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正月初五,安徽省合肥市三河古镇迎来开春的第一场雨。
雨水洗刷着三河老街屋檐鳞次栉比的灰瓦,水珠从瓦片末端垂直落下,在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上溅起一片水花。
街上的人三三两两站在屋檐下躲雨,举头便看见房梁上“仙子乘云驾鹤”的木雕。

沿路穿过两条街道,便来到“庐州木雕非遗传人”徐明安的事情室,一间200多平米的毛坯厂房。
一进门,干燥的木头味扑鼻而来,水泥地凹陷处散落着一层扫不起的木屑。

木雕匠人的出走与归来择一事做生平 汽车知识

屋内的案子(桌)上,榔头、钢尺、圆凿等缭乱摆着。
另一头,一块长一米、宽一尺的暗赤色木块表面,一副“三仙戏童子”的木雕初步成型。

今年50岁的徐明安自13岁起学艺,随着祖父雕花,此后二十多年,凭着“靠手艺混饭吃”的想法,他走南闯北,见证着传统手工艺的兴衰。

10年前,大城市的机器化逐步代替手工制作,徐明安的思想也从“为别人打工”转变到“将手艺传承”。
他带着眷恋回到三河,接手古祠堂古建筑的修复事情。

他说,在外流落的那些年,最初的影象时候牵引着他:小时候,祖父总说,人这生平,能做好一件事足矣。
这便是他现在的目标。

“修一副麻将8块钱”

1983年,徐明安15岁,刚上初中。
这一年,65岁的祖父刚迎来奇迹第二春。

祖父幼年跟随皇宫里逃难的木匠学习手艺,二十岁出头已是三河地区有名的木雕艺人。
然而,文革的到来,让祖父一度丧失落30多种雕刻工具,十几年没敢再碰木雕。

文革结束后多年,祖父摸不清政策,只能“铤而走险”偷偷接活。
每天晚上,有人将裹着几层布的磨损麻将送来,祖父在石油灯下摆开,用圆凿将原来的字挖深,描清色彩,再晾干。

徐明安记得,那个年代,一副竹制或骨头的新麻将要卖30元旁边,修一副只要8元,更多人乐意把麻将送到徐家,“那时候,8元相称于近半个月的人为,自然修得起劲。

每天晚上,徐明安在石油灯下写完作业,就帮祖父一起修麻将。

平日,祖父帮人做宗谱、牌位、为家具雕花,徐明安喜好安静地站在阁下看,随手递一把木尺、铅笔,再听祖父传授几句办法。
逐渐地,他在纸上临摹花草鱼虫的图案,再拿木头练手。

1988年,徐明安初中毕业,遇上安徽省建筑公司招木工,在祖父的鼓励下,他放弃学业,应聘为条约工。

两年不到,徐明安升为项目组班长,一个月最多拿300元人为,“都不知道怎么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城市里的钢筋混凝土楼房越建越多,对木工的需求也在逐渐减少,徐明安的事情转为刷白墙、搅拌水泥,他萌生退意。
1991年,施工队内突发安全生产事件,一位工友的意外去世刺激他冲破“铁饭碗”的束缚,转身投入到新行业。

“究竟还是个手艺人”

“年轻时,认定手艺是为生存做事的,哪里认可度高、给的钱多,就去哪儿干。
”徐明安思想纯挚、目的明确,便是奔着钱去。
他很快在合肥市内的家具厂找到雕花的活。

他雕的仙子图案、牡丹、菊花花型受到客户的喜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等我做家具的单子一下就排到五个月往后,外地的客户也乐意等”。

在市场经济的抽芽中,尝到甜头的徐明安曾东拼西凑借了23万租下厂房,准备带着几个徒弟大干一场。
然而,1994年,几个客户卷钱跑路,他破产了,不得不背着17万的债务随着亲戚去了西安,几个月后转而南下至广东省中山市。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山市小榄镇的红木家具厂如雨后春笋般从地上冒了出来,徐明安带着媳妇和弟弟住进了厂里。
徐明安眼里,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又是讲究风水和传统的地方。

