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时15分,接到第一个事件警情,王在兵当即去处理。

12时30分,王在兵匆匆扒了几口饭,便又投入到事情中。

50岁的他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汽车知识

17时40分,王在兵突感身体不适,便悄然来到安歇室安歇,却再也没能醒来……经全力抢救无效,王在兵的生命永久定格在50岁。

扎根基层一线27年

1997年底,23岁的王在兵从西席岗位上考入仪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真州中队。
27年来,王在兵虽辗转多个岗位,但始终奋战在公安交通管理一线。

“在中队,无论碰着多么浮躁确当事人,多么繁芜的抵牾轇轕,只要王队长出面,总能三言两语轻松化解。
”交警大队民警黄卫东说。

有一次,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与一辆电动车发生擦碰事件。
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老太躺倒哭闹。
在周围同事都不知所措时,王在兵俯身蹲在老人面前,平复老人的感情,让她说出了实情。
原来,老人多年寡居、经济窘迫,担心医药费没有着落,齐心专心只想对方尽快赔偿。
王在兵耐心地给她讲解了事件处理的流程,并承诺自己一定会保护她的合法权柄。
附近傍晚,王在兵自掏腰包请老人吃了饭,并将她安全送回家。
考虑到老人实际情形,王在兵当晚便找到事件的另一方进行协商,谈妥了一次性赔偿,并以现金的形式交付给了老人。

这些年来,王在兵处理了3万多起交通事件,无一起案件引起行政复媾和群众的投诉。

同事眼中的“冒死三郎”

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让王在兵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他是队里有名的“侦破高手”。

2022年12月5日,辖区发生了一起交通闹事案件,一对夫妻在闲步时,被车辆从后方撞击,闹事车辆逃逸。
车祸发生后,夫妻俩均涌现了影象混乱,一口咬定在现场听到了马达声,撞伤他们的该当是机动车。
然而,王在兵和同事们调阅了案发韶光内该路段周边的所有监控,均未创造两人所说的“机动车”。
为了找出原形,王在兵在一天韶光内拜访了周边数十户人家,终于找到了一名眼见者。
但该眼见者并未看清闹事车辆全貌,只记得“车头只有一盏大灯”。
王在兵急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伤者误导了侦破方向,闹事车辆很可能是屯子地区常见的载货电动三轮车。
顺着这一线索,王在兵终于通过几帧模糊的图像确定了闹事车辆,成功将闹事逃逸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对事情无比热爱的王在兵,对付群众也是竭尽所能地去帮助。

2018年,在处理完一起交通事件后,王在兵理解到个中一方当事人祖孙三代仅靠老人捡废品坚持生存,他当即取出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现金。
在接下来的几年韶光里,每逢节假日王在兵便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直到这家的孙辈终年夜成人。

“他做这些事总是默默的,要不是我们有时创造,真不知道他私底下帮扶过多少困难群众。
”说到这,交警大队胥浦中队中队长王宜斌眼眶红了。

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

王在兵溘然倒在事情岗位上,同事们无法接管这个残酷的事实。
对他们来说,失落去的不仅是一位好同事、好大哥、更是一位好老师、好榜样。

“他既是事情上的老师,也是人生的导师。
”王在兵的“徒弟”交警大队大仪中队辅导员初磊说,除了传授事情履历,王在兵还教会了他们刚毅刚烈不阿的人生代价取向。
他记得,有一次跟随王在兵去处理一起交通事件,当事人为了躲避任务,当场拿出一叠现金请他“关照关照”,王在兵断然谢绝,并对当事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诲。

在生命的末了一个月里,王在兵被抽调至仪征市公安局浦东警务事情站,接手轻微交通事件视频快处事情。
这是“交管12123”APP事件处理业务单元中新增模块,通过视频取证,快速完成轻微交通事件快速处理。

为了给群众供应更便捷的做事,50岁的王在兵加班加点学习新模块。
“年纪大,心不能老,群众须要啥,我就去学啥。
”王在兵笑着说。

战友,一起走好

转自:江苏警方

来源: 公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