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工体早已被称为北京“末了的四合院”,而我的“大杂院”也在这二十年中逐渐的逝去,我怀念它,它就像一首歌词中说所说的“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我曾经的大杂院地处德胜片区,二十年北京的变革天翻地覆,而关于德胜、马甸的各类,却很少有人提及,我写了太多别人的故事,本日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西城孩子的对“家乡”儿时的影象。
大杂院,一家人
在德胜那片,大家住的不是平房,便是住在父辈单位分的楼房,平房冬天烧蜂窝煤,做饭用煤气罐,晚上想解手都得带上手电出院上公共厕所,冬天冷的直抖动,还得套个外套去公厕,而且住的不是电视剧中富丽堂皇的四合院,大部分都是胡同里的“院套院”,便是进了院门又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再进院才能找到自己家的入户门,假如好友串门拜访,还真不好形容路线,很随意马虎迷路。那会邻里之间帮着换个煤气罐,修个东西,帮买个报纸都是常事,大爷们都在胡同里下棋,不雅观战支招的不少,谁家做了一手好菜,也会常常给邻居尝尝,现在想想那种美好的味道,再也尝不到了,后来拆迁很多人搬到楼房,一时半会还真不适应,尤其是老人,以为那段生活真是特殊接地气。
图片来源网络
96年开始了房改,单位的公房对职工出售了,我记得特清楚,像马甸南村落1万5的总价就能买下来得到房本,放现在真是想都不敢想。
挤不上的300路公共汽车,消逝的北郊市场
二十年前马甸桥到德胜门城楼这段还是双向单车道,也没有高架桥,私家车没有特殊遍及,地铁也不是最优选择,出行基本都靠公交和骑自行车。那会大街上都是没鼻子的公共汽车,高下班挤车很费劲,坐在上面一颠一颠的,还得时候捂好自己的口袋,戒备着点小偷。在站台等车,时时时有喊着“1块钱有大座”的小公共经由,寻衅你期待的耐心,偶尔放肆一把打个面的去趟西单王府井倍儿有面儿。
提及大公共,55路公交车该当大部分德胜人都坐过,起始终点站名西安门(府右街)和祁家豁子一贯没变过,那个年代马甸桥南这一站还叫北郊市场,改了站名后的一段韶光,售票员还习气叫这北郊市场,据长辈先容以前这里了不得,早些年果品买卖都在这做,果品市场便是现在果品大厦的前身。
300,302路是当时最挤的公交线路,常常挤不上去,由于走的是三环环线, 345和后来的919在德胜门始发,去昌平沙河,延庆,八达岭等长途线路都得去那排队。
曾经繁盛热闹繁荣的“德胜商圈”
北京现在完全保留的城楼并不多,这个中就有德胜门箭楼,记得小时候一到晚上这里就倍儿热闹,卖什么都有,鸽子,白猫,还有各种小玩意,那个年代家里的宠物无非大白猫,小京巴和鸽子,不像现在什么暹罗,短毛,哈士奇等等,波斯猫就算是当时的品种猫,住平房白天散养,傍晚饿了知道回来用饭睡觉。
现在德胜门箭楼的集市没了,变成了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更名为北京古代货币博物馆,也成为了旅游胜地,吸引了浩瀚游客来参不雅观,很多公交总站也设置于此,人气不减当年,但生活气息没那么浓了。
记得那时候就盛行新马泰旅游,大家都开玩笑说咱北京也有新马泰,干嘛去那么远,新街口,马甸,太平庄走走就完了。
五味杂陈的马甸校园生活
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是非常大略,纯挚,现在家长们特殊看重的德胜学区育翔小学前身还是双秀小学,我便是在这上的小学,但是那会儿跟育翔没有任何关系,基本都是周边厂子职工的孩子就读,同班同学父母那辈都是同事,没准又是一个院的邻居,相互都认识,平时放学,孩子之间常常串门玩耍,大人们也都能相互帮衬看个孩子。
小学的时候,放学也是一景致,同学们都戴小黄帽,大家住的都近,很少有家长接送,按照大家所住区域在校门口自动排成三个路队,新风北街是一起,马甸南村落有两路,老师选举一个路队长,举着写着让字的路牌走在头里,终结之后大家很少回家,凑在一起踢球,玩游戏,像砍包,拍画儿,弹球,拿着玩具枪去白亭子分拨“打仗”等等,换着花样玩耍,后来有了游戏机,某同学家就成了大家放学的据点,切两盘坦克大战,热血足球,超级马里奥。假如赶高下雪天来个集体打雪仗。回家也没闲着,和小伙伴边打电话就把作业办了。
红白机(图片来源网络)
上中学有点零费钱了,业余生活更丰富了,音乐启蒙从听磁带到CD机再升级为MP3,HOT,后街男孩,周杰伦伴随了我的发展。那时候大家最爱的读物,有机器猫,龙珠,米老鼠,还有街边摊卖的特火的大宇系列。那时吃的零食种类越来越多,人手一副小虎队球星卡,攒齐108张水浒卡能高兴半天。后来游戏机变成了掌机,人手一台gameboy,平时聊的都是宠物小精灵。
