兴国被评为“全国精良西席”,“带着母亲儿子去教书”的“85后”老师石夏月登上“中国年夜大好人榜”。

在广西灵川县兰田瑶族乡东良传授教化点,石夏月老师和学生在做游戏(2022年2月24日摄)。

10年影像记录,我冲动大山深处那份教书育人的坚守,也欣喜大山教诲的变迁:一座座新学校成了大山里最俏丽的风景线,孩子们上学的路通畅快捷了,老师们的传授教化环境也持续改进……

余启贵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落翁江小学唯一的老师。
2013年2月26日,我第一次采访他时,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由于公路没修到学校,他背着装满学生书包的背篓,领着学生踏着石块砌成的波折巷子,深一脚浅一脚向学校走去。
那时春寒料峭,山里小雨纷飞,路上泥泞不堪,他们走进校门时,已是半身雨水半身汗水满腿泥水。
他每天来回学校都背着一个背篓,背篓里不是学生的书包便是走不动的学生,他因此被人们称为“背篓老师”。

2020年7月7日,我再次拜访余启贵老师时,水泥路已修到学校,校舍也被修葺一新。
每天,余启贵开着自己买的小轿车,载着学生欢声笑语穿越巍巍龙脊梯田向学校驶去,“背篓老师”变身为“汽车老师”。
“以前,我背着背篓带着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要走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开车10多分钟就到了。
”余启贵说。

上图:在广西龙胜龙脊镇江柳村落,余启贵老师在放学路年夜将一名走不动了的学生背在背篓里,领着其他学生一起回家(2013年2月26日摄);下图:在广西龙胜龙脊镇江柳村落,余启贵老师开着自己的汽车带着学生去学校(2020年7月7日摄)。

上图:在广西龙胜龙脊镇江柳村落,余启贵老师背着背篓领着学生去学校(2013年2月26日摄);下图:在广西龙胜龙脊镇江柳村落,余启贵老师开着自己的汽车带着学生去学校(2020年7月7日摄)。

10年回望,5万多次快门定格无数的冲动。
2015年6月16日,我站在天等县黎明村落乱石嶙峋的山坳里,看着当地传授教化点57岁的梁正文老师骑着摩托车飞驰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当他的背影在大山夕阳下定格成剪影的那一刻,山区西席那大山般伟岸的形象,让我肃然起敬,并勉励我在记录山区老师的路上持续前行。

在广西天等县宁干乡黎明村落明屯传授教化点,梁正文老师在放学后骑车回家的路上(2015年6月16日摄)。

2015年,在天等县的一次采访中,一位老师随口一句“这辈子都没有好好照过一次相”,一下子触动了我内心最优柔的地方。
那年西席节前夕,我把自己拍摄的当地110位传授教化点老师的肖像照一张张冲印好,颠簸3个多小时送到县里,拜托当地教诲主管部门把这些照片送到这些老师手上,权当一份节日的礼物和敬意。

10年光阴,18个县,130所学校,260多名老师,5万多张照片……每一次翻看这些照片,心中都会多一份冲动与敬仰。
这些扎根山区的老师们,年复一年用知识将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大山,从青丝到白发,在讲台绽芳华。
而我也会带着这份冲动与敬仰,连续用手里的镜头,去记录他们与山区孩子的新故事。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龙马村落龙万移民新村落传授教化点,班爱花老师抱着一个发热的小孩让年夜夫注射治疗(2012年1月11日摄)。

湖广小学师生在校园里做游戏(2013年6月19日摄)。
湖广小学位于湘桂边界,师生有的来自湖南,有的来自广西,有“一校跨两省区、两省区辖一校”之称。

在广西东兰县三石镇泗爷小学,学校唯一的老师黄英雄在安慰一个因想家而哭泣的投止生(2014年9月10日摄)。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义德小学弄豆传授教化点,蓝启飞老师和学生蓝孟源在升国旗(2015年4月15日摄)。
蓝启飞是这所传授教化点唯一的老师,蓝孟源是这所传授教化点唯一的学生。

在广西天等县进结镇爱乐村落龙坡屯,龙坡传授教化点老师黄明料在传授教化点附近田舍挑水回学校给学生做午饭(2015年9月10日摄)。

在广西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村落,野猪殿村落小学老师周运雄放午学后背着一逻辑学生走过被流水淹没的路段回家(2016年3月22日摄)。

在广西灌阳县洞井瑶族乡,桂平岩小学老师赵仁斌(前)用电单车将杨大杰老师载去学校的路上(2016年3月24日摄)。
2015年3月,杨大杰被诊断为股骨头坏去世,经由一段韶光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后,他坚持带病回到传授教化岗位上。

在广西全州县白宝乡北山村落小学,右手残疾的唐广芳老师在给学生上体育课(2016年4月26日摄)。

广西大新县宝圩乡那排传授教化点覃诚老师(左二)和覃永忠老师(左一)陪同学生走山路回家(2017年11月24日摄)。

登晒小学师生在课间一起做游戏(2019年3月12日摄)。
登晒小学地处黔桂边界,同属贵州省黎平县龙额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是黔桂共建的一个传授教化点,师生有的来自贵州,有的来自广西,有“一校跨两省区、两省区辖一校”之称。

监制: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 周大庆 刘金海

:陆波岸

编辑:刘欣、王南、尹栋逊、李梦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