“广东人重视民俗,凡事要讨个好彩头,雕花最喜好龙凤、麒麟、锦鲤等动物图案,寓意吉祥快意、财运滚滚、出路似锦……”只要提及雕刻,徐明安的话匣子便会打开。

他没有像其他南下的年轻人一样享受新潮的生活,而是专一雕刻。
还债的压力让他险些不敢离开厂房的操作间。

订单积压,厂里卖力人连夜打电话敦促,徐明安有阵子一听得手机响就紧张得不敢接电话。

早上8点,他就坐到案子前,14个小时险些一动不动。
为了将牡丹的花瓣画得更大、将龙的鳞少焉得更密,他一个月总有七八天在熬通宵。

他喜好被认可的觉得,也因此练就了娴熟的技艺。
一次,三家挨着的家具厂分别请湖州、东阳的木雕师傅和他给三家新建的别墅雕一对门神。
三人同时开工,末了户主认为徐明安雕得最生动,当场给了800元红包。
提及这段经历,他总会抿嘴笑一阵。

他也学着设计新的图案,比如“八仙斗酒”。
吕洞宾是羽士,性情端庄,表情要不怒自威;铁拐李是瘸子,喜形于色,喝醉了想必是随性大笑。

只是现实的冲击比想象中来得快。
家当升级中,机器化生产不可避免地逐渐代替手工制造,家具雕花机、木工雕刻机等工具的生产利用加速了人力的淘汰。

徐明安早有预感,手艺活无法适应大批量的生产需求,大众的兴趣点也从雕花的精美转向了家具样式的翻新。

“而我究竟还是个手艺人,不喜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产品。
”徐明安不愿妥协。
他怀念起身乡一排排白墙灰瓦的老屋子,有匾额、宗谱的古建筑,终极选择归来。

徐明安常用的30多种木雕工具。

“我这辈子,就做木雕了”

徐明安祖父去世前,曾交代遗嘱,希望家里每代都有人继续木雕手艺。

徐明安没忘,却又不敢时常想起。
到底若何才算传承手艺,他说不上来。

三河镇的生活惬意且节奏缓慢。
2007年,他回到这里,从每天焦虑的赶工中解放出来。

遇上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展示和干系文化活动,将继续和发扬文化传统的话题推到"大众年夜众视野。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文化热只增不减,修复古建筑、重新开拓景区资源的议案屡屡被提起。
徐明安心想,是时候更上一层楼了。

他带着弟弟和小叔等10人成立了徐明安木雕事情室,并宣告,不再接管家具等小物件的木雕,以修复、重修古祠堂古建筑为主。

“徽派古建筑散落在安徽各地,光是肥东县的古祠堂就有100多个,这是能干一辈子的活儿。
”徐明安每年承接一两个祠堂的修复事情,再合营政府建几处景不雅观,贰心满意足。

2014年,肥东县梁氏祠堂75岁的族长找到三河来,称梁氏5万多后代凑了一千万,就想找个人把建于乾隆甲子年间的祠堂修成影象中的样子容貌,“我要纯手工的东西,不然可不给一分钱。

徐明安理解这所五开间三进祠堂的尺寸后,风雅安排每一个木块的榫卯构造。
为了尽可能贴近原貌,他还闭门半个月,给大门旁边两侧的房梁上刻了一对木狮。

族长验收时,看到这对有着狗尾的狮子,激动地拉着徐明安说,“咱们徽派木雕的狮子都因此狗为原型,很难雕得像,你这是古董啊。

徐明安心里暗自光彩,三十年间没丢过手艺,顿悟修炼技能的窍门在干事的过程中。

“如果你想象端午节舞龙的画面,存心体会、感想熏染这条龙的律动,你能节制手中的线从出发点到收,这中间轨迹、力度的变革,流畅且一气呵成,它肯定就灵动了,这个过程多美妙。
”徐明安话音刚落,下意识地拿起羊毫在木板上画龙。

2014年,徐明安的手艺“庐州木雕”被评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复祠堂时,他忽然理解了祖父时常念叨的传承。
“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和自己的手艺融到里头去,在古人的根本上,留下一点新的痕迹,这样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

他准备再干十年二十年,直到握不住笔为止,“我这辈子,就做木雕了。

同题问答

新京报:用一个词来总结2017年,为什么?

徐明安:2017年是我最劳碌的一年。
由于去年的工程最多,事情量最大。

新京报:过去一年家乡最大改变是什么?

徐明安:我们三河成功申办了5A景区,人流量和有名度都增加了很多。

新京报:2018年有什么欲望和方案?

徐明安:希望2018年的事情量更大,把业务做得更大更广。

新京报:你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希望怎么改变?

徐明安:希望政府对非遗或做手艺这块的关注度更多,希望社会更广泛地收受接管我们。

采写/新京报 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