音乐磁带(图片来源于网络)
Gameboy(图片来源于网络)
2角钱门票的双秀公园
我小时候常常光顾的公园是双秀公园,2毛钱门票,我前一段韶光去过,门票还是2毛钱,真是神一样平常的存在。原来叫日本公园,来这里爬个假山,放生蝌蚪,一样平常买文具就辞官批,唱歌就去西单金库ktv,拿学生证15块钱1小时,周末的西图和音像大天下也常常能看到学生的身影,其余,月坛的滚轴也有西城孩子美好的回顾,对付马甸的孩子,白亭子,小树林的故事只有他们懂。
买不起的“学区房”
那个时候对屋子并没有太多观点,有光阴在祁家豁子的天桥上看到八高东侧的小区,房顶有个网球场,而且是封闭小区,当时以为真高大上,后来事情了一查才知道是个别墅,叫健翔山庄,基本都做办公用场了。
现在备受关注的德胜片区马甸南村落小区53平2居96年房改总价15000,单价约为282元/平,18年8月成交价格790万,单价148776元/平,20年韶光价格翻了500多倍。
马甸南村落53.1平2居成交情况(图片来源中介网站)
如果参考近几年数据,15年2月为该区域二手房价格低值,参考价约为63346元/平,和18年8月比较,价格涨幅也达到了134%,而马甸桥北一桥之隔地处海淀相距500米的月季园小区单价9-10万/平,和德胜马甸南村落的屋子比较,单价每平低了5万/平之多,同户型总价相差260万,刚需一族遥不可及。
德胜板块2015年房价走势(数据来源安居客)
德胜板块2018年房价走势(数据来源安居客)
聊了这么多,末了还是想说说大家关心的学区房,我有这么几个不雅观点:
1、学区房只是锦上添花
初为人父的我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康健的发展环境,美好的童年,能否成才是排在末了的希冀。身为80后的我,一起走来朋友都是邻居的发小、同窗十几年的好友,很多父母以为:我要买好的学区这是大条件,但是也要综合考虑到生活的需求,投入的回报率,这样就会导致孩子要阶段性的搬家换环境,这样对孩子对发展真的好么?孩子会不会没有家的归属感,不能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关于童年的回顾更多的是沉重的学业,忘却了儿时伙伴的样子。因此我个人以为,与其冒死的赚出一套学区房的钱,不如更投入的陪伴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更有利;如果资金充裕,家长够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您再想入手学区房,这样一定是锦上添花的选择。
2、实事求是买学区
关于是否该入手,现在仍旧有很多老家当初1万出头的价格从厂子买下公房,时至今日带着500多倍益住在这里,马甸屋子代价连城,但优点除了是学区,可能再无其他。收益越大,风险越大,二十年前有人可曾想过双秀,裕中,五路通这些在西城口碑一样平常的学校,现在却被打造成了“名校”,如果可以承受房价风险,敢接管未来的改变,对孩子有信心,实事求是,也是一种选择。
3、孩子的社交圈
我当爸爸后,感触特殊深的是:宝贝,爸爸给你的都是最好的。你为什么不喜好呢?
我们常常单方面的给孩子自己以为是最好的,天经地义的认为这便是他想要的。
“给你买了学区房,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
“每天就知道玩,不许跟XXX一起玩!
”
为人父母,给孩子的统统都是自己主动付出的,你为他设立的目标他未必能实现,过程中家长与孩子都怠倦不堪。孩子的发展环境和交友圈的建立同样的主要。以是,多些陪伴,跟孩子一起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在这个快节奏城市生活事情的你,停息一下,想想自己的童年,对某座城市的影象,对家长的回顾,讲给我们,说给孩子听,分享给大家,您生活的点点滴滴,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欢迎给我们留言。
末了,我想对我的女儿说:爸爸会努力给你最好的,但是它会排在你想要的之后。20年、30年后,你也可以骄傲对身边的朋友说,我的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顾,我的家乡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