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南水北调:科技保驾“南水”安全北流
新华社刘诗平
10月16日至20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培植管理局下属的5个分局分别举行2020年度开放日活动,主题为“聪慧中线,安全调水”,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何依赖科技手段,实现安全调水。
水利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中线2020年度向北方供水及生态补水均创历史新高,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供水83亿立方米,个中生态补水23.6亿立方米,工程运行正常,科技在南水北调中发挥着重要浸染。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干渠(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刘诗平 摄
科技助力长江水穿越黄河北上
站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的黄河南岸明渠前,通过正在拍摄中的无人机遥控器显示屏,看到了长江与黄河“相会”的震荡画面:从丹江口水库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奔流而来的长江水,从这里穿越黄河河床,出黄河北岸,连续北流。
位于郑州市西约30公里处的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总长19.3公里,个中两个平行的穿黄隧洞各长4.25公里,深埋河床下23米至35米处。当初穿黄工程的建成,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展现,如今调水北上,确保工程安全、调程度安,同样是科技在唱主角。
10月16日,在郑州举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0年度开放日活动现场,事情职员演示无人机采集水样(右)和边坡除藻多功能车进行边坡除藻(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刘诗平 摄
“我们采取穿黄数字管理系统,实现穿黄隧洞工程全景数据三维建模,直不雅观准确地理解建筑物构造、设备支配等情形,同时领悟安全监测、水质信息、水情数据等实时信息,实时表示穿黄工程的运行状态,做到科学管理和风雅掩护。”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工程师李国勇说。
在穿黄工程掩护和确保调程度安方面,事情职员还运用机器人对水下工程实体进行检讨;通过无人机巡查监测黄河水位、流态及外部安全隐患;采取声学标记系统对渠内鱼类繁殖、洄游状态进行研究监测,提升渠道生态保护能力;采取远程物联网技能,设置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对运行设备及材料进行科学管理。
南水北调中线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已成为浩瀚沿线城市供水的生命线。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通过当代化的科学运行管理,确保了一江净水安全北流。
10月16日,在郑州举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0年度开放日活动现场,事情职员演示无人机采集水样(手机拍摄)。 新华社 刘诗平 摄
科技“海陆空”保驾安全调水
“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宜时,我们用无人机代替人工采集水样,确保工程供程度安、水质稳定达标。”
在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举办的开放日活动现场,事情职员正在向人们演示水样采集,一架从干渠里采了水样的无人机在水质应急监测车前降落,事情职员迅速对水样进行检测。
在水质监测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上设有13个水质自动监测点。与此同时,水质监测职员开展人工水质监测,与自动监测合营,确保水质安全。目前,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
10月16日,在郑州举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0年度开放日活动现场,事情职员演示水下机器人作业(手机拍摄)。 新华社 刘诗平 摄
在水质应急监测车附近,两名事情职员正在操控着干渠里的水下机器人。事情职员见告参不雅观者:水下机器人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用广泛,像闸门检测、砌板检测、修复效果检讨、水生生物检讨等。它能较好地办理低能见度、沉积物环境下的毛病识别,永劫光、大范围内的精确定位和导航,以及蛙人潜水风险等问题。
“我们天上有无人机用于应急取样,水下有机器人用于工程掩护,我身旁是一台新研制的边坡除藻多功能车,用于边坡除藻。像这样的科技手段还有很多,确保南水北调一江净水安全北送。”河南分局水质监测中央工程师张铁财说。
10月16日,在郑州举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0年度开放日活动现场,事情职员在检测水样(手机拍摄)。 新华社 刘诗平 摄
打造聪慧化调度工程管理样板
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已建成以掌握专网为核心的根本保障体系、以输水调度为核心的自动化调度体系和以办公信息化为核心的运行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工程管理当代化水平。
“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交叉建筑物2385座,全线节制闸、退水闸、分水口门浩瀚,闸站监控系统、日常调度系统、水量调度系统是中线工程自动化调度的核心生产系统。三者相辅相成,实现远程自动化调度无人值班和少人值守目标。”南水北调中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维亚说。
这是10月16日在郑州拍摄的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入口南岸明渠(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刘诗平 摄
在以办公信息化为核心的运行管理体系方面,工程巡查掩护系统采取一系列科技手段,做到“巡检有操持、过程有监督、事后有剖析、处理可追踪”;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全线布设的8万多个安全监测点,实时监测干渠安全;物联网运用系统实时监测全线设备运行环境,实时监控渠道职员进出安全;“中线景象”运用系统剖析汛期降雨和影响范围,提前判断,发出预警。
这是10月16日在郑州拍摄的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入口南岸明渠(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刘诗平 摄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还开拓了“中线一张图”时空信息做事平台,将工程信息、实时运行信息、根本空间信息、遥感及无人机实景信息等浓缩进“一张图”,为业务和决策供应全面数据支撑。
据先容,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未来将全面推进“聪慧中线”总体发展计策,打造聪慧化调度工程的管理样